数字化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将以价值变现为第一要务,让HIT不只是成本、锦上添花,而是借力其背后的数据,成为与现金流、人才流一样的医疗资产”。
——日前,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金雄,在“北医大·微山湖健康论坛暨中国医院管理峰会——智慧医院建设论坛”作了《数字化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
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热门词汇。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说明我国高质量发展已经从经济领域向全面高质量发展迈进。
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而推动医院数字化改革,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积蓄起竞争新优势。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贯穿“十四五”规划的主题词,对于医院来说,其发展考量或说成功的标准就是“高质量”。愿景蓝图虽好,但医院实操怎么做?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医疗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创新是其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
首先,发展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常规发展,属于微创新;另一种是跨越式发展,属于破坏性创新。对于大部分医院尤其是“腰部医院”,也就是金字塔中间层的医院来说,专家、技术、品牌能力有限,只有实现弯道超车这种跨越式创新,才能更好地建设高质量医院。
然后是创新发展。创新,不是去创造一些新的“套路”,一定是基于质量与发展进行的。
高质量发展追求的目标是质量、体验、成本效益,而依靠的手段是品牌、渠道、资源整合。所以,追求质量、效益的高质量建设,一定是从医院长远发展谋划,创新是第一动力,本质是找到第二发展曲线。
医院布局“十四五”高质量建设,除了按照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实现三个转变: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从“重物质要素”转向“重人才技术”。还需要进行第四个转变——服务模式要变:要从“被动医疗”到“主动服务”,从“过程服务”到“全程服务”。医院要主动寻求突破,要在第一曲线的高峰来临之前,找到自己的第二曲线,实现跨越式业务增长。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寻求第二曲线
未来,数据将成为医院的核心资产之一,能将医院传统三大资源——专家、设备、床位的效益最大化,成为高质量医院建设的底座支撑。但数据要转化为数据资产,医院需要经历数字化转型过程。
所谓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基础上,触及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
数字化转型本身是寻求第二发展曲线,用数字化手段重构业务、组织和服务模式,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推动数字化改造,要用“重”产业互联网思维把行业“重”做一次,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赋予高质量发展活力,积蓄起竞争新优势。
数字化转型要从未来医院角度,从顶层设计上进行长期规划,要跳出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这样才能彰显数字化的生命力。好比拿大学文凭,那些把考大学拿文凭作为最终目标的人,肯定和把大学文凭作为成为科学家、企业家的路径的人,成长发展是不同的。
在实地建设上,满足国家政策相关的评级、考核是数字化转型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但更高的层次是去做业务支撑,最终实现战略转型,构建未来医院医疗生态。
从理论上说,满足评级、考核,应该是和满足并支撑业务是一致的,但实际上,“考试”和“能力”之间还有差距。因此,一定要跳出信息化看信息化,让“考试”做到既要高分也要高能。
“数据+互联网思维”是未来医院实现路径
通过数字化转型,未来高质量医院建设必须在数据资产基础,结合互联网思维进行模式重构,医院会成为基于数据的服务企业。
医院需要什么样的数据?首先,数据得是活的,也就是说数据是在线的,可以随时被使用。其次,数据必须是被活用的,也就是说数据是在不断地被消化、处理、产生增值服务,同时又产生更多的数据,形成数据回流。
医院一定是先有数据,然后才有业务洞察与业务增长。有了好数据,还得有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其实是“连互网”,把医疗服务整合成连接的、互动的、网络服务的模式。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流量思维,是管理与服务,是链接与触达。
“数据+互联网”的有效结合,将通过医疗在线化、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等打造出新的商业运营模式。
医疗在线化:医疗服务是连续的,诊前、诊中、诊后全部归为诊中全程管理,所以,互联网医疗并不是把现有业务搬上云,而是改变服务模式,实现在线管理和服务。把“业务上线”作为互联网医疗的全部,是对互联网医疗的理解偏差。
业务数据化:传统信息化建设,医生不用或利用率低,是因为数据和业务是“两张皮”,医生操作繁琐,看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业务)被数据化。因此,要通过深度理解业务,来实现业务的数字化重构。但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数据要具备全要素、全过程、全关联、一致性、实时性、可追溯、结构化、标准化和语义化。
数据业务化:数据的展示应用要服务于业务需求,以实现洞察与赋能。并基于数据驱动输出智能化,打造新的运营模式。
归纳总结起来,互联网医疗特点就十六个字:触达(更多用户)、整合(医疗资源)、管理(所有患者)、服务(在线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协同、体验、赋能。而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其能力一定不是电子处方,而是链接方式的改变、模式转变。
通过上述建设路径,未来医疗也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患者渠道:从线下到线上,从自发到转诊,包括其他医疗机构和网上转诊;
门诊诊疗:以初诊为主,互联网会成为诊疗入口,初诊前的轻问诊和复诊以线上为主;
住院诊疗:以急危重症为主,病情稳定以居家和随访治疗为主;
医生口碑:服务+体验+粉丝。
数据驱动的业务重构和流程颠覆,其实质是让医院回归医疗本身,形成医患链接、用户体验良好、业务持续增长的数字医疗新生态。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则将以价值变现为第一要务,让HIT不只是成本、锦上添花,而是借力其背后的数据,成为与现金流、人才流一样的医疗资产。(录音整理/褚福明)
本文转自“医管中心”官微
移动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价值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