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逐梦冬奥,一起向未来!冬奥赛场幕后的南燕学子们...

国际法学院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023-03-06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已至盛事的背后离不开工作人员热情服务的身影......北京大学冬奥赛时实习生上岗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姜国华、培养办公室主任胡晓阳给各位同学作行前动员
2021年夏秋之交,来自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英文简称“STL”)的10位同学前往北京,分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参与冬残奥会筹备工作。经历了半年的历练与成长,他们都有着各自精彩的故事与宝贵的收获。赛事开幕之际,我们采访到了部分赛时实习生,让我们追随他们的足迹,听听他们的分享,一起燃情冬奥,加油向未来!

01

张欣然


北京冬奥会共分三个赛区(北京、延庆、张家口)和两个颁奖广场(北京、张家口),我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的岗位是张家口颁奖广场获奖运动员交通服务团队获奖运动员运行日程主管。简单来说,我们团队就是“接获奖运动员的”——张家口颁奖广场在冬奥会期间共举办49场颁奖仪式,冬残奥会期间44场,所有的获奖运动员都是我们团队从各个竞赛场馆及奥运村接来颁奖广场的。我们团队下属颁奖广场庆典仪式业务领域,对于一个以荣耀和狂欢为使命的颁奖广场来说,其终极任务就是为获奖运动员和向世界呈现一场场好的仪式和演出,定格每一个高光瞬间,而我们团队,负责在每一个精彩的镜头开始前,将最重要的主角安全高效准时地带到现场。
在外界(观众)看来,冬奥可能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开幕式、运动员冲线、泪洒赛场的感人瞬间、颁奖台上咬奖牌绽开笑容的运动员……大家往往很难想到,此次冬奥会早在2015年北京获得举办权、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了昼夜不停的筹备工作。
颁奖广场上有大大小小35个业务领域,除了庆典仪式和演出,电力保障、防疫、技术、交通、场馆运行……各个业务领域都在时刻运行着,让整个广场走向辉煌成为可能。我们来到广场的第一天距离冬奥开幕还有60天,那时候广场上没有网、没有电,建筑垃圾还没有清理,办公室墙上一片空白。慢慢地,技术给我们通了网,景观团队让我们的墙上出现了雪花、吉祥物、冬奥标识,所有的物资有条不紊地运送进来,防疫业务领域划定分区、制定政策,让赛时闭环管理风险分区有序进行。
参与冬奥赛事筹备几个月中我最大的感触有两点。一是接触多样性的人和事,学会与差异共处是很重要的。在冬奥中工作的人有属地抽调来的公务员,有辞去原有工作考进冬奥组委的正式受薪人员,有我这样通过高校选派参与赛事筹备的实习生,也有在赛时进驻场馆进行服务工作的志愿者。这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的机会,对我来说是很难得的。校园生活让我们学会讲规则守纪律,接受学术训练让我们具备应对新问题的能力,但我们也已经习惯了身边多是博学多识的教授与在任何地方都是佼佼者的优秀同学。与人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交往,是很难在课堂中得到锻炼的。在这里我学会不“自我”地思考问题,真心地接受人与人之间可以有令人讶异的差别,学会接受与差异共处,向所有与自己有着不同思维、不同话语体系的同事学习,我很高兴能够有这样一次机会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中学到这一课。
第二,我感到相比于工作,校园真的是很安全、容错率很高的一个地方。在赛时筹备中,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不容失误,比如与国际奥委会反复开会确认运动员的接驳点位,撰写递送给运动员的信函内容,核对随时变动的赛程和颁奖日程,每一个动作如果出错,在赛时带来的影响就是国际性的,“国家面前无小事”,我们必须时刻这样告诉自己。在校园中我们常常是被保护着的,我们自由地言说,自由地书写,自由地让自己的思想与他人碰撞,用力地改变和影响他人,理想主义可能也只有在最宝贵的校园时光里才能最大程度地绽放开来了。所以,当在工作之余通过网课远程与老师同学们会面,在紧张的工作中抽空完成作业和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很感激自己还有一个“法律人”的身份,我很感激自己在艰苦圆梦冬奥的时候还能回看象牙塔中的温馨。
在这次实习经历中我重新认识和发现了自己,我看到自己一些原有的能力被发挥出来,一些新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一些在校园中被宽容的缺点被暴露出来。我喜欢一群人奔着同一个目标做一件事的感觉,我想我以后也会选择类似的能让我感到快乐、汲取能量的工作,我相信让人有价值感的工作也会激励人不断创造价值、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02

马瑶


从去年七月的正式入职到现在,这份实习跨越了夏、秋、冬三个季节,对于实习经验都很少的我,是一份稍显“漫长”的工作。我隶属于对外联络部礼宾处,在礼宾处的实习经历让我学到很多,首先要认真、细致,如文书写作中的页边距、字体、行距,会议时的录音等等。其次要学会沟通,工作中我会遇到和多个场馆团队以及多个高校对接工作的场景,从一开始的不会措辞、漏发错发到后来的高效工作,都让我体会到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虽然并未应用法律专业知识,但我相信这些在冬奥会实习期间学到的态度以及经验,会让我在日后实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实习期间比较特别的是我成为了一个货物采购项目的负责人,从面料、颜色的选定,到样品确认,拟合同,报销流程等等,采购工作远比想象中要复杂,但是看到货物的生产、运输并最终送达各个场馆,内心也远比想象中更加兴奋和有成就感,期间和乙方、法务部以及作为第三方的律所都沟通多次,从最初的模版到最后合同的定稿,不光看到了各方着眼点的区别,也切身体会到法务和律师两个职业的区别以及体制内外工作的区别。总而言之,在奥组委的实习是一次新奇的体验,开幕式正值立春,疫情下的冬奥会也面临很多挑战,希望一切顺利!

03

窦剑聪


作为来自祖国最北疆的一位同学,生活环境让我对冰雪运动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和熟悉感。同时北京作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能够从内部视角深度参与进来,我觉得是一件once-in-the-life的经历。同时也在当前这个全球疫情的时代背景下,想要为自己的祖国出一份力。
目前我是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赞助企业服务和权益保护副经理,主要工作是维持场馆内冬奥邮局和IVH的日常运行,以及维护IOC知识产权权益,落实“清洁场馆”政策。这两份法律相关的职责,息息相关且融会贯通,让我对大型活动和国际体育赛事的知产保护有了更深的理解。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北京市区内唯一一处滑雪类场馆,同时跳台滑雪在我看来和夏季奥运会的跳水类似,同时更像是一项极限运动,竞赛氛围激烈优美,是一项“观众友好型”比赛。
滑雪大跳台缩影遥望由自己负责的邮局及IVH接待空间特许店和邮局装修测量
在实习期间,平衡工作与学习并不容易。奥组委的工作比我想象中要忙碌许多,因为来时已经距比赛不到半年,各项工作皆须迅速扎实的推进。而在学业之余,这学期还要兼顾法考和moot court,回想起来确实忙得人仰马翻。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10月中旬考客观题的最后一周本应全力冲刺,但正好与一年一度的“冬奥特许商品订货会”撞车。冬奥特许订货会是我所实习部门下半年最重要的活动,整个特许经营处上上下下都非常忙碌。那周自己又恰好患上重感冒,头痛到完全无法思考。说实话,当时心里十分想能请假三天,在宿舍休息养病之余再尽量多看几眼法考,但权衡之下,我还是选择坚持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包括前期的会场筹备、当天的会场纪律、新闻宣传以及会后的组织参观大跳台。所幸最后法考顺利通过,忙忙碌碌但也算有所收获。

参与《我的冬奥》节目录制
这份实习让我切身体会到,国家组织一场大型国际赛事的不易。与此同时,由于北京冬奥组委属于临时政府机构,其员工构成丰富多元,包含各类各级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借调、社招、校招,让我对一些之前从未了解过的工作岗位增添了更多认识。同时,在这半年里,也让自己的抗压能力以及多线程处理能力得到了锻炼。目前来看,这份工作并没有影响我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抉择,但这份珍贵的奥运回忆,一定会成为我和其他冬奥同仁的人生财富。
陪同朴学东部长、宋世媛主任和王风书记考察大跳台

04

乔锦源


我是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员,被派驻到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任市场开发副经理。我于2021年9月来到场馆,至今已在这边工作近5个月。
我的主要工作是为赞助企业提供服务,包括落实赞助商在场馆内的广告权益、商品和服务供应权益、接待赞助企业贵宾等。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工作经历是“相约北京”测试赛前夕,需要落实赞助商的现场广告权益。这需要与赛事主办方——国际雪联进行谈判,争取国内赞助商的广告席位。我在三天的时间里与国际雪联相关负责人往来邮件二十余封,举行视频会议两次。经过一系列的谈判,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国内赞助企业的广告权益。
云顶滑雪公园是一个雪上项目的竞赛场馆,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依山而建,海拔1600米以上。这边的气候比较寒冷,在2021年的10月便迎来第一场大雪。在山上工作时,常常寒风凛冽,头发、眉毛和眼镜上往往会挂上冰霜。但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每日目睹五环标志矗立在山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奥林匹克精神对我的激励。场馆的工作人员,无论来自什么地方,何种行业,都团结在同一个宏伟的目标下——为世界贡献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季体育盛会,齐心协力,不畏艰险。

冬奥会是一场国际盛会,在场馆中外国面孔也时有出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全人类的合作共赢更显弥足珍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命题愈加绽放光辉。在冬奥场馆实习的经历,也让我不断地加深着对本届冬奥会的口号——“一起向未来”的理解。

05

王嘉鸣


2020年12月份学校发冬奥招收赛时实习生的通知后就已经萌生出想报名的想法,我觉得如果有幸能参与到如此大规模活动,一定会是非常难忘的一次经历,并且学院研三上学期本身就是许多同学会开始大量出去找实习的阶段,这个时间也很合适,所以没太多犹豫就报名了。
在奥组委会招收实习生的几个方向中,我觉得场馆管理可以近距离接触赛事现场,与赛事准备本身密切相关,是一个比较核心的岗位,于是我将其作为我的意向岗位报名。由于当时只有延庆赛区有需求的空缺,我就被分配到了延庆赛区的延庆场馆群运行中心,这里统管着延庆赛区的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延庆这边包含了雪车雪橇中心和高山滑雪中心两个竞赛场馆,前者的比赛项目主要是雪车、钢架雪车、雪橇,后者主要就是高山滑雪。
乘索道上高山滑雪场馆在半山腰的中转区高山雪道
我们平时的工作纷繁细致,包括冬奥相关文件的流转,一些材料的撰写比如会议纪要、领导讲话稿,领导批示的传达,赛时的时候还有每日运行计划的编排、每日的运行报告撰写、各个场馆的信息收集、特殊事件的上报等等。
因为这些工作类似政府办公室的工作,身边的同事都是从属地政府过来的,所以我得以一窥体制内比较核心的工作状态,近距离地观察在体制内工作的各年龄阶段、各级别人的状态是怎样的。能有这个机会我觉得是很难得的,对我以后决定要不要进体制内工作也有一些借鉴。
我在这之前的工作经历并不多,对于自己毕业后能够做好什么样的工作仍然存疑。经过赛时实习的锻炼,我的沟通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做的工作都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这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收获。唯一一点小缺憾可能就是做的工作不是法律相关的,在写一些材料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怀念之前在法院实习写判决书的日子,因为我觉得还是写判决书更有意思一点哈哈。
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去年十月到十一月的测试赛阶段,我们需要全程参与,每天要在运动员开始训练之前到达场馆,在他们全部结束训练或者比赛后再返回住所。在工作中,我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非常多和赛事直接相关的内容,比如运动员的比赛情况、生活情况,如果发生了意外也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处理结果。在这个阶段我们是没有休息日的,每天基本都是朝六晚十甚至十一、十二的生活。虽然每天很累,但每当比赛圆满结束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我确实做了有意义的事情,感到十分满足。

06

杨天娇


接受采访的2022年1月24日这一天我所在的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正式启动赛时运行时间,正式进入“大闭环”管理模式,志愿者们正式到岗,所有工作人员换上了相应的制服,新的流线启用。一天的工作紧锣密鼓、稳中有变地开展着,预示着开赛日的邻近。21年9月初我以高校选派的赛时实习生身份赴北京冬奥组委上岗,定岗是市场开发副经理,负责赞助企业服务领域,9月下旬我被派遣至竞赛场馆国际游泳中心(冰立方)开展工作。
能够去到北京冬奥组委作为工作人员参与冬奥会的筹备工作我感到非常幸运,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带给尚且只是小学生的我的激动之情仿如昨日,14年后我已是研究生在读,竟能获得如此殊荣参与冬奥会的筹备。从深圳到北京近2000公里的路程,我又回到了这座我有着深刻眷恋的城市,在这里我度过了我本科四年的生活,在这里我也要见证北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我所在的市场开发虽然与我的专业并无直接的关联,但是拓展和丰富了我的学科视野。我参与了华扬联众主办的北京冬奥会赞助企业营销研讨会,从公众的角度看奥运会往往和“更高、更快、更强、更加团结”的体育精神相联系,这场研讨会让我从公众传播的角度认识到了奥运会的商业价值,这对我来说是对于奥运会崭新的思考角度。除此之外我还或作为与会人或作为汇报人参与了包括户外广告项目、场馆特许经营商店经营计划在内的与国际奥组委磋商汇报进度的会议,以及承担了相应的翻译工作。
赛前在跟进的工作是欧米茄立钟的安装,具有品牌宣传价值的立钟由欧米茄总部派员工亲自前来北京安装。由于冬奥会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举行,严格的防疫要求带来的诸多不便需要工作人员积极与各领域协调,这也是在冬奥会工作经常要面临的一个挑战。其余的日常工作则更加琐碎,诸如注册、防疫信息的整理上报、物资的领取、志愿者的培训等等,冬奥会领域、员工众多,举办一届冬奥会牵扯到巨大的人员、物资、运力等的调度,耐心细致地完成琐碎平凡的日常任务才是冬奥会工作的底色。北京冬奥会汇聚了各行各业、各家单位的人才精英,具体到二级防护服的穿戴,抽象到交际沟通、工作规划,与大家在一起共事让我在方方面面都获益匪浅。即使只是作为一枚螺丝钉参与到这项盛事,我都非常感恩。
我和其他赛时实习生一样,进入奥组委工作后需要不中断地完成学业,实际上我们是要承担一定压力的。奥组委的领导和同事,尤其是我直属的P1经理对我们的情况事先作了了解,为我们这六个月中学业与工作的平衡提供了诸多便利,让我能在前三个月中保证实习工作的同时正常参与学院的网课、线上学术会议、模拟法庭比赛,还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最后衷心感谢学校、学院和奥组委的联合栽培,让我们赛时实习生有这么宝贵的机会在学术上和工作上同时获得成长。

07

焦近朱


我在北京冬奥会的实习地点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非常有幸能够在这六个月的实习中,有机会兼任三个不同的工作岗位,担任可持续和遗产主管、场馆运行分中心主管和颁奖礼宾与运动员协调主管。作为可持续和遗产主管,我的工作是通过有效的可持续性管理,在北京2022冬奥会的筹办、赛时、赛后各阶段,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有形和无形的奥林匹克遗产,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场馆运行分中心主管,我的工作是负责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馆的日常管理工作,统筹协调世界杯以及冬奥会赛事的运转。作为颁奖礼宾和运动员协调主管,我的工作是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雪车、钢架雪车和雪橇决赛结束后,对获得金银铜牌的运动员和国际奥委会官员等颁奖嘉宾进行语言讲解和仪式前桌面推演,让其进一步了解颁奖等候区、颁奖流线、颁奖流程、合影留念、仪式结束后撤场等的注意事项。
山间的车橇馆延庆赛区的冬奥赛时实习生上岗后的合影
工作中有很多难忘的情节,例如,我参与了相约北京系列雪车计时赛和雪橇世界杯的每日运行时刻表的编写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全场馆几千人的工作点位和运转时刻,来保证相约北京系列比赛的顺利运转。
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三个不同岗位的实习经历给了我很大启发。可持续和遗产主管的工作让我意识到体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体育运动和体育赛事在促进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提升公共健康水平、社会治理水平,建设包容性社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奥运会作为全球最重要、最顶级的体育赛事,对推动主办城市和主办国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场馆运行分中心主管的工作充分锻炼了我协调沟通各方的统筹能力。颁奖礼宾和运动员协调主管的工作让我站在奥运会的一线,通过营造庄严、隆重、热烈的颁奖氛围,完美的呈现出赛事的高光时刻,从而为获奖运动员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当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所在国家的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我也被奥林匹克精神感染和鼓舞着,这种精神也将激励着我在未来勇敢前行,追寻梦想。
随着距离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延庆赛区的气候也逐渐寒冷,但是作为冬奥会筹办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我会继续以高标准、严要求投入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努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延庆冬奥村的夜景

08

曾凡博


来STL读书前,我在央企某投资公司工作,杭州亚运三馆就是我们负责投资建设运营的场馆之一,2年间,我一直在为杭州亚运会的筹办提供赛事服务保障工作。后因读书无法继续参与杭州亚运会的相关工作,不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看到冬奥招募赛时实习生的通知后,我便义无反顾投入到了冬奥服务中,重续赛时服务梦。
目前我在五棵松场馆担任市场开发领域副经理,主要负责协调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中的赞助企业的产品供应、协调赞助企业权益保护、赛时赞助企业接待事宜,切实保障13家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38家北京冬奥组委赞助企业的赞助权益。同时,因为之前亚运会的基础设施保障的工作经验,我同时协助基础设施与无障碍领域推进场馆运行设计落图,协调督促落实临时设施建设,协助场馆设施包括无障碍设施的交付等工作,累计完成200余项新增临建设施的落图、交付。
赛时,我的工作重心将转移至特许零售店、临时邮局、赞助商接待空间的运营中,期待宾至如归的接待空间、品类丰富的特许商品、纪念邮票将为赞助商以及广大观众提供了别样的记忆。

冬奥会悄然而至,我想说“于冬奥工作服务人员而言,最精彩的并不是冬奥圆满闭幕的瞬间,而是筹办过程中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与所有冬奥人共勉!”

值此新春佳节,祝福仍然奋战在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新年快乐!让我们跟随万众瞩目的冬奥会,在春的气息中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与欢乐!
采访:李佳钰、蔡家纯、叶琼丹供图:王嘉鸣、焦近朱、窦剑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