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记忆:《南燕园的追光人》主题展
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宣传与公共关系办公室
举办的《南燕园的追光人》主题展
已圆满落下帷幕
回顾一个月前的开幕仪式
以六号楼学生活动中心为舞台
现场气氛热烈
许多师生慕名而来
央视网、深圳卫视等媒体
纷纷进行采访和报道
每一位追光人和自己的摄影作品合影留念
他们脸上的笑容灿烂
展示出最美丽的奋斗者姿态
展览现场
在这为期一个月的展览中
我们共同见证了在大湾区繁华背景下
南燕园无数追梦人的奋斗身影
展览墙上的照片背后
是深耕教学科研二十载的一线教师
是刚刚加入南燕的新生力量
是运动领域培养健康人才的体育专家
是学工教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行政老师
也是充满活力的学生代表
和为校园生活提供坚实保障的后勤服务人员
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
默默耕耘、笃行不怠
在专业领域攻坚克难、开拓进取
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成就的生动实践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深研院院长张锦观展
深研院代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方向
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张盛东
在看到深圳市半导体显示产业布局后
张盛东将研究重心从“芯”转向“屏”
带领团队与业界合作
孕育出多项核心技术
作为科学家,他秉持
“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头精神”
作为导师,他坚持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引领着学生向着知识的深海航行
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逐梦环保、深耕科研的“环境人”
环境与能源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冀豪栋
加入“南燕大家庭”后
他带着能量与信念
将身心投入处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
新材料的研究中去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环境人”的使命感使他
以饱满的学术热情
不断探索学科边界
他忠实践行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
用严慈相济的培养方式
与学生亦师亦友、共研共进
冀豪栋用他的智慧和努力
在追求科学真理的路上
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始终追寻着科研路上的“光”
常做常新,学生成长的同路人
汇丰商学院全日制硕博项目办公室副主任 向杜春
作为学生工作者
她以平等的沟通
耐心的倾听
和温暖的陪伴
为学生给予力量和支持
当他们遇到困难和迷茫时
她总以细心的关怀和及时的鼓励
指引他们找到前的勇气和方向
十一年如一日
从组织活动到排忧解难
向杜春坚守教育初心
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她是学生求学路上的
同路人、引路人、开路人
如一盏明灯
为他们点亮前行的道路
引领着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向阳而生的新时代青年
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共青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委员会学生副书记 杨圣杰
学生党团活动
他是幕后策划的领航员
集成电路制备
他是实验阵地的守卫者
光落在每一位团委青年身上
照亮了他们的梦想和追求
作为北大深研院团委学生副书记
杨圣杰奔走于学生工作和科研实验的两极
燃烧最热血的年华
AI4S青春列车方阵策划
特殊儿童志愿服务
学联代表大会建言献策
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
北大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是北大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国际新闻传播的璀璨新星
汇丰商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林祉祎
一位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中
勇敢追寻、不断探索的新星
她以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
追逐着心中的真理之光
她用青春的热情和才华
点亮了新闻事业的星空
她不畏艰难,勇于挑战
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考
剥开层层迷雾,揭示事件的本质
为公众带来清晰的视野和深刻的见解
台前闪耀全场,幕后厚积力量
她那敢为人先的步伐
承载正义、创新、理想
她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
用真诚和智慧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传递着时代的新声
信工代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三全育人”理念的践行者
信息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副院长、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倩
李倩
一位备受学生爱戴和敬重的引路人
她如同一盏明灯
照亮了学生的求知之路
初踏校园
得益于教学督导组的精心指导
她获得了宝贵的成长
从零开始学习
如园丁般用心呵护学生的成长
担任微电子硕士班班主任时
她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秉持“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
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
被理解和被支持
她的人格魅力
如同璀璨的星光
永远闪烁在学生们的记忆之中
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追求卓越
从0到1,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信息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陆磊
迎着国家大湾区科技创新的辉煌曙光
带着“闯”的精神
“创”的劲头
和“干”的作风
陆磊踏上了深圳这片创新的热土
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中勇往直前
在这里,他与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们
紧密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打破了美日技术长期垄断
实现了新一代空间光计算核心器件的
国产化突破
肩负从0到1使命的
新质生产力坚定践行者
为中国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宏伟征程中
注入强劲新动力
助力中国科技扬帆远航,勇立潮头
十八载春秋育桃李,初心如磐
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员 杨柳
她热爱本职工作
竭诚服务师生
十八载春秋,六千余日夜
杨柳以星辰为伴,以月光为灯
默默无闻地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成为学生心中温暖的灯塔
和同事们可靠的伙伴
她加强学生培训,陪伴学生成长
从新生第一课为学生答疑解惑
到毕业生培训送学生迈向未来
她以行动诠释了教育的深刻内涵
她自觉提升能力,积极开拓创新
理论研究成果
展现了工作的新思路、新突破
一线带班经验
反映出高水平、高标准的能力和素养
多媒体领域的AI魔术师
信息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健
他宛如多媒体领域的魔术师
用AI魔杖挥洒出
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在他的带领下
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
让图像内容生成变得精准和安全
如同用细腻的笔触
在科技的画布上勾勒未来图景
身为教授,张健不仅带领团队
在科研领域攻坚克难
更在讲台上播撒知识的种子
他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深入讨论
引导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感受知识的力量
他是启迪者
以身作则鼓舞着更多学子
不畏艰难,勇敢追梦
化生代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坚持创新,以90%的挫折铸就成功
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助理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高晋君
在高晋君的成长旅程中
多位老师的鼓舞与激励
成为他宝贵的精神财富
激发了他成为教育者的决心
他认为做科研常常会
面对失望的结果
但这并不代表终点
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去研究、创新
勇于面对并解决难题
就有可能成为那10%的突破者
“大神说向前看前方有光明”
是他的微信名
也是他对自己的精神暗示
黑夜会有
但前行必将迎来曙光
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时代担当
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子刚
他的身影
在实验室的晨曦与夜幕中
交织成一幅执着与热爱的画卷
在这里
李子刚或独自在办公桌前
雕琢知识的篇章
或与学生们共同探讨
科学的深邃奥秘
他参与“新型稳定多肽的生物医学应用”项目
做出了杰出贡献
荣获2022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在学生的眼中
他的课题组实验室
不仅是追求科学真理的殿堂
更是他们心灵的港湾
一个充满温暖和归属感的“家”
他们不仅学习到
科研的严谨与创新
更感受到
师者如父的关爱与指导
科研是追逐光芒的旅途
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教授 周建荣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探索未知的世界
本身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学生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失败
深知研究之路充满挑战
周建荣耐心指引
提倡身心的和谐
以体育锻炼铸就坚韧之躯
用深厚的友谊编织心灵的慰藉
通过坦诚的交流破解困惑之网
在他悉心地指导下
学生们学会了在挑战中寻找力量
在合作中收获成长
他愿意陪伴年轻的研究生
在追光的路上携手前行
共赴知识的盛宴
环能代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蓝藻奥秘的探索者
环境与能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Maurycy Marek Daroch
Maurycy Marek Daroch
一位在蓝藻研究领域中
孤独而坚定的探索者
他的科研之旅鲜有人涉足
蓝藻,这一古老的光合微生物
将太阳能转化为生命之源
为地球生态系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他的研究不仅深入揭示了蓝藻的价值
更是对生命起源
和地球历史演变的一次深刻解读
在长达13年的科研探索中
他以其独立思考
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不断突破传统研究的边界
他说:“当我们决定踏上这条路
不论成功或者失败
都是一次无与伦比的冒险”
深耕大湾区的“小红树卫士”
环境与能源学院教师,广东省红树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执行主任,中国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李瑞利
她的故事与红树林紧密相连
2010年从东京大学留学回国后
李瑞利聚焦红树生态保护
深耕大湾区十四年
她以满腔热忱和坚忍不拔
深挖技术难题
为红树林精准保护和科学修复
开辟了新的道路
她自主开发了全链条关键技术
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获得2023年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为“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建设和
红树林修复的“中国方案”
提供了重要支撑
她总结出红树林的精神
“先锋、开放、抗逆、高效”
并成为执着的实践者
微生物“暗物质”世界的探险家
环境与能源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珂
他的舞台是神秘的微生物世界
2016年加入深研院
余珂从零开始建立课题组
前往西北部近120个盐碱湖泊
采集微生物样本
他利用AI4S
助力学术研究创新
落脚于微生物“暗物质”挖掘
拓展揭秘微生物暗物质面纱的工具箱
他是人工智能和生物、环境工程
交叉领域的“垦荒人”
也是一位充满好奇心的探索者
“因兴趣而研究,方能长远”
兴趣和“倔”
使他在漫长、艰难的学术道路上
一直保持热忱
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持
从过去走到现在
并朝着未来努力前行
新材料代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热泪盈眶
新材料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柏昕
在生活的赛道上
他活力四射,追逐梦想
在科学的殿堂中
他满腔热忱,攻克难关
在实验室的日常里
他的身影忙碌而坚定
引领团队深入探索
在二氧化碳封存
和二氧化碳增稠领域
不断取得新的技术突破
为守护蓝天绿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坚信
心态的平和是健康的源泉
健康的体魄则是
实现梦想的坚实基石
他将正能量
如同阳光般洒向每一个角落
丁柏昕
不仅是一个温暖人心的存在
更是一位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的青年典范
凝聚在信仰旗帜下的科学家
新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孟鸿
有机光电材料是他心中的那束光
自2014年加入新材料学院以来
孟鸿将有机光电材料的
研究与创新视作使命与追求
他不断探索科技的边界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崭露头角的毕业生
红色精神始终滋养和激励着他
2023年,57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预备党员
将个人理想追求
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
继续书写知识报国的新篇章
十余载南燕岁月,追光不停
新材料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新炜
自2013年起
王新炜在新材料学院的学术舞台上
以坚定的追求和实际行动
展现了对学术研究的深厚热情
在与产业界的合作中
他成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推动了知识的转化与应用
他的努力不仅推动了学术的进步
也为学生们带来了宝贵的实践机遇
引导他们在专业领域内绽放光芒
他不懈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不仅照亮了学子们的学术道路
更为他们的未来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他激励着每一位南燕人
追求卓越,勇攀学术高峰
与学生相互成就的探路者
新材料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家新
从博士后到教师
再到副院长
他在科研与教学的征途
上不断超越自我
实验、探索、发刊
他亲身参与学生团队的研究项目
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在他的科学视野中
物理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构成了AI的平方
发明新知、引领未来
郑家新将AI4S理念融入新材料领域
在他的努力下
定能开拓AI for Material
属于中国的一席之地
城规代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筑梦绿色都市的创新导师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怡琳
分析,研究,探索,创新
东有晨曦,西有晚霞
污染溯源,健康守护
陈怡琳的舞台
是广阔的城市空间
她不断探索环境科学的边界
以科学的力量
促进城市的生态和谐
不论季节更迭
不畏研究难题
她用严谨细致的分析
揭示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她将地理学思维
融入城市规划
将国际化的视野
与本土化的研究相结合
致力于环境科学
与空间治理的交叉探索
种得桃李满天下的“育禾人”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辉
自2004年加入以来
曾辉见证了深研院
从初始阶段到现在
拥有3723名在校生和
809名教职员工的发展历程
二十年如一日
他不仅肩负起学科发展的使命
更以博学和情怀塑造了无数学子的精彩人生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
学生不仅汲取了知识的甘露
更学会了规划未来
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预见未来的“智慧城市”探索者
规划与设计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浩然
张浩然以创新的教学方法
和对技术的深刻理解
不断推动城市规划教育的前沿研究
智引未来,城启思变
他视课堂为实验室
学生们在这里
不仅学习理论知识
还能亲身体验
城市规划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与研究的双重路径上
他以城市为舞台
展现了真正的教育魅力
他的教室延伸至整个城市
是一个动态实验场
设计最优化的城市交通系统
研发高效的能源管理方案
他将抽象理论具体化
让学生们在真实世界中
找到知识的应用
汇丰代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管理学领域的“学术新星”
汇丰商学院长聘副教授 Jooyoung Park
博士毕业后
Jooyoung Park毅然决然地跨越山海
从异国他乡来到中国深圳
投身于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
她在管理学的研究道路上不断探索
她的学术论文和著作
为理解复杂管理问题
提供了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五十多位学生在她的羽翼下
茁壮成长
获得了硕士学位
每当谈及学生们
在各自领域的成就
她的眼中
总是闪烁着骄傲与欣慰的光芒
她鼓励学生们
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去深刻理解自我
勇敢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去追寻生命中的那道光芒
去发现、去创造
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十九年的一流团队和一流服务
汇丰商学院总务办公室主任 武进辉
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商学院教学楼
是怎样建成并运转的?
这个答案
亲历汇丰商学院19年发展的武进辉最清楚
2008年,商学院教学楼启动筹备建设
他毅然投身于统筹施工的现场前线
见证“千里之台,始于垒土”的
每一砖和每一瓦
2021年,在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
教学楼获得中国教育领域
首个WELL HSR认证
如今,他领导着40人团队
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
维护、支持、服务和坚守
点亮了教学楼的每一个夜晚
照耀着“商界军校”的每一位师生前行
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创始人
汇丰商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创新创业中心主任、中国企业信息中心主任、管理学教授魏炜
追赶、并进、领跑
发展蓝图持续绘就
人生理想一气呵成
作为汇丰商学院“1号员工”
魏炜和学院同发展、共荣光
被公认在战略咨询、商业模式领域
贡献多项成就
他与清华大学朱武祥联手
在全国率先推出
“魏朱商业模式六要素”模型
他领导建设中国企业信息中心
开发全球第一个商学大模型
笔耕不辍
持续产出案例、论文、专著
为多家企业长期提供咨询帮助
他勉励南燕青年
“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追随者’
更要勇于在自己的领域
争当一名‘引领者’”
国法代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冒险精神与追逐梦想
国际法学院教授 SangYop Kang
“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值得铭记的”
当回忆起学院最深刻的印象
SangYop Kang特别提到了
学生们的冒险精神
2011年
在迎来国际法学院第一批毕业生时
他在他们身上
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同样怀揣着
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和无畏冒险的勇气
他最初学习的是经济学
但对法律的浓厚兴趣
促使他没有被限制和束缚
毅然决然地投身于
法律领域的学习和探索之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他鼓励学生能够像他一样
勇敢地、毫不犹豫地
追逐自己的梦想
当法学教学真正激发思维
国际法学院教授 Gilad Abiri
“我希望能做一个
有着健全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
初至国际法学院
面对文化和环境的陌生
他迅速融入并深深欣赏这里的
学术氛围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在这里,Gilad Abiri
发现了教学的乐趣
并深刻体会到
教学与研究的相辅相成
他不仅重视传授知识
更致力于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在课堂上
他鼓励学生热烈讨论
挑战传统思维
深化对法律问题的理解和洞察
模拟法庭教育的指导者
国际法学院高级法律讲师、模拟法庭赛事主任 仇小雅
国际法学院有这样一堂特别的课
没有固定课表,没有规定地点
却带领一批批明星学生
在国际大赛中崭露头角
让他们呈现出专业而自信的律师形象
仇小雅是这一课程的主导者
她用4年时间
将模拟法庭教育打造成了学院的一张名片
她以学生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功为荣
那份成就感和喜悦
是她教学工作的最大动力
在科研领域
她也展现出了扎实的学术功底
正逐渐成长为国际公法领域
有所建树的优秀学者
推动教育创新与法律实践进步
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助理教授 茅少伟
“我希望能做一个
有着健全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
茅少伟致力于
在法律教育领域推动创新
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他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推动着教育领域
和法律实践的进步
任教十年
他积累了宝贵的教育经验
在教学方法和
培养方案改革方面
展现了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深刻洞察
通过结合案例教学
和小班制研讨课
他打破了传统法律教学的局限
坚持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筑牢学生适应未来
社会和法律环境变化的基石
通识教育中心代表
雕塑生命力跑道的体育导师
通识教育中心体育、户外教师 覃峨
北有山鹰,南有鲲鹏
抱石攀岩,向上生长
选择了体育
就选择了一场生命的马拉松
蓄力,跳跃,登顶,完攀…
一套干净利落的动作
即完成了富有难度的攀岩
2016年来到南燕园
指导校队连续7年夺冠
他把功劳让给同学们
他说,“同学是我的光”。
覃峨的舞台
是健身房、操场和广阔的户外
不论严寒酷暑,不惧风吹雨淋
他用铿锵有力的号令
督促学生迈出坚定的步伐
指导他们在挑战中寻找成长
在团队中寻找力量
职能部门代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新手村”的领路人
教务处职员 李迎飞
从学籍管理到学生服务
李迎飞以严谨细致的工作姿态
确保每个学生的入学经历顺畅无误
接过新生的身份证
引导完成人脸识别
发放入学材料手提袋…
作为迎新工作人员之一
每当新学期开始
他早早到岗
为新生报到保驾护航
毕业典礼上
见证学生穿上学位服的那一刻
他深感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回报
与南燕青年同行的追“光”人
共青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委员会副书记 袁晓铃
她是学生工作全心全意的服务者
也是青年成长尽心尽力的守护者
每一天,她都全情投入
身影总是活跃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2019年袁晓铃加入深研院
以满怀热情和坚定信念
陪伴、助力着南燕学子成长成才
她勤于思考、甘于奉献
用心用情建设着南燕特色校园文化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她是青年学子的知心人、热心人
也在努力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她与南燕青年双向奔赴
一同追寻着那束“光”
后勤服务人员代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坚守岗位,快乐工作,开心生活
校园保洁员 李小珍
每天清晨六点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校园
李小珍已经开始了她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从打扫办公室,清洁厕所
到清理校园通道
她以一丝不苟的态度
确保环境的整洁与卫生
在深研院,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开心”
她享受与师生们的每一次交流
珍视与他们的每一次互动
这份“双向奔赴”的情谊
让她倍感温暖和感动
南燕园的凡者匠心
校园物业服务中心工程部工程领班 崔海亮
平凡的肩膀
朴素的心愿
数年的坚守
高贵的心灵
崔海亮以平凡的肩膀
承担起不平凡的责任
以朴素的心愿
默默维系着校园的运转
后台程序的一条条师生报修记录
承载着他的付出
供配电、给排水的正常运行
基础设施、校园建筑的巡查养护
都离不开他及其团队的
24小时轮班在岗
一个任务,半小时内响应
一句嘱托,十一年坚守
他的努力和承诺
是校园和谐运行的坚强后盾
值得每个人的感激与尊敬
脚踏实地,默默奉献
明哲物业宿舍区管理员 孟令东
有些同学叫他叔叔
也有些同学叫他孟师傅
从每栋宿舍楼到每间单车棚
都有孟令东辛勤的身影
“我希望能以脚踏实地的工作
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大到宿舍安全,小到门锁更换
都凝聚着他的辛勤与汗水
在南燕园的两年730天里
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
巡查着5栋宿舍楼和镜湖周边
扶正摆好百余辆单车和电瓶车
他是南燕园的隐形守护者
或许不站在聚光灯下
却为校园的和谐与便利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用微笑迎接每个学生
学生活动中心管理员 邱慧芝
她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慧芝姐”
作为六号楼的常驻职工
邱慧芝以无微不至的关怀
和专业的工作态度
呵护着学生的课余生活
她的身影穿梭在
健身房、多媒体室、舞蹈室等
活动场馆之间
确保每一个角落都秩序井然
每一件器材都安全可靠
她及时响应并处理
学生们反映的各种问题
确保学生活动中心
始终整洁、有序且安全
她的热情和耐心
她的细心和周到
她的努力和付出
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活动空间
你的一日三餐,我来保障
燕园二食堂运营经理 王宏强
王宏强,深藏于食堂的幕后英雄
他的每一天都从清晨六点半的忙碌开始
直至晚上九点方告一段落
他不仅需要完成货物验收
食品安全检查
还要进行备餐监督和日常例会总结
“只要能得到师生们的认可,
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资深的餐饮从业者
他始终将师生的饮食需求放在心上
不断努力提升服务标准
力求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用餐环境
确保大家能够享受到美味与营养并重的餐食
安全最前线,南燕“千里眼”
校园物业服务中心安管部安管领班 周昆
安全
是校园里书声琅琅的平和
是巡逻工作的全天候全方位落实
是及时排除风险隐患的警觉
是在紧急情况发生时
毫不犹豫地上前制止的坚决
将安全的环境献给师生
将潜在的危险留给自己
周昆和团队时刻保障着南燕园的安全运行
随时响应,即刻到岗
守卫南燕的责任感
时间耗不淡,距离化不开
无论风雨,无论昼夜
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为平安南燕保驾护航
展览虽已结束
但追光人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感谢所有参与
和支持《南燕园的追光人》主题展的师生、
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
是你们让这次展览如此成功和难忘
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与启发
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追逐光明
用劳动创造奇迹
用双手擘画未来
策划: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宣传与公共关系办公室
本期排版:南燕新闻社 怡宝
本期校对:南燕新闻社 RIO
审核编辑:刘浩楠
审核发布:王可佳 王琳
近
期
发
布
【南燕科研】我院张立宁助理教授等获2024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南燕园欢迎你!——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宣讲会
喜报 | 我院学子张智凡在第二届深圳市大学生歌手大奖赛中荣获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