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 2023年“经典阅读”校园主题日荐读书目
校园主题活动日
科技与人文
经典阅读季
今天是2023年世界读书日,结合《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教基〔2023〕1号)指导思想,我校开展2023年“经典阅读”校园主题日系列活动。为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本次活动以“科技与人文”为主题,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处)及各院系单位精心选取了涵盖科技、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具有学术价值和阅读意义的34本荐读书目。希望广大学子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积极参与到科技与人文的探究中来,从中获取智慧、启示和灵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01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
蔡运龙
[美] Bill Wyckoff 主编
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推荐语
本书收录了1864~2006年西方现当代地理学学术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50部(篇)创新性思想专著或论文,包罗了地理学领域各主要思想流派,是一部出色的地理学综合评述性著作。这些论著通过对地理学思想、概念、哲学、方法论、研究内容、科学地位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反思和争论,反映了现当代西方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和学术思想,涉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等所有地理学领域。这本书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学地理及相关专业学生开阔视野与思维,养成地理学思维习惯,增进对地理学的了解。
02
传播学院
银河帝国:基地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著
叶李华 译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推荐语
《基地》故事极其好看,其中最值一说的就是心理史学。这门学问听名字像是历史,但其实是一种数学模型,用我们现在习惯的方式来说,这是一门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预测系统。谢顿是数学家,他倾毕生之力研究人类活动,建立复杂数据,预测未来走向。从这里来看,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门以现在数据为基础,对未来阶段进行预测的学问,它其实不是史学,不是研究过去的经历,相反,它研究的是人类社会政治心理。从心理史学开始,未来预测成为一门科学。作者阿西莫夫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幻作家之一,《基地》是其银河帝国系列的第一部,打开《基地》,一幅宏阔的宇宙画卷徐徐展开。宇宙向哪里去?地球的未来如何?什么是机器人三法则?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03
大夏书院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著
赵复三 译
中华书局,2019年版
推荐语
《中国哲学简史》原名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在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的英文讲稿。该书在世界范围内都影响巨大,是迄今为止西方人了解、研究中国哲学的书,是世界各地许多大学教授中国哲学课程的教材,具有通识性和普及性。
04
地理科学学院
荷马史诗·奥德赛
[古希腊] 荷马 著
王焕生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
推荐语
《荷马史诗·奥德赛》是以特洛亚战争传说为题材的“系列史诗”中唯一一部传世的“返乡史诗”。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用木马计攻陷特洛亚城之后,率领自己的军队渡海回国。途中遭遇各种艰难险阻,历经十年飘泊,随行同伴全部遇难,只有他在女神雅典娜的佑助下,坚韧不拔地孤身一人回到久别的故乡。这本书作为艺术的地理学的起源,也是西方文学与艺术的经典之作。
05
法学院
法律简史:人类制度文明的深层逻辑
桑本谦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版
推荐语
桑本谦教授所著《法律简史:人类制度文明的深层逻辑》,是一本硬书,甚至如郑戈教授所言,是一部奇书。无论硬,还是奇,都并非说这本书尽善尽美,天衣无缝,而是说它从头到尾都充斥着一位法学者的奇思妙想,非常生动地展示出法学思考的另一种可能,越是科技的,就越是人文的。
06
光华书院
超越范式:世界政治研究中的分析折中主义
[美] 鲁德拉·希尔、彼得·卡赞斯坦 著
秦亚青、季玲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推荐语
国际关系学科一直门派林立、论战不断,每一场论战都是不同范式间关于理论假定、使用概念与解释方法的辩论。范式间的相互隔阂与对立,阻碍了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学术研究越来越与世界政治现实相脱节。希尔和卡赞斯坦共同提出分析折中主义,为范式间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思路。通过挖掘不同理论要素间的实质性联系和实践相关性,试图弥合现有主流理论范式间的对立与鸿沟,解决这些范式本身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不可通约性。
07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美] N.凯瑟琳·海勒 著
刘宇清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推荐语
凯瑟琳·海勒在这本著作中将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并置在同一个论域里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了我们的“身体”在信息时代的命运,阐明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状况和未来的走向。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三个故事:信息如何成为与物质形态相互分离的实体,电子人如何被塑造为技术产品和文化偶像,我们作为“人类”如何让位于“后人类”。这是深刻的反思,而非悲观的预言,作者相信:后人类为反思人类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资源。
08
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
天工开物
宋应星 著,杨维增 译注
中华书局,2021年版
推荐语
《天工开物》它的名字来源于两部典籍。一是来自《尚书》中"天工,人其代之",一是来自《易经》"开物成务"。天工开物即为,人要利用自然,用才智和技术开发出万事万物来。 “开工开物”四个字,人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自然力相配合,这个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天工开物》这本书的思想精髓,是一种中国人自古传承的技术观。 其著书宗旨在于:不作溢美之词,不作浮夸文章,书中要包罗先人之智慧,书中要囊括今世之技艺。
09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规律简史
张士耿 著
团结出版社,2022年版
推荐语
《规律简史》是一本集实用性、趣味性、知识性、真实性于一体的科普图书。作者在讲述规律发展史的同时,还讲述了一些相关的真实有趣的故事。书中以规律的分类和规律发现的时间顺序为主线,阐释了每一次重要定律的发现在人类文明发展链条上的意义和价值。书中有深刻的理论分析,有名人故事,雅俗共赏,有良好的可读性。读完全书,读者将了解科学家的探索方法和思维方式,加深理解教科书中那些定律的本质和由来,以及这些定律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开阔科学视野。 这本书也适合青少年阅读,它以数学物理为主,给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也能扩展知识面。
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三体
刘慈欣 著
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推荐语
如果问我最后悔读的是哪一本书,我会说是《三体》,因为曾经沧海难为水,当刘慈欣带我领略过宇宙的奥秘后,我已经没有办法再被其他的科幻小说震撼。《三体》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态度,让我变得非常豁达,因为我每天思考的事情,是宇宙级的战争,身边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值得让我心烦。评价《三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可以说的角度太多,无论是在科幻设定,还是人心揣测,这本书都做到了极致,每一章的情节都无比精彩,刘慈欣用干净利落的手法展示了光年级别的宇宙史,让我从此仰望星空时,内心多了一份幻想和敬畏。
11
教育学部
学记
潜苗金 译注
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推荐语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文章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其文言简意赅,喻辞生动,文势流畅,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12
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
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美] 瑞·达利欧 著
崔苹苹、刘波 译
中信出版社,2022年版
推荐语
在这本书中,瑞·达利欧探究的是社会和世界的运行规律和原则,他考察了500年财富和权力的所有重大变化背后反复出现的模式和因果关系。他认为在这些变化背后存在着永恒普适的规律。通过考察许多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可以看到这些变化的典型模式、规律、周期和因果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推断未来。 这本书的分析和探究建立在达利欧独创的债务大周期、历史大周期的基础之上,揭示的是变化背后的永恒和普遍的力量,以此展望未来,搞清世界的运行原理,总结出永恒普适的原则,从而妥善地应对当前形势。
13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曹天元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版
推荐语
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几乎每门现代科学都与量子论密切相关。本书回顾量子论从无到有发展的风云录,从18世纪开始,直到21世纪,一批科学巨人开始颠覆传统物理学大厦,为了宇宙的终极理论而战,大大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本书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活泼的语句再现量子物理一路的荆棘与荣光,展现科学激动人心的魅力,让艰涩难懂的量子力学显得平易近人。
14
历史学系
美苏科技交流史:美苏科研合作的重要历史
[美] 格尔森·S. 谢尔 著
洪云、蔡福政、李雪连、罗兴波 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版
推荐语
冷战史中为人熟知的多为美苏两国间的对抗,两国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多为人所忽视,而《美苏科技交流史》即是讲述美苏从双方对抗到科技交流项目的兴衰历程,可供读者更好地了解美苏科研合作历史。作者采访60余位参与科研合作项目的亲历者,考察他(她)们对美苏科研合作的体悟。最后从多方面、多角度总结美苏科学合作的成果,可以为当下和未来国际科学合作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
15
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
[德] 恩格斯 著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推荐语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一篇。早在19世纪50年代,恩格斯就注意到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成果并试图对其进行哲学概括,1870年恩格斯开始系统研究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以批判当时流行的庸俗唯物主义。1873年5月至1876年5月,恩格斯写出了本书的“导言”和大量片段。1876年5月至1878年7月,恩格斯因为写作《反杜林论》而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工作。1878年5月至1883年3月,恩格斯继续写作《自然辩证法》。1883年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为了整理马克思的《资本论》遗稿,完全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与写作工作。我们目前看到的这部著作由十篇论文、一百六十多段札记和两个计划草案组成。中央编译局在编译过程中将恩格斯关于本书的五篇重要书信作为附录收录进来。在本书中恩格斯主要论述了自然科学史和自然观史、自然科学与哲学、辩证法、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以及劳动创造人的理论等内容。《自然辩证法》一书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并通过对当时自然科学成果的哲学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将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概括为三条,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同时还明确提出了辩证逻辑的一些论点等等。本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代学者将如上几方面的研究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分支学科。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当时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做出了很有见地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科学预见,对机械运动中两种量变的争论作了历史的总结,对原子可分、电运动的物质基础、放射到太空中去的热能重新集结、物理学和化学之间边缘科学的发展、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可能、非细胞生命的存在等作了预见。这些预见在以后的科学发展中均得到了证实。从现代科学发展的角度看,《自然辩证法》中引述的许多自然科学材料和个别原理已经过时或不足了,如“以太粒子”、“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等等。但是,书中所阐述的基本原理仍然对自然科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6
美术学院
未来就是现在:艺术、技术与意识
[英] 罗伊·阿斯科特 著
袁小潆 编,周凌、任爱凡 译
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
推荐语
这本书探讨了新媒体艺术、科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展示当前技术如何塑造我们的现实,并为未来勾勒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蓝图。罗伊·阿斯科特作为互动、远程通信艺术领域的先锋人物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者,致力于将艺术看作改变的积极工具,探索艺术观看中的垂直度和社会的激进、异质化立场之间的关系,展现将艺术编织入以科学、技术以及超自然思想为基础的更大网络框架之中的颠覆性力量。适合对艺术和科技交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17
孟宪承书院
乡土中国
费孝通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推荐语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语言流畅,浅显易懂。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18
软件工程学院
浪潮之巅
吴军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年第四版
推荐语
浪潮之巅从IBM、思科、苹果、谷歌等IT行业几十个知名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客观分析成败原因,揭示信息产业发展规律。既讲述了信息产业历史和各大公司发展和兴衰的历程,又兼顾了对IT产业规律的论述,以及对信息时代公司管理特点的系统分析,更有对下一代科技产业浪潮的判断和预测。李开复评论道,此书对于所有渴望创新、欣赏创新的中国创业者来说都是“开卷有益” 的作品。书中充满对时代、产业、人类文明的洞察,作业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居民,可谓是一本必看的修养手册。
19
设计学院
强国图志:从宣传画里看新中国发展之路
沈榆、孙弋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年版
推荐语
这是一本从图像的角度解读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读物,同时它也是一部中国宣传画创意发展的小史。宣传画是一个时代价值的载体,体现了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同时它也塑造了新中国人民群众的审美。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青年学子形象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鼓励自身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品格,在学习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20
社会发展学院
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
[美] 彼得·L.伯格 著
何道宽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推荐语
在现代社会学的180年历史中,大多数人将社会学视为一门欲与自然科学比肩而产生的实证科学。但从齐美尔和韦伯起,有关社会学的人文主义思潮同样源远流长。作为现象学社会学创始人舒茨的学生,彼得•伯格有理由也有信心通过对社会现实建构过程中主观意义的揭示,告诉我们与实证社会学所依赖的经验、数据、事实或有效性迥然不同的人文主义的社会学性质。这种人文主义性质既体现在我们如何看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也体现在这一学科所蕴含的道德诉求之中。
21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史
[美] 洛伊斯·N.玛格纳 著
刘学礼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
推荐语
科学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从集体愚蠢到集体智慧的过程,生命科学史也不例外。本书以广阔的文化史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生命科学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极为丰富的材料论述了许多生物科学家创造性的劳动,对生物学发展的逻辑和社会历史背景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掩卷遐思,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2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半个地球
[美] 爱德华·威尔逊 著
魏薇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推荐语
这本书是保护生物学先驱、两届普利策奖得主、殿堂级科学巨星爱德华·威尔逊的作品。本书聚焦生物多样性,关注全球物种灭绝。威尔逊是最早注意到物种灭绝问题的人之一,他所倡导的“生物多样性”概念,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全书开篇就指出,现代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五次颠覆性的毁灭事件,每一次事件发生之后,地球都需要大约1000万年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但从来没有哪个时候会像我们现在所处的新世代——人类世一样如此迅速地改变这颗星球的环境,并且带来物种的快速灭绝。本书讲述地球上物种灭绝的故事,分析物种赖以生存的生境状况,提出将半个地球还给大自然,才能保护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3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
芯事
谢志峰、陈大明 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
推荐语
作者结合在中美集成电路公司的实战经历,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梳理全球60年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史,文字通俗浅显,各种专业背景的人们都能读懂。书中描述的科技创业的艰辛以及拼搏奋进的精神都令人动容。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我们秉承着有故事、有情怀、有远见的原则,尽可能地避免晦涩难懂的理论阐述和技术论证,在行业发展的历史故事中,介绍芯片的发展历程”。
24
数学科学学院
几何原本
[古希腊] 欧几里得 著
邹忌 译
重庆出版社,2014年第三版
推荐语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写的一部巨著,它集古希腊数学的精神于一书。从极少数不证自明的公设,公理和概念出发,欧几里得通过形式逻辑的方法,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宏伟的演绎推理大厦——欧氏几何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在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几何原本》对西方数学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25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新媒体的语言
[俄] 列夫·马诺维奇 著
车琳 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推荐语
本书力图为新媒体研究这一新兴领域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发展图景。作者将新媒体置于过去几个世纪以来的视觉与媒体文化史框架中,揭示了新媒体在技术与文化方面的来龙去脉。在本书中,作者运用艺术、人文、计算机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讨论新媒体对旧媒体传统的借鉴,展示新媒体作品如何创造现实的假象、与观众交互、呈现空间,涵盖虚拟现实、计算机游戏、人机交互界面等多种新媒体类型。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新媒体的普遍法则与逻辑。此外,作者还考察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影响了电影语言的演进。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下,本书引出了一个问题——“新媒体”从何而来,又如何为我们打开了前所未见的世界。本书被全球数百个学术项目用作教学参考书,曾被译为俄、法、意、日、韩等多种语言。中文版是其第十五个语言版本。
26
体育与健康学院
跑步大历史
[挪] 托尔·戈塔斯 著
张翎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版
推荐语
作者尝试写一部完整的全球跑步史。面对如此浩大的主题,作者寻找了一些贯穿始终的重要线索,从年代最久远的跑步的传说讲起,穿针引线,尽可能织就出一幅辽阔的历史画卷。不过,鉴于笔者是一个欧洲人,可能会让人觉得这是一本斯堪的纳维亚视角的跑步史。
27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科学之路:人,机器与未来
[法] 杨立昆 著
李浩、马跃 译
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版
推荐语
人工智能正在颠覆人类社会,未来机器能思考吗? 本书是“图灵奖”得主、“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被誉为 “卷积神经网络之父” 杨立昆的著作,书中自述其在一个不被看好的领域深耕二十多年最后一鸣惊人的奋斗历程,不仅谱写了一段关于勇气的宣言,有着催人奋进的意义;而且作者讲述的正是人工智能在我们面前崛起这一历史时刻发生的故事,处处闪耀着对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洞见和思考。
28
外语学院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美] 侯世达 著
严勇、刘皓明、莫大伟 译
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
推荐语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书:集异璧之大成》是在一部非常优秀的科普著作,曾获得普利策非小说奖。集异璧-GEB,是数学家哥德尔、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三个名字的前缀,这本书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艾舍尔的版画和巴赫的音乐三者的综合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数理逻辑学、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的理论等方面,构思精巧、含义深刻、视野广阔、富于哲学韵味。
29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月背征途:中国探月国家队记录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全过程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著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版
推荐语
《月背征途》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编写,历时近两年,全方位回顾了我国的探月工程,重点讲述了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全过程,并首次公开大量珍贵图片。该书将专业的航空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们了解航天任务背后的有趣故事,先后获《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度好书荣誉、2021年度“中国好书”奖和国家图书馆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并入选2021年度“中国好书”(科普生活类图书)。
30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超越自由与尊严
[美] B.F.斯金纳 著
方红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推荐语
“为什么当科学已发展到了能将人送上月球的电子时代,而人文研究却还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划定的圈子里徘徊和无限期延伸?”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在《超越自由与尊严》一书中,斯金纳从行为主义的视角探讨了自由与尊严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斯金纳认为,人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因为人的行为都要相倚于一定的环境刺激与强化作用。那么在行为主义者的眼中,自由与尊严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身处的环境乃至文化是如何演进的?翻开这本《超越自由与尊严》,让我们和行为主义大师来一场思维碰撞。
31
音乐学院
价值观与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关于可能性追求的讨论
姚亚平 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2021年版
推荐语
本专著作者姚亚平教授指出“可能性追求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的价值观!作曲,是一项可能性追求的事业!中国作曲家注定要在一个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思考自己文化的可能性,并努力做出国际化贡献!”作者立足音乐理论家、史学家的视角,从宏阔的学术视野,展示了一幅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整体性历史逻辑景象,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以及构建中国特色音乐创作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启示意义。
32
哲学系
什么是科学
吴国盛 著
商务印书馆,2023年第二版
推荐语
科学这个词是西方舶来品。由于文化传统不同,国人对科学存在着不少“集体无意识”般的误解。此书从科学史入手,把科学置于历史与文化的语境之中,对科学的本质、中西科学的异同以及科学的“文化基因”(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追根溯源、抽丝剥茧,作了深入精彩的分析。作者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经年,此书是其长期思索、厚积薄发的产物。全书新论迭出,鞭辟入里,同时又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行文晓畅,毫无佶屈聱牙之感。不论读者是否认同其观点,均会获得相当启发,并享受到思辨的乐趣。
33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昨日之前的世界
[美]贾雷德·戴蒙德 著
廖月娟 译
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版
推荐语
与新几内亚传统社会长期接触的戴蒙德,通过观察、记录传统社会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行事方式等来剖析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本书从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生理学、营养学和演化生物学等角度,剖析了划分区域、解决争端、教养子女、对待老人、应对危机、宗教信仰、语言多样性、健康饮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代表传统社会的小切面同样主宰着今日世界,因此值得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思考和借鉴。
34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两种文化
[英] C.P.斯诺 著
纪树立 译
三联书店,1994年版
推荐语
两种文化是英国科学家和小说家C.P.斯诺于1959年在剑桥大学的一场讲座的第一部分标题。它的论点是“整个西方社会知识份子的生活”被名义上分成两种文化,即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对解决世界上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障碍。这是本世纪中的一部名著,也是人文与科技这个话题的代表作。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