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学思维 |案例课(如何培养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

文sir 闲人不在场
2024-10-04
这一部分是反算法通识系列第八课《心理学思维》的预备课,也是近期学习春藤学院的笔记,正好以大家比较关心的儿童情绪管理为场景,授课老师是心理学领域的资深专家-侯瑞鹤老师。
一个典型误区:认为负面情绪不好
父母在应对儿童突发情绪时的一个典型误区是认为负面情绪不好,进而先天排斥。殊不知负面情绪和快乐情绪同样具备积极意义,都需要被接纳,父母应该首先接纳并认可负面情绪。
同时,做到情绪和行为分开,既从内心接纳孩子的情绪,又敢于拒绝不合理要求,在儿童负面情绪突发时,做到不批评情绪,只针对行为进行客观描述。
负面案例:阳光性抑郁、微笑型抑郁、压抑青春叛逆期造成心理伤害;
正确理解:
1、好孩子也可以哭、可以生气,但是在注意负面情绪发生时的表达。
2、情绪没有好坏、强弱之分,每一种情绪都是人的朋友,是有价值的。
3、愤怒给予力量行动、恐惧提醒自我保护。
情绪发展的一般过程
客观上,一个人尤其是孩子的良性情绪管理发展过程,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混沌;
2、情绪被看到;
3、情绪被接纳;
4、再有类似的行为可以被识别和表达;
5、自主化解和管理情绪。
此外,因为人的情绪脑(12岁左右成熟、定型,小学阶段)发展快于皮层脑(行动、理性,22岁以后成熟,大学阶段),所以儿童的情绪管控能力在12岁之前普遍偏弱,而这也是家长介入、协助儿童进行情绪管理的黄金期。

父母能起的作用

父母类似儿童的外挂情绪处理器,直至把这种能力内化变成儿童自己的情绪cpu之前,父母的代管功能不能缺失,而主要的做法就是将情绪脑和认知脑打通,强化神经关联,类似给上、下脑通电。
案例:比如孩子有过激语言,如说杀人等等时,其实他表达的是内在诉求没有被看到,只是情绪脑和认知脑没有连接。此时,父母应该如何反馈:(1)客观描述,避免主观代入,我猜你一定是因为... ...生气,所以才... ...上、脑连接,识别。(2)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生气,原来是... ...。
与此同时,父母的情绪容量决定了孩子的情绪处理能力,接纳孩子的情绪,平静、自信地处理,其实“先接纳负面情绪”这种模式一旦被孩子习得,就能自我安抚,同时,能看到表面负面现象背后的积极部分对孩子进行表达、肯定。
反例:父母生气、烦躁、拒绝、否定,夹杂了更复杂的情绪返还给孩子,导致孩子更混乱或者压抑情绪满足父母。
和儿童对的情绪管理同理,有个别时候父母自身接不住情绪,也应允许、接纳自己这种不完美。
心理建构三步走
1、提升情绪的理解能力
认知:要能识别情绪,直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要知道概念,学方程式先背化学元素名。
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有负面情绪、可以有痛苦的权力,但应限制不当行为。
示范:语言承认(大人生气时,孩子问到或看到,也应承认负面情绪存在,不应否定、逃避负面情绪),分享、表达讨论自己的情绪。
2、给上下脑主动建立连接
情绪反应时觉察情绪,类似在做梦时提醒自己在做梦。
可以适当运用情绪,给孩子建立边界感,父母不能每天当不生气的假圣人。
复盘,讲故事,和孩子一起回顾情绪处理案例。
3、给孩子的情绪处理能力扩容
深呼吸:呼吸是一种代入当下的动作,实质是为了引导当事者关注现在、关注内在,而忽略未来(焦虑)、过去(失望);
手模:这个方法没听懂;
放手:区分是自己的情绪还是孩子的情绪,不要替孩子思考和决定情绪,别人的情绪不需要代入;
转移:先对孩子的情绪回应,再回应行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闲人不在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