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白话全解(1~12章)
第一章 捭阖
一、不变的变化、确定的不确定
鉴往知来,历史的车轮滚动向前,既有周期性的似曾相识,又有波峰波谷的迭代转换。圣人之所以能够先知先觉,是因为他们善于分辨事物背后的阴阳分合之道,既能掌握普遍规律,又能辩证对待个体差异。不变的只有变化,小的变化总是嫁接在大的不变之中,大的动荡又多归集于微观变量的积累。阴阳相生、刚柔并济、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动态平衡、质能守恒是圣人处理世间事物的真谛。
二、捭阖的定义
捭阖之术,其实就是阴阳易理,也是唯物辩证。四季万物,纵横捭阖,都是阴阳之道的具体体现。利用变化制造变化,将变化为我所用,即是捭阖之术(亦即沟通、游说之术)的核心要义。相由心生,心由口出,人的意愿、喜好、焦虑、智慧,都通过语言表露,学会说话、善用一张嘴,即捭阖。
捭,就是主动开口说话,是动,是好的(多数人认为),是阳;阖,就是让对方闭嘴,是静,是不好的(多数人),是阴。
因此,捭阖之术的运用过程中,尝尝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沟通方法论。
1、阳言:利用对方爱听的语言去说服、鼓动,如长寿、安乐、富贵、名声、爱好、金钱等;
2、阴言:利用对方厌恶的语言去威胁、警醒,如死亡、忧患、苦难、刑罚、失望等。
基本的逻辑就是:用卑下的阴言打动小人、用崇高的阳言说服君子。如果善于运营,捭阖之术,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如何考察用人
世间人的品行千差万别,有好就有坏、有忠就有奸。对某些人可以沟通、有些人只需闭嘴,有的人该赞扬,有的人则需打压。沟通讲求方法,要顺应每个人的特点。
step1:引导表达、掌握实际情况
起用一个人之前,首先要审定其品质如何,摸清人品虚实和性格强弱。基本做法是:利用合适的机会,一方面公开赞扬或放权,人为为其制造、放大顺境,使其精神松懈、畅所欲言,从而发现其志趣、意图,另一方面,也利用适当贬低、质疑、孤立的方式激将,让被调对象讲真话,流露实情。两种不同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挑动让人讲真话。
step2:设置顺反情景、考察是否可用
在了解一人实际情况之后,一般有两种做法,要么亲近拉拢、敞开沟通、制造顺境,要么冷落疏远、刻意打压、制造逆境。前者,目在于测试其是否能与管理者或组织有情感共鸣,后者,目的在于观察其抗压能力和是否对于组织忠诚。
step3:评估能力、准确定位
仔细评估该对象(员工、下属)能力与自己(管理者、领导)的差距,准确定位双方关系。这里的能力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业务能力或技术能力,其二是战略眼光或分析问题的能力。评估的结果有三种情况:1、如果下属与自己的能力相近,或与我们的差距较小(有提升潜力),同时价值观一致,则可以留用、配合、相机提拔;2、如果下属与自己的能力差距较大(较大程度高于或低于自身),则均不可用;3、能力相近,但价值观不一致、主要是不符合组织文化和管理者三观,则也应该拒绝使用。
四、总结
世间所有好坏、成败,都可用阴阳捭阖之道加以掌控和驾驭。阳以动为特征,故主要表现为进取;阴以静止为特征,故主要表现为闭藏。阳动必然显现出来,阴止必然潜藏进去。阳发展到极致就成为阴,阴超过了极限就变为阳。用阳去拨动事物,是为了让它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用阴去安定事物,是为了让它巩固自己的形态。阳谋统御阴谋,强调德行、顺势;阴谋辅佐阳谋,强调外力、刚硬。
阴阳之间相互转换、互相作用,即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也是高效沟通的不二法门,集中体现在捭阖之术。
第二章 反应
鬼谷子全书讲述的内容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捭阖之术,白话而言就是沟通技巧,并通过沟通技巧所体现的处世智慧。本篇是第二章,所谓“反”,指反复试探,而“应”,则指对方回应。
自古以来,道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在,道的核心在于:借古观今,由此及彼。现今辩证的道理,都早已存在千百年前的事物之中。
一、以退为进,以反窥正
说为动,听为静。通过多听少谈,可以充分了解对方的意思。
每当发现了侃侃而谈之人的前后矛盾,立刻予以质疑,对方一般会有相对真实的反馈(语言或情态)。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即象),这些信息又可以用以类比、推断。象(信息、表象),即外在;比(类比),即归纳、规律。以静听来探求别人的言辞意图,好比钓鱼和补兽,以静听为饵试探、以反问张网捕获,引出对方之象,从而通过推理、归纳,掌握对方的真实情况。
二、顺水推舟,因势利导
然而,也有例外情况。如果对方不为我方之静听或反问所动,双商够高或者对沟通之人先天存有防备,则需要改变策略。当以言语动之以情,迎合随即引导,进而得到实情,掌握对方心意的主流。圣人常以此方法来教化愚钝之人,或感化启迪智者。所以,自古那些善于沟通的人,经常是顺、反手段结合,来探查情况。
三、替换变量,求得常量
如果仍旧不能查明对方的实情,一般是因为对方表达不清楚或我方理解偏差,导致我方获得的信息不明确。此种情况,要变换沟通方式,或假设条件,或沟通场景、时间等,及变换象和比,然后再带入第一(反)、二(顺)步骤,最终得出我们期望探查的信息。
四、发散集中,见微知著
我们想要听对方讲话,自己就要沉默;想让对方张扬,自己就要低调;想要树立威信,则就要甘于先处于弱势;想要得到,先要给予。想要让对方讲真心话,就要学会共情、共鸣。所有这些,都是辨别真假的方法。总之,我们要平心静气地去听取别人的言辞,去考察其言辞中涉及的事理,去考辨万物,去辨别事物性质。有些事情虽然看上去和我们想要探求的事物无关联,但往往见微知著,由此及彼,所谓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五、由此及彼,由己及人
若要了解外界的人或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了解自己开始。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相应着伴随出现,就像比目鱼要双双并行一样,也像光和影、声音和回音。有了这种认知,再去探查别人的言行,就像用磁铁取铁一样轻而易举。我们即便发出很少的信息,也能反射回很多波段。在实操的过程中,多注意正、反转换,随情形变化。当对方没有表露内心时,我们要用圆通灵活的手法去引导他;当对方已经敞露实际时,我们就用一定的准则去约束他。总之,既要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去做执行,又要时刻保持辩证圆融的灵活性,如此就会相不外着,是谓至高的境界。
第三章 内揵
本篇大意是讲谋士文臣如何与君主沟通。因为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毕竟几千年前的时政),文言如果直译大多是教人如何取宠见用、投其所好,有些过度谄媚的意思,不过笔者认为应该辩证对待,结合当代实际,其深意则类似向上管理,即下属如何通过沟通来达成目的、并与上级的制衡方法。
一、了解规则才能开始游戏,知彼、成人才能达己
每个组织都有自身的游戏规则,上下级的关系一般比较微妙且复杂,常态是距离产生美、越想得到越得不到。有的人主动投奔、靠拢却反而得不到重用,有的人看不上你却偏偏被上级重视、视作人才;有的天天搞人脉、搞关系却在领导面前得不到重视,有的人八竿子打不着,领导却对其朝思暮想。
所谓亲则疏,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空间上或体系上客观距离远,上下级没有直接厉害关系,所以一般能容易亲近;二是出于保护亲近之人的目的,有意思做疏远、隔离。想要在一个体系内得以生存,前提是搞懂这个组织的游戏规则,搞懂上级的想法和风格,很多人还没弄懂游戏规则就出牌,后果只能是早早出局。了解了组织规则和上级的意图,倘若还能够顺势而为、借力打力,就自然能在组织里如鱼得水,起码能保独善,敌人也拿你没什么办法。
二、造势、做局,亦圆亦方
内,通“纳”,指君王采纳意见;揵,进献计策、给上级提建议。下级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尤其是在提建议时),在获悉用意、搞懂规则之后,更要因势利导,凭风借力好过逆势徒劳。
Step1:功夫做在桌面下,端出来的菜品相不好宁可不端,基础资料要扎实,情况尤其是周边情况要先搞清楚。同时公开阐明观点时,一定是选择题,态度要有,但不是只抛一厢情愿,既要谈得、又要讲失,必要时还得swot俱全。
Step2:站在对方角度思考,主要是站在上级的视野回看问题,为他的诉求和项目形势、行业趋势找到结合点。一把锁开一把钥匙。
Step3:加入时间轴,辩证的对待过去和未来。和上级谈过去,做总结,顺着说;和上级谈未来,讲趋势,则要留有变通的余地,太过依附上意显得没有见地,同时上级的观点大部分时间也并不正确,很少有领导能兼顾管理和业务。
总体来说,就是既要了解行业趋势,社会形势,又懂得变通的表达,讲清楚,还要让对方听进去(共情,或共理),两者不可偏废。同时,自己心里要有杆秤,不能因在局中而陷入局中,因乘风起势而无法自拔,时刻清醒、方圆有度。
三、矛盾是常态,接受矛盾、打通人和事
在上下级共事过程中,意志不一致是常态。而我们提出的意见得不到批准,大部分时间是没有摸清领导意图,另一种情况就是人的问题,即领导与你貌合神离。在一个体系内,如果实情得不到领导支持,神仙也帮不了你。
所以,在日常中,仅以工作环境为例,如果技术、业务上能力没有太大问题,迟早要考虑下一步就是人际能力,这是一个线性的、无法跨越的工作成长阶段问题。当然,不排除一少部分人先天是市场型人才,即对人际关系天生通透的人。不过,我的总体判断是,由人到事相对容易,而技术型人才在考虑人际问题时往往更难转换。而无论如何,打通人和事,是工作逻辑上能够再进一步的先决条件,只有打通了两者,才能所谓回归本心、回归自在,找到自身的价值,所谓进退自如。
四、看淡结果,亦避亦趋
知进退、有分寸,是个极好的品质。因为时间的人和事林林总总,并不是所有都符合道德仁义礼,上级也如此。在跟上级共事过程中,要注意分辨其人品,及与自己是否为同类或相近价值观。在明晰其人后,如果要留,则依上述1-3刑事,如果要走或未来要走,则应洒脱决绝。当然,无论去留,其中的对上管理和沟通策略都应知晓、有备无患。对于不能共事的领导,尤其是那些人品低劣、近奸远能且短视无为之人,不妨先逢迎,再引导,如果确实不能合作,则择机离开。此处的机,一般指趁乱而走或功成身退,类似张良之于刘邦、范蠡之于勾践。毕竟人生一世,着实无必要执拗于一时一地,留得青山必成其用,不成其用不过淡然。
第四章 抵巇
百度百科将“抵巇(xī)”简单解释为钻营,是个显著的贬义词。觉得不妥之下,又去查了第七版辞海,后者引用韩愈《释言》中的一段表述,将其概况为“乘间而入”,认为贴切许多。所谓“抵”即抵挡,“巇”指间隙、漏洞,比喻弱点或薄弱之处。本章所说的“抵巇”之术,实际是力出一孔、单点破局的妙用。
一、防微杜渐,抓大不放小
世间万事万物分分合合,有其内在规律。有的近在眼前却视而不见,有的远在天边却了然于心。眼前事不察,主要是因为没能细致入微辨别事物特征,相距远的事物能够了解是因为有大局观,能够鉴往知来。
有小裂缝、小问题,如果不能防患于未然,就会酿成大错。而善察之人,能够在祸患刚显露之时,采取适当手段引导,伴随变化而动,其后以新破旧、取而代之,这就是抵巇之术的基本原理。
二、慈悲心,做雷霆事
小到为人、处世、职场生存,大到教化、治国、宇宙奥妙,无不遵循抵巇的原理。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乱世多无贤主、小人当道、智者藏拙隐退,社会秩序混乱,这就是小缝隙。遇到这种情况,需要辩证对待:1、先以慈悲心看众生,权且将世道当做可以挽救,查补漏洞使其“巇”得到弥合;2、若实在扶不起来,则闻风而动、破旧立新。
三、静待时机,不动即谋
有缺憾是常态,万事万物都有缝隙,也有规律,需用心查明。所谓圣人,不是尽善尽美,而是接受矛盾、接受残缺,发现规律、顺势而为。固然生逢盛世、缝隙较少,则可以潜藏修心、等待时机;一旦有隙可循,遵循抵巇之术进行谋划。以小窥大、以反击正、以不变应万变,实为天地神。
第五章 飞箝
从飞箝这一章开始,鬼谷子的原文开始越发晦涩,且与前后章节嵌套,阅读难度加大,非静心不能得其要义。“飞”,即称赞、褒扬;“箝”,是指控制、牵制。通俗讲,即以赞扬起势,争取信任,而后顺势钳制、掌控,使之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图行事,所谓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一、对下用人:始于一心,成于飞箝
先看和我们是否一条心,才能为我所用,这是一个基本点。那些有异心的人,才能越突出,越不能任用。对于选定的人才队伍,可以利用飞扬之术探查其真实意图和兴趣所在,进而顺着对方的思维轨迹游说、阐明自身观点,配合捭阖之术,以达到钳制的目的。对于那些不能轻易被飞箝之术打动的人,鬼谷子的做法更为直接,得不到即毁了它,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意思即,先试着以繁重工作进行奴役,不能达成的,则找寻弱点进行胁迫,当然这里的胁迫分为阴阳二种,阳之胁迫比如发现对方的性格弱点、心智缺失加以利用,阴谋则是找到对方犯错的小辫子加以威胁,这里又涉及抵巇之法。
二、向上管理:善于择贤,同频可栖
对于古时君主,或现时领导,下属也应学会观察、衡量他的真实才干,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贤明之人配合。只因此时,上位者的好恶和下属的好恶能够通过飞箝之术统一,而不至于过分迁就有偏差的上意,导致自身的价值准则失衡。善于使用飞箝术的人,既可以抓住其弱点、叶底藏花、多设置几道防火墙,又可以在恰当时候制衡上位、引导上意,这就是飞箝之术的妙用。
第六章 忤合
“忤”,是忤逆、反忤、相悖的意思,“合”则是趋合、顺应、相向的意思。所谓“忤合术”字面意思是反对与顺从,内里是辩证的处世技术。雷军和许达来成立的风投机构取名顺为资本,其实就与这一章的标题异曲同工,顺势而为,从本质上讲,反也是顺,或小反包含于大顺。
一、此一时彼一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事物的发展变化,就像圆环循环往复、动态转换,既有连续性,也有独立性。高手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上没有永恒富贵之人,做事也没有永远固定的样式。因此,需要兼听、博引,顺应天时、地利、人心,策略方针随着事态的变化而转化。
二、德需配位,多大笔头写多大字
赵本山在《一代宗师》里对梁朝伟说,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虽然表面是讲年轻人别不知道深浅,讲究一个火候。大道至简,说的也是这个忤合的智慧。鬼谷子说,忤合之术,用于天下就要有宏观视野、体察天下,用于国家、就要深刻的了解一国的国情、人情,用于个人则首先需要评估这个人才智、气度、能力的极限。单老在评书里常说的大笔写大字,大人办大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德需配位。
三、动中得静,走着才能平衡
求稳不得是常态,人生一世,难得辗转。善于忤合之术的圣明之人,大都能够心怀天下,即便如伊尹、姜子牙,也是一世漂泊,且安于漂泊。比如,伊尹曾经五次归附商汤、五次归附夏桀以探求天命之所归,最终合于商汤而受到赏识、重用;吕尚曾三次依附周文王、三次依附殷纣王来探求天命之所归,最终合于周文王而被拜为军师。然而,这些名人的几进几出,并非是盲从,而是在充分认知自身特点,君主长短,天时变化,地势人情,的基础上,所做的综合决断,做出决断不后悔。忤合之道的终极愿景是:行止由心,进退自如。
第七章 揣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古代善于周游列国、把天下为我所用的人,必然要衡量天下的权势,揣摩各个诸侯的实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调查的不准确,就不能洞察各种势力的差别和隐于暗处变化的征兆。
什么是“量权”?
包括疆域范围、民众和财物的多少、地理地势是险恶还是平坦,熟知其优劣。也包括一国之君主用人之道,是否亲贤远馋,与谁心腹,下属中是否有能人。更包括国家发展之天时、阶段,人心向背等等。总体来说,量权即就是调查一国之天时、地利人和。
什么是“揣情”?
其实是第二篇“反应”的方法实践,即在对方喜悦和恐惧时,针对不同心态进行顺、反测试实情。而对于那些喜怒不行于色的人,往往不容易物喜己悲,可以换个时机再行沟通,或转向其周围之人间接探查,人心内部发生变化,必然要通过形态显现于外表。这就是所说的揣测内心的方法。
所以,谋事,首要做调查;谋人,首要测其内心。不论富贵贫贱,行事的基本法则如此。也许有少量不调查、不揣测人心的成功者,但这种成功往往随机而难以复制或持续。深谋远虑,掌握真实情况,是成功的基石。
第八章 摩篇
摩是揣之术,是操作层面,两者互为表里。
先利他,后利己,无往不利。自古善于触摩之人,就像临河钓鱼,鱼儿只能看见鱼饵、不见钓钩,所谓投其所好。
能掌握这种方法的人,往往世人只见其成事、不见其成事之法,逢战能胜、却依然平易近人、并不被人所惧畏,在隐秘中试探并成其用。谋之于阴,而成之于阳。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藏即滤,隐藏实力、过滤掉以貌取人的势利小人。施小惠,以安民。
十个惯常的套路:
对待简单人,可以平和一点,正常沟通;
对于正直的人,直率一点往往效果较好;
有时可以投其所好,让人喜悦;
对于急躁的人,则可适当激怒,让其显露本性;
对于沽名钓誉之徒,可以给予适当名声;
必要时、当断则断、少思多做,采取必要行动,提升促成效率;
对于廉洁之人,迎合对方追求;
对于诚信之人,以情晓之、感染对方;
对于贪图小利之人,以利益迎合欲望;
对于骄傲之人,以谦卑迎合自尊和虚荣心。
鬼谷子说,世上有三大难事,只有圣人才能做到:一是谋略周密,算无遗策;二是说话让人听得进去,言听计从;三是只要接手、办事一定成功。其中,谋略想要做到周密,一定要选择交心之人、同道中人,所谓合作伙伴的重要性;说话让人信服,要讲究方法和时机,更重要是迎合其需求,不能太主观;办成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世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发现征兆要及时抓住时机,事情成功了却不固步自封,久久为功必然化成天下。
第九章 权篇(部分)
无欲则刚,隐晦于明。
与智者言,依于博。
与聪明、智慧的人沟通,要凭借渊博,赢得尊重。
与拙者言,依于辩。
与笨拙的人说话,要通俗易懂。
与辩者言,依于要。
与能言善辩的讥诮之人说话,要简明扼要,说得太多、易被抓住漏洞。
与贵者言,依于势。
和有地位的人说话,要有气势,不卑不亢。
与富者言,依于高。
和有钱人说话,要显得高雅、廉洁,避免流露谄媚。
与贫者言,依于利。
和穷人沟通,要讲究实际利益、设身处地,避免假大空。
与贱者言,依于谦。
和地位低的人说话,要谦逊、低调,不刺伤对方自尊心。
与勇者言,依于敢。
和勇敢的人说话,要果敢、直率,容易意气相投。
与过者言,依于锐。
和有过失的人说话,要直接、尖锐,敢于击中要害。
第十章 谋篇
有问题就有对策,因果往复,掌握实情、抓住为什么,才能解决问题。一般的谋略可分上中下三个梯次,奇谋往往不是从零到一,而是源于前人栽树的经验延续。就像郑国人进山采玉,以指南针厘定方向,我们谋划做事也需要一些指引方向的抓手,最基本的就是了解自己的优劣、明确所处环境的阶段、掌握实际情况。
一、先平衡,再共赢
利益相关方的亲疏关系,根源在于是否可以共赢,而不在于其目标、好恶是否一致,能够共赢自然会亲近,只有一方受利自然合作不成,这是人之常情。墙体崩坏大都是从缝隙开始,树木折断往往在关节处发生,缝隙与关节,就是墙体和树木的利益平衡点。
外在情况发生变化产生问题,有问题就需要相应谋划,要落实就要用到计划,计划出台前需要经过论证,论证需要有效沟通,沟通成功就要实施,实施前也要留有余地,有进有退整体方案就圆满了。新事物层出不穷,内在道理和行事方法往往相通。
二、就什么米做什么菜
仁义之人仗义疏财,利诱往往没有用,不如以正义打动;勇武之人威胁、恐吓没有用,但可以示弱以求其庇护;智慧之人不要试图欺骗他,但可以向他讲明道理,以事业心邀约。这三者,都是可以为己方所用的人才。与此相反,与愚蠢的人沟通不需解释太清楚、将傻就傻,与不肖之人合作因其心术不正可以恐吓,贪婪的人见利忘义可以晓以明利。再进一步,这反应的内在联系是:强大源于弱小;正直脱胎于弯曲;富足因有贫乏作为对比。
对方若是表面亲近而内心疏远,己方游说的重点应该放在改变对方内心想法上;对方若是内心亲近而表面疏远,己方游说的重点应该放在改变对方的表面态度上。总而言之,就是顺其自认、借力打力,因就着对方的强弱、直佞、贫富,来相应采取方法,从而使对方接受己方的意见,这就是所谓的计谋。
三、由大到小看,从小往大干
应用计谋时,与其高谈国家利益不如具体到个人利害上,大谈个人利害不如彼此双方利益捆绑,唯有利益捆绑更能获得对方信任。常规谋略的效果往往不如奇谋妙计,适当时机剑走偏锋,无往不利。此一节,两个关键词:利害捆绑、想在人前。
四、知之为知之
交深言浅,则疏远,交浅言深,会给自己找来祸患。忌爹味太重,好为人师。只有了解的人,才可以使用;不了解的人,关键事情上必然不会重用。
五、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为人处事,自己掌握主动权非常重要;被别人控制,就是被别人掌握命运,受人指派。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操盘。所以,聪明人隐藏自身,愚笨之人为人一眼看穿。依此推论,愚人即便积极勤奋,也难有作为。所谓,愚笨勤奋在智慧深谋面前的降维打击。
六、谋,源自经典、高于经典
常言道:“天地造化之极,如高山高不可攀,如深谷深不可测;圣人谋略之奥,隐秘无形人不知,匿影藏形人不见。”经典子集,忠信仁义,固然重要,但仅仅是为人基底、做事中规中矩而已。能理解到谋这个层面的人,就真正可以共事,近似“存天理,灭人欲”了。
第十一章 决篇
当断则断。
凡帮助他人决断事物,必定要打消其内心顾虑。人们多趋利避害,因此游说之人(或乙方)要善于诱导,得知其本心,消除偏见,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决策。所做决定要让对方看到好处,一旦看不到利益,业主方往往不会满意。有时即便事实有利,但对方看不到也没有效果,要让这利益直接显示出来、浮于表面。为人服务、帮人决策,不能够给对方带来好处,这种辅助决策本身就是失败的。
圣人的成事法则有五条:
1、以正直手段公开感召;
2、以权谋手段私下制约;
3、以诚信仁义情感结盟;
4、以舞台化假象蒙蔽对方;
5、有时也以平常手段普通处理。
其中的阳谋,要求前后一致、言出必行,阴谋则要虚虚实实、真假难辨。与此同时,还要重拿轻放,以平常手段执行,不显山露水。
在最终决断之时,既要用过去的经验来分析,也要预测未来的走势,并结合当下进行检验。
1、替权贵谋事,虽有小风险、但可留名,可决断,但记惠誉同因;
2、凡能轻易实行的,可马上决断,但记知易行难;
3、虽花费较大精力,但不能不做的,宜马上决断,但记小火慢炖;
4、能药到病除、解决当下问题的,宜马上决断,但记长线养鱼;
5、能带来长久福利的,宜马上决断,但记积小成大。
做决定是万事万物的关键,上到庙堂国家、下到社会小民,其困难显而易见。因此,君王也多求神拜佛来征询意见。当断则断,是一生的大课题。
第十二章 符言
这一篇是鬼谷子保存至今最后一部分内容了,后面两章据说已失传。
符言类似规则、原则,是给予决策者的实操要点手册。
1、关于心态:善于给予,谦和寡欲,心平气和面对争斗。
2、关于看问题:若想世事洞明,重要是角色置换、发动群众,避免井底观天、蝉不知雪。
3、关于听取意见:不要遇事立即答应或拒绝,多听少言,多看少动。
4、关于奖惩: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用,画的饼不能不兑现。处罚时,贵在坚决,要罚就要罚到疼。
5、关于提问: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善于多方咨询。
6、关于遵循规律:万事万物都有客观规律,找到因果联系才能找到问题的切入口,解铃还须系铃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7、关于沟通:作为优秀的决策或者管理者,一个基本素质是人情练达,要保持体系内的沟通渠道顺畅,同时松紧适度、做到心中有数。
8、关于分辨小人:世间奸佞也有其内在规律,好人之好各不相同,坏人之坏往往有迹可循。
9、关于名实相符:一个人的名望地位需要与其能力或内在品质相符,如果德不配位或者龙潜在渊,都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