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是学“问”不是学“习”
探讨这一话题,我们从一个有趣的数学悖论谈起。
英国哲学家罗素提出过一个关于集合论的有趣悖论。假设有一个集合R,里面包含了所有不属于自己的集合。现在问题来了,集合R是否属于自己?如果属于自己,那么它就不满足集合R的定义(不属于自己的集合),如果不属于自己,那根据定义它应该被包含在集合R中。罗素悖论揭示了自指引用的问题,也暴露了集合论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我们不就数学专业内容过多展开,但从罗素论证问题的严谨性出发去思考,会发现科学家都是先天性带着否证观点去审视既有命题,这也符合科学的可证伪性,辩证提问精神贯穿在多个学科始终,并不因学习方法论的变更而动摇。而其中最经典的无外乎“否证式科学观”的形成,即科学始于问题。为回答问题提出猜想,根据猜想演绎出一系列的预见,再根据这些预见设计观察和实验方案,通过经验与预见的比较检验猜想,然后依据经验检验的结果来调整理论或假说。科学理论的发展就是不断经受否证检验的过程。一个经典的案例是:海王星的预言,提供了对牛顿理论的新的独立的检验。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否定知识累积的重要性。积累、阅读、读书和学习新概念,这些都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并非其核心。在最深的一层,学习的本质是提问或者说学会提问,而不仅仅是习得既有知识。这一点和创造性相关。
首先,提问是执行学习、启迪理解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开启思考,激发好奇心,提升对知识的渴望。它要求我们去发掘、去挖掘、去冒险去探索未知。此过程旨在助力我们理解事物是如何运作的,从而推动我们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提问是深化理解和批判性思考的关键。简单地接受信息,不去提问、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就永远无法透彻理解这些知识。并且,提问还帮助我们区分事实和意见,澄清视角和无知,形成我们的情感和批判性思考。
再者,提问强调了智慧与知识的区别。知识是记忆的信息,而智慧是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提问,我们不仅仅是在积累知识,更是在寻找解答,从而发展我们的智慧。
最后,提问导向了一个持续学习的价值观。只有永远对未知的好奇,我们才能始终保持学习的动力和乐趣。学习变成了一个旅程,不仅仅是一个目的地。
习得是结果论,提问是过程论。
如果更哲学得思辨这两者差别,前者其实是功利目的使然,后者则倡导了体验当下、享受过程、发现未知的积极学习心理。当我们每天都能提出新的问题,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我们就会发现无尽的知识和无穷的理解,从而不断地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