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鹏 | 提高青少年儿童核心素养——从空间支持到更立体的系统视角
大家好!提到真爱梦想的产品规模化,大家可能想到的是“梦想教室”。真爱梦想有很多产品和服务覆盖了很多学校,我们中间也做了很多探索。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真爱梦想从2008年成立到现在,在理念引领、产品迭代、组织发展上所走过的路径。从这三个维度,为其他想做影响力规模化或产品规模化并转向系统支持的机构提供参考。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谢鹏做主旨发言
01
需求倒逼产品迭代
真爱梦想的使命、愿景是2009年确定的,“发展素养教育,促进教育均衡,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帮助孩子们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基金会所有的工作和发展都是在使命、愿景的引领之下。
在使命、愿景的影响下,真爱梦想最早认为阅读是拓展孩子视野的重要方式之一,后来基金会对如何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因为一次偶然的遇见,潘江雪理事长聘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为基金会首席课程专家,崔教授明确指出“课程是教育价值观的载体”,这意味着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核心素养,就要给孩子上什么样的课。
在早期,真爱梦想的产品开发是被需求倒推着向前发展的,并不是那时候已经看到了整个系统,然后有计划地去设计。更多的是受益人有需求了,老师、孩子们有需求了,才倒逼着基金会开发产品、逐步向上迭代。
真爱梦想核心产品/服务迭代
这是真爱梦想产品发展迭代路径,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最开始我们建设图书室,后来崔教授说图书室有可能不开放,在学校,最常用的是教室。有教室就要上课,就需要开发课程,于是有了课程的概念。2009年搭建出了真爱梦想课程框架。有了课程,就需要改造图书室,具有适应上课的空间,很类似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一般指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合作、互动体验探究这种形式的课程,于是我们就不断迭代升级梦想教室。
在基金会早期,2015年之前,我们认为老师是教育进步的核心,所以产品迭代就选择了做教师培训、校长培训和教育局局长工作坊去开拓产品。全部做完后发现还不够,好像对学科教学没有影响,我们就与上海师范大学陈静静博士一起做学习共同体,又成立了看见未来研究院,通过研究院扫描全球和国内优秀的教育案例给我们做参考。最后发现除了教师,家长、社会工作者等涉及青少年儿童教育的群体,都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学校、社会和家庭在青少年儿童教育上密不可分,我们就申请成立了上海静安真爱梦想教育进修学院,获得合法培训资质。我们认识到,我们是一家公益基金会,所以除了体系内的教育工作者之外,我们又和混沌创新研究院一起,面向公益人开展培训。每一个产品的开发在早期都是被需求倒推着走的。
02
从单一产品到“三位一体”
2015年,我们在课堂教学上有了三个指导理念: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2015年我们在做全球教育扫描时发现,全球教育界更多在提“核心素养”这个提法。2016年9月13日,北师大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它包含六大核心素养和十八个子素养目标。它回答的是国家育人的目标,就是我们国家期待学生发展出哪些关键品格和能力,但是国家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任务给到了区县和学校,因为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的开发责任在学校。
因为大部分学校缺乏课程开发的相关能力,我们将最初的产品定位在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成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同时指向中国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2016年,我们的梦想教育理念做了第一次重大升级,从原来只是简单认为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到确定我们要培养的是求真、有爱、追梦的孩子,具体是指让孩子具备感知与联结的能力,有独立审辩思考的能力,能保持终身学习的好奇心。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有了真爱梦想的教育价值观和主张,希望孩子通过九年学习梦想课程后,帮助孩子补充国家课程外的素养,做到全面发展,最终支持到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国家育人的总目标。
我们用12年的时间不断补充完善,迭代出37门课程。这些课程进入到学校,作为综合实践课的课程材料在全国的学校实施。为了保证实施效果,我们每一年半对梦想教室进行迭代,以适应最新的技术和教育教学方法,确保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充分的体验。为什么是体验式而不是传授式呢?因为只有体验、探究才能促进孩子个性化发展,否则就变成了传统课堂的模式。我们希望这些教学方式最终影响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张图是2015年之前,我们梳理的第一个素养教育服务的供应链,可以非常清楚看到,早期我们的重心在于“渠道”,认为抓住了老师和学校两个杠杆点就能帮助孩子提升核心素养。当然2019年WISE项目奖评审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如何证明老师培养好了学生就会好?所以现在我们也在探究,除了如何更好培养老师/校长这样的“中介因素”,也把孩子的全面发展真正地上升到“第一位”,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需要看孩子有没有变化。这也是何进老师经常挑战我们,就是说我们的靶心到底是什么?
有了12年累积开发的梦想课程,同时开发针对老师、校长和教育局局长三类培训研修体系。老师培训分为五个层级、校长分为三个层级,局长研修有完整的模块,通过这样立体的方式用五年时间支持学校全面发展。最后形成了1.0版体系,有硬性空间、软件课程内容、老师/校长的培训和五年支持服务形成完整体系。
很多人会说,为什么教育公益做得这么重?因为梦想课程是要进入到学校课表的,作为学校的综合实践课开设,这对课程的品质、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授方法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和挑战。
真爱梦想如何做到单一产品规模化呢?我们与政府、捐赠人和学校形成了多方合作,开始逐步有一个PPPS(指企业、公益机构、政府、学校四方)的系统概念。以前我们觉得跟学校合作,后来发现跟学校联系,学校的老师会说校长不了解,那就得和校长对接,培训校长,最后会发现局长也可能会不了解,还得做局长工作坊。后来我们想是不是要搞县长、市长交流会?发现没有办法一直推,怎么办呢?其实还是县域的教育生态对这个事情没有真正的认知,家庭中可能是家长对教育不了解,社区对社会教育也可能不了解。
所以2017年之前我们更多做的是单一产品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之后我们开始对梦想教育的理念做了迭代,建立自己的素养教育模型,与更多的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校长具有哪些能力,共同打造模型和标准。
我们最后发现,教育理念的提升不仅仅是在学校内,社区、学校、家庭其实都需要。所以刚才素养教育供应链的图会变得更复杂:分三块,还是要包含学校;其次通过线上服务产品直接对接孩子,现在的技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服务可以直接达成;在社区层面,从2016年开始与很多社区NGO直接合作社区梦想中心,通过好公益平台项目做过很多推广,通过社区NGO把家长动员起来支持孩子,这条路一直都是有难度的。从家庭层面,我们现在还在做家长在线培训,希望影响家长,影响到社区,逐步形成三个途径一体化的服务。
在去年疫情期间我们尝试了线上家长会,每个月14日晚上七点半有一期直播节目,每次我们邀请一位教育专家或者杰出人士做访谈,给全国的家长做家庭教育观念的普及,效果非常好,受到非常多家长的欢迎,最多的一期观看量达到37万人次,同时提供了线上的回播平台。
我们还发起成立了上海市静安真爱梦想教育进修学院,获得了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培训资质。这个学院除了支持学校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未来还会更多地支持公益行业中对教育有兴趣的人,也面对公益组织开展培训。这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我们跟区县NGO合作,共同打造区域素养教育生态时发现,很多动作落不下去,这是我们遇到的非常核心的问题,因为一部分社会组织的专业度、服务品质难以适应项目执行的要求,所以对公益同仁开展赋能培训,也是为了更好地达成大家共同的使命。
03
规模化离不开组织能力提升
前面讲了理念更新引领产品变化,逐步从单一产品变成“三位一体”的素养教育服务,走向了社区、学校、家庭。最后就是组织升级,这个图是我对真爱梦想2019年前组织发展一个侧面的总结,也参考了很多外部资料。真爱梦想大部分产品都会做试点,最开始有逻辑验证,很快就需要不同模型去做市场验证,针对不同的学校场景、社区场景、家庭场景去做打样,打样之后形成小的团队,大概5-10个人,开始有了组织分工。
不管是产品规模化还是影响力规模化,大部分组织走到这个阶段会停止,原因就是这时候对于组织能力开始有要求了,不仅仅是看个人的能力和执行能力,这个阶段开始需要组织协同,有组织的整体概念,开始有部门之间的划分,前中后台,开始上系统,开始用IT系统提升组织效能。
这个时候的商业验证非常重要,大部分组织没有能走过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机构会有20-40人,40人是第三个门槛,这个走过去之后才有机会做产品多元化,才能真正指向针对更大的系统开展服务。20至40人不止是组织的全职员工,也包括外部深度参与的人员,所以只有系统思维的理念或产品规模化理念,没有组织的支持也没有办法达成使命。
总结一下,我刚才从逻辑上讲了三个部分,理念引导产品的系统化,产品如何从单一产品走向三位一体,最后就是产品和系统发展需要有组织发展的配合。谢谢大家!
-END-
好公益平台项目是优质公益产品的“聚宝盆”,也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公益产品规模化平台。好公益平台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经实践检验有效并有意愿规模化地解决社会问题的优质公益产品,为它们提供资源链接、能力建设、资金支持、合作渠道及网络搭建、经验总结和传播等方面的支持,助力优质公益产品实现影响力规模化,高效和大规模地解决社会问题。
截至2021年10月,平台共有17家联合共建伙伴,各省市枢纽合作基地40家;累计签约优质公益产品78个,当前正在合作的有59个,覆盖教育、安全健康、环保、助老、社区发展、性别平等、特需人群关爱及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平台产品共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个项目最多覆盖了1700个区县;累计受益人次超过10.5亿,累计动员志愿者参与超过177万人次,累计撬动资金超过12.3亿元。共有近6700家次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事业单位和学校,在超过61000个项目点落地开展这些优质公益项目。
欢迎转发朋友圈、点赞和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