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老年护理中的运动知觉科学
此前我们发布的《一段在欧洲很火的视频:卧床老人护理法 原来可以如此轻松》一文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家对“Kinaesthetics”护理法表示了浓厚兴趣。
今天,相关专家将更正一些“Kinaesthetics”护理法的详细概念。并对目前在网络上大量出现的嫁接、篡改现象予以声明,“Kinaesthetics”护理法的正确描述以下文为主。
盛行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名为“Kinaesthetics”,既“运动知觉科学”的护理方法,与日本“十个基本护理原则”,以及国内专业护理方式中有许多共通或相似之处。小编希望通过对其来源,理论,对护理员和受护理者的影响,以及 萍在学习过程中案例和感受的分享,能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使不同的理念之间融会贯通,相互结合。
主讲人: 萍
曾长期从事英文,德文的专业翻译工作
移居瑞士后开始了解瑞士老年护理
已获得瑞士红十字老年护理上岗资格证书,认 知症专业护理证书,Kinaesthetics初级证书
目前在进修长期卧床护理资质
为何开始学习Kinaesthetics
作者:萍
一转眼,在瑞士的老人院实习有一段时间了。如果问我什么最难, 其实真不是脏,臭,或者累,最难的是当我面对一个需要帮助的老人,却不知道如何帮助他才是他最需要的,对自己产生了无力和无助的时候。
在我负责的26位老人中,需要坐轮椅的并不多, 只有五位)。 然而每天面对这五位老人,每天就有数不清的“运动”要做。每次将老人从床上移到轮椅, 从轮椅移回床上, 我的脑子里一直就是一个字——“ 怕”。我怕我支撑不住老人的身体而导致老人摔倒;我怕我过度抻拉老人的身体,致使老人扭伤;我怕我只会使蛮劲,自己累得腰部疼痛,但老人还会感到不适……
每到这时,我就会按下呼叫同事按钮,无奈的等求助。可是这些我认为很难的事,同事们只需要发号几个“示令”, 老人配合动作,就见两个人轻松协调得一搭配,就OK 了。这让我很惊讶,也很困惑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么?”
但是想再多还不如问问经验丰富的同事们。原来护理技巧的累积不仅仅是源自日常工作的经验,还要不断的学习专业原理和方法,既减少了个人的“用蛮力程度”,工作变得轻松一些,也让老人们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
在他们的推荐下,我开始了Kinesthetic课程初级资格的学习。
Kinaesthetics是什么
什么是Kinaesthetics?
Kinaesthetics 是由Hatch 以及 Maietta 在20世纪80年代,基于行为控制理论而提出的理论。它可以翻译成 “运动知觉的科学艺术”,其核心是发展自身运动行为的认知意识,从而使人可以在工作或个人活动中以正确、健康、灵活的方式来进行改善自身的运动行为,减少运动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风险。目前该课程只有在欧盟中一部分国家开设,要达到最高级别证书需要至少3年的全职工作学习经验(EKA, 2008;Hatch & Maietta, 2003).
Kinaesthetics 在老年护理中的运用
在老龄护理领域中,由该理论衍生出的课程项目"Kinaesthetics in care"也得以广泛的运用,众多欧洲的养老院都要求其护理员参与课程并且取得级别证书 , 也逐渐成为养老机构品质的衡量标准之一。
Kinaesthetics in care 为自我照护能力的提高有针对性且系统的帮助。其着重在日常工作中的护理和支持。通过提高护理员对自己以及老人双方运动行为的意识,护理员能够更好的调整自己的“运动程度”和“运动方向”来适应不同场景中老人的不同需求,推进老人的自我能力发展。比如在协助协助老人进行进食,坐,立,起,床上移动,床和轮椅间移动等等活动中,护理员在经过Kinaesthetics in care的培训后,能够有意识的通过护理方式让老人的行动能力得到最大化,维持甚至恢复其身体运动技能。
所以,相对于感觉自己因为某些缺陷而受到“操控”,老人们能够感受自己的运动能力和康复的有效进程。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了该护理方法对接受护理的老人的运动能力和自信心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Eisenschink, Kirchner, Bauder-Mißbach, Loy & Kron, 2003;Fringer, Huth & Hantikainen, 2014).
对于负责一线老年照护服务的护理员来说,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中,运动行为是时常发生的。如果使用不正确的姿势,且对自己的运动行为产生的风险没有意识,那么因为护理工作而导致的健康疾病的出现是常有的事。与硬生生的用纯力气去搬动老人相比,了解人体骨骼肌肉分布,用正确的姿势和巧劲进行移动,可以显著的降低护理员患上肌肉骨骼伤病(Musculoskeletal Disorder) 的高风险。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 Kinaesthetics in care 的专业方法而达成(Freiberg, Girbig, Euler, Scharfe, Nienhaus, Freitag & Seidler, 2016;Schneider, Lipinski & Schiltenwolf,2006).
曾经有学者团队采访了32名参与了第一阶段的Kinaesthetics 培训的护理人员组成的焦点小组(Focus Group)来研究分析Kinaesthetic 培训方法的应用效果(Fringer, Huth & Hantikainen, 2014)。 通过近80分钟的小组访谈, 结果显示,这些负责老年照护的护理员对于使用Kinaesthetics 的意愿程度是较高的,对Kinaesthtics 培训课程的理念,设计,和框架都有非常积极层面的认可。他们认同从课程中学习到了很多对于自我,以及对于受照护者的感受交换。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都表示在日常实务操作中,融入Kinaesthetics 的相关技能,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持续性的认知和实践上的练习。
Kinaesthetics的六个关键词
如上图所示,从左至右,(图片中为德语,小编将其翻译成中英文对照),Kinaesthetics in care 认为运动行为的组成有6个关键点:
Interaction 互动作用与影响
Functional anatomy 肌肉骨骼分布解剖
Human movement 人的移动方式
Exertion 用力的程度和方向
Human Functions 人的功能
Surrondings / Environment 周围环境
我们会分几次为大家逐一得讲解这六个关键点,今天就先看看第一个关键词 —— “Interaction ”
Kinaesthetics 中的“互动作用”
作者:萍
互动的必要性
刚一开课,老师就提出了一个假设情景。假设一个老人跌倒了, 作为护理员的我们第一个反应的情绪和相对应的行为是什么?紧张?恐惧?担心?然后按呼叫按钮, 让整个护理区都弥漫紧张气氛?
说实话,我会的,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应对。
老师并没有着急公布答案,反而讲了一个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故事:
两年前的一天,我因为行路太匆忙没看见地上的电线被绊摔倒在水泥地上,摔的我整个人都懵了。一时间,我坐在地上没动,一来是想要感受下摔倒后的疼痛感,检查下厉害程度,二来想要恢复一些时间,然后用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式起来。但是许多路过的人都非常好心的来关心我,向我伸出手,想把我立刻拉起来。我对好多人摆手婉拒,却最终架不住一位“好心人”从背后硬生生的把我强行拉起来。至今想起来那一幕,我都觉得腿还在疼。
所以,好心人虽然出于好心,却忽略了和我的互动啊,他们忘了问问我,我需要他们如何帮助,我自己能够做到什么程度,需要他们什么程度的帮助。
同理,当老人发生跌倒时候,护理员也不可忽视了与老人之间的语言,环境,肢体语言的互动。
达成互动的“六字箴言”
假设一个老人跌倒了,作为护理员该怎么做?
1.时间
当老人跌倒后,不要立刻扶起老人。而是慢慢的,轻声得与老人交流, 让老人逐渐放松,引导他去感受自己哪里摔疼了,疼痛的等级如何,再询问他是否需要站起来。如果老人没有准备好, 也不愿意马上起来, 那就拿过床单或者其它可以垫的布单,让老人在地上躺一会。此时护理员可以陪在老人身边,也可以根据老人的需要给予老人一点独自的时间(站在不远处观察老人的情况),等老人主动呼唤。
2. 空间
排除周围的障碍物,让老人有足够的空间尝试摸索伸展自己的身体,感受什么样的姿势更舒服或是能减少疼痛。
3. 力量
可以在老人身边放上一个椅子, 看护在老人身边,让老人尝试着自己用力扶着椅子起来。也可以与老人一起坐在地上, 慢慢让老人尝试放松身体, 然后抬高头部,上身,拉老人坐起来, 然后让老人蜷起膝盖,慢慢用力与老人一起悠起来。如果老人腿部无力支撑身体, 就用摞书的方式,左侧右侧一点点把臀部加高到轮椅的高度, 然后转到轮椅上。
其它注意点:
1. 扶起摔倒的老人,最好有两个人在场。 一方面可以辅助老人起来, 同时也可以证明操作的规范。
2. 不要低估老人自己的能力。 给老人一定的时间,有的时候,老人会自己摸索着起来。
看我说的简单, 我看老师演示也很轻巧。可当我们两三个人一组练习的时候,一会不知道是先扶胳膊,还是先扶腿;一心想把“老人”扶起来, 与“老人”贴的进进的,再怎么使劲也不顺手;或是把“老人”生硬拽起来, 忘记正确的姿势, 忽略自己的“老腰”。我们就这样躺在垫子上相互练习, 询问感受, 摸索着如何互动,尝试各种姿势,寻求双方都省力舒服的感觉。
➣精彩阅读:
荷兰这是要逆天?教老人如何“正确”摔倒?
七大名医眼中的作死指南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健康
【指南】值得收藏!沪上养老院/日照/护理院等风貌/收费/床位等信息一览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库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