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丨5年,30多个孩子!他在四面山帮孩子们圆梦
在江津区四面山镇双凤村一段村级公路旁,有一座蓝白相间的板房,门上挂着两块招牌,一块写着“大本蜜蜂养殖场”,另一块写着“厚生书屋”。这样两块看似违和的招牌,已经存在了5年。
▲李大本正在维护书屋设备
这座板房的主人叫李大本,今年59岁,是四面山镇双凤村的一名普通农民。2018 年暑假,李大本和他的儿时挚友、小学同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政军在一起创建了“厚生书屋”,为家乡的儿童免费提供图书借阅和教育帮扶。
5年来,李大本不计付出、不求回报,倾情守护“厚生书屋”,陪伴书屋的孩子们学习和成长。
01
“把书屋建在我的房子里吧!”
从四面山镇双凤村,到江津城区,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山高、路远、地势偏僻、经济滞后,让这里的孩子输在了学习的“起跑线”上。
2018年暑假,李政军回老家,看到年事已高的父亲,在李大本家的板房里,给8名当地的孩子上书法课,虽说环境很差,孩子们却兴趣高昂,这一场景,触动了李政军儿时的回忆,更触发了一名老师的本能。
山区的孩子,更需要学习的机会。同样是在山区度过童年和少年的李政军,想到了创建一个书屋,让书本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政军,把书屋建在我的房子里吧!”正当李政军为书屋的设置地点发愁时,李大本主动贡献出自己的板房。不仅如此,李大本还专门做了书架,募集了座椅板凳,还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1000多册图书从快递点背回书屋。
2018年8月21日,李政军、李大本在双凤村建设的书屋打开了大门,取名“厚生书屋”,取自南京师范大学“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校训,书屋免费对孩子们开放。
02
全方位教育帮扶书屋的孩子
最初的“厚生书屋”仅是“书屋”,单纯为孩子们提供阅读场所。
2019年暑假,李政军回到双凤村,带着大学生志愿者们为11名当地孩子开展了免费暑期辅导,并对孩子们进行了家访,建立了个人档案。
“山区的孩子们仍然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希望书屋变成孩子们的第二课堂,为他们累积推开未来之门的力量。”辅导结束后,李政军对李大本说的一番话,指明了“厚生书屋”的发展方向。
在那之后,“厚生书屋”增加了暑期学校、寒假学校等内容,还通过互联网搭建了“大学生每周一对一帮扶”空中课堂,课堂开设诗词鉴赏、心理健康讲座等,孩子们可以做游戏、听故事、看电影、分享作文。
“我远在南京工作,家人们也都不在家乡,我只有在寒暑假的时候能短暂教导书屋的孩子们,没有李大本,就没有厚生书屋。”李政军直言,外界都知道他在家乡创建了“厚生书屋”,殊不知李大本才是“守护者”。
▲李大本为孩子们安排午餐
这些年来,李大本义务当起了“管理员”,他将爱心人士捐赠书屋的图书、电脑、电子琴以及各种物资,从快递点背回书屋;他一手操办大小事务,给每一个孩子建立了“借书档案”,免费安排午餐、提供住宿,给书屋安装空调、配备灭火器等;他每周六都会空出时间来,在书屋陪伴孩子们阅读;他甚至自费时间和精力,帮助书屋的孩子补办户口。
单是每年维持书屋运营的电话费、交通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些年来李大本自费10多万元,从未叫苦。他用自己的善良,以身作则,教,从学习状态到生活情况,关照孩子们的方方面面,陪伴与呵护孩子们成长。
今年,“厚生书屋”多了两个高中生——梅馨匀考上了江津实验中学,梅本彬考上了江津六中。
03
他的夙愿是让梦想开出花朵
李大本的父亲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后来母亲改嫁,他由爷爷奶奶拉扯长大,他形容自己成长在“破碎”的家庭。
儿时因家庭变故早早辍学的李大本,和村中大多数人一样成为了地道的农民,没能继续学业一直是李大本最大的遗憾。
推己及人,李大本深知生在破碎家庭的孩子成长不易,也理解教育匮乏地区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
创建“厚生书屋”之初,村里人并不理解李大本的行为:“山里人就该安安分分做农活,去掺和文化人的事是没用的。”有人甚至冷眼讥讽:“李大本肯定是收了这些孩子家的钱!”
尽管那些不解甚至是污蔑,像刀一样扎在李大本心上,李大本却从未想过要放弃。远在南京的李政军远,也无时无刻牵挂着书屋。大学生志愿者来自天南海北,在艰苦的环境里提供悉心的教育帮扶,更有爱心人士即使相隔千里,也寄来物资。
丝丝暖流,汇成了善举的“大海”。5年来,“厚生书屋”一共迎来30多名孩子。5年来,孩子们在“厚生书屋”的阅读、听课和学习,快乐健康、顽强自信地成长。作家、军人、教师……如今,书屋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梦想。
守护这个书屋不简单、不容易,但农民李大本凭借对这片土地的理解,对苦难的敏感和对现实的不妥协,用自己的微光照亮“厚生书屋”,照亮山区孩子的希望。
大家都在看
来源:江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