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恺军 | I/O 这一年 —— 产品加速上市,热度加速折旧
全球免疫治疗大爆发,纽约癌症研究所(CRI)唐钧博士《Nature》子刊发文:截止2018年9月,有 1716 项PD1/PDL1抗体药物临床试验。
图 1. Resource: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17, 854-855(2018)
在 I/O 疗法最热的中国市场,一个准则被 PD1 从业者尊为上策:
天下功夫,唯快不破
资本用 I/O 把公司切成两类,
一类近期要有 PD1/PDL1 上市的快公司
一类暂时还没 PD1/PDL1 上市的老公司
每一个有 PD1 管线的公司,都在拼速度,这是继保健品分支以外,发展最快的健康子领域,
大医院的专家办公室门口排长队的全是等待签字的 CRA,
肿瘤医院的入组患者已不够招募,市场上一例患者 1.5W 是起步价,
大专家与小专家开会联谊的主题是试验协作,县医院肿瘤科桌子上也好多入组邀请,
CRC 与销售居然在很多公司已经融合成一个“驱动基因”,以周入组为考核目标,
专家也已经开始厌烦雷同的Biosimilar公司再来分患者,
一年内上了四个 PD1,两国产的还没发货,进口已经提前拉起价格战,
武汉协和医院门口一个癌友老太太做慈善,鼓励病友,帮助病友,可以非常完美的回答每个迷茫的家属,用孟加拉版的仑伐替尼一年多少钱,等哪个试验开了你去问哪个医生入组可以免费,
医药市场中各种手段,各种生态,各种进化,各种现象,在这个领域聚集,加速,演变。 为达速度,可谓拼命,
就好像今天不入组,明天要被淘汰的节奏。
仔细解剖 PD1 行业燥热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更清晰的记录这些元素对下一波机会的启发:
1. 发病上升,治疗刚需,人命关天
2. 免疫元年,卡特和诺奖背书,患者自己拿着公众号信息找专家确认方案
3. 以往做一个药一两个适应症,现在做一个 PD1 十个以上适应症,等于做几十个药
4. 首先感谢 CDE 和毕局,新药审评从落后到领先,信达 2011 年成立,2018 年上市,2018 年产品也 上市
5. 广泛存在于药厂、医生、患者超适应症应用的现状
6. 市场准入路径短,进院能卖,不进院也能卖
已有肿瘤界大佬提前警示,产品有点多,扎堆不太好。
没用,一样有很多报上市,
截止本月初的数据如下:
图 2. 国内PD1/PDL1研发情况
比较来讲,医药领域其他更好的机会还没出现,在加上近期对仿制药 4+7 一通体罚,更加显 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搞免疫,前路漫漫。
一个在TQ食堂上班的厨师问老总,4+7了,会不会下岗?
一个在XD上班的小同事在楼下小卖部被认出是信达员工,嗯,你们做的产品有意义!
一边是厨师怕下岗,一边是伟大的事业。
同在药厂,差距之大,无尽唏嘘。
所以,仿制药路断,也是外场因素,
用时髦的话来说,
做 PD1 的,想要低调,可是现实他不允许啊。
进赛道的药厂越来越多,领域热的烫手。
产品加速上市,医生多了选择和职业发展,病人多了希望和寄托,PFS和OS背后带来的利好,击穿了我们这些老人对传统医药行业的大部分认知。
另一方面,
笔者是个好奇的悲观主义者,
喜欢和一线肿瘤专家神聊趋势和危机。
前几日聊了几个床位周转率逼近于2天的专家,
一致的信息是,有经济条件,没驱动基因的,还是要给他试试。
但是不少重度副反应,不好控制,也没宣传的有效率高。
已经上了四个,想想也都是biosimilar,再来也差距不大了,看怎么联合了。
沙坦到五个基本卖的都一般了,质子泵上到第四个分子记不住了,TKI 同靶不同分子上到第 三个,也就没新奇感了,以这个热度折旧的方式,即使给 PD1 大领域一个加权,我们认为新分子上到第六第七个,蓝海瞬间变红海,后面再来肿瘤专家也不爱跟你多聊了,不多聊就不会有太多优秀的医学想象空间,没医学就不会有太宽的应用角度,没角度就又会到价格拼杀的程度。
可怕的是,昨天,O药上市第一年就直接一杆子通到底,平均用药一年十多万块,让后来的没上市就面临成本压力。
图 3. 欧狄沃费用(来源:网络)
这也是快快快的另一个副作用,热度折旧也很快。
虽然生产成本总体不高,但是临床试验成本高,基础建设成本高,策划和地推成本高,期待港股君实信达上市的第一个年报能给一个 PD1 创业运维样板。
拼价格战的背后是拼资本的耐心与实力了。
比起“药时代”更关心这个热点的是投资人。
现在谁家没投个测序,没投个PD1的,基本都不好出来交流了,
但是冷静下来细想,PD1这个点能不能赚,赚多少倍,到底跟什么相关?
只列三个最重要的话,笔者认为是这三个,且为同时满足条件方可迎战红海竞争。
1. 药效学
2. 团队组成
3. 入组速度
热点折旧不可怕,怕的是不承认加速折旧带来的风险。
别整的像共享单车,好好的一把公益,最后别用钱烧成了废铁和欠账。
对于医药公司来说,好好的一个免疫治疗,最后别用钱烧死了一堆务实的公司,烧出一堆闲 置的发酵罐。
中国7000家药厂当时也是过热,导致一批质量低下的事件。
科特琳娜·加缪在《孤独与团结》中有一句话:“我总是觉得身处大海之上:在巨大幸福的中心受到威胁。”
用它来形容医药创新大机会下的PD1从业者心情,还比较恰当。
不管怎样,行业在加速中完成了诸多迭代,辅助药自然褪色,治疗价值决定发展前景。海归完成了报国心愿,医者完成了救人与发展,患者延长了生命,很多年没有这种让一部分人兴奋尖叫、一部分震荡不安的局面了。
在经济不好、利好不多的2019年,医药人中,选择坚守的应该多考虑角度和壁垒,选择破局的但愿能用速度刷新行业的期待,完成趋势拉动局面的历史动作。
参考文献:
4+7开标当天,上药、先声、嘉林、南京正大的老大们在想什么?中标、落标后,他们的医药代表怎么办?代理商会消失?
备注:文章代表仅作者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探讨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拥有者。衷心感谢!
欢迎联系我们!邮箱drugtimes@qq.com;微信2767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