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寒气再袭CXO

药时代 2024-04-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阿基米德Biotech Author 阿基米德君



资本市场既健忘又敏感。

一年前,拜登政府发布供应链百日审查报告,要降低对中国制药业的依赖,现在已没人记得。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开始呼吁制造业回流美国,更不会有人知道。

《华盛顿邮报》直指拜登所谓“美国制造业复兴”是个假命题,制造业岗位并不是因为工厂转移到其他地区而减少,而是因为科技的进步和效率的提高而减少。

简而言之,美国的工厂仍然在生产东西,但这些东西越来越多地由机器人生产。

是不是很凡尔赛?

美国医药产业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攫取全球分工中利润最丰厚的一段。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上半年销售额96亿美元,而3个中国打工仔药明康德、凯莱英、博腾股份上半年合计确认的新冠大订单收入不到15亿美元。

中秋假期,CXO意念跌停,拜登拟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准备扩大生物制造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这不符合经济逻辑,事实上,这项行政命令对应中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重心是合成生物学。

国内大部分基金经理不懂合成生物学,任何医药的负面都会放大。今年二季度末,扣除医药基金后,市场整体的医药股持仓占比为6.03%,同比及环比分别下降4.29、0.73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历史最低点。

虽然医药处于配置最低位,但CXO仓位仍相对较高,机构恐慌未释放完毕,节后开市很可能抱头鼠窜。

公募基金并没有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君不见抱团光伏已到丧尽天良的地步,整个生态恶化,劣币驱逐良币,无底线、无框架、无理念的基金经理反而上位。

如果你仍心怀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国内没有任何一只主动型基金值得信任。

拜登这项行政命令的草案提出,利用生物系统创造一系列产品和材料,包括新药、人体组织到生物燃料和食品。医疗保健仅是其中一部分,美国将致力于推进农业、能源和其他行业的生物制造。行政命令的内容将涉及美国如何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力量,来制造生物基产品和材料。

白宫将建议提高美国生物制造的水平,最终达到降低价格并“加强供应链安全”的目标,特别提到“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一切都指向新兴的合成生物学,中国方案也有对应表述。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以城市为载体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和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先进生物燃料在市政、交通等重点领域替代推广应用,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化学原料、生物工艺替代传统化学工艺等进展明显。

规划还强调突破卡脖子难题。开展生物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力量补齐底层技术、关键部件、共性基础技术和材料、基础软硬件等发展短板。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

针锋相对,如果视野局限于CXO,格局太小。

美国政府能够做到对卡脖子技术及少部分产品(高端研究仪器、核心部件)的出口限制,但毕竟是市场经济制度,无法过多干预企业,在供应链回流上有心无力,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问题无法解决。

医药产业链全面脱钩的可能性没有,因为美国正在平抑高通胀,也在控制医保费用,需要外包研发生产以降低成本,中国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各阶段研发费用仅为发达国家的 30%-60%。

6家跨国药企2021年中国区营收超过200亿美元,倘如转为美国本土生产,成本将失控,降低药品可及性和竞争力,失去市场份额,而生物医药领域,进口替代的门槛比芯片低得多,中国创新药企的快速崛起,恐怕是美方不愿看见的。

生物医药领域地缘小冲击难免,但受到经济规律、经济利益的制约,不致于伤筋动骨。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生物技术产业,在源头创新上绝对领先,而中国创新生物制药的体量和水平都在起步阶段,还没到具备威胁性的级别。

创新药产业链国际化走在最前列的是CXO,CXO国际化走在最前列的是药明系。

药明系提前避开锋芒,把资本开支,也就是生物制造基础设施布局重点放在海外。

药明生物产能扩张指引更新,到2026年总计划产能将达58万升,海外产能占比接近40%(以前扩产计划为,2021年15.4万升,2022年26.2万升,2024年43万升),增量主要来自新加坡。计划投资14亿美元在新加坡建设一体化CRDMO服务中心,拓展生物药发现、开发和大规模原液及制剂生产的能力和规模,预计将创造1500个研发和生产专业岗位,并将在2026年新增12万升生物制药产能。

药明生物在爱尔兰、德国、美国分别布局2处、2处、3处基地设施,其中位于美国新泽西州克兰伯里的临床生产基地生物药原液十八厂(MFG18)和爱尔兰敦多克的商业化生产基地生物药原液六厂和七厂(MFG6,MFG7)即将投入GMP生产。

药明康德上半年资本开支达44.19亿元,预计全年90-100亿元。增发H股7843万股,若以H股当前价计算,募资60亿港元左右,70%将用于拓展海外业务,加上货币资金71亿人民币(截至6月30日),合计刚好够在新加坡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未来10年累计投资20亿新加坡元(约14.3亿美元)。资金处于紧平衡,存在再次融资的可能性。

2021年,康龙化成用于内部建设和外延并购的资本开支分别为20.93亿元和14.37亿元。继去年并购Absorption基因细胞疗法和ABL生物制剂业务后,今年1月、7月先后收购英国Cramlington和美国Coventry原料药基地,进一步布局全球小分子生产服务能力。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内卷大于外患。地缘风险的冲击,对医药大部分赛道而言,反而是替代进口、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催化剂。


封面图来源:123rf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版权归拥有者。

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感谢!

文中图片、视频为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

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

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衷心感谢!

推荐阅读

点击这里,报名参加第三届中国新药CMC高峰论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