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被打回原籍读书,我才明白杭州不是我的杭州|故事FM

故事FM 故事FM 2019-12-16


这个夏天,几乎每一个在北京的外地人都在议论陡然上涨的房租。这就像是一个警报,一下子就戳破了很多人对这座城市的安稳幻想。 


不只是北京,对每一个在大城市长期生活的外地人来说,总会有那么一个警报,或者说一道门槛,让你失去对这个城市的归属感。比方说涨房租的时候,排队办暂住证的时候,再比如说,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读书的时候。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在杭州生活,她的儿子今年 6 岁。这个暑假,她不得不把儿子送回老家读小学,自己也就此离开了奋斗十几年的杭州。 


故事FM  第 114 期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完整故事 ▼

/讲述者/ 陈鹃  /主播/ @寇爱哲

/制作人/ @梁珂

/声音设计/ @故事FM彭寒


/BGM List/

01. An Ugly Fact Of Life - Explosions In The Sky(一半的人生)

02. Blue Kite Main Title - 大友良英 Cover by 彭寒(离开)

03. Pampa – Gustavo Santaolalla (政策有变)

04. Blue Kite Main Title - 大友良英 Cover by 彭寒(我儿子挺优秀的)

05. Night Train – 彭寒(片尾曲)


/更多收听平台/

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蜻蜓FM/QQ音乐/懒人听书



—下面是本期故事的文字版—

请配合上方音频食用



1 . 我人生的一半时间都是在杭州度过的 


我是安徽人,2002 年来的杭州,那时候我才十六七岁。 


我很喜欢杭州,这个城市特别美,人又好。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逛街的时候,手里的戒指被不小心甩到了地上,滚进了一家商场门前的下水沟里。当时商场的保安主动来给我们帮忙,费了好大功夫,打开窨井盖,把戒指捞了出来。 


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但每次碰到这样的事都会让我觉得特别暖心,觉得杭州是接纳了我的。奋斗这么多年,进过工厂,当过销售,做过生意,再加上在这儿结了婚生了孩子,我从来没先想过要离开杭州,也从没想过要回来家。 


直到三年前,我儿子要上幼儿园了,我才第一次意识到我在这个城市究竟面临着什么样的处境。 



2 . 我儿子成了「三表生」 


是这样的,按照杭州公办幼儿园的招生办法,根据父母户口、家庭住房等条件,当地的适龄儿童被划分为一表生、二表生、三表生、四表生。 


简单来说,父母户口和家庭房产都在学区内的孩子就是所谓的「一表生」。我儿子的条件只能算是「三表生」。并不是说「三表生」没资格上公办幼儿园,只不过问题在于,当一所幼儿园的报名人数超过了它的招生计划时,「一表生」可以被优先录取,以此类推。 


「一表生」指学龄儿童户口与父母户口、家庭住房(父母有房产的,以父母房产证为依据认定)三者一致,均在小学教育服务区;

「二表生」指学龄儿童和父母户籍自学龄儿童出生日起在本市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家,且祖父母(外祖父母)住房在本小学教育服务区;

「三表生」指学龄儿童有杭州市区户籍,但不属于上述两类;陈鹃的儿子就属于此列。

「四表生」是指学龄儿童无市区户籍,但符合在杭就读条件。


我儿子上幼儿园的那年,我们学区里的「一表生」严重爆满,所以我们家只好送孩子去了一所私立幼儿园,每个学期要交六七千的学费,比一般的公办幼儿园高出三、四倍。 


我去考察的时候就发现,这种幼儿园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卫生条件都远远比不上邻居家小孩儿上的公办幼儿园。我原本想着,条件苦就苦一点吧,孩子也没那么娇气。但开学后,更大的问题暴露出来了。 


开学第一天,孩子如我所料,一直哭哭闹闹的。可这个时候,他们的老师却表现得非常不耐烦,催我们家长赶紧走。 


在这之后,我儿子几乎每天上学都会哭,持续了好几个月。我原先以为是孩子自己的问题,直到详细询问了才发现,幼儿园的老师很凶,偶尔还会体罚孩子。更糟糕的是,我发现他们老师偶尔还会带着自己家一岁多的宝宝来上课,这让我觉得这家幼儿园的教学非常不专业。 


甚至有一次,我在孩子带去幼儿园的毯子上发现了老鼠屎。结果向老师质询的时候,她根本没有就幼儿园的卫生问题和安全问题给我正面回应。 


无奈,在儿子上幼儿园的最后一年,我暂时把他送回来老家。 


但让我觉得很惊讶的是,在老家读幼儿园的这一年,我儿子遇到了一位很有耐心,很有责任感的老师,在这位老师的鼓励下,他的性格一天天地变得开朗了起来。再加上因为我儿子是班里唯一一个会说标准普通话的孩子,老师经常安排他在班里表演节目,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也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一旦有了正确的引导,我们家的孩子也可以变得这么优秀。 


■ 摄影 | 张宏祥  老师,求求你不要凶我。


3 . 一夜之间,三年的准备全白费了 


从他上幼儿园小班开始,我就已经下定决心了,将来一定要把他的学籍问题解决好,让他有机会上公办小学。 


那个时候杭州的政策是这样的,只要父母双方有一方的居住证满两年,且社保不间断,有劳动合同,孩子就可以报名公办小学。我丈夫一直都没有办居住证,但我办了,所以按照这个规定,只要我这边的手续不出纰漏,我孩子的入学问题就有希望了。 


所以这三年来,我脑子里一直绷着一根弦,生怕一时疏忽,比如哪一年居住证差一点没续期,或者哪个月社保忘记缴了,将来孩子学就上不成。所以我几乎隔三差五就会把所有的文件检查一遍,各种手续也是第一时间就定好闹钟排队去办,紧张得都快神经过敏了。 


那个时候,我们甚至考虑了买房子。虽然严格来说,在当时的政策下,买不买房对我家孩子的学籍影响不大,但在心理上,总觉得能加一个砝码。 


可就在四处看房的同时,去年八月,我们突然发现杭州的政策变了,父母双方的手续都得齐全,孩子才有机会报名。 


问题就来了,之前我也提到过,我丈夫一直没有办居住证,也没有在杭州交社保。在此之前,我们一家人并不觉得这会是一个问题。可当准备亡羊补牢,抓紧时间办好居住证的时候却得知,按照流程,我丈夫需要交满一年社保,才能申请办理居住证。但是这时候,距离儿子的小学报名时间只剩下十个月了。 


也就是说,哪怕我丈夫从发现政策变化的当天开始缴纳社保,要想在孩子报名前办好一切手续,也来不及了。 



4 .「妈妈,我以后是不是在这里上学呀?」 


今年,小学报名的那天,我抱着一丝侥幸,带着孩子去排队了。 


我还记得报名的那天,我给孩子好好地打扮了一下。我儿子平时喜欢打扮得酷一点,喜欢穿破洞牛仔裤,那天我特意给他挑了一身比较乖巧、正统的衣服。我一路上还想着,老师见到我儿子一定会很喜欢他的。他又聪明,又幽默,会背古诗,会说英语,是个很优秀的小男孩。 


我们到了学校,在教师外面排队。我记得本地户口是在隔壁教室排队,我们排在外地户口这一间的队伍里。排队的时候,我儿子还蛮兴奋的,不停拉着我说,「妈妈,我以后就是在这个教室上课吗?」「妈妈,这个桌椅的颜色我好喜欢啊。」 


■ 杭州市 2018 年新建公办小学胜利小学新城校区效果图,但是这样美丽的校园陈鹃的儿子连入学资格都没有。


等排到我的时候,我把资料递给报名的老师。他翻了两下,立刻就说,「这不行的啊,他爸爸没有居住证的。」 


我告诉他,孩子他爸的居住证八月份就可以办下来了,但还是被一口回绝,「八月份再办下来哪来的及啊,不行。」


我抱着最后的一丝尊严坚持问他,能不能面试一下我的儿子,或者让我填一张表格,但还是被拒绝了。这整个过程中,我儿子就站在一边,不知所措,这让我更加无地自容,仿佛自尊心被人踩在了脚下。 


我牵着我儿子离开了那所学校,他太小了,并不是很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也不忍心告诉他。有的时候,他还会问我,隔壁家那个在那所小学读书的大哥哥在学校学了魔术,我将来去那里上学,是不是也可以学魔术。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 


■ 杭州市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一表生录取情况公告


这几个月以来,我也想过别的办法,比如拉下脸来找关系,或者是向教育局申诉,但得到的回应往往都是:你为什么非得让孩子在杭州读书?回原户籍不行吗? 


但我很清楚老家的教育环境是怎样的。小时候,我的班里有八十多个同学,坐在后排什么也听不见,而直到今天,那里的小学也依然是这个环境。 


而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不甘心,也不舍得。这是我打拼了半辈子的城市,我的青春、我的家庭、我认识的所有朋友都在这个城市。我原以为,它已经接纳我了。但直到这道门槛立在眼前,我才发现,不仅我们夫妻扎根杭州的梦想破碎了,我的孩子也未必能扎根在这里。 



* 本期头图 | 视觉中国



感谢分享故事到朋友圈

文字 | 梁珂  运营 | 刘军


/往期故事/

大学刚毕业,一场疾病打碎了我的中产梦 | 故事FM

小时候爸爸陪我玩魂斗罗,现在儿子陪我玩塞尔达 | 故事FM

三段租房经历后我开始明白,扎根北京是一个不太可能的梦 | 故事FM


「故事 FM」

 用你的声音,讲述你的故事 


更多收听平台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蜻蜓 FM | QQ 音乐 | 懒人听书

▼ 点击「阅读原文」,讲出你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