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中国的第20个记者节,同时也是深度训练营开营三周年的生日纪念日。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作为新闻学子的大本营,深度训练营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别致的礼物,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一呈现。
总有一些在前线、在现场、在深夜奋斗的身影为我们记录下一个个事件的真相,今日,我们聆听从深度训练营走出的新记者李沁的声音。
说来惭愧,我现在在做的事情与最初的理想相去甚远,是的,我没有成为调查记者,在成为记者的这些日子里,我也没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好像变成了以前讨厌的样子:经常写近乎软文一样的文章、一遍遍地跟受访对象确认稿件、接受PR对稿件的修改,俨然一副乙方的姿态。不是没有挣扎过,某次终于做了一个让人兴奋的选题,而受访对象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接受采访,在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成文后,又对稿件指手画脚。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每一个细节:恰逢在外参会,看到被修改的稿件,大脑瞬间“轰”的一声像是有东西炸开了一般,手开始不自觉地发抖。尽管一再告诉自己要冷静,几秒钟过后还是走出了会场,掏出手机给对接稿件的同事打电话:“不好意思,稿件我不会改,一个字都不改。”最终在同事的解释与为难中,我做出了让步。而让步的结果是,编辑老师一眼看出了修改部分的问题,得知稿件被对方修改过,她说了那句至今都让我醍醐灌顶的话:“你是记者,要对自己的稿件负责,报社的原则是,只要没有事实性的错误,绝不改稿。”当然,除了这种让人难忘的教训,我也有一些不大不小的收获。在成为记者的日子里,感受最深的是: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短短的几个月,我经历了十几天连轴转、睡眠时间平均每天不超过6个小时的日子;体会到深夜写不出稿件急到崩溃、却也只能边哭边写的艰难;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电视剧中两天身处三地“空中飞人”般的生活……原来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也都在或窘迫或焦虑的情绪中处理妥当。诚然,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记者,我没有特别多的经历与沉淀。不过,作为一个在传统媒体被“唱衰”时代初入行业的新人,我想对那些纠结要不要成为记者、身处迷茫之中甚至质疑未来的人说:如果成为一名记者是你的梦想,那就去做啊,这个时代没有你想的那样好,却也没有你想的那样坏。
李沁: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深度营四期的成员。实习期间曾参与寿光洪水、北京黄庄学校关停、说唱先锋系列报道。目前的报道方向包括品牌营销、互联网、工业制造等。爱好收集与长草颜团子有关的一切事物,如团子表情包、抓团子、团子盲盒。
E
N
D
推 荐 阅 读
付玉梅:觉可不睡,新闻得追|记者节专访
统筹编辑 | 韩凤兰
记 者 节 系 列 将 继 续 推 送
喜 欢 就 关 注 我 们 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