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6氪杨林:如果不能核实故事的真实性,再刺激也不能留|媒稿复盘

深度营 深度训练营 2022-04-30


本期媒稿复盘的文章是商业调查报道《“西二旗谍战”如何摧毁“硅谷信仰”》,深度训练营邀请到了作者36氪主笔杨林,听她来分享商业调查报道该如何发现选题线索、如何打通业内人脉、如何核实信息、如何架构文章等。

 与此同时,杨林也结合了获第六期金字节科技报道奖的商业人物报道《易到创始人周航,我的失败与伟大》的操作过程,谈到该如何深入挖掘商业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如何为进入商业媒体平台做准备。 在近两个小时的分享里,杨林多次提到“核实”一词。她认为,在操作一篇商业调查报道时,如果不能核实故事的真实性,即使它再精彩、再刺激,也不能留。


图源/36氪Pro


Q:《“西二旗谍战”如何摧毁“硅谷信仰”》:这个选题少有媒体做过,您是如何发现选题线索的?

A:当时我的同事正在做另外一篇调查报道,选题会上他就提了个现象:他所跑行业里的几家大公司会互相派“间谍”,去打听对方的各种情况。我说,这种情况其实还挺多的,不光是你跟的这个行业,基本上每个行业里的大公司都存在这样的情况。编辑说,要不你就去做一个稿子。后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里,我们把“谍战”的主题升华了一下,最后变成了如今呈现的样子。

关于选题的发掘,基本还是根据已有的选题,或通过记者自己在行业里培养的人去重新突破一些人来给我们提供一些信息增量。

Q:关键的采访对象如何突破?采访过程是以怎样的逻辑推进的?

A:我们先做外围采访,相对来说咨询公司的人好找一些,之后就是大公司的商业分析师。其实,我和他们日常也有一些接触,所以可以直接约出来聊。总的来说,这篇稿件的采访突破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难。
 
当记者时间久了,身边总会有许多行业内的朋友,我会尝试把他们约出来,这其实还蛮简单的。我会先说,我想约你来聊某个话题,同时,我也会对这个话题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我会先说一下自己的判断,看对方认不认同。如果他不认同的话,那可以跟我讲一下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吗?如果对方认同的话,也请给我举一些例子来补充我的想法。

Q:这么说,商业报道中记者的人脉积累是极为重要的,新记者该如何打通行业内的人脉、建立起自己的采访资源库呢?

A:一开始做商业报道,我觉得这个事还挺难的,因为商业报道有门槛。刚入职36氪的那一天,我就赶上一件大事——滴滴收购Uber中国。这算是当年最大的一件收购案,没有之一。当时编辑安排我去写,下午才开始操作这个选题,但其实当天晚上就已经留好位置要发这篇稿子。
 
当时我很痛苦,我对这两家公司唯一的认知就是——我是他们的用户。我甚至不知道滴滴的创始人姓什么。所以,当时我拉动了所有我能拉动的同事来帮忙,但还是一头雾水,甚至当同事们给我提供了一些线索和信息之后,我依旧不知道要怎么组织语言去写。
 
到了晚上七点多,我勉强交了初稿给编辑,不出意料,稿子很差劲。后来,编辑自己改了两三个小时,几乎是重写的。我在旁边,如坐针毡。入职第一天就发生了这样的事,那天晚上骑车回家,一路上我都觉得很沮丧。
 
这是一次特殊的情况。这之后,我在了解一家公司时可能会花很多时间,通过身边的朋友去联系这家公司的人,比如问对方认不认识这家公司的人,能不能把他介绍给我?如果朋友愿意帮忙,那我拉个局,一起吃个饭。成功把人约出来之后,如果对方是一个性格比较open的人,他可能愿意跟你交朋友。当然也有人非常谨慎,我不愿意跟你聊。即使约出来一块见了面,吃了饭,甚至交换了微信也没什么用。这个过程可能比较繁琐,被拒绝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就是不断地约人,能约出来就聊,约不出来那就算了。其实这就是长时间、不断地去尝试的一个过程,没有什么捷径。
 
还有在一篇稿件发布之后,可能会有挺多人加我联系方式,包括互联网公司的员工。他们可能会提供给我以反馈,比如《“西二旗谍战”如何摧毁“硅谷信仰”》这一篇,这些人也可能会成为你的新朋友。每个记者都有自己维护“线人”的方法。
 
你跑商业的话,尤其是长期在一个行业里,那你就需要对这个行业,包括这个行业里面的大公司、公司里的人,花两三年的时间,甚至可能更久的时间去做一个长期的积累。
Q:您刚刚提到约饭,那对于饭桌上获得的“八卦”和线索,后续该如何处理呢?

A:其实记者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的工作,你有大量的时间去跟行业里的人聊,有时候可能就是约个饭、咖啡,去聊各种八卦,这不一定会写进稿子里面,但它们会存在于你的脑海里。所以,在正式采访之前,我就已经大概知道互联网公司是如何来搞信息谍战的了。
 
但“八卦”是需要进行核实的,一般来说,“八卦”总有新闻五要素,比如说时间、地点、人物等。如果对方说得特别不自信、模糊或这件事听起来就特别邪乎,那我对这件事的真实性是会打个大大的问号。所以,它首先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比如时隔一段时间之后,我又想把这个案例写进稿子里,最起码要先联系上当初讲故事的人,问问他:我记得你之前跟我说过这件事,它的真实情况是什么,你再给我讲一遍、仔细地讲一遍。他可能会给我重新讲一遍,这就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这个故事还是不能直接用。
 
如果这件事涉及到A公司,那记者可能需要再拿这个故事,去找A公司的不同人去问,我听说了这么一件事儿,是真的吗?最起码要再去问几个相关的信源,确定这件事是真实的,并且补充更多的细节让逻辑自洽,我觉得才能把这个内容写进稿子里去。如果要在稿子里面点名道姓地写这件事的话,一般就得在发出来之前,跟他们的公关去求证一下,你们能不能给个回应。对方的反应也应该要添加到稿子里去的,哪怕对方没有具体的回复,但最好有一个求证的过程。

Q:采访对象隐匿身份、各有立场,如何让对方说实话、多说话?又该如何核实?

A: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说实话。你要先判断一下,他说的这件事是不是符合逻辑。如果是,还要判断这跟你之前对这家公司或者这件事的基本了解是否符合。同时,你需要再去找其他人进行二次、三次验证。
 
最后,如果要提到这家公司的名字的话,在发稿之前,你可能要跟这家公司的公关有一个沟通。一般情况下,公司方面可能不太会有回应,但也有公司会回应,说真实情况不是这样的。那对方可能会跟你说,真实的情况是什么,让你把相应的内容修改一下或者删掉。但如果我们自己的source(消息来源)非常确定这件事是真实发生的,且在source极为可靠的情况下,我们可能还是会把内容留着,但是最后会写一句话:XX公司官方否认了这件事。提前告知对方公司其实也能让公司对你要发的稿子,以及里面提到的相关内容有一个心理预期。
Q:这篇稿件涉及到了行业、公司隐秘,发稿前会进行哪些处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A:出于保护“线人”的原因,商业调查稿件里一些公司的名字可能不太方便提,因为提了之后可能会引起公司方面比较激烈的反应。所以,我们当时的预计就是稿子里大部分的source或者细节、故事场景都不太能提具体的名字。
 
但如果这样处理的话,这篇稿子可能就会显得有点奇怪。所以我们决定去裁判文书网去找大量的案例,如果能找到公开信息的话,那我们就可以直接用。当时我是花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比如说文中提到的字节跳动的员工,他就是一个以出卖公司信息来谋取私利的案例,字节跳动把他告上了法庭。
 
如果你提到公司名字的话,那就像我刚才说的,最好发出来之前要让对方公司知道有这么一件事,要给别人一个说话(回应)的机会。


Q:采访完成后,您是如何搭建起稿件结构并成文的?

A:撰稿是要有自己的逻辑的,比如这篇稿件,可能要先交代事实部分,事实部分可能又分为几个小标题,最后再升华一下,构思一个能够给人带来思考的结尾。我的习惯是先在空白的word文档上列一下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面我会写上几段话,点一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如果这部分有让人觉得比较刺激的故事,那我可能会补几段话。
 
之后,我会跟自己的编辑沟通一下,对方可能会提出修改意见,比如他觉得这部分内容你可以从第三个小标题挪到第一个小标题去,或者他觉得整体框架就不行,那我们就会一起去梳理,我们一起确定了框架之后,再去写作。
 
我个人的习惯就是——如果有20位受访者,我会把相关的采访记录文档全部打开,在整理框架之前,先全部看一遍。如果觉得哪一段的内容有用就标记出来。之后,如果有四个小标题,我就再建立四个空白文档,列上小标题,再在小标题下面将各个受访者的相关内容给复制进去。正式开始写的时候,我就直接打开第一个小标题的文档,里面全都是第一个小标题里要用到的采访内容,再按照一定的逻辑排列、组稿。

Q:稿子舍弃了哪些内容?为什么?

A:初稿里有一些我觉得还挺刺激的内容,但是没有办法核实真实性。这时候,编辑其实就是起一个帮你规避风险的作用。终版交上去,编辑可能会坐下来帮你一段一段地看文章,这段内容是谁跟你讲的,怎么觉得不太符合逻辑。我可能会大概说一下这段内容的来源,受访者的身份(不会透露给编辑,但会强调他身份的靠谱性),对方的可信度如何。如果编辑还是觉得不太合逻辑,那我就要重新去问清楚。如果这件事不能落实的话或者说不清楚这个source的可信度,那即使再精彩,我们也不会留。

Q:这篇稿件是否还有其他挖掘的空间,可以做成新的选题?

A:其实能够让大家知道这件事情、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就可以了,你再去写一篇,大家可能就会有阅读疲劳。哪怕会有一些新故事出现,但这些东西可能并不太能支撑你再去写一篇。商业领域有这么多好玩儿的东西,你为什么不去探索下一个更有意思的选题呢?未来有这么多有意思的选题在等着你,不要这么纠结。

Q:商业报道与其他深度报道相比,在操作思路和执行过程中有哪些不同?这是更考验记者本身的能力的吗?

A:相比于其他报道,商业报道可能需要的就是你要懂商业。你最起码要理解这个行业,你要理解公司以及理解一个商业事件的发生,背后都是有一个强大的逻辑的,你要懂这个逻辑。
 
你在做其他报道的时候,你需要了解基本事实,比如说凶杀案的调查,那你可能要先知道谁把谁杀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再去探访这个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等。商业报道可能需要更多的信息,你不但要了解事实,你还要对这家公司有了解,比如公司最近几年的历史、内部人事的变化、股东之间的关系等,你都要需要去了解。其他方面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区别,因为你要做的核心就都是不断地跟人去聊,以及不断得到新的信息增量。

Q:我们还想跟您聊聊商业人物稿,比如《易到创始人周航,我的失败与伟大》这篇稿件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

A:一般情况下,你去做一个商业人物的稿件,是因为他所代表的公司最近出现了大的转折点,你才会去做这个选题,这就是新闻报道中的由头问题。
 
周航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例外的情况,如果接触过他的话,你会发现他本身很喜欢与人交流、善于分享自己的思考,包括文章里的其他采访对象其实都是属于性格直爽的人。所以采访过程就避免了很多困难。
 
从主观方面来讲,你采访任何人,哪怕这个人做出了再不能让你理解的事,你也要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共情感很重要。你不站在他的位置,你也不太能通过聊的过程去梳理出他做这件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你采访任何人的时候,哪怕大到公司创始人,小到公司的员工,你都是要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这件事情,我个人觉得这样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Q:对于毕业后想进入36氪等商业媒体工作的学生,您觉得他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首先,我们可能还是会看一下你在商业媒体有没有实习经历、有没有代表作。有肯定是加分的,没有的话也不是一定不行,最起码我们会跟你聊一下,比如看你对某一件商业事件的想法和判断是什么,你自己平时有关注什么商业领域,有没有自己比较独特的观点。同时,如果你没有写过商业报道,那你有没有写过一些文学作品,我们会看一下你的文笔怎么样,再来判断你有没有做商业报道的潜力。
 
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真的想做这一行的话,实习经历很重要。同时,你最起码要对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个领域里的一些公司有自己的了解和想法。同时,你需要去培养自己跟别人打交道的能力,能够有属于自己的交朋友的办法。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作者 | 冯平

值班编辑 | 马旻琪

统筹总监 | 胡世鑫


推荐阅读


[1]媒体是如何报道刘学州事件的?|事件复盘

[2]第一批赶往新闻现场的人 | 对话突发热点记者

[3]柳书琪:从发现选题、案头到采访,一篇商业调查报道的操作 | 媒稿复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