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者说周报|灵活就业、农村女性数字就业、妈妈岗……就业话题最近咋这么火?
我们直面社会问题,带着纸笔,透过高度近视眼睛,寻找人类的出路;我们在对谈里擦出火花,呈现一手信源,为前线记者提供线索;我们强调客观陈述,重视数据和案例,分享心得,传播正能量。
我们不停奔跑,常感困惑,保持怀疑,不断求索。因为,我们是“行动者”。
我们不甘作为社会问题的局外人,更不愿在困惑里停滞不前,我们选择用脚步丈量土地,把事实记在便签的方寸之间。
那么,如何捕捉到事件冲突以外值得面对的问题?哪些困局应该得到更多注视?哪些群体需要被更多人看见?
深度训练营行动者说栏目推出行动者周报,解剖最新热点事件、各类报道中的“困题”,分享“行动者”的身影,给前线记者提供更多一手信源和新闻线索,为解困式报道写作者提供一级台阶。
下面请听,行动者说:
01
「报道」年轻人灵活就业
<
02
「调研」2021中国农村女性就业
调研报告
<
03
「政策」啥是“妈妈岗”?
<
04
「报道」谁来对抗约死群
<
◎编辑:深度训练营 行动者说团队
#1
「报道」年轻人灵活就业
记录人:@朱梓函
当互联网大厂和公务员成了宇宙的尽头,仍有一群毕业生,拿着985的学历灵活就业。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口中「近2亿」的灵活就业大军中,不乏985高校毕业生。数据显示,在去年毕业的本科生中,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灵活就业比例均超过10%。在2019年,北京大学选择灵活就业的硕士毕业生比例更是超过了40%。
选择“灵活就业”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灵活就业所涉及到的背景、困境是什么?这篇报道采访了多位灵活就业的年轻人,也值得我们去思考更多与年轻人就业有关的问题。
-来源 《人物-985大学毕业的我,选择灵活就业》
-内容要点 1、灵活就业后的社会保障不稳定——“这是一道分水岭——我和妈妈仔细盘算了灵活就业后的社会保障,即便我交社保,退休后能申领的养老金也比职工少许多。但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
2、灵活就业薪资不稳定,压力大——“自由是偶然,焦虑是常态。自由职业拼的就是心跳”3、灵活就业往往是大学生在学校压迫下不得已的选择“在父母的转述中,还没有签署自由就业协议的我被学院领导称为「不配合学院就业工作」「令人头疼」「拖后腿」的学生”“因为教育部的规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年度招生计划挂钩。我很理解学校想提高就业率的想法,但在学信网真正勾下「灵活就业」时,我突然感觉和正常就业的同学被分成了两筐。后者稳定体面,而我们则是找不到工作的loser。”
-想法和讨论 1、年轻人的就业环境太过艰难,灵活就业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窗口最近三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攀升。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076万,创出历史新高。同时,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情况受到冲击,找一份专业匹配且待遇尚可的工作,肉眼可见变得越来越难。即使找到工作,也要为收入下降等不确定性焦虑。因此,灵活就业符合充盈就业市场、创造就业岗位的需求,大有前景。2、灵活就业要重视质量而非数量灵活就业对大多数人来说属于不得已的选择,所以它的参与人数不应被夸耀,重点应放在提高就业质量上。政府和社会要做的事情很多,例如防止灵活就业者被歧视、用一些机制杠杆保障灵活就业者盈利,推动社保逐渐全覆盖,成立帮扶组织机构等等。
-延伸 1、“中国灵活就业者已达2亿人”,老胡想说几句2、90后越来越接受灵活就业……主动选择or无奈之举?3、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
#2
「调研」2021中国农村女性就业调研报告
记录人:@秦朗
随着数字技术下沉,数字就业机会增多,作者在中西部县乡镇和村庄走访的时发现,最近一两年,路上迎面而来的农村女性变美了。那些走出家庭,在家门口就业的年轻妈妈,越来越多开始打扮自己,变得自信。
-来源 《瞭望智库-当农村女性开始化妆》
-内容要点 1、大量数字化就业机会开始下沉:有的是因互联网平台经济爆发式增长创造的数字新职业,如在线云客服、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有的是互联网商业模式下沉带来的新就业空间,如物流、电商直播等。2、数字就业机会的两个特征:大量机会集中在中西部县镇,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平均线。比如贵州、陕西的人工智能训练师平均月收入为3100元,还有社保和医保。3、越来越多农村女性在家门口从事第三产业的影响:这意味着,她们的家庭消费结构会发生重大改变。学者刘宗飞针对安徽三县农村家庭的调查显示,2018年参与非农就业的家庭生活性消费中,发展型消费及享受型消费均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
-想法和讨论 女性的工作选择回应了传统性别角色对妇女的期待,满足了妇女兼顾生产与家庭的需求。固有性别理念和家庭分工使得她们在繁重疲惫的工作之余仍要兼顾家庭事务;弹性而不稳定的订单,加上近距离就业,使得女工看似拥有了“高度弹性化的工作时间”,实则没有选择权利,身体和时间不断地被纳入由订单牵动的生产体系中。
-延伸 【性别与劳动研究】丁瑜、梁家恩 | 外发工厂妇女的劳动生活困境与应对:一个零工经济与性别融合的分析
#3
「政策」啥是“妈妈岗”?
记录人:@陈宇龙
2021年5月,“妈妈岗”探索在广东中山正式启动。中山市人社部门、各级妇联等联合起来,走访用工单位,收集部分企业可弹性工作需求信息,发布“妈妈岗”。不到两年,这一创新已遍布中山市23个镇街,又在去年走向更多珠三角城市,甚至推广到了贵州、江西等全国多地。
-来源 《澎湃研究所-全职妈妈的再就业矛盾:“妈妈岗”等弹性工作能更多吗?》
-内容要点 ①据艾媒咨询数据调查显示,2022年中国已婚妈妈群体中全职妈妈的总人数占比为12.6%。随着全职妈妈的讨论增多,社会开始认识到“母职”也是一种劳动,乃至“无酬工作”,全职妈妈的日常劳动强度、时间甚至超过一些职业。但其劳动价值是否被家庭认可,还要看个体的具体境遇。②据《2021职场女性工作压力调查》,近九成的全职家长希望能够回归职场。即使顺利重新回归职场,职场妈妈也面临挑战,其中“无法兼顾工作和家庭”(占比63.5%)是最大危机。③让保障效率的弹性工作更加普及,需要个体、企业、政府的多方努力。
-想法和讨论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妈妈岗存在的问题,如“延伸阅读”中一文提到,现有的“妈妈岗”往往缺乏晋升渠道,更谈不上职业规划;提供“妈妈岗”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镇街企业相对较少,岗位拓展的渠道也有限……同时,“妈妈岗”这个词还是在灌输一种女性要更多承担家庭职责的潜意识,希望这个岗位逐渐能演变成“育儿岗”,即男性或女性只要是需要在兼顾家庭时都可以去尝试做弹性工作、上班时间友好的岗位,“妈妈”不该成为一个只能弹性工作的代名词。
-延伸
#4
「报道」谁来对抗约死群
记录人:@陈宇龙
“4名游客在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山顶玻璃栈道,翻越安全护栏跳崖”,一条新闻让关于约死群的讨论又热起来。有志愿者卧底“约死群”,有专家呼吁尽快出台全国性的自杀预防计划,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阻止那些互联网暗黑角落的约定?
-来源 1、《原点Original-我潜入了“约死群”,看到数百个迷路的人》2、《新周刊-天门山自杀悲剧,我们如何预防?》3、4、《新京报评论-治理“约死群”,不能坐等网友举报》
-内容要点 1、志愿者:或许是可以随手举报,但让平台对一个群采取一封了之的方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样的群还是会被重新建起来,为此,具备专业知识的志愿者潜伏在里面关注并找到有需要帮助的人。2、志愿者对大众的建议:如果没有相关的救援知识和经验,却遇到了这样的“约死群”,请广大网友不要犹豫,随手举报。3、救援队发起人谈自杀干预的伦理问题:撰写的《网络自杀援救指南》里,提到过一个原则,就是“拯救生命是最高的伦理”。当他们在公众平台上留下信息的时候,某种程度上也有可能是在向外界呼救,我们不会放弃这种可能性。4、新京报评论:遏制“约死群”,应从平台治理角度积极作为、主动干预。线上平台也是公共场所,“约死群”的出现,对所有互联网经营者和网络公共空间管理者来说,都不是“红利”,更不能成为“流量”,而只能成为实实在在的责任。
-想法和讨论 还需要更多关注和讨论自杀预防相关问题。对于有轻生意念的人,还有什么办法提前给予帮助和干预,才能让“天门山跳崖”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如果“约死群”的规模小,或者是准入条件高,甚至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其他约死方式,现有的手段是否就会无法奏效?
-延伸 《三联生活周刊-天门山跳崖:四个决绝赴死的农村青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