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层楼先生:去女性健康科普的“上游”看看 | 对话自媒体人
用试纸测量润滑剂的PH值,观察黄瓜片在有无润滑剂环境中的水分流失,测试滑块在有无润滑剂斜坡上的滑行速度,穿着实验服、戴着橡胶手套的六层楼先生(以下简称“六层楼”)正通过实验讲解挑选润滑剂的标准:酸性、保湿、润滑。
在这则名为的科普视频里,六层楼运用熟悉的开场白介绍自己——“Hello大家好,我是万千女性的妇产科老棉裤六层楼。”作为一名前北京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六层楼一直致力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帮助更多女性更好地生活”。除了上述视频所属的“硬核实物科普”系列外,六层楼还开设了“手把手教学”“妇产科的人间冷暖”“看见生育损伤”等系列。
十年的科普经历中,他发现读者提的问题重复性很高。如果女性健康科普是一条河流,他作为河边的工作者能够清楚感知眼前这片水里发生的变化,但是当他遇到越来越多有问题的鱼,他开始反思:科普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带着这个思考,他决定去上游看看。
目前六层楼在全网的累计粉丝量达千万(包括在不同平台上的重复关注),我们与他对话,了解他作为一名女性健康知识科普博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彼时的他,还是一名三甲医院的妇产科医生。看到网友们发出如“宫颈糜烂能不能治好”“盆腔积液和盆腔炎严重吗”等疑问,他深感妇科知识科普的欠缺和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开始以回复或发帖的形式向网友们科普基础妇科知识。
后来,微信公众号“第十一诊室”成了六层楼科普的另一个“阵地”。“第十一诊室”和“六层楼”都得名于他第一次作为医生出诊的地点——位于六层楼妇产科的第十一诊室。
六层楼公众号主页
刚起步的两年,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大夫,迫切地希望证明自己。他想试试,一个“叛逆”的年轻人“不靠医院,不靠职称,也不靠白大褂、白头发这些增加权威属性的东西,也能把科普做好”。现在想来,六层楼并不太喜欢那时的状态,觉得写出来的东西都有点沾沾自喜。
超出专业范畴的言论使得质疑的声音愈演愈烈,六层楼有些难以接受。面对公众的审视和评价,他退缩了。2017年左右,他变得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表达欲,自称“没有感情的科普机器”,逐渐工具化,只充当知识点的翻译和转述,每一句话都追求出处。回归内容创作后,六层楼制作的图文科普吸引了大批关注者。
随着曝光度增多,私信咨询数量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医院本职工作,他觉得一天24小时已不再够用。2018年底,六层楼从医院辞职,全身心投入科普工作。
自2018年“双十一”接到第一条广告起,做周边、卖书、付费课程、接推广……他积极地寻求可能的盈利方式。对于“商业气息浓厚”的指责,他反而乐见其成,这意味着他的团队能接到更多的商单,更可能存活下去。2023年7月,六层楼在微博公开了团队前两季度净利润,加起来约20万,“虽然说挣不了大钱,但是活下去是没问题的”。
六层楼在微博公开营收数据
证明自己能提高知名度、能赚到钱了,然后呢?在追求更高流量、更多收益的同时,六层楼时常反思自己做科普的初衷与意义,在焦虑中无法自洽。他不断叩问内心:“想要的到底是什么?”2024年初,六层楼思来想去,最终明确自己最关注的是女性健康科普内容本身。他不再将科普作为追求名利的手段或工具,而是想要借助科普帮助更多女性更好地生活。
他此前所获得的成就感,都是源于外界的评价:让患者变成正常人,为受众答疑解惑——“必须要活成对别人有用的人,我才有存在的意义。”但如今,六层楼已经明确了自我价值,成就感更多来自内容创作:录了一期能完全表达自我想法的视频,发了一篇更加完善的科普,抑或想到了一个精准的比喻。
六层楼选题灵感广泛,从书籍资料到网络讨论,以及私信咨询都可能成为来源。他的备忘录里总是零散记录着一些关键词句,直到那些碎片激荡、成长为完整的想法,能够被成熟地表达,才会与读者见面。面对海量私信,他只会选择性地公开其中具有科普意义和普适性的问题。
六层楼公开私信内容
除了专业知识,六层楼也经常发布自己的日常思考:反思“过表达”的现象,分享新学到的概念,记录通勤的见闻……他笑称自己是“话痨”,但停顿了一下,又强调:“在做了十年科普之后,仍然有旺盛的表达欲,这种冲动是我很珍视的东西。”
只要不断输出,就势必产生不同的声音。如今的六层楼能够坦然接受一切评价,不再将他人的肯定视为必需品,尊重受众的不同观点。质疑与反驳同样有用,“它记录了这个阶段我的理解和大家的反馈,也可能帮助我修正原来的想法或产生新的观点。”
作为一名女性健康科普博主,六层楼拥有着细腻的感知力和超强的共情力。他可以跨越性别界限,共情女性特有的生理健康问题,看见背后的心理需求。他认为,男性在生理层面的“局限”,不应该限制其看见疼痛的能力。
其中一个表现是,在面对女性特有的月经现象时,他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共情,设身处地为咨询者考虑。
有读者在私信向他诉说受痛经折磨的痛苦,询问不来月经的办法。六层楼发帖回答了她的问题。他总结了女性想要停经的两方面原因,生理层面的不适和社会文化下的隐喻。在介绍让月经消失的几种方式的同时,他还不忘贴心地提示每种方式可能的副作用和手术不可逆的风险。
帖子最后,他说,希望能找到伤害更小,代价更低,更有普及性的方案,“而不是让人们不得不去思考那些严重伤害自己且不可逆的方案”。
六层楼的体贴和共情也得到了读者的支持。在六层楼的微博评论区,曾有读者留言表示,“六老师的换位思考真的太温柔了”,“真的从老六这里获得很多知识和正能量”。
六层楼的共情,是关心女性承受的痛苦,也是理解女性痛苦背后的根源,关注女性的真实处境。
书籍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女性。近一两年来,六层楼开始关注女性议题,阅读《第二性》《看不见的女性》等书籍,也会听女性相关的播客。
《看不见的女性》中提出的“性别数据缺口”给六层楼留下深刻印象。书中提到,女性在办公室里瑟瑟发抖,因为空调温度是按男性的体温标准设定的;商场、公园的女厕所总是排长队,因为厕所数量和设计没有考虑到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结构差异……
看完这本书,六层楼觉得,既往获得的所有数据,包括城市交通、医疗技术等,似乎都需要重新为女性研究一遍。哪怕研究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世界仍然是不完整的,因为还有很大一部分女性数据没有被探究过。
六层楼希望未来能在更多方面发现和填补女性数据缺口,帮助更多女性更好地生活。为此,六层楼在B站推出新合集“只能这样了吗”,从女性真实感受的角度重新审视熟悉的事物,他不断追问“从来如此就一定对吗?”“只能这样了吗?”
六层楼B站合集《只能这样了吗》
“鸭嘴钳”(阴道窥器)只能这样了吗?妇科检查床只能这样了吗?妇科门诊的布局只能这样了吗?还有没有机会变得更好?六层楼希望这样的探讨可以带来一丝变化,“哪怕可能性很低,但也值得试试。”
对于六层楼来说,共情是科普的手段。共情不是目的,传播科普知识才是。曾经,他认为科普内容不掺杂感情可能会传播得更好。但如今发现,加入情感能够让科普内容传播得更远。读者在科普中能感觉到被充分理解、尊重和关注,才更有可能把内容分享给身边的人,以此扩大传播的范围。
六层楼强调,他并非努力为了跟女性共情而共情,只是想把科普内容讲好,把知识传给有需要的人。
虽然已经有很多人因为他的科普受益,但是他依然觉得不够。六层楼全网累计关注者有1000万,但他认为,中国至少有三到五亿的女性是需要这些科普知识的,“我现在能够辐射到的人群只是九牛一毛。”
通过科普帮助女性更好地生活,成为六层楼的人生“北极星”。他希望自己能循着北极星指引的方向,始终奔跑。
六层楼的新书《所有女生要知道》
《纲要》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家联合国机构联合出版,明确提出了全面性教育的概念,不仅包括生殖健康、性行为等认知科普方面的内容,也涵盖了价值观、人际关系、社会性别、暴力与安全保障等核心概念。
其中关于价值观、社会性别和人际关系等内容给六层楼的写作带来了新的启发。
《所有女生要知道》前两章的内容聚焦于生理层面的健康科普,第三章“必须学会保护自己”提到与情绪、心理健康、社会评价相关的内容,参考了《纲要》。
对于一本科普读物来说,前两个章节的内容其实就已足够,但和编辑老师们商量了很久之后,他坚持要写第三部分的内容。这是他“忍不住要写的东西”。
“忍不住”的情绪并不是空穴来风。长久以来,性教育在国内一直处于“避而不谈”“难以开口”的尴尬状态。
在六层楼出生成长的90年代,性教育比现在更加不被重视,女性来医院看妇科病都被当作羞耻。2013年左右,六层楼刚刚上临床,看到一个20多岁的女孩多次来做人流手术,六层楼最初感到疑惑,“怎么会这样?是避孕方式不到位吗?是不知道避孕方法吗?如果知道避孕方法又为什么没有用到自己身上呢?”
后来他发现,即使国内性教育的环境正在变好,可是如今的00后仍然出现了相同的问题,仍然有很多年轻女孩因为未使用避孕方法或者是避孕方式不当来医院做人流手术。
如果女性健康科普是一条河流,六层楼把自己比喻成河边的工作者,他一直在观察和感知河里的变化。慢慢地,他发现河里总是游来有问题的鱼,甚至可能都是重复的问题,他好奇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上游”发生了什么事吗?他决定去“上游”看看。
他回顾刚上临床时困扰他的问题,开始站在“上游”的角度思考:一个女孩多次进行人流手术,这是不是因为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真正得到过爱,所以在一段亲密关系当中,愿意以牺牲自身健康为代价来回报对方的爱?
也有患者反馈,她的伴侣认为用避孕套就是不爱他的表现,所以自己也就不使用了。“如果没有以爱自己作为核心判断标准,那是不是很多女性就听对方的话不用避孕套了?”
因此他意识到,科普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中的困境。科普的作用是分享知识和技能,这是狭义上的性教育,而“上游”代表的是更本质和更宽广的关于亲密关系、自身成长、自我认知和自我保护的内容,这是广义上的性教育。他希望不仅能传播科普知识,也能把“上游”的价值观分享给读者。
幸运的是,“上游”的环境正在变好。
2023年8月,历经四年时间研发的《全面性教育技术指南——国际标准在中国的潜在本土化应用(第一版)》(以下简称《指南》)终于面世。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本土化的全面性教育技术指南。在六层楼看来,《指南》的出现有助于将性教育纳入日常的教学体系,用更长的时间以更系统的方式教授知识。
未来,孩子们有望在课程中系统地学习性教育知识,“这项工程推行很慢,但是也在慢慢做,也值得有更多人去做。”关于性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六层楼仍旧充满希望。
“我是六层楼,我爱这个世界。”
最初,和“晚安”“再见”一样,这仅仅是每则内容最后的结束语,并没有其他特殊的含义。
十年时间,六层楼逐渐意识到这句话已经内化成了自己的交流方式。在他看来,爱“这个世界”本身并不由这个世界决定,因为无论这世界是好是坏,他都希望以爱的方式与世界产生关联。
那当世界变得更好的时候,女性健康科普会怎么样?
“如果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了,那女性健康科普是不用单独有人来做的,人们也就不需要我了。”他笑着说。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受访者和网络
作者 | 刘舒雨 肖林蕊 陆玺妃
运营总监 | 温泓烨 梁 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