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00+尊敦煌彩塑怎么看?一份实用观窟手册,去敦煌之前,这些你应该知道!

丁一 艺旅文化 2021-04-26

*探春专栏即将上线,请期待~

敦煌太美了!提起敦煌,我们都无法掩饰的震撼与向往。

它是我们心里一生中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是走遍世界之后,依然魂牵梦绕的朝圣殿堂;是丝绸之路上最美的梦。


它跨越一千多年的历史风云、汇集了10个朝代的匠人智慧,留下了45000+平方米的壁画、735个洞窟、2000+尊彩塑。斑斓的色彩,千年的虔诚,每每让我们热泪盈眶。这么丰厚的宝藏,总也说不完。

图源/敦煌研究院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将针对敦煌的彩塑,为大家做一个干货整理。本文共有6k多字,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敦煌彩塑的制作技艺
2.敦煌彩塑的多样形式
3.敦煌彩塑的主要内容
4.敦煌彩塑的发展演变
5.不能错过的那些石窟

 无论你准备何时踏上敦煌,这份彩塑入门指南小手册,都会很实用。

 小广告:

我们近期前往敦煌的游学,都已经成团,可以来赶末班车:

【敦煌游学】赶在莫高窟淡季结束前,一起去敦煌刷窟 | 3/10-14、3/17-21

我们还做过关于敦煌彩塑的线上课:

【新课上线】中国彩塑之美——7节课读懂中国彩塑造像艺术



敦煌彩塑是如何诞生的?


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瓜州榆林窟、水峡口下洞子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因其各石窟的艺术文化同属一脉,且古时的敦煌又是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因此将这些石窟统称为“敦煌石窟”。其艺术风采主要凝聚于以建筑、雕塑、壁画三种艺术形式。说起石窟的开凿历史,那就离不开其重要的环境因素。


自汉代以来,敦煌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当佛教传入中国后,敦煌不仅是西域商人进行商贸往来的中心和中转站,也成为弘法者、取经者驻足传播佛法之地,翻译佛经、设坛建寺、凿石窟等广为盛行。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地时,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便开凿了第一个洞窟由此打开了辉煌艺术的大门。


而莫高窟由于远离中原地带且有具备修行的条件而受僧人关注,在此留下佛教艺术。直至今日,此处依旧是敦煌石窟中的焦点。分布于约577个洞窟里、共计2000多个的形态各异的彩塑,更使莫高窟被誉为“彩塑艺术宝库”。在受岁月洗礼后,仍呈现出让世人叹为观止的惊艳,同时为敦煌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地帮助。
 
图源/敦煌研究院

这么多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有的三十多米高,有的仅为十几厘米,到过莫高窟的人无不为之震撼。

图源/敦煌研究院

因莫高窟开凿在砾石上,不能雕刻,因此造像采用的是泥塑。塑匠们先根据拟塑作品的姿态,在人工制成的木架上捆苇草,抹以粗、细泥捏塑胚胎,通过捏、塑、贴、压、削、刻等手法充分按压抹光后涂以白粉,然后用点、染、刷、涂描等绘画技法敷彩,画出身体各部分,外加颜料辅佐,最终呈现出“活灵活现”之感。

当时的人们肯定没有经过专门的艺术训练,可从现有的彩塑来看,他们对于线条、角度、神态的把握绝对是大师级别。大师们制作彩塑的具体场景、过程也能在莫高窟72窟南壁中央的一处壁画《刘萨诃因缘变像图》上有所表现

图源/敦煌研究院

从壁画中可以看出,工匠们用最原始的办法及工具,把毕生的心血注入于一尊绝美的佛像中,他们可以说是用艺术家的方式将灵魂永生。若干年后的今天,又有一群人继承着这种精神,重新守护这份珍宝。



敦煌彩塑的四种样式


特殊的环境不仅影响了塑像的方式,也形成了彩塑多样的形式,主要可分为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四种。

01.圆塑

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四面欣赏的,完全立体的塑像。主要用于表现佛、菩萨、天王等, 如莫高窟第205窟中心佛坛上的菩萨

图源/敦煌研究院

02.浮塑
在平面上塑出凸起的形象,如塑像的衣服、飘带及人字披的背、檐等。
图源/敦煌研究院

03.影塑
多为"模制"而成,然后贴到墙上,再涂上色彩。主要有千佛、飞天等,如莫高窟第437窟中心塔柱东向面佛龛上方的影塑飞天像
图源/敦煌研究院

04.善业塑
用模子压一个泥制陶质浮雕佛像,多用于表达一个心愿或对佛的一种奉献之意,也有人为了去病消灾,把药材压在泥里头。

图源/敦煌研究院

如果说空间给了匠人无穷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利用砾岩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敦煌彩塑别具一格的塑造手法,那么,时间则给这些人创新的勇气,使他们在题材与风格上承前启后,将已经完美的敦煌彩塑再增添无暇,被后世当作佛教艺术的范本,形成柔和中表达华美,洒脱中不失风度的大气。



敦煌彩塑的五类题材


从彩塑内容来说,可分为以下五种题材:


01.神像类

佛像是敦煌彩塑的主体,总计约369尊:唐代最多,有146尊,隋代、北魏次之,最少的是元代。

图源/敦煌研究院

早期佛像以交脚弥勒像、释迦牟尼说法和多宝并坐像为主,风格以庄严肃穆为主。

图源/敦煌研究院

隋唐以后,又有宁静安详的弥勒佛、阿弥陀佛等

图源/网上客

值得一提的是,西魏以后修长清瘦、大冠高履的彩塑逐渐增多,形象接近中原地区的士大夫,如盛唐时期的第328窟释迦牟尼佛像

图源/Angel'

此像头上螺发肉髻,鹅蛋脸形,细眼方鼻,身穿通肩彩袈裟,结跏趺坐,神态样貌已经完全类似中国人了。

除了佛像外,菩萨像则是敦煌彩塑中的重点:总计有599尊菩萨像:唐代最多,约为177尊;隋代、北魏次之,元代最少。

图源/敦煌研究院

随着时代的变化,神佛造型有所世俗化,尤其到了唐代,彩塑大师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贵妇为模特,塑造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菩萨形象,如第194窟的菩萨立像

图源/孙纪元 临摹

头梳双鬓,长眉低目,身穿圆领无袖上衣,足踏莲花台上,身形丰满圆润,气质楚楚动人,宛若一位唐朝的美丽少妇。

02.世俗人物类

虽然神佛像已经魅力十足,但也不能忽略石窟中的其他元素。

莫高窟第285窟禅僧像为例的彩塑就代表世俗人物类的禅僧题材,这反映了早期佛教僧侣修行实践的主要方式,体现着禅修时的凝神摒虑,冥思入定的心境:

图源/敦煌研究院

高僧像多是为敦煌当地著名的高僧大德塑的纪念性塑像,如著名的藏经洞内就有归义军高僧洪辩的真容像:

图源/敦煌研究院

03.动物类
除了常见的人物塑像,敦煌彩塑还有一些动物塑像,如在莫高窟275窟西壁,我们可以看到交脚弥勒菩萨的座台两侧,各塑有一只狮子
图源/截自《敦煌彩塑》

04.龛楣类
莫高窟早期石窟中,佛龛的龛楣和龛柱,除了用各种精美的图案纹样装饰,还用大量的浮雕和高浮雕装饰。比如莫高窟419窟西壁的释迦造像一铺,龛梁、龛柱和龛楣均为浮雕。

图源/截自《敦煌彩塑》

05.图案类

在殿堂式石窟窿顶的藻井上,经常有彩绘贴金的龙凤浮雕装饰,如开凿于五代时期的第61窟的团龙鹦鹉井心

图源/敦煌研究院

即使不是彩塑的主角,也毫不逊色,只有亲自见到才能体会它们的美。


敦煌彩塑的盛衰史


如今的敦煌彩塑盛景是经几个世纪凝练出的精华,被刻上了时代的烙印,保留了特定朝代的文化元素,反映着多样的生活背景、思想和审美观。总体而言,彩塑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01.发展期

包括十六国、北朝时期(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朝代)

该段时间里,频繁的战乱使这里民不聊生,疲于战事,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急于有所寄托。到了北魏晚期,鲜卑统治者内外矛盾加剧,最终政权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而敦煌正是西魏的统治区。当地的刺史元荣对于当时的情景颇为忧愁,于是决定出资开凿石窟、请人抄写佛经,用佛教来安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因此这段期间佛教得到空前快速的兴盛发展,主要开凿了禅窟(塑像在正龛)、方形或长方形殿堂窟(塑像置于正龛或南北壁列龛内)、中心柱窟(塑像置于长方形柱四面之龛内)三种洞窟形制。

彩塑风格上继承着西域佛教雕塑的某些姿态,最初的造型与印度佛陀的形象相似,高鼻深目,头发卷曲,胡须向上翘起,俨然是 一个希腊人的形象,孝文帝改革后整体画风才逐渐民族化,具有古朴、浑厚、粗犷、庄重的风格。因为尚未有足够的前车之鉴,早期彩塑主要喜欢用比较朴实的土红、石青、石绿、黑、白几种颜色以浮雕表现塑像。彩塑的题材范围较为狭窄,多单身弥勒像。北魏时,出现胁侍菩萨像,一般均为一佛二菩萨的组合造像,到北周时期,成铺造像中才有增加迦叶、阿难二弟子像。由于姿态种类不多,常经参差排列后贴于壁面,而较大型的佛、 菩萨、天王等则以圆雕表现,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但仍然不能从四周观赏。

图源/东林佛艺

莫高窟第275窟西壁的弥勒交脚菩萨像就是此阶段典型代表,在早期莫高窟石窟中可称得上是大型彩塑。

图源/敦煌研究院

交脚弥勒佛像高3.34米,位于西壁中央,头部略有重妆,双手残损。上身袒裸,面相浑圆而略长,隆鼻直通额际,眉长圆眼,上唇较厚,下唇作半圆状,肩宽胸平,体态健硕,双足相交,身靠三角形靠背,端坐在比较高大的方形双狮座上,神情庄重凝静,威严肃穆。其造型风格及坐具、服饰均表现出西域佛教艺术的影响,具有十六国时期造像的显著特点

佛像双脚交叉而坐的坐式体现出明显的犍陀罗雕刻风格,犍陀罗是古代北印度的国家,相当于现在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一带,犍陀罗雕刻受到古希腊罗马影响,富有写实精神。


02.极盛期

包括隋唐两个时代,历时300多年。洞窟多为方形殿堂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里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

和平与统一不仅是经济政治发展的条件,更是孕育出繁荣的文化。隋、唐两代是在结束了前期分裂割据局面之后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大统一的新时代。统治者也注重和提倡佛教文化,促进敦煌佛教艺术的空前发展,产生了新的特点和新的风格。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甚至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虽然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

图源/敦煌研究院

“三世佛”“三身佛”“弥勒佛”等众多彩塑佛像诠释的是对宗教以及神灵的尊重。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地,在彩塑造型设计工作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形成风格多样且多变,主次分明、坐立有序、文武兼具的特点,这样的艺术形象无疑成为我国传统民族艺术上最为靓丽的瑰宝。

隋最典型的洞窟莫过于莫高窟第419窟,集中体现出该朝代敦煌彩塑的主要特征:早期洞窟中的各种外来因素向着本土化发展;在数量、体量上有所增大,体现出宏大的气势。同时,艺术家对菩萨、弟子以及天王、力士形象的刻画更注重个性化的表现。

图源/敦煌研究院

在外部造型上有以下几个极为显著的特征:面孔为方形,牙齿残缺不齐,整个脸部布满褶皱且暗淡无光泽,呈现出一位暮年老者的形象。在这一彩塑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佛教人物雕像如柴的手指,将钵体紧紧地搂在瘦骨嶙峋的胸膛上,让人们不禁联想到一个经受过岁月沧桑、饱经风霜的老者正与迷途者交流的情境。

如果隋是敦煌彩塑转变后迎来的高峰,那唐朝时期的敦煌彩塑就达到了巅峰状态。经过二百多年的实践与沉淀,东西方诸国的文明相互借鉴,被唐朝所容纳、吸收,整个社会已然笼罩在朝气蓬勃的环境中。彩塑不仅在造型上打破了常规,同时在设色上也有新的突破


图源/东林佛艺

更绚烂的色彩,表现出大唐文化的空前兴盛和勃勃生机。大多数佛像色彩浓丽,肌肉用粉白,头发用粉青,眉毛用石绿,同时结合着华丽的装饰,显得熠熠生辉, 对于增强佛像所要求表现的庄严肃穆气氛十分有效;人物塑像风格各异,相同的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洞窟里展现出不同的形态。

莫高窟第158窟中,以巨大的体量表现大佛,却没有一点粗糙之感。浑圆的脸形,半闭的眼睛,由袈裟衣纹形成的一道道弧线,形成有规律的韵律,处处体现出柔和之感,而在整体上又表现着一种雄强的阳刚之风。刚与柔、阳与阴,在这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图源/莫高窟

有学者曾给予敦煌彩塑艺术作品这样的评价,称每一个雕塑人物在唐时代都有“情性笑言之姿”

这尊迦叶彩塑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首,因少欲知足被称为“头陀第一”。这身塑像身着水纹田相格袈裟,端严直立,双手合十,双眉紧缩,表现出一位老年高僧庄严虔敬的神情。

图源/敦煌研究院


03.衰落期

包括五代、宋、西夏、回鹘、元几个时代

五代至宋代初期,敦煌在曹议金家族统治下,敦煌的社会环境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谐,在佛教文化的熏陶下成立了画院,打窟工、雕塑匠有条件地开窟造像,打造了 55 个窟,佛像、菩萨、弟子、金刚力士等十余身的彩塑被世人所观赏与鉴定。这期间,很多人物的服饰与唐朝相似,形象上也散发着唐代的气息,以丰盈华丽为典型,敦煌彩塑艺术的规模得以增加,总计开凿、扩建、重修洞窟的数目占莫高窟现存洞窟的一半以上。


图源/网上客

可惜的是,这些艺术珍品现存的并不多,效果上已经无法回到唐代彩塑那种富丽华美、富于质感的感觉了。

图源/网上客

北方多闻天王 。只见他戴盔着甲,怒目远望,两肩浑圆,胸部饱满,欲跨步向前。面容刻画不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将,却似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虽然面部及铠甲的色彩已被熏黑,从残存的红绿色中犹可想见初创时的风采。

五代后期, 尽管佛教思想仍在东方盛行,但是佛教艺术却一蹶不振,工作的重心主要在重塑、改塑、重绘、改绘方面。此时敦煌彩塑艺术作品的各种造型,均是在传播以及发扬佛教文化思想,这是封建社会中对佛教文化推崇以及倡导的外在表现形式。

图源/斑马先生

现存西夏、元代彩塑则已寥寥无几。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

图源/斑马先生


更多经典彩塑石窟


从开凿到结束,灿烂的彩塑艺术,包含着生活在那几个朝代的古人的种种愿景。要想把洞窟中的塑像都细细品味一遍,估计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若想在有限时间一览此处精华,除了上面提到的彩塑外,这几个地方一定不能错过:

01.莫高窟第45窟
第45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下层,从洞窟形制、壁画内容和艺术风格看,其营建时间应在盛唐时期。此窟平面方形,覆斗藻井顶,团花井心,四披画千佛。窟正壁(西壁)开一平顶敝口龛,龛内塑佛、弟子、菩萨、天王七身像

图源/敦煌研究院

由于身份的不同,人物的表情和气质也截然有別。造成有静有动、文武并俱的活跃气氛。

主尊佛像右手上举,左手抚膝端坐,头顶高耸螺纹肉,宽和的面貌,丰满圆润,肥大的耳朵,圆弧似的双眉,长长的眼睛,似在呼吸的鼻子,饱满秀巧的嘴唇,丰腴的下颌,宽厚的胸膛,从慈眉欢韵的神情、丰厚肥硕的躯体、庄重大度的仪态上,鲜明地体现了佛陀大慈大悲的性格特征。


02.莫高窟第96窟

此窟建于初唐,窟外的红色木构窟檐高达45米,依靠山崖而建,气势恢宏。从远处观看,是一座雄伟壮观的九层楼阁,俗称九层楼,它是莫高窟最大的建筑物,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

图源/敦煌研究院

第96窟内有一尊依山崖而塑的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塑像,在唐代时已称为“北大像”。这尊塑像在古代造像中的高度仅次于四川的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这个洞窟的营造和建成,是莫高窟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唐代前期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象征。

图源/敦煌研究院


03.莫高窟第57窟 

是莫高窟最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也是十个特窟之一。

窟型、龛型均有隋代遗风,唯塑像与壁画已经明显地跨进了新的阶段。属于中小型洞窟,顶部是覆斗形,平面为方形,西壁开有一佛龛,是一个典型的殿堂式洞窟。

图源/敦煌研究院

龛内三身菩萨头戴宝冠,项饰璎珞,披袒右的僧祗支,比例匀称,造型洗炼,表现出女性温婉而矜持的神情。

图源/敦煌研究院


04.莫高窟第328窟

第328窟的塑像,制作精细,神态逼真,形神兼备,是唐塑中的精品。佛像庄严肃穆、雍容大度,通过对衣褶垂裙、佛光和佛坐的精心刻画,显得灿烂多彩。

图源/敦煌研究院

两身胁侍菩萨一腿盘于莲座上,一腿下垂,样子轻松地呈“游戏座”。高耸的发束,饱满的面容,双手纤巧,再配上璎珞锦裙等装饰,富有生气。

图源/敦煌研究院



为了不错过敦煌石窟的所有内容,下面整理了敦煌石窟的洞窟情况,供大家参考(最终结果以实际情况为准):

一、正常开放洞窟40个



二、调节洞窟



三、特窟10个



樊锦诗说过:“敦煌博大精深,有关敦煌的书,到现在我也不能说已经读得足够多。” 敦煌彩塑的精彩不止于此,在这些彩塑中藏着的是一个我们无法触及到的世界,与历史、时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彩塑的魅力,越了解越沉迷。欣赏静态的塑像,感受到的是色彩的动感,体验到的是心灵的洗涤。它的美,值得反复品味!


-END-

招聘、投稿、合作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刻获取
撰文|丁一
编辑丨可心、虫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前往敦煌
👇👇👇

/ 近期游学热招,支持私人定制  /(点击下面图片即可进入产品详情页)

3/26-29去麦积山,探访绝壁佛国中的“东方雕塑陈列馆”

3/6、3/7撤展在即,一起去辽博打卡书画佳作!(已成团)

3/7漫步苏州城,来一场深度园林游(已成团)

3/19-21去五台山,寻访梁思成与林徽因苦苦寻觅的唐代木构建筑(已成团)

3/10-14、3/17-21赶在莫高窟淡季结束前,一起去敦煌刷窟(已成团)
3/16-19杭州茶瓷之旅,体味西湖柔情和南宋风雅(已成团)
3/20-21共赏苏州园林,一睹春日江南美景(已成团)
4/2-5去晋东南,解锁中国彩塑千年之美(已成团)

4/2-8雁门内外——文明时空视角下的晋北精华古迹

(点击文字,可进入课程汇总介绍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