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本周公关大事件 | 12.9—12.15
新疆反恐记录片:话语权争夺新起点
纪录片提炼了其核心主张,即新疆的问题根源并非所谓“人权”问题而是恐怖主义,这也是政府对于新疆长期以来进行的去极端化措施的最佳阐释。核心主张统领了新疆“伤痛频发”的多元情景,并实现了统一表达,有利于以最简洁的形式区隔新疆问题的错误理解,并且能在传播中经得起价值正当性的检验,这是有效传播的基础。 纪录片的详尽事实也是外交部在回应时底气的来源。长期以来,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面对新疆问题时的回应由于资料、时长、口语的表现形式等多重限制甚至无法将完成事实层面的展示,遑论在事实之上回应人权等价值层面问题。链路的不完整性使得外交发言时的话语总是稍显无力,对改变刻板印象作用较小。 尽管影视形式更有助于展示事态全貌,我们仍然要注意到在场的记者无人看过纪录片的事实。在国内外同时发布的纪录片,在国内可以引发热议,但无法顺利地向外媒输出,相反,针对影片的歪曲解读开始出现,且很难跨平台进行澄清与解释。 而在youtube下架纪录片原片这一举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传播过程中,意识形态产生的“噪音”几乎可以阻隔有效信息的传播,而传播后的信息也可能被“污染”。相比新疆纪录片的硬核传播,李子柒的软性输出反而得到了外网观众的认可,在传播规律与传播方式上,或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新疆纪录片的发布到下架是意识形态之争的一个缩影,但能针对国际舆论的话题节奏主动准备、使用新的传播形态,这是话语权争夺的进步。
近日,连续两起知名高校教师违反师德,骚扰女学生的事件被曝光,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
12月2日,网友“藕色23645”(现改名为“北大冯仁杰受害者“)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北大教授冯某在与自己交往期间,同时与多名女子发生不正当关系(该微博现已被删除)。随后几天内,该网友又发布多条微博,一一列举冯某恶劣行为,控诉其师德败坏,希望能够得到冯某的道歉,同时希望自己的发声能够引起北大的重视,避免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一到年底,各大榜单评选相继到来。12月9日,《北京日报》所发布的《2019年度影视榜样总评榜》在一众榜单中“脱颖而出”,成了舆论的焦点。话题#北京日报 陈情令相关评选#阅读次数高达3.2亿次。
原著为双男主设定,《陈情令》主办方也曾多次在微博等平台公开说明肖战饰演的魏婴与王一博饰演的蓝湛同为该剧男主。而在《北京日报》发布的评选榜单中,肖战被分在了男主类,王一博被分在了男配类,作为女配的孟子义被分在了女主类。这样的分组毫无疑问地引起了粉丝的不满。
【往期热文推荐】
文案 | 于立龙、马霁莹、杨诗睿
题图设计 | 陈思雯
推送排版 | 王倍
整合 | 于立龙、王倍
文中图片皆为网络资源,仅供学术研究之用。
若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
cuc_p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