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格》停刊,纸媒的未来已经一眼望到尽头了吗?
文案 | 李若余
推送排版 | 魏靖芳
审核编辑 | 陶雨菲
10月9日,《爱格》杂志官方微博发布停刊公告,这份陪伴无数人成长的青春言情杂志,在它16岁这年打烊。
近年来,纸媒的消失速度肉眼可见地加快,在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宰割”进程几乎是加速进行。
不止在国内,放观全世界,传统纸媒行业都在经历着巨大变局,刮在纸媒时代寒冬里的风不断吹倒着我们熟悉的那批报刊杂志。那么纸媒真的会消失吗?纸媒的未来该如何发展?
停刊公告及往期《爱格》杂志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爱格》停刊,纸媒行业正遇寒冬时期
不只是《爱格》,青春时代的那些杂志们都正在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最小说》《文艺风赏》《意林·小小姐》等杂志、《海曙新闻》《牡丹江晨报》《绵阳晚报》《东南快报》等报刊已经悄然停刊,纸媒的现状不容乐观。
纸媒持续迎来休刊潮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究其原因,纸媒没落受这几方面影响最大:读者的大量流失,纸媒销量暴跌;自媒体兴盛,广告投放商大量撤离;新媒介形式占据上风,政府补贴传统纸媒行业未能及时跟进等。
这些都导致了纸媒行业前期缺少启动资金,中期运营有心无力,后期滞销大幅亏损。除了受互联网革新、数字技术迭代的冲击影响,纸媒自身发展也具有出版流程较长,传播方式单一等局限性和封闭性。纸媒行业正处于寒冬时期。
纸媒行业正处于寒冬时期
时移世异,纸媒会被彻底取代吗?
诚然,纸媒行业式微的趋势已占主流,其背后遵循了大众传媒发展的必然规律,新的代替旧的、快的代替慢的,这无可厚非。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对信息的更高要求,总会有新的媒介形式应运而生。
可是新媒介的产生就一定意味着旧媒介的消亡吗?“报纸消亡论”“电视消亡论”真的不是在危言耸听吗?
有关“报纸消亡论”和“电视消亡论”的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
其实从传媒发展历史来看,传统媒体并没有消失,反而呈现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作,形成“竞合”的关系,具体媒体可能会破产,但媒介本身消失的可能性不大,因而纸媒不会被新媒介形式彻底取代。
也就是说,新媒介与旧媒介之间具有某种继承关系、新媒介会从旧媒介中获得部分的形式与内容,且新旧媒介之间会相互借鉴。
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关于“再媒介化”定义到“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存在。”
《理解媒介》
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加]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3
ISBN:9787544774499
拿纸媒和自媒体相参考,自媒体时事和文章的发布其内容参考都来自于纸媒,只是在纸媒的基础上缩减文本内容,提高发行效率,也就是用最简短的话语、配最简单的视频空镜,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的网络传播。
自媒体上的新闻和小说传播形式
(左右滑动查看)
乘时乘势,纸媒的未来该如何发展?
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定义拼音文字、印刷品、广播、电影等等都是“热媒介”。它们给受众提供了充分而清晰的信息,因而受众被剥夺了深刻参与的机会,被剥夺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
纸媒正是吃了热媒介的亏。在互联网社区上,读者可以随时在评论区参与对新闻的讨论,进行双向沟通;而报纸、杂志很难与读者实现互动,或仅依靠信件投稿与反馈,进行直线性的传播,因而纸媒受众逐渐流失。
《理解媒介》中关于“冷热媒介”的定义图表
因此纸媒想要得到长足发展,就需要克服热媒介的弊端,做到:与互联网积极互动,将纸媒的权威性和质量优势与互联网的更新快、信息多、传播广的优点结合起来,建立与读者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通过新的技术平台和新的传播方式去满足更多受众的愿望及需求,创造一种崭新的、立体的跨媒体营销方式和经营方式。
互联网时代下的纸媒发展
《东方早报》转型为澎湃新闻,就是一个很成功的转型。目前澎湃新闻APP中共有17个频道、84个栏目。栏目根据不同维度聚合成频道,它们组成了规模庞大、分类清晰的订阅池。用户通过订阅管理来实现内容的整合聚焦,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首页。
澎湃新闻客户端还建立了澎友圈,这一集评论分享、关注“澎友”、热点追踪等社区功能为一体的高质量用户互动社区,实现了与读者随时随地的双向沟通渠道。
澎湃新闻APP界面
(左右滑动查看)
如果你还想了解媒介演变的更多相关内容,不妨来《理解媒介》这本书中寻找答案,它会为你带来全新的认知。
扫码阅读《理解媒介》
相信在阅读过程中,许多困扰你的问题都能被一一解答。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自己的书评与心得体会!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热文推荐
更多精彩合集
点击下列合集标签查看
# 时事资讯播报
# 传播理论科普
# 业界大咖讲座
文中图片皆为网络资源,仅供学术研究之用。
若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
cuc_p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