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4——30
题目里的四组数字,你能猜出它们分别代表着什么吗?
假若把范围缩小到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排放核污水上,那么,或许你就能猜出个七七八八了。
还是开门见山吧:
1,意思是一周年;
8,意思是八轮排放;
6.24,意思是共计排放6.24万吨;
30,意思是30年。
这四组数字合起来代表的意思是说,自2023年8月24日至今年的8月24日这一周年里,日本政府一共进行了八轮核污水排放工作,分别是2023年8月24日、2023年10月5日、2023年11月2日、2024年2月28日、2024年4月19日、2024年5月17日、2024年6月28日和2024年7月7日,共计排放约6.24万吨核污水,预计未来整个排海周期将长达至少30年。
由日本政府一年来肆无忌惮、卑鄙恶毒的排放核污水,我萌生了以下几点断想,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第一,日本政府极其自私,极其恶毒。
2011年的大海啸毁坏了福岛核电站。不得已,救援人员向损坏的堆芯注入海水和淡水,用于冷却堆芯。这些冷却水转瞬间都被诸多的放射性核元素如氚、铯134、铯137、碘129、锶90、钴60等所污染。
为了储存这些核污水,最初时,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在厂区建造了1000多个储水罐,储水罐容量上限为137万吨。截至2021年3月,已储存125万吨污水。预计到2022年秋天,储水罐将全部用完。
后来,虽然又增加了约3万吨的储水罐,但是,按照日制造约150吨核污水的速度,用不了多久就会填满。
核污水每天一刻不停地产出,这就意味着储存这些核污水需要更多的储水罐,得占用越来越大的场地,得使用好多人力和越来越多的钱财。这成了东电和日本政府最为头疼为难的事。
最应该的是,它们赶紧想出更新颖、更周全、更妥善的办法来处置这些核污水。可是,它们最终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厚颜无耻、恶毒卑鄙地选择了排海。
把储存的核污水直接排海,确实省物、省时、省力,最关键是省钱和省心。这可是东电和政府求之不得的事。换个角度讲,这是它们的自私自利行为。
把带有核元素的污水排放到海洋里,这就是在明晃晃地向海洋使坏下毒,手段极其恶毒,极其不人道!
第二,日本这是在堂而皇之地祸害全人类的共同家园,把所有人的命运和其绑在一起。
海洋,属于全人类的,不是日本一家独有的,更不是它家的后花园。可日本政府呢,为了一己之利,丝毫不顾及诸多国家的强烈谴责和制止,厚颜无耻,强硬蛮横,一意孤行,堂而皇之地糟蹋和祸害全人类的共同家园,把本属于自己的麻烦和困难,一下子推到了世人面前,让世人跟着一起承担受罪。其计之毒,其人之险,其心之狠,可见一斑!
日本政府口口声声说排放的核污水都经过了多次过滤、层层处置,都是达标、合格的。那么,果真如此吗?
不说别的,单单对于氚这种放射性核素,目前就没有很好的过滤技术。东电承诺在排放污水前,将氚的浓度稀释至60000贝克/升。
据悉,氚也叫超重氢,和氕、氘一样,都是氢的同位素,是一种长寿期的放射性核素,虽然放射性不是很强,但可以在自然界存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且氚在水体里很难被分离,进入海洋后将参与全球水循环。
浓度是稀释了,但并不代表着氚就影踪皆无了,而是始终在,一直在,长久在。
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也承认,排放的水已经通过了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处理,只有放射性氚难以完全去除。
据报道,东电公司设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储水罐约有137万吨核污水。
按东电稀释氚的标准来算,一升海水虽然微乎其微,那么,137万吨的核污水的含量不就骇人了吗!
排放到海洋里的核污水,到底达标合格吧,外人都不知底细。
核污水的评估监测,最主要的还是东电公司、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虽然有一些第三方机构和邻国进行海洋环境监测,但距离真正的第三方独立采样还有一定的距离。
再者,国际原子能机构,还被曝出“黑料”——收受日本巨额贿赂。
如此看来,到底合格达标不,不是不言自明了吗?
再说来,若真的合格达标,那为何不把这些核污水用来灌溉农田呢?
单这一点,就足以戳破日本政府的虚假和狡猾。
狗行千里,难改吃屎本性!
137万吨,得是一个多么巨大、骇人的数量呀。假若,这些全是自然的水,哪怕是猪粪羊尿水,也倒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可是,这些全是核污水呀,能不引起关注、担忧和畏惧吗?
说实话,137万吨核污水排放到浩瀚无垠的海洋中,丝毫引不起海洋的震动和变化,但是,这其里可是内存诸多的放射性元素,不仅会污染海水,进一步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还会危及海洋里生物链的所有生命,当然也包括生物链的顶端——人类。
再者,这排放,不只是一年两年的事,而是非常漫长——至少30年。
一些科学家指出,氚的长期累积效应,以及与其他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浮游生物作为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其受到的影响可能会逐步传递至整个生态系统,从小型鱼类到大型捕食者,甚至影响到鸟类和哺乳动物。
当然了,短时间内,这些核元素的危害不会立竿见影,但是,长时间呢,一定会出现和发生的!
咱们可以回顾下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当年,这两个城市被美国给分别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好多幸存者虽然暂时存活下来,但是,若干年后,都备受核辐射的蹂躏折磨,生不如死。
日本执意排海,其实就是在将自己的命运和全人类捆绑在一起,要活一起活,要亡一起亡。
你说卑鄙不卑鄙,歹毒不歹毒?
第三,面对日本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肆意妄为,国际舆论越来越“冷淡”了。
得知要排海,日本国内民众无比震惊愤怒。
中国、韩国等诸多国家也是强烈谴责和愤怒抗议。
但是,一年后的今天,国际舆论,居然越发“冷淡”了。环顾左右,还有多少个国家组织,还有多少个媒体舆论仍在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日本核污水排放?仍在质疑、批评和呼吁、呐喊呢?
这和当初时,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我们或许能牢牢记住去年8月24日首次排海的那一幕,但对于之后的每次排海却渐行渐火小,渐行渐无言,渐行渐冷淡。
对日本的执意排海,联合国相关组织都不冷不热,有时还为其站队,别的国家还能拿它怎么办呢?
国际舆论越来越淡,但是,日本国内不少民众的呐喊和反对,始终都在的。
随着关注度降低和谴责声冷淡,一股邪风居然悄然升起:
日本的网络上,浮出了好多“异样”的声音,居然都力挺核污水排海,对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抱持绝对的信任,认为周边国家的质疑毫无凭据,完全是政治操作。
毋庸置疑,这显然是“网络右翼”影响下的日本舆论所为,已经将核污水问题高度政治化了,目的是美化排放,美化政府,继而反击当初曾经质疑和谴责日本排海问题的国家和组织。
这是多么可怕的反转一幕呀!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日本渔民的声音其实是被选择性忽视了。
日本沿海渔业历史悠久,是许多家庭世代相传的生计来源。然而,核污水排放引发的公众恐慌和市场信心的下滑,导致海产品的销售大幅下降,从而使得渔民的经济大受损失,且是长久的。因为市场上的“福岛产”标签可能成为永久的阴影,严重影响产品的销售。
雪上加霜的是,前不久,不少日本渔业和水产加工企业,因为“无法证明其损失与核污水排海有关”,而确定无法收到东电的赔偿。
核污水排海,究竟是有害有益,这还需劳神费力思考吗?
这么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居然复杂化、政治化,真的让人不可思议和怒不可遏!
就像咱们政府吧,在始终如一地关注,在锲而不舍地呼吁,在坚定不移地拒绝,可像我们这样的毕竟
太少了,正义的呐喊暂时被邪恶的狂吼给压住了。
可见,国际舆论越发“冷淡”的根本原因在于正义的力量太少太少,正义的呼声太弱太弱!
再者,关键点还在于美国明着支持和鼓励日本排海计划。
假若,美国也反对,那么,给日本十个胆,它也绝不会肆无忌惮地地排海的!
再者,面对恶人使坏,我们却很难统一战线,众志成城,同仇敌忾。
日本政府执意将核污水排海,这是在公然祸害全人类的共同家园,是在堂而皇之地作恶使坏。
可当日本作恶时,我们却很难统一战线,很难团结合作,很难同仇敌忾!
当初时,强烈谴责和反对的国家,虽有不少,但是,支持者也是有的,如美国。
日本,明明是在做伤天害理、有损人类的坏事,美国居然还支持和帮助,这是在助纣为虐,沆瀣一气。
其实,美国,不是黑白不分,不是是非不明,而是有所企图——明着帮日本,实则是想让日本成为美国永远诚实忠心、唯唯诺诺的奴才和爪牙!
再者,这些排放的核污水距离美国遥远,一时半会儿不会波及危害它们的。
即使以后有所影响和伤害,那是未来的事,现今,先顾眼前,解决当下,别的,就先忽略不计了。
核污水公然排海,这是明摆着往大家共用的汤碗里下毒,可因为利益、政治、地理等因素的加入,从而使得我们很难统一战线,很难同仇敌忾。
悲哀,且无奈!
最后,纵容坏人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完蛋。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老鼠是“四害”之一,一旦肆无忌惮出现在街头时,众人都会无情、愤怒地追而击之。这便是老鼠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嚣张狂妄的现身的根本所在。
可而今呢,日本这只老鼠冒出来了,且堂而皇之地在往大家伙的家园里下毒使坏,按理说,大家应该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地喊打才对,可是,不仅喊打的声音不高,而且还有赞同和支持的论调在。那么,这只老鼠,还能害怕担忧吗?
如此形势下,这只老鼠不仅不畏惧担忧了,而且还会胆大嚣张起来。上面提到的日本国内另样的舆论声音便是最好的佐证。
日本公然使坏下毒,我们指责、批评它,居然还被倒打一耙,还“冤枉”它了,还被反击了。
岂有此理?!
纵容坏人,支持坏人,其下场只有一个,早晚会被其反噬伤害,最终大家一起完蛋。
海洋,是大家的海洋,属于全人类共有,与全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息息相关。
往海洋里乱扔垃圾、随便排放污水都会绝对不行,更何况还是混有核元素的污水。
海洋,像极了饭桌上大家共用的一碗汤,有人明着在往里下毒,其他人若不立即斥责和严厉制止的话,最终的结局会怎么样,还有动脑筋想吗?
【我是@心花手中开,感谢你的阅读,也希望你能点赞、评论和转发,带给更多的人知识、道理和能量!】
您若感兴趣的话,敬请继续指点以下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