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业】专家圆桌:中国高校如何培养出杰出GIS人才

测绘之家 2021-09-21



前言


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向高质量转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当下,高端专业人才缺口与人才培养滞后问题也愈发凸显。比如,行业及企业领军型人才和高质量人才不足、高校部分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普遍存在。行业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校。不管产业如何升级,企业如何转型,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资产。

《GIS时代》日前就此专访了7位高校一线教师,就目前形势下高校GIS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在采访中,所有老师不约而同地呼吁“教育要回归‘育人’的本质”,把具有高品格及家国情怀作为人才培育的首要内容。新时代的测绘地理信息人才,是要面对经济、社会、国际等众多挑战,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投身其中的人需要全面的知识、高超的技能,也更需要优良的品格,才能投身于自主产业的发展与实践中。

同时,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样的时代,测绘地理行业与整体科技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更加联动。对话嘉宾也一致认为,我们要重点培养的是面向新技术的创新人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测绘地理信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技术能力日新月异,应用场景极大丰富,泛地理信息产业中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岗位会减少,高技术、高创新需求的岗位会大幅上升,同时还会产生很多新的岗位。在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育,例如测绘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学科、认知科学等,更会细化到自然资源、公共卫生、市政交通等众多应用领域。培养教育的方法也需要深入广泛的探讨和实践。

当然,人才培养不只是高校的事情。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产业基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与院校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产教融合也在不同深度开展了不同模式的合作,从最简单或最普遍的生产实习的合作,到定制化的企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到偏技术类合作的共建培训中心或者是培训基地,还有技能应用、创新创业等赛事平台的构建。高校、企业、人才正在构成产业人才成长的生态圈,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人才的优培优选。

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从学校延伸到企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程联系到实践,千头万绪,我们需要听听高校老师的一线经验和思考。


对话嘉宾


何建华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校GIS创新人物


冯永玖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高校GIS创新人物


郑贵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教学名师,高校GIS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


朱军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校GIS创新人物


罗津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执行院长,高校GIS技能大赛评委


何贞铭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校GIS技能大赛评委


马雪梅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副教授,高校GIS技能大赛杰出指导老师




对话实录


以下根据教师发言实录整理而成。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变化与人才需求






GIS时代



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以及一名教学工作者,您认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未来发展亟需什么样的人才?




 何建华


后工业化时代,生态文明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抓手,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也迫切需要拥抱新技术、拓展新领域、服务国家战略。因此,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未来发展亟需掌握先进技术、具有宽厚专业基础的多功能、创新型人才。
首先未来的测绘地理信息人才是心怀家国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勇气主动投入创新型国家建设。新时代造就新型人才,新时代的测绘地理信息新型人才只有投身伟大的实践才能展示才能,增长才干,取得更大成就。其次,测绘地理信息创新人才需要掌握先进信息技术。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主动融合、创新技术,需要掌握新兴技术的人才投身其中。第三,跨界融合成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动力源泉,需要具有宽厚专业知识的人才,去开拓新的融合发展领域,因此对人才的多功能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冯永玖


据统计,我国泛地理信息产业年产值已达到6000亿人民币,而随着科学发展、交叉融合、技术更替日新月异,测绘地理信息面临巨大的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科技与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对我国高校培养国际一流测绘地理信息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和行业需要的人才必“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在专业需求方面大致包含几类:1)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探索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的一流人才;2)践行地球观测、深空探测、国土管理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创新人才;3)测绘地理信息大型基础性软件研发的应用人才;4)发挥测绘地理信息优势,具有社会责任担当和公共突发重大事件应对能力的卓越人才。


 郑贵洲


测绘地理信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进步密切相关,是地球空间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愈来愈大的重视。
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已深入到各行各业,其应用和产业发展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国际潮流,社会对测地理信息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我国迫切需要培养掌握测绘地理信息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经验的人才。基础人才包括操作员、技术员,要求具有基本的测绘地理信息认知和信息采集能力;中高级人才包括设计师、分析员及研究员,要求具备测绘地理信息处理、开发及科学研究等能力。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可以更多地倾向于培养基础人才,以满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急需的野外一线测绘地理信息采集人员的需要,研究生教育更侧重于高端人才的培养,要求掌握最前沿的测绘地理信息理论和方法,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了解大数据、云计算及深度学习等知识。


朱军


当前我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相关课程或者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毕业,就业竞争也十分激烈。人才供需有时面临两缺困境,用人单位想要的优秀人才不够,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因此,从大学专业人才培养角度,未来最为亟需的人才应该能适应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与产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地理信息科学、测绘、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面扎实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拥有较佳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团结沟通能力和可塑造性,能顺应“轨道交通强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美丽中国”等重大国家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深耕特色行业领域,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国民经济各行业胜任应用开发、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卓越测绘地理信息类人才。


罗津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总是伴随着测绘仪器和信息技术的变革和进步而发展的。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融合,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正在从信息化时代迈向智能化时代,产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测量业、地图出版业、导航定位业、遥感业、地理信息系统业等若干产业分支,需要众多能够从事测绘地理信息资源生产、开发、应用、服务、经营各种岗位工作的专门人才。
总体来说,这些人才应当在上述至少一个产业方向上拥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实践技能,高效的学习创新能力。这样既能通过理论积累理解过去知识,又能通过实践技能解决现有的问题,还能借助人工智能学习预判未来。


何贞铭


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地理空间需求的不断增大,对测绘与地理信息人才的需求亦不断扩大。虽然对技术复合型人才、国际型人才也有需求,但更迫切需要大量的应用型GIS人才,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马雪梅


当代教育亟需回归教育的本质。首先,优秀的人才必要品质是优良的品格,育人的目的永远是先成人再成才;再者,这个时代不缺技术人员,缺的是具备有长久学习热情和执行力的人;最后,对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只有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投身行业,才能实现行业的发展和繁荣。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鼓励扶持




GIS时代



地理信息科学技术越来越多样、应用越来越丰富,高校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您可以结合实例谈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学生阶段的创新创业需求,所在院校有何鼓励扶持措施?





何建华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目标导向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武汉大学更是在多年前就倡导“三创”教育理念,即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
武汉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始终将培养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型人才作为地理信息科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利用多学科综合优势,通过实践、动手、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创造精神,提升地理空间思维、科研兴趣驱动、综合实践导向、自我管理、团队协作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等综合能力。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大力推进科技与教育协同育人,将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丰富的科研资源、高水平科研队伍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和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如设立创新学分(对大学生开展的创新研究、创新成果折抵学分);在国家、校级大学生科研的基础上,探索科研创新专项基金资助模式、教授奖励基金资助模式、学校—研究机构—地方联合资助模式等多途径鼓励科研创新资助模式,出台系列大学生参与各类科研竞赛的激励机制等,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冯永玖


测绘地理信息学科涵盖广,各校特点不尽相同,因此我以同济大学为例来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济大学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秘书长单位设在我校创新创业学院。
学院根据学校部署,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创)、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上创)、同济大学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SITP),这也是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环节。同时,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竞赛、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等国内外赛事,培养学生在测绘地理信息方面的创新创业能力。基于学院的学科规划,我们将创新创业领域分为4个重要方向: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全球变化与灾害监测、智能测绘地理信息。学院还专门成立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在2020年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学院针对上述重点方向指导学生开展月球探测机器人、智能室内定位、疫情空间分析等项目。同时,学校在学生创业方面成立了专项基金,对创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孵化。


 郑贵洲


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特别强调发挥学科的科研优势,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内容,科研队伍反哺教学师资,科研实验反哺教学实践,科研学术活动反哺本科教学活动,形成科研与教学一体化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以学科发展为契机,以科研带动教学,设立研究型、创新型实验项目,培养本科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师生科研互动的学习模式。通过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研究潜能。
学院依托于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利用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设备等优势,积极推行“导师+项目+团队”师生协同成长机制,在导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导师的纵向或者横向科研项目,以项目化的方式完成导师的研究项目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研究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科研训练,让学生体验怎样去科研,既完成了科研任务,也培养了创新能力,提高了科研水平。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科研立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学院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选学生进入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孵化)建设基地,组织学生申报教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采用“3+1”实践教学模式,推进产学研合作。根据学生不同个性教育发展的特点,制定了“3+1” 实践教学模改革方案,基本思路是通过选择、筛选、优化和分流培养方式,使教育教学工作能够积极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多样化的特点。每年从三年级本科生中挑选若干名优秀学生进入“3+1”模式的培养。学生通过三年的正常的课程学习拿到本科的学分,第四学年进入产学研基地学习。在“3+1”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在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更多的培养和锻炼。


朱军


西南交通大学非常重视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课程教学、讲座报告等帮助同学们建立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为创新打下基础;其次,通过企业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各类竞赛等锻炼,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最后,在大学生教育教学各个环节,逐渐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针对学生阶段的创新创业需求,西南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方位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本科生必修2-6个创新创业学分;其次是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萌芽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第三是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两个专门机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为学生提供全程式指导、一站式服务;第四是加强学校企业间协同,与企事业建立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结合专业实际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训;最后,学校加强项目孵化服务,落成面积60000平方米的创新大厦,为创业团队提供市场定位、企业推广、发展规划、法律咨询相关服务,积极引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各类投资基金,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


罗津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改革的创新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建立因材施教、分型培养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为满足人才市场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多元化需求,在培养方案中我们设置两个专业方向(遥感与GIS应用、GIS软件开发)的课程,方便学生自我定位,实现了人才分型培养
2)建立多层次、贯通式、多形式、互补式实习平台。从专业技能上实现各项能力的全覆盖。学生在大一结束后的暑期进行测量实习,培养学生地形数据获取与制图的能力;在大二结束后的暑期进行遥感实习,培养学生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在大三结束后的暑期进行GIS实习,培养学生地理设计与系统开发的能力,大四上学期,进行为期至少两个月的企业毕业实习。期间还进行不定期的GIS知名企业见习活动。
3)打造专业比赛、学术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学院制定各种制度和措施(现金奖励、学分转换制度、评奖评优保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专业竞赛、科研项目。
4)依托学科平台,建设优良实践教学环境。建成了多个专业教学机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测绘仪器设备管理室、高标准GIS实验室—GIS卓越工程师实验室,装备有MapGIS、ArcGIS等国内外主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保障了GIS专业的办学。


何贞铭


长江大学采用“3+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学生以在校学习为主,完成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和相关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软件开发和GIS综合应用的基本训练。第4年,学生在GIS企业学习实践,按照IT企业新聘员工进行管理,采用项目制和轮岗制,结合企业项目工作,完成包括软件开发、项目设计或毕业设计在内的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具备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马雪梅


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源于“提问式”思维,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都需要多问学生问题,例如“你看到了什么问题” “这和我们专业的哪些技术有关?” “你的方案是什么?”等等。学生有创新能力,始于他们的思想碰撞,如我们的学生家在济南,别的省会都有地铁,而济南没有,他们爱自己的家乡,我会引发他思考“为什么济南没有地铁,制约因素有哪些?”他们就会去查阅资料,发现济南是个泉城,泉水和地下结构是主要制约因素,然后我就会急需问:“这个问题能解决吗?我们学的哪些技术可以用的上?”诸如此类,形成一系列的问题串,当学生开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随后指导他们查阅文献、打破固定思维、并且从技术上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这样他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高校应该把培养与人作为高校建设的核心,因为高校与科研院所不同,教书育人应该成为高校的主责,同时开设开放型的课程设计,接力公司新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做中学。



以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GIS时代



“课程”在学科教育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的发展,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和完善也必要跟进,您所在院校在地理信息课程改革与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果如何?





 何建华


我院涉及地理信息科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地理科学、国土资源管理等地理信息及相关专业。学院秉承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践行“双创”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打造一流师资、更新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并逐步建立起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体系。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测绘地理信息学科新理论和相关交叉学科发展为引领,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行业人才需求为目标,深入开展课程和课程体系关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关系研究,构建涵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内容体系化、模块化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了《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等国家系列精品课程,形成了“夯实专业知识基础、行业需求、同步学科发展前沿、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专业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培养方案。
长期的改革建设,在原国家级重点学科、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地理信息科学、土地资源管理两个专业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双万专业”,多项教学改革成果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奖励等系列学科专业建设成果。


冯永玖


培养方案是教育和办学方向的体现,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其核心部分。随着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测绘地理信息人才培养的变革。同济大学每年更新和调整测绘工程专业(包含GIS方向)的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中注重经典与新理论、方法、技术的结合,最大程度地体现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途径。
本人领衔了由9门GIS核心课程组成的专业课程链,其中负责的GIS开发与应用是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主持的“面向空天地海国家战略的GIS专业课程链”获得了同济大学课程思政专业课程链重点立项;“测量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获得专业课程建设项目、“遥感原理与应用”成为立德树人示范课程。以“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为理念,面向国际一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在培养计划制定、科教融合培养、课程设置与改革、课程思政建设中全面塑造一个更强的测绘地理信息专业。


 郑贵洲


第一是课程内容创新。依托MapGIS理论与技术创新保持我院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了其在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创建中的核心作用,通过MapGIS技术创新,不断拓展课程研究方向和领域,拓展课程内涵,提升课程层次,促进课程内容推陈出新,课程结构不断变革创新。以MapGIS软件为发动机,通过核心软件的突破,核心平台创新,带动课程发展,实现课程自主创新。MapGIS科研成果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把MapGIS核心成果引入教材编写。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已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
第二是实践教学创新。构建同时兼顾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实践平台,立足“课程教学、课外指导与学生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专业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理论学习延伸到应用实践;充分发掘学生的专业潜力与学习兴趣,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能力及研究能力培养。基础实践平台、体验实践平台、技能实践平台和创新实践平台四个层次。
第三是实践平台创新。以“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为重点,依托教育部教育部GIS软件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GIS软件开发与应用工程中心,建设国内一流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室、实习场和训练营。把实验性教学同科研和社会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使实验室教学功能优化,学术氛围浓厚。
学院通过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朱军


西南交通大学测绘遥感信息系包括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专业培养方案四年一大改、每年一小修,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修改时首先要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课程体系设计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强化测绘背景,体现轨道交通特色;适当压缩学分,提升课堂教学效能,严格控制周学时,增加自主学习空间。通过重构大类培养课程体系,理清了培养目标定位,明确了毕业要求,为学生兴趣提供选择余地,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实现学生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罗津


江西师范大学将思政教育贯穿专业和课程建设全过程,培养扎根基层、传承红色基因、勇于担当、奉献社会的新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人才。并积极改革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完善“GIS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考核机制,强化“过程考核”,课程教学场景、教学工具以及教学案例大量采用“全景、VR/AR、三维、无人机”等智慧技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野外调查、仪器使用、专业软件应用、系统开发技能等方面加强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拓展学生对于GIS行业应用的知识面,采用校企合作培养的模式,集合暑期实践、企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形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大体上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设置为4:6,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地理类实践、测绘与遥感类实践、GIS应用类实践以及GIS开发类实践这六大类型。
同时,以专业竞赛和学术课题为导向,结合“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扎实推进本科生的科研参与度,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何贞铭


长江大学除了现有的实践课程,还增设了软件开发方向(GIS平台研发实训、遥感平台研发实训、GIS应用研发实训、移动GIS应用研发实训)、3S应用方向(GIS系统应用实训、遥感应用实训、测量应用实训、电子地图制作实训)2个方向共8个专业模块,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配备相应的企业导师、校内导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践课程的学习。


 马雪梅


1)以行业需求为目标导向,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增加地信发展前沿类课程,提升实践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行科创活动学分制,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业精神。
3)实习实训、培训、比赛一体化,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与多家GIS业界知名企业合作,已建成11个实习实训基地,并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种国家级、省级GIS大赛,采用以赛促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



以赛事活动助推学生实践能力




GIS时代



您对学生参与测绘地理信息相关赛事活动有何意见?您有丰富的科研课题和项目经验,对于参与此类项目实践赛事的参赛者,有何建议和指导?





 何建华


我认为学生参与测绘地理信息相关赛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对学校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提升,是大学教育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基础上,搭建实训教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地理信息相关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测绘地理信息相关赛事,一方面检验和应用学校所学专业技能,达到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参赛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性思考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参赛过程中,学会团队协作,培养协作精神;第四,通过与来自全国、乃至世界不同参赛选手的切磋中,互相学习、认识自我、培养信心、锻炼意志等这些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
建议测绘地理信息相关专业学生应积极争取参与相关实践赛事活动。为此,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锻炼,有意识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基础;其次,要善于将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勤于思考,勇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第三,要善于借助学校各类交流平台,开展跨学科专业的交流和协作,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寻找灵感,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


冯永玖


参与专业竞赛赛事是学生第二课堂的核心,是实现“知识·能力·人格”融合培养的重要途径。测绘地理信息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积极参与各类赛事有助于锻炼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干一行爱一行,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必须有一种责任感,同时也要以兴趣为引导,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加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去感受、体验和学习最前沿的测绘地理信息知识,激发奋发图强、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需要指出的是,必须注重理论知识掌握与基础夯实;虽然实践一般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能够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但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才是创新创业这座大厦的根基,因此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能因为掌握专业理论深度不够较早地迎来了自己在专业造诣上的“天花板”,因此在专业学习中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够塑造破茧成蝶的创新能力、产生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


朱军


同学们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积极地参与测绘地理信息相关赛事活动,不但可以锻炼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专业软件操作与程序开发、论文写作与汇报等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广交朋友、开拓眼界。对计划参加竞赛的同学们而言,首先选择很重要,目前国内测绘地理信息相关赛事有很多,如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高校GIS论坛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测量大赛、全国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竞赛、天地图进高校应用开发大赛、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SuperMap杯全国高校GIS大赛等,同学们可以首先根据自身基础、兴趣爱好与时间精力,有选择地参加一些比赛;其次,同学们需要联系好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拥有丰富经验,能够对比赛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提出针对性建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同学们要尽早准备,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力争佳绩。



GIS时代



第十二届高校GIS技能大赛开赛在即,您曾作为评委或指导老师参与往届大赛,您认为大赛对于学生哪些方面的知识及能力能有所提升?您对参赛者有什么建议?





郑贵洲


高校GIS技能大赛对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高校GIS技能大赛,“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观念,教师在竞赛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评价的作用。(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高校GIS技能大赛,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专业应用能力、软件开发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有利于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高校GIS技能大赛,课堂教学与课外兴趣结合,深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灌输转为主动地探求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4)有利于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高校GIS技能大赛,解决培养方式缺少科研训练机制,导致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毕业后难于胜任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和项目设计需要的问题。
几点建议供参考:(1)参赛是以团队形式组织,团队内部要分工明确、协同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成长,杜绝只挂名不做事的现象。(2)鼓励多学科交叉,特别是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完全有条件与地学类专业的学生联合参加,这有利于拓宽本院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3)做好学生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参加竞赛不仅仅是为了获奖,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力培养。


罗津


毫无疑问,参加大赛的经历本身就是对每个参与的同学一笔丰厚的奖赏。只要参与大赛并完整提交作品的同学相信对会感激曾经努力的自己。无论是操作组,还是高级开发组,无论最终是否获奖,我想至少在三个方面的能力,同学们都有显著提升:一是团队协作管理能力,二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三是专业实践技能。


对于参赛的同学而言,如果能够在参赛过程中把握好如下三点,必定会终生受益。


1)过程坚持:一届赛事大约持续半年之久,可能时而不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扰,一时无法解决。一旦遇到这样的困境,团队核心成员需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彼此鼓励,相互扶持,一段时间过后,必然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2)态度认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被无数前辈验证过的至理名言。当同学们选择组队参赛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一种团队契约。每一个队员都需要认真对待,付出时间,收获经历。无论是文档撰写、算法设计、程序编码,都离不开认真的态度,每个不认真的瞬间可能都潜藏着一个BUG。你对过程不认真,结果自然也不会对你认真。


3)选题创新:见过一些人云亦云的作品,总觉得缺乏灵魂,难以让人形成深刻印象。建议大家在选题时,要有一定创新性,最好是满足理论、技术、社会之需。不妨从解决某个方面的痛点着手,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常规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模型、模块组装,生硬地设计一个“形式上的系统”。


何贞铭


通过参加大赛,可以明显提高2个方面的能力:1)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够学以致用,将GIS技术应用到具体领域,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2)将软件工程的工程化思想具体应用到实际项目的能力,熟练掌握项目管理知识和技巧;对一些知识的运用不再是浅尝辄止,能够更加深入,及时弥补不足,以用促学。
参赛同学要注意三个方面:1)选好参赛题目,最好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方向或当年热点相结合;2)组织好参赛团队,成员能力搭配要互补;3)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和软件测试,注重文档的撰写的规范性。


马雪梅


我感觉高校的学生就应该通过参加比赛、参与老师项目、实习等方式,在做中学。我们团队带学生参加比赛14年,这14年里我们共计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31项,其他奖项142项。培养出的学生无论是考研深造还是就业都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得到导师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我本人喜欢这样带有调战性的项目,想要学生具有创新能力,老师需要跳出已有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从坐着学到做中学,比赛虽然是以拿奖为目标,但绝不是我们参赛的目的,参加比赛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与学生一起走过他们人生中一年半时光,越是这样透明公正的的赛事,越是需要一颗年轻的心,去享受这样的过程。
GIS未来是年轻人的,所以,加油吧,年轻的学子们。




-----END-----


社群交流 / 原创投稿 / 商务合作

(请添加下方小家微信:mysurvey)

来源:GIS时代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推荐阅读

【关注】房地一体项目吃紧,弯道超车,搞定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就这么容易!

【技术】厉害了!三大领域、七大全国产化MapGIS行业应用软件问世

【干货】坐标转换基础概念&工程之星5.0中求转换参数,值得收藏!

【行业】河南发文明确:2020年初步形成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推荐关注



 


觉得不错,请点亮“在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