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测绘+++,加出生态“智治”!
测绘+水利
“一图一平台”让治河不再难
视频来源 :《记录东方》
拍照、打卡、上传巡河记录……1月3日,四川省内江市银山镇杨柳坳村河长陈强,骑着摩托车开始了新一年的巡河工作。在沱江边长大的他,见证了这条“长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河流,由“黑”转“绿”的蝶变。“2017年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要求,四川省全面推行河长制。然而,工作推进中问题随之而来。” 四川省河湖管理局副局长宋超告诉记者。 “河在哪里?”率先摆上台面。 河流水系不仅有自然属性,也包含空间地理属性,涉及不同地方、行业等方方面面,纷繁复杂。“那时,我们的河湖名目底数并不清楚。一条河上下游分别多长、流域面积多少?全省数据加起来不能闭合。每片区域的空间地理信息不明确,河长管哪就弄不清。”宋超如是说,想要有效开展河长制,达到河长治河的目的,先得有一套完善的河湖数据库。“这样浩大的信息化工程,仅靠水利部门是很难完成的。” 千头万绪,从何入手?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的专业队伍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主动找上了门。“测绘部门有完整、准确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面掌握全省地表覆盖、地貌、地物等数据信息,这在各类信息化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杨升指出。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01
第一步:打破信息孤岛。
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院长文学虎介绍,该院以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主要数据源,全面核查了河、湖、库、渠等水体的基本信息,结合环保、农业、住建等行业专题数据,推进数据多源异构融合,建成了河长制“一张图”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各级河流流域之间和行政区划之间统计信息的闭合。
02
第二步:划定河长责任区域。
经过反复对比复核,明确了四川河流的数量,确定了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河流位置名称和普查代码,理清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等关系,划定了流域界线。
03
第三步:解决“如何智慧监管”问题。
“对此,在‘一张图’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我们又研发建立了‘一张图’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把专业的数据生动地呈现在地图上。”文学虎介绍,该平台包含河湖基础信息填报、数据统计分析、一张图可视化管理、数据共享等方面内容,在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的支持下,全省21个市级、183个县级水利部门共建共享,将河长与河流进行关联,实现了“河长找河”“河找河长”信息的自动化匹配。 轻点鼠标,在平台电子地图上选择任意一条河流,即可查看和记录与各河段关联的所有信息。河长办调度中心可实时了解河长巡河情况,及时发出调度处理意见,“图上点兵,运筹千里”。四川省河长制一张图基础信息平台
2019年8月,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发现芦山县芦阳街道先锋社区潘家河行洪河道疑似被占用,相关信息随即记录在了平台上。当地河长迅速调查核实,先后开展两轮整改,清理了阻碍行洪的高杆作物和林木,恢复了河道原貌。
“河长制‘一张图’信息化建设,让治水有了最为基础的保障。省市县乡村五级5万余名河长依托‘一张图’,开展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监督执法6大治水行动。河湖管理从行政区域监管实现了向全流域监管的转变,为政府科学决策和因河施策提供了有效支撑。”宋超满意地说。
记者了解到,在“一张图”研发过程中,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编制了《四川省河长制湖长制信息化平台河湖数据标识码编码指南(试行稿)》《四川省河长制湖长制基础数据表结构与标识符(试行稿)》等6个标准,其中4个填补了省内空白,2个填补了国家空白,为各地解决数据口径不一致、统计数据不闭合等问题提供了指南。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四川治水护水成效逐渐显现。
去年前三季度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四川省87个国家级水质考核监测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84个,比推行河长制之前的2016年增加了21个,达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水平。“幕后功臣”——“一张图”“一个平台”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并作为样本在全国推广。
2020年11月4日,在首届数字四川创新大赛中,四川省河长制“一张图”基础信息与共享服务平台,从83个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政务大数据应用赛十佳案例”。
测绘+林草
“天空地”精准锁定“患癌”松树
一棵松树的寿命可达千年,但若得了“松材线虫病”,40天就宣告死亡。
廖小露是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应急测绘无人机中队的副队长,近期刚完成广元、西昌130平方公里松材线虫病疫情的航飞监测。谈起首次看到患病松林的情景,他记忆犹新:“整个山一片红,没有生命的气息。”
一棵松树染病,一片森林遭殃。松材线虫病传染性极强,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之一。由于不能根治,又被称作“松树的癌症”。
自2004年四川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仅仅16年,疫区已涉及42个县(市、区),导致数百万株松林死亡,全省5000万亩松林、20%的森林资源面临威胁。自然保护地、长江上游重点林区,更是谈之色变。
为守住片片苍翠,夯实生态保护责任,四川将松材线虫病防治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强化问责。曾经因为防控不力,部分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被省政府集体约谈。
“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除治,至关重要。”四川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总站相关负责人说,松材线虫病如同新冠肺炎疫情,漏掉一棵病树都会造成“病毒”扩散。传统监测主要依靠人工巡查,蜀地山大谷深,很多地方人去不了,同时也容易出现遗漏,达不到“全面监测、精准监测”的目的。“真是愁人啊!”
2016年8月,一个偶然的会议间隙,原四川省林业厅得知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有卫星遥感技术和多种类型的无人机,能够提供不同地形、面积的影像和技术支撑,“可不可以用来监测枯死松树呢?”
一个大胆的设想催生了一次跨界合作。
很快,“松材线虫病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技术研究”项目在省科技厅立项,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向防控松材线虫病发起挑战。
“防控行动分为普查、详查、核查三部分。”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程多祥的介绍。
01
普查,即在“天”上,利用卫星遥感手段开展大范围监测,初步确定染病疫区;
02
详查,指在“空”中,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和高(多)光谱技术精准锁定疫木的位置、树种、病态特征等信息;
开展松材线虫病致死松树无人机遥感监测和除治效果督查
03
核查,指在地面上,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的智能核查软件系统,实地统计、标定患“癌”松树,对病树及时进行砍伐和无害化处置。
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移动终端
与病害赛跑,要快!要准!
为进一步提高效率,中心组建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了枯死松树人工智能(AI)识别系统,对航拍的枯死松树实现了“一键化”“智能化”识别。
基于无人机影像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自动识别
枯死松树人工智能(AI)识别系统
“AI自动识别效率可达单张影像0.2秒,辅以人工判识精度可达到95%以上,有效弥补了传统人工识别效率低、易漏判错判等问题。”研发团队工程师陈笑峰介绍。
测绘+审计
借“天眼”算清“生态账本”
干了十几年测绘,石江南没想到自己的一个电话,成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四川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推手。边学习、边摸索、边实践。围绕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中“发现问题难、核查取证难、评价定性难”三类问题,一个技术路线框架清晰构建了出来。
01
首先,确定一套考核指标。
哪些工作纳入对领导干部的评价?结合审计需要, 项目组探索建立了疑点分析指标及综合评价指标,制定了评价标准,构建了统一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02
其次,完成数据采集收集。
取证是审计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卡脖子”环节?“我们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找疑点,拓展数据获取方法,综合运用多源多尺度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技术、多源多时态异构数据整合技术、移动平板和无人机协同综合核查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提取,确保了数据真实准确。”龚建辉介绍。03
最后,出具取证单,由审计人员完成审计报告编写。
技术团队开发了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疑点移动核查、非现场核查、取证单自动生成于一体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信息平台”,依据审计需求开展试点示范应用。某市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出现非法采矿,由于野外实地核查困难,工作人员派出无人机,两天完成现场调查取证和三维实景模型建设。被审计主体在充分的证据面前心服口服。
-----END-----
社群交流 / 原创投稿 / 商务合作
(请添加下方小家微信:jiace03)
来源:i自然全媒体
推荐阅读
【免费】这个省无偿提供GDCORS服务,GNSS静态数据后处理、成果坐标转换!
推荐关注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测绘之家”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测绘之家”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