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点赞测绘人!为了冬奥会,他们拼了!
编者按
2月4日,正值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3个赛区的竞赛场馆皆已完工,静待冬奥圣火点燃。服务保障冬奥会,这是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市测绘院)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APEC会议、国庆70周年阅兵后承接的又一项国家级重大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任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该院,了解他们如何为冬奥会提供全生命周期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科技赋能
解决高山地测图技术难题
测绘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项目。马新建 摄
延庆赛区举办的雪车雪橇和高山滑雪竞技是北京2022冬奥会雪上项目的标志性大项。雪车雪橇是冬奥会雪上竞赛中速度最快、危险性最高的项目,高山滑雪是冬奥会雪上竞赛的明星项目,这两个项目也是比赛要求最高、奥运赛事组织最复杂的部分,场馆自身的设计和建设难度极高。随着设计工作的深化,冬奥会高山滑雪中心对于高程数据的精准性、精细程度进一步提升。鉴于国际奥委会的相关需求、场馆实际工作需要以及相关数据的复杂性和时间的紧迫性,该院提出了运用机载LiDAR点云制作数字高程模型以辅助冬奥会赛道规划设计的想法。针对山区地形复杂、高差大的特点,该院设计了分区滤波的思路,提升了山区数据处理的效率。该成果得到了中外设计师的高度认可。“同传统的地形图测量数据相比,DEM数据极大地提升了现状地形的准确性,对于后续的场地竖向及建筑设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设计师表示。测绘首都滑冰馆改扩建项目。马新建 摄
服务冬奥会场馆规划设计阶段,北京市测绘院先后重点开展了延庆冬奥会赛区1∶500地形图测绘项目、《北京冬奥会场馆数据中心及终端平台》 (一期)、“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地园区及场馆三维数字化设计研究及应用”, 完成了冬奥会夏季储雪量变化监测、 3.8公里进场路土方量计算、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测绘等项目。
主动出击
为速降赛道调整提供技术支持
一个契机,让北京市测绘院和冬奥组委的工作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速降赛道结束区”调整。早期,冬奥会雪道的规划由国外规划设计公司完成。根据该公司最初的雪道设计方案,速降赛道结束区和第一集散区的距离相隔甚远,二者的高差约100米,相当于38层楼高,如果靠步行上去十分困难,而单独架设缆车成本昂贵。一次讨论会上,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施工方提议让北京市测绘院基于高精度地形数据对雪道方案进行调整。接到任务后,基础测绘二分院马上成立了由党员吕扬、周庆、王鑫、霍芃芃临时组成的雪道设计团队。在几乎没有任何参照资料的情况下,他们一步步分析设计方已做完的雪道规划方案,结合该院拥有的高精度DEM数据,分析高程变化、坡度变化、坡向变化。参照已有雪道规划,雪道调整团队完成了两版雪道调整的初步设计。中方设计团队在北京市测绘院提出的调整方案上进一步做了深化和优化。最终,调整方案赢得了国际雪联主席的认可。至此,北京市测绘院航测遥感团队成为冬奥组委场馆设计核心支撑团队。从2017年开始,为冬奥会提供了实景三维,并完成了六版规划设计的三维方案, 在数据整合、精度、类型、丰富程度、可视化效果等多方面表现突出,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沟通交流的便捷性,加强了冬奥会多方协作的有效性、降低了综合决策门槛。
精准施测
为冬奥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两个中心位于延庆区海坨山,总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从山脚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到山顶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索道出发区,海拔相差1000多米。所有建筑均依山而建,建筑造型、现场地形、现场协调以及交通都十分复杂。一周的外业测量完成后,项目组迅速进入内业计算和成果制作阶段。建筑面积是最早需要提供给委托方的一项数据。但大面积的高山建筑群加上特殊的建筑结构,给面积计算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易致礼带领负责测算的5名组员来到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设计师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第二天,项目人员完成了所有数据的调整,经过统计整合第一时间把成果提交了委托方。2020年12月30日,北京市测绘院承担的“建设北京冬奥会场馆数据中心及终端平台服务”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专家指出,在复杂山地领域,该项目的数据整合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北京冬奥会场馆数据中心及终端平台服务”项目,目的是建立“一库、一平台、N应用系统”的冬奥会地理信息服务框架,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为冬奥会场馆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试运行、运营、冬奥遗产等提供全过程一体化地理信息服务。项目从策划到验收,时间跨度近5年。该项目制作了较为完整的冬奥会规划设计方面的二三维数据,系统梳理了较为完备的场馆数据资源目录,构建了面向冬奥会规划设计的二三维平台,为冬奥组委、业主、设计方、施工方之间多方协作提供了很好的桥梁,后续可在运营管理阶段节约培训时间、降低沟通成本。
迎难而上
不忘初心誓向前
开展塞罕坝国家冰上项目训练中心制冰划线测绘。谢孔振 摄
控制点布点时,正值寒冷的初春。外业队员们早上带的热馒头,到中午吃时早已又冷又硬。而他们毫不在意,渴了喝几口水,饿了啃几口干粮,继续投入忘我的测绘工作。从驻扎地到测区的路程不近,很多区域直线距离超过了10公里,两个多小时才能上山,经常是天刚蒙蒙亮就出发,太阳落山才能回到驻地。航外调绘中,由于所测区域处于深山老林中,山高林密,外业队员都是3人一组,从松山自然保护区河北景区门口爬坡上山。大家随身携带着图纸和一定量的水、食物,前往测区一测就是一整天时间。海坨山地形陡峭,主要以石头为主,怪石丛生,没有路可走,加之沟渠分支较多,稍不留神就会迷路。全野外数字测图控制网布设时,遭遇到的最大困难则是信号问题。由于地处高山地,手机基本上没有信号,有时候就连功率大的对讲机也无法正常通话。外业队员们肩扛手提着近15公斤的仪器和脚架,提前预估好大致的到达时间,依照约定好的开机时间开机观测。为保证足够的观测时间,他们还将规范规定的1小时40分观测时间延长到了2小时10分,为后续的测图提供精准的控制数据。“我们是举全院之力保障奥运,参与项目的每位职工都是英雄。大家都觉得这是今生难得的一次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机会,有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该院常务副院长杨伯钢说起为冬奥会项目作出贡献的干部职工,依然赞叹不已。2021年1月14日上午,北京测绘院党委书记刘虹、副院长陈品祥带队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与冬奥组委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部进行业务对接。下一步,北京市测绘院将与冬奥组委各部门加强沟通,在原有支撑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模式,在文创周边、掌上奥运、VR体验等更多业务领域加深合作。该院组织的“橙色工匠实战队”,也将围绕助力冬奥开展技术攻关,为科技冬奥贡献北京测绘力量。-----END-----
社群交流 / 原创投稿 / 商务合作
(请添加下方小家微信:jiace03)
来源:i自然全媒体
推荐阅读
【关注】号外!这个省测绘专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有望今年贯通!
【通知】开始啦!2021年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推荐工作
推荐关注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测绘之家”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测绘之家”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