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三百年来的珠穆朗玛峰测绘(下)——中国测绘珠峰

测绘之家 2022-07-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测绘学术资讯 Author 地图研究



主  办:中国测绘学会边海地图工作委员会

       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

主 编:徐永清
副主编:韩昭庆  应  申
出 版:中国地图出版社

三百年来的珠穆朗玛峰测绘

徐永清

中国测绘学会边海地图工作委员会 

摘要:人类认知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的历史,最早是从仰视其高度、描绘其地形地貌开始的。珠峰的测绘史已经有 300 多年,应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对世界最高峰的认识过程。随着科学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各国的科学家们更加热衷于科学考察珠峰、测绘珠峰。大大小小的珠峰高度测量开展了数十次。直到现在,测绘珠峰的热潮仍然没有减退。


【研究】三百年来的珠穆朗玛峰测绘(上)——世界上最高山的发现 !
【研究】三百年来的珠穆朗玛峰测绘(中)——珠峰地图测绘

11  中国对珠峰的测绘(20 世纪 50—60 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提出要“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绘制珠峰地区地形图”,并将其列入新中国最有科学价值和国际意义的“填空”项目之一,交由国家有关部委论证实施。1949 年,我国草测的珠峰地区地形图标记了珠峰的位置和地形。

在 1958—1960 年开展的珠峰登山科考活动中,测绘工作者在绒布寺河谷开阔地段丈量基线,用水银气压计测定基线端丘高程并进行天文观测,获得珠峰高程为 8 882 米。但是这个高程是不准确的,水银气压计测量时存在较大的误差。

1966—1968 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全国 23 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产业部门,近 30个学科的 100 多名科学工作者,组成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队,其中包括国家测绘总局派出的小分队,在雅鲁藏布江以南,东起东亚、西至吉隆,方圆 5 万多平方千米、海拔最高达 7 000 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科学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地层、古生物、岩石、构造地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地球物理、自然地理、地球化学、土壤、植物生态、区系植物、鸟兽昆虫、水生物、冰川、气象、水文、天文大地测量、地面立体摄影测量、高山生理等。

1965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学家陈永龄提出测定珠峰海拔高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求定观测珠峰时的大气折光和推求珠峰海拔高度的技术难题,使测定方案的科学性和测定结果的精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科学院与国家测绘总局合作,分别于 1966 年和 1968 年两次组队,在珠穆朗玛峰地区建立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测量控制网,开展了三角、水准、天文、重力、物理测距、折光试验等测量工作,这是我国首次测定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测绘工作者为了精确测定珠峰高程,从定日至绒布寺布设了一条 60 千米长 19 个点的二等三角锁,锁的两端测有基线边和拉普拉斯方位角控制(其中定日基线边与西藏地区国家一等导线网相连,锁的测角中误差 ±0.9″,天文方位角测定中误差 ±0.7″,基线边精度约为 1/500 000),连接二等三角锁向南沿东绒布、中绒布、西绒布冰川又布设了 4 条三等三角锁,整个控制网共测了 9 个天文点、9 个重力点和 2 个天文方位角。控制网高程的起算则由国家一、二等水准路线延伸到定日至绒布寺,定绒二等水准路线全长 70 千米,并连接到控制网的 7 个三角点上。

1966 年,珠峰科考队测高组云集了全国测绘界的精兵强将,任务是测量珠峰高度和测绘珠峰北侧绒布冰川的地形图。国家测绘总局从第二、第八大地测量队,第八地形测量队和通信队选拔测量人员 19 人组成测量分队,参加中国科学院珠峰科学考察队,从珠峰北坡首次测量了峰顶高程。他们在珠峰北侧绒布冰川上连续奋战了 50 天,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科学的施测方案,在珠峰北侧海拔 5 000 米以上 600 多平方千米范围内,展开了三角、导线、天文、重力、水平测量,为精确测定珠峰高程和精确绘制绒布冰川地形图,建立了可靠的控制基础。此次测量中,从西藏定日—绒布寺布测长 60 千米二等三角锁一条,共 17 个三角点,在东、中、西绒布三条冰川及其北部,分别布测四条三等三角锁,共长约 60 千米,30 个三角点;在二、三等三角锁中各测量天文点 1 个,进行了垂直折光试验;布测定日—绒布寺二等水准路线 69.7 千米,并以单程双测方法布测四等水准路线 28.7 千米,在珠峰北坡建立大地控制网。以此网为基础对珠峰峰顶进行了平面和高程观测。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进行了地面立体摄影,测绘成珠峰1∶25 000 地形图。水平观测从中尼公路南侧岗噶乡水平点(海拔 4 390 米)开始,跨过热曲藏布河,沿其东岸翻越达格勒山口,进入扎噶曲(绒布河)河谷,顺着简易公路逆河南上到海拔 5 000 米的绒布寺,再经过绒布德寺到东绒布谷口,一站的测量终于将水平点推测到海拔 5 693 米的高度。岗噶—东绒布谷口水平线路长约 70 千米,最后 1 千米的线路最难测,地形坡度在 45°~ 72°,高度差约 380 米,3 位作业人员几乎在同一垂直面上一毫米一毫米地测量。该水平点距离珠峰 13.85 千米。与此同时,夜间观测星辰的天文组,已将天文点布置在距离珠峰 10 千米的绒布冰川谷中,重力点也布置在距离珠峰仅 4 千米之遥的雪地上,三角观测者总共布置了 39 个三角点。在没有测量觇标的情况下,9 位观测者以不同的角度观测峰顶,交会方向线散布在 6 平方米范围内,交会测量珠峰顶部,取得了不同时段的观测资料。

1968 年,对珠峰进行了补充测量。国家测绘总局在分析首次测量资料的基础上,派参加首次测量的大部分人员共 17 人组成测量分队,在 1966 年测量的三等三角锁中测量三等天文点 5 个,在二、三等三角锁连接处测量天文方位角,供精确求定垂线偏差、高程异常;在三角锁中加测 3 条测距边,以加强锁网的结构;在 4 条三角边和一个水准点上,用经纬仪测量天顶距,用探空仪测定温度梯度,以精确求算大气垂直折射系数与垂直折光周日变化。在这次补充测量中,对珠峰峰顶再次进行了观测。

1966 — 1968 年,完成珠峰地区的测量基准控制网的观测并成功交会珠峰峰顶,共布测交会点 39 个,测站高度在 5 700 ~ 6 242 米,最高水准点 6 120 米,最大交会角 76°,距珠峰最近三角点 8.5 千米,水准点距珠峰 14 千米,重力点 4 千米,天文点 10 千米。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进行了地面立体摄影,测绘成珠峰 1∶25 000 地形图。

在 1966 年、1968 年对珠峰高程测定和计算的过程中,老一辈科学家竺可桢、陈永龄、方俊、刘东升、施雅风先生的指导,使得资料的处理和计算在理论上更趋严密、合理。专家评审会评审认为,这次珠峰高程测定,无论是观测数据,还是理论的严密性,都远远超过了以往历次测定结果。

1966 年、1968 年对珠峰高程的测量,获得了完整的测量数据,经过室内计算和各种改正(如折光改正和垂线偏差改正)之后,求得中国第一次从北坡测得的珠峰海拔高程为8 849.75 米(未顾及峰顶的覆雪厚度),最大互差为 3.01 米。a这次测定的珠峰高度 8 849.75 米,曾在国庆 20 周年以彩车形式通过天安门,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但这两次测量未在峰顶竖立测量觇标,也未测量峰顶冰雪厚度,高程未公布。


12  红色觇标矗立珠峰峰顶(1975 年 5 月 27 日)

1975 年,由国家测绘总局与总参测绘局共同组建测绘分队,全队 49 人,包括 38 名测绘官兵和 11 名地方测绘工作者,另有民工 25 人。2 月,测量分队出发赴珠峰地区作业,3 月 21 日,赶在登山队员攀登珠峰之前,从绒布寺大本营出发,把大地控制网推向珠峰北麓的东绒布、中绒布和西绒布 3 条大冰川。4 月初,组建北坳观测组,执行重力测量工作。4 月 8 日,陈顺斌、王玉琨、吴泉源、郁期青、普布、徐东升、大扎西 7 人,登上了海拔7 007 米的北坳,完成了海拔 7 050 米处的重力测量和航测刺点。4 月 20 日,普布、徐东升随登山队到达海拔 7 790 米处测得了重力数据。

5 月 27 日早晨,9 名登山队员从 8 600 米的突击营地向珠峰冲顶。14 时 30 分,潘多、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大平措、贡格巴桑、次仁多吉、桑珠、阿布钦从珠峰北坡成功登上珠峰峰顶,他们 9 人在珠峰峰顶工作了 70 分钟。登山队员冒着七八级的大风,首次把高 3 米、重 5 千克的红色测量觇标牢固地竖立在珠峰峰顶,底部埋在雪下 1 米深处。

当测量觇标终于出现在峰顶时,分布在珠峰左右两肩之上的 10 个观测点的测绘人员,操作 10 部经纬仪同时瞄向珠峰,连续 3 天进行了 4 个不同时段、16 个测回的水平、导线、天文、气象、重力、三角等测量。5 月 29 日,在 9 个测站上完成交会观测,观测夹角75°,距珠峰最近距离 8.5 千米;最高测站 6 242 米高;同时完成重力加密 11 个点,天文观测 3 个点,水准观测 100 千米,并完成制图调绘工作。

1975 年珠峰测量,在 1966 年、1968 年两次测量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三角、导线、水准、天文、重力、三角高程、天文水准测量及温度垂直梯度测量方法,沿东绒布冰川布设三等三角锁,增测 3 个三角点,锁端点测天文方位角,沿西绒布冰川布设三等导线,增测 5个导线点,端点测天文方位角;在东、中、西绒布冰川均匀测量 4 个天文点和 1 个天文方位角;在一些三角点、导线点和营地测量 17 个重力点;复测已测的二等水准路线,将原四等改测为二等精度,复测、改测水准路线共 74.6 千米;进行了高空和地面温度、气压测定。

经过这次测量,三角点、导线点平均延伸到距珠峰峰顶 10 ~ 15 千米处,最近点 8.5千米,最远点 21.1 千米,点的高程均在 5 600 米以上,最高点为 6 242 米。重力点测量达到 7 790 米处,距珠峰峰顶 1.9 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重力点。天文点选点观测到海拔6 336 米处,距珠峰峰顶 5 千米。同时,分布在东、中、西绒布 3 条冰川的 9 个测站上的测量队员,对珠峰顶上的觇标进行了天顶距和水平角观测。为获得更多折光影响小的中午观测数据,在 5 月 27 — 29 日连续观测三天,有的测站观测了三四十个测回,取得了不同时间段的观测数据。从珠峰附近选择的 9 个测站点,分布在以珠峰为中心的 69°的扇形区域内,至珠峰的距离为 8.5 ~ 21.2 千米,高程为 5 600 ~ 6 240 米。这 9 个点的坐标和高程分别利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求得。在 9 个测站上对珠峰觇标观测水平角和垂直角。根据水平角确定珠峰的水平位置和各测站至珠峰的水平距离。根据三角高程测量原理,由这些垂直角和水平距离确定各测站同珠峰之间的高差,进而推得从我国黄海平均海面起算的珠峰高程。这次珠峰高程测定第一次在峰顶竖立了高 3.52 米的觇标,使观测目标时,照准误差很小;高程测定的结果中扣除了覆盖雪的厚度 0.92 米;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有效地削弱了大气折射对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影响;在严密的理论基础上,推算了高程化算的改正数,得出了珠峰的高程。

1975 年 7 月 23 日,中国政府授权新华社向全球宣布:我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程为 8 848.13 米。这一精确数据,是我国测绘工作者在距珠峰峰顶 7 千米至 20 千米、海拔 5 600 米至 6 300 米的 10 个三角点上交会观测,并取得完整的珠峰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数据后,依据青岛黄海验潮站建立的水准原点,经过理论研究、严密计算和反复验证,扣除了峰顶积雪深度后得出来的。它的最大误差小于 ±0.36米。因此,这一数据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13  各国测量珠峰高程的尝试(20 世纪 80 年代— 21 世纪初)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1 世纪初,各国科学家又先后对珠峰进行过多次尝试性测量。

1987 年,意大利人阿迪托·德希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求得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 872 米。

1992 年 5 月和 9 月间,美国、意大利分别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光电测距仪技术,测定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为 8 846.10 米。1992 年 9 — 10 月,中国测绘工作者同意大利登山队科研合作,对珠穆朗玛峰的高程进行了复测,这次行动开展了平面控制测量、水准测量、天文重力测量,珠峰交会测量在大本营、Ⅲ 7 点和珠穆朗玛峰峰顶用 GPS 接收机同步进行了 GPS 测量。我国这次测定的珠峰峰顶雪面海拔高程为 8 848.82 米。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第三次接受了测量珠穆朗玛峰高程的艰巨任务,派遣水准、天文、重力三个小组奔赴珠峰。

自 1995 年开始,在中国测绘工作者的配合与协助下,美国登山俱乐部为进行“珠峰千年探险”相继派出 4 批登山队员登上珠峰,在不同位置放置了测量仪器、传感器等,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

1998 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同美国登山队合作,对珠穆朗玛峰的高程又进行过一次复测,开展了平面控制测量、水准测量、天文重力测量、GPS 联测。此次的珠峰交会测量,由于美国登山队登顶失败未能进行觇标交会,只采用常规三角测量方法对珠峰峰顶进行了交会。这一次的外业测量仍然是由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承担。

1999 年 5 月 5 日,两位美国登山家比尔克劳斯和皮特·亚山在 5 名藏族登山者的协助下,成功登上珠峰峰顶。他们在峰顶上停留了 2 个小时,并用了近 1 个小时的时间,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收集数据。此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根据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最新测量高程为 8 849.87 米。

2010 年 4 月,中尼边界第三次联检团中方代表团访问尼泊尔,经过双方代表协商,最终就珠峰高度达成一致意见:由于峰顶雪量的不同,珠穆朗玛峰确实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双方决定互相承认对方的算法,即山顶岩层高度为 2005 年中国研究人员测量的 8 844.43 米;积雪高度为 1954 年印度测量、尼泊尔长期认定的 8 848 米。

2011 年 7 月 20 日,尼泊尔政府在发布年度预算时宣布,该国计划自主测量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预计耗时 2 年。尼泊尔在珠峰地区海拔 3 440 米的纳姆切巴扎(Namche Bazaar)等三处地点建立了珠峰海拔高程测量营地。尼泊尔确定的珠峰海拔高程起算点是印度加尔各答海水面。


14  珠峰高程测量(2005 年)

2005 年 2 月,中国启动新一轮珠峰高程测量。国家测绘局再次组织开展对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在西藏登山协会的协助下,首次由专业测绘人员和专业登山人员合作,携带测绘仪器、测量觇标,登上珠峰峰顶进行观测,以求精确测得高程数据。

面对 2005 年珠峰复测巨大的挑战,国家测绘局组建了中国珠峰测量队,40 多名队员被分成了 GPS 综合测量分队、水准测量分队、重力测量分队及登山冲顶分队 4 个分队,同时展开各自的测量工作。

2005 年珠峰高程复测既采用传统经典的测量方法,又采用现代先进的测量技术,双管齐下,同时进行。这次复测珠峰高程,在珠峰地区做了大量的基础测绘工作,用几何水准测量从拉孜起测,经过近 500 千米的路程,通过 4 条水准路线,逐段地推进到珠峰脚下,并联测至交会珠峰的 6 个观测点上,确保了观测点的高程精度(观测点的高程 5 200 ~ 6 300 米),同时在青藏高原和珠峰地区选择 30 个点,构建 GPS 控制网,进行 GPS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联机同步观测。这些观测数据不仅对精确测量珠峰高程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研究珠峰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地壳运动变化的细节提供了重要资料。



2005 年 3 月 17 日到 4 月 17 日,进行珠峰外围地区的测量工作。GPS 综合测量分队在青藏高原广大地区的 30 个主测量点和 40 多个附测量点展开 6 轮联机观测行动,这些测量点大都分布在藏北无人区和昆仑、唐古拉、喜马拉雅、冈底斯等藏区大山中,都是被精心选择的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地理标点,联机观测的数据结果将反映青藏高原地壳变化进程的细节。重力测量分队从拉萨开始向珠峰边测量边推进。水准测量分队从已经取得相对青岛水准原点精确高度的西藏拉孜县起测,逐步向珠峰推进。登山冲顶分队在珠峰大本营随西藏登山队开始适应性训练。

2005 年 4 月到 5 月,在珠峰周边地区进行测量。GPS 综合测量分队完成珠峰 GPS 控制网 32 个点及峰顶 GPS 联测网 8 个点的布测。水准测量分队分别通过 4 条路线向珠峰推进,选定珠峰下的交会测量点,完成二等水准 379.7 千米、三等水准 17.3 千米、测距高程导线20.5 千米。重力测量分队进驻珠峰地区展开测量,完成二等重力点及引点 5 个、加密重力点 86 个,登山路线上重力点 5 个。登山冲顶分队进行高海拔适应性训练和登山训练。

2005 年 5 月 22 日,中国测量登山队登顶队员携带双频 GPS 卫星导航定位仪和冰雪雷达探测仪登顶,在珠峰峰顶进行 GPS 实测和探测峰顶的冰雪深度,这也是首次为揭开珠峰峰顶冰雪厚度而开展的测量行动;同时,在峰顶上竖立了用航天材料特制的 2.5 米高的红色觇标,作为交会珠峰峰顶的照准目标,采用三角测量方法,在 6 个交会点从 6 个方向对峰顶进行前方交会测量,在 5 个测站对峰顶进行电磁波测距。

2005 年 5 月至 7 月,在西安的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和北京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计算,获得珠峰高程最终数据。2005 年 10 月 9 日,经国务院审批,国家测绘局公布了 2005 珠峰高程测量成果:

● 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 8 844.43 米。

同时公布 2005 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有关参数:

● 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高程测量精度 ±0.21 米,峰顶冰雪深度 3.50 米。


2005 珠峰复测,获得珠穆朗玛峰新高度及其重要参数:

●海拔高程 8 844.43 m±0.24 m

● 峰顶雪厚 3.50 m

● 大地经度 86°55′30.751 7″E

● 大地纬度 27°59′17.082 8″N

● 上升速度 18 mm/a

● 移动速度 48 mm/a

● 移动方向方位角东偏北 74°

● 峰顶重力 976 816.38 mgal

● 高程异常 -25.199 m

● 大地水准面高 -26.466 m

● 垂线偏差 ξ84= -19.929″,η84=-6.511″

● 峰顶气压(12 点)334.8 hPa

● 峰顶干温(12 点)-29.66 ℃

● 峰顶湿温(12 点)-44.26 ℃

● 温度梯度 -0.877 6 ℃ /100 m

此后,中国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等对社会公众有影响的活动及公开出版的地图和教材中均使用新的数据。原 1975 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停止使用。


15  新科技与珠峰测绘

2013 年 3 月 18 日,谷歌地图添加了南美洲阿空加瓜山、非洲乞力马扎罗山、欧洲的厄尔布鲁士山和亚洲的珠穆朗玛峰等世界高峰的 360 度全景图片。利用一个重量轻的三脚架和一个带有鱼眼镜头的数码相机,一队谷歌员工在全球各地拍摄世界高峰的图片,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笔记本和智能手机一睹世界高峰的风采,洛子峰和努子峰两座高原雪山曼妙的身姿也在照片中得以展现。同时,放大观看照片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冰川河床中星罗棋布的帐篷以及整个冰川的所有细节。珠穆朗玛峰的 360 度全景图片是谷歌员工在 2011年赴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时拍摄的。人们可以在谷歌地图的 Lat Long 博客上看到尼泊尔那木齐巴扎村和天波切喇嘛庙内部的图片。此外,珠穆朗玛峰、非洲乞力马扎罗山、俄罗斯厄尔布鲁士山和阿根廷的阿空加瓜山的更多图片可以在谷歌的官方博客上看到。

2014 年 3 月,IE 浏览器与 Glacier Works 网站合作,推出 “Rethink”(重新思考)地图页面,这个网站以 3D 方式呈现珠峰,浏览者可以用鼠标或者触控方式自由体验 3D 珠峰的风采,感受探险的乐趣。据悉,这张地图名叫《珠穆朗玛峰:冰河》,采用全 3D 珠峰建模、触发式操作和全景视图。由 IE 官方与登山者、电影制作人 David Breashears 合作,经过前期数十亿像素实拍打造,全站随处是可交互的操作(非常适用于触控设备),很少有指向性的引导提示,给用户自由任意的浏览体验,释放探索与发现的乐趣。能观赏从珠峰山脚到山顶的景象,有的地点还有视频,记录了当地人的普通生活。

2016 年,Sólfar 工作室发布可以给玩家带来亲身攀登珠穆朗玛峰体验的 Everset VR 游戏,在家体验登顶珠峰成了可能。本游戏除了展示 BC、昆布冰川、C4、希拉里台阶以及登顶等几个标志性场景,登顶之后还可以开启一个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上帝视角来欣赏世界屋脊绝美风光的观赏模式。


16  珠峰高程测量(2020 年)

2019 年 10 月 12 — 13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指出:考虑到珠穆朗玛峰是中尼两国友谊的永恒象征,双方愿推进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合作。双方将共同宣布珠峰高程并开展科研合作。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自然资源部会同外交部、国家体育总局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组织开展了 2020 珠峰高程测量工作。自然资源部组织了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的精锐力量,编制珠峰高程测量技术设计书和实施方案。陈俊勇院士、杨元喜院士领衔的测绘科技与管理方面的专家组进行了严格审查把关,对“综合运用 GNSS 卫星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光电测距、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天文测量、卫星遥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技术路线,给予了充分肯定。

2020 年 4 月 30 日下午,2020 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由国测一大队和中国登山队组成。

2020 年 5 月 27 日凌晨 2 时许,测量登山队队员从海拔 8 300 米的突击营地出发,于凌晨 4 时 45 分到达海拔 8 500 米的第一台阶;清晨 7 时许,队员们跨过海拔 8 700 米的第二台阶;当天 9 时 55 分许,队员们已跨过海拔 8 800 米的第三台阶,向顶峰冲刺。当天上午 11 时,8 名攻顶队员成功登顶。12 时 20 分,登顶队员在顶峰竖立起测量觇标,随后,使用国产仪器接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信号进行了 GNSS 测量,使用国产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并使用国产重力仪进行重力测量。这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的重力测量,将有利于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并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当觇标竖立在峰顶后,在珠峰脚下的 6 个交会点,测量队员同步开展了峰顶交会测量和 GNSS 联测,获取珠峰高程数据。13 时 30 分,在顶峰停留了 150 分钟的队员完成了全部顶峰测量任务,顺利下撤。

2020 珠峰高程测量在科技创新方面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测量工作;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本次测量任务;应用航空重力技术,提升测量精度;利用实景三维技术,直观展示珠峰的自然资源状况。

2019 年,尼泊尔历史上第一次独立完成了珠峰外业测量,尼泊尔方面做了精心的技术准备,还召开有世界顶级专家参加的珠峰高程测量研讨会,同年 5 月完成了珠峰测量。经过协商沟通,中尼测绘专家采取了先各自处理数据,对两国数据进行比较和检核,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两国联合数据处理方案,最终发布一个珠峰高程结果的办法。双方尊重彼此为此次联合珠峰测量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所做的努力,并采取背对背数据检核,在此基础上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最后获得了双方都很满意的结果。

2020 年 12 月 8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

习近平指出,去年,我们就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达成共识。一年多来,两国团队克服种种困难,扎实开展工作,最终确定了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今天,我愿同班达里总统一道,代表中尼两国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 8 848.86 米。班达里在信函中表示,珠穆朗玛峰是尼中传统友谊的长久象征,我很高兴同阁下一道,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雪面高程为 8 848.86米。今天双方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具有历史意义。


-----END-----


社群交流 / 原创投稿 / 商务合作

(请添加下方小家微信:mysurvey)

来源:测绘学术资讯

推荐阅读

【技术】案例!海卓MS8200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海上风电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干货】地球体、水准面、测量坐标系、地图投影等知识详解,超全面!

【教程】基于NDVI指数的绿地信息提取

【汇总】多省相继公布2021年城乡规划师考试报名时间,快来报名吧!

【行业】自然资源部卫星遥感应用报告(2020年)发布




推荐关注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测绘之家”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测绘之家”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