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队员走天涯,一杆标尺量天下,手持纸笔绘天下,脚踩大地丈量它”。这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索分队测绘小分队队员万向东走遍祖国山河经天纬地的宣言。
加入航天测绘大家庭8年来,他穿行在崇山峻岭、大漠戈壁,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河山,把青春和忠诚隽写在苍茫的大地上,绘制了一处处精准的“打赢坐标”、一幅幅航天事业的飞天蓝图。
6个月前,万向东接到了神舟十二号飞船搜救任务的勘察命令,结合去年执行长征5号以及嫦娥5号搜救任务的经验,他迅速搜集整理总体技术方案,根据火箭发射数据以及飞船返回模式落区数据,着手制作详细的勘察计划。
航天员和航天器返回的地域不是茫茫戈壁,就是万里草原,精准的绘图对圆满高效完成搜索回收任务至关重要。万向东深知自己的岗位职责重大,使命光荣,不敢有一丝懈怠。
恶劣环境是完成测绘任务要面临的第一个难关。为准确掌握上升段1号责任区地形地貌,细化神舟十二号上升段1号责任区实施细则,万向东带领测绘分队深入到戈壁点号开展测绘工作。一次勘察中,原本晴好的天空突然狂风大作,戈壁滩上刮起了沙尘暴,沙尘碎石被吹得到处乱滚,煞时间,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测绘队员们只能捂住脑袋原地坐下,等待风停。就在这时,万向东发现,不远处架设的背负移动终端等设备就要被沙尘刮走。说时迟那时快,他赶紧起身,整个人卧在了设备上,用身体的重量压住设备,死死地趴在地上。风终于停了,设备完好无损,可万向东的口鼻耳朵全都灌满了沙子,顾不上清理,他又赶忙把设备往车上搬。
“宁愿自己吃点苦,不让设备受一点伤。”这是万向东跟同事分享的户外勘察工作经验,也是他八年测绘工作坚守的原则和信条。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及返回舱落点区域所在的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三大沙漠,享有“上帝划下的曲线,苍天缔造的神奇”之美誉,总面积约4.92万平方公里,境内有世界上最高的沙丘。这里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却多达100多个,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共同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形给测绘勘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年一场沙,从冬吹到夏”。对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万向东觉得并不是克服不了的困难,“人定胜天,只要我们全体搜救队员齐心协力,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他经常这样鼓励分队成员。
踏沙漠、登高原、入雪原,在去年的嫦娥五号搜索回收任务中,万向东跟随搜救分队来到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四子王旗,负责对落点区域进行测绘。面对21000平方公里的落点区域,他没有害怕,更没有退缩,白天跟随车队人员勘察落点区域,晚上加班在办公室处理数据标绘地图。草原勘察时,裹含着飞雪或者飞沙的面包、自热食品就是他的干粮。没有洗手间,他就尽量少喝水。冬天的草原气温经常低至-30℃,热水刚倒出来一会儿就变得冰凉,就着冰水吃着面包,万向东也吃得津津有味。除了吃饭和必要的休息,其余时间,他总是默默地在电脑、平板、地图上做着数据,标绘节点。每一次方案的修改都需要量身制作地图,对此万向东不厌其烦,在嫦娥五号搜救任务期间他一共制做了300余张图,标绘硬化道路20余条,牧民道2400余条,旗、县、乡镇、嘎查、牧民地8000余个……
八年如一日,由他手中制作的千百张绘图,拼凑出了航天人的搜索蓝图。
这次神舟十二号搜索回收任务,对万向东来说,又是一次大战。任务中,他负责24小时保障提供空勘、地勘、演练空域以及各方案要图,以及态势数据处理、指挥员演练用图等等。一天画几十份图,晚上加班到凌晨3、4点,是他的工作常态。为了高效率地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他干脆搬到了值班室,每天随时准备领受上级领导临时下达的急难险重任务。
“他就是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不论什么时候,看不到他累,听不到他发牢骚,总是精神抖擞、干劲十足的。”同事路余佩服地说。
9月17日下午,通过指控大厅的监控屏幕上看到航天员安全出舱时,万向东激动得热泪盈眶,“八年来,从标图学习到参加各种任务,我深刻体会到,只有立足本职岗位刻苦训练,把专业技能练扎实,才能不负使命圆满完成搜救任务,才能绘制更广阔的航天蓝图!”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