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心血管疾病防控综合指数体系发布!5大维度展现31省市自治区心血管健康水平
文|程聪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年报最新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呈现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心血管病患者高达2.9亿,每5个中国成人中就有1名心血管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健康中国2030的最大挑战。
昨日上午,葛均波院士在OCC 2017会议上正式——首份科学、客观、全面反映国人核心健康素养的《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这份指数体系全面地勾勒出我国心血管健康防控的版图,首次建立起了国家层面的心血管健康指数的大数据,不仅是我国目前维度和数据评估最权威的大型综合心血管健康指数,同时也是全球首个国家级高度立体扫描心血管疾病防控的综合性指数评估。
“指数”——新时代大数据下的产物:比如说,被用来评估空气质量的PM2.5,是守护环境健康的指数,特指细颗粒物的污染;GDP,被应用作为评估地区经济水平的指数。
同样的,我国居民心血管健康水平也需要一个衡量标准。
“中国有将近3亿心血管病患者,年心肌梗死人数达到250万,却没有一个指标能够用来客观、清晰、全面的反映一个地区的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控能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霍勇主任表示,“期待这份指数能够为改善心血管健康提供基线数据,为科学的防治工作提供重点方向,为科学的财政投入决策提供了数据依据。”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V index)作为一个反映我国人群心血管健康的综合指数,旨在通过建立我国人群心血管健康的综合指数,反映全国及地区人群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了解心血管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评价心血管病防治水平,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力争早日实现心血管死亡变化的“拐点”。
据悉,2016年5月29日《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项目启动。经过5场专家会,9场工作组会议,两轮德尔菲法调研问卷后,确认了5大维度52个指标。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研,最终确认每项指标的权重。
该指数的构成内容全面,从发病率和死亡率、到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危险因素控制状况,还有疾病救治的能力、公共卫生政策和服务能力等,是非常综合的指标体系。选取了现阶段最具代表性、准确性、权威性的国家级数据带入计算,并于美国ACC大会期间广泛征集国际专家意见。
火石创造作为本次CV index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全力支撑了项目的进行,为项目提供了大数据平台与指数可视化展示,并承担了整个商业化指标数据的采集任务。
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流行病研究室主任赵冬教授介绍,目前31个省有明确的指标,能够给制定政策部门清晰可见的政策制定参考。“通过《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能清晰地看出某项指标差的原因是什么,缺少资金、政府投入不够等原因,给予明确的分类指导。”赵冬教授说。
*左边的数据展示区域主要展示全国各省份排名和具体得分。右边地图区域更直观的展现各个省份目前的心血管健康指数情况。
色彩阶梯中绿色代表健康,红色代表状况不是很理想。
*点击地图上各省份可查看该省份基于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危险因素防控情况、心血管病救治情况、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这五大维度及每个维度下的52个细分指标。
*省份排行主要展示的是不同省份在心血管健康指数总分以及五个维度的排名情况。
右侧图表数据随着用户在左边选择不同的指标会发生相对应的变化。
*通过虚拟打分,为有关部门提供改进本地心血管健康指数决策的参考依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霍勇主任表示,《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综合反映了心血管发病的情况,能够直观看到本省心血管发病的高发程度;其次,通过指标分解,各地政府能够知晓政府投入倾向,提高知晓率、控制率;第三,指数最后设有的虚拟打分模式,能够让政府看到哪一指标的改进,对当地成效最大,使政府在政策制定、防治工作上更有针对性。
葛均波院士希望,未来该指数会借助人工智能不断进化,做到区域细化,为不同民族、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的人群,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数据指标。
作为首个综合评估指数,凝聚各行业智慧的《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创新与难度并存。如何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建设、稳定规律的获得数据、保证数据质量、优化监测系统、更好的对大数据进行开发利用,都是未来的重点工作。
附:CV Index管理系统
网址:cvindex.hsmap.com
用户名:chi
密码:20170526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资讯与行业报告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