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厦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简述

赵成龙 火石创造 2019-04-09

以诊断试剂和疫苗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制胜点,厦门将打造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文|赵成龙


顶层设计

厦门市在2003年就将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列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年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被正式列入千亿产业链(群)之一。

 

根据《厦门市“十三五”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厦门将力争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维持年均25%以上的增长率,至2020年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规划明确了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服务等十大重点发展方向,并梳理了“十三五”期间的支撑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122个,总投入达157亿元。

 


“规划”还制定了“1111”的发展目标,即至2020年,建成1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出10个支撑产业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培育出100个亿元重点企业、培育出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形成具有对台特色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

 

此后,厦门有分别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3月发布《厦门市促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以及《厦门市加快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重要产业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政策更加精准、扶持力度越来越大。


产值情况

“十二五”期间,厦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五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到26%。2016年,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实现销售568亿元(含流通领域),全市649家生物与新医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1亿元,较2015年增长25%。


企业概况

2016年,厦门市规模以上生物与新医药企业174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67家,高新技术企业154家,已上市和上市后备企业各12家。科技小巨人和科技领军企业99家。其中,“十二五”期间培育出了以金达威、蒙发利、施爱德、艾德生物、大博医疗等一系列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

 

人才集聚

近年来,厦门市紧贴产业发展出台了同步人才政策,聚集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人才团队。

 

由厦门市委组织部牵头实施的双百计划,聚集了厦门市最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已入选的前九批双百人才中,生物医药领域领军型创业人才达122人,其中大多数人才都聚集在海沧地区。截至2017年上半年,海沧厦门生物医药港已聚集生物医药类国家“两院”院士5人、 “千人计划”专家1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百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近3000名,成为全省生物医药专业人才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

优势细分领域

诊断试剂和疫苗是厦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的源头和未来的制胜点。全球第一支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疫苗、全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干扰素等医药新产品不断在厦门诞生并实现产业化。

 

“十三五”期间,厦门市将继续支持产业升级,重点突破化学发光、自动化核酸检测、基因诊断、重组疫苗蛋白表达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精准诊断试剂、重大传染病疫苗等重大产品。同时,加快宫颈癌疫苗、尖锐湿疣疫苗、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等产品上市,并以诊断试剂产业优势为基础,推动配套的诊断仪器设备发展。

 

重点集聚区

厦门市着力建设厦门生物医药港,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产品,努力将厦门打造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示范区。厦门市生物医药产业占全省一半,其中生物医药港占全市的47.9%,厦门市申报或进入临床的国家一类新药80%以上落户在海沧。

 

产业体系:厦门生物医药港已基本形成了以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保健食品及化妆品、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截至2017年上半年,厦门生物医药港生物与新医药企业达28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8.42亿元。其中,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作为主导产业,产业规模占总产业的56.38%,包括25家规上企业,134家规下企业。

 

创新成果:2016年以来,CFDA批准的境内首次注册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中福建省有98项,其中84项在生物医药港,占全省86%;福建省局批准的211项境内首次注册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中有85项在生物医药港,约占全省40%;国家批准的11个创新医疗器械中园区企业入选2个。

 

公共服务平台


厦门生物医药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构建厦门生物医药孵化器、厦门化学创新药研发平台、闽台诊断产品创新创业园和厦门体外诊断仪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四大服务子平台,可提供生物医药分析检测、药物合成、药物筛选、药物活性评估、制剂研发、诊断试剂和仪器研发、产品中试、新药报批、成果孵化转化、培训交流、信息咨询、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

典型企业


园区中集聚了英科新创、安普利、艾德生物、大博医疗、鲎试剂、锐珂医疗等一批在行业中具备了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

 

艾德生物:艾德生物在肿瘤精准治疗细分市场的国内占有率超过70%,成为默克、辉瑞、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等国际医药巨头的全球合作伙伴,其肿瘤个性化分子诊断试剂连续多年产值增长超过50%。其研发的全球首个ROS1靶向药物伴随诊断试剂推向日本市场并进入医保,成为中国企业首个在海外获批上市的肿瘤伴随诊断试剂盒

 

大博医疗:大博医疗成为创伤、脊柱、关节、神经外科及微创外科等多个领域共计约9800个规格的各类产品的大型供应商,其骨科创伤类及神经外科植入耗材的市场占有率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脊柱产品排名第二。


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