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数字看懂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截至2020年年底,自2008年开始的第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已告一段落。4月2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近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有关情况。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到底改什么,一起来看看……
30%
我国能繁母猪年均提供育肥猪数量比发达国家低30%左右。
80%
我国奶牛生产水平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
1/4
我国种猪平均测定比例仅为发达国家的1/4左右。
50年
虽然我国进步很快,但规范的(生猪)系统选育历史积淀不足,比国外晚了近50年,核心育种群的产仔数、饲料转化率等关键性状与发达国家还有10%-30%的差距。
1.7头
我国引进的猪种经过本土化的选育,杜洛克猪达到100公斤的饲养天数减少了9天,大白猪总产仔数增加了1.7头。
8.3吨
目前我国奶牛单产达到8.3吨,比2008年增加了73%。
10%
近十年来,全国年均进口种猪不到1万头,占核心育种群更新比例不足10%,少量进口主要用于补充资源、血统更新和改善种猪性能。
75%
从2008年到2020年,经过十二年的努力,我国畜禽生产性能水平明显提升,畜禽种业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明显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
90%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杜长大”以来,和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类似,实施了本土化选育,特别是2009年启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以来,进一步加快了系统选育,从而保障了我国近90%的生猪市场种源供给。
15年
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期限从2021年到2035年,时间跨度定为15年。畜禽育种培育需要8-10年,家畜要15-30年,应用新技术可以缩短育种时间,但至少也要15年。
三大领域
1.生猪、奶牛、肉牛、羊、马、驴等家畜品种;
2.蛋鸡、肉鸡、水禽等家禽品种;
3.蜜蜂、蚕等
六大方向
1.生猪主要聚焦瘦肉型品种和地方品种。一是要构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国家核心种公猪站+国家生猪战略种源基地三位一体的育种新格局,支持发展区域性联合育种,推动育种体系的全面升级;二是要建立高效的智能化种猪性能测定体系,加快全基因组选择等育种新技术的应用。三是要大力推进地方猪的开发利用。
2.奶牛主要聚焦主导品种。一是建立以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主导的核心种源培育体系,创新联合育种组织机制;二是扩大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完善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三是实现奶牛遗传物质质量监管全覆盖。
3.肉牛主要聚焦普通牛、水牛、牦牛和乳肉兼用牛。一方面扩大高质量育种核心群规模,完善育种基础工作,加快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发展多种形式联合育种组织;另一方面支持群体规模大、特色优势明显的地方品种,持续开展本品种选育,提高生产性能。
4.羊主要聚焦肉羊、毛(绒)用羊和乳用羊。坚持本品种持续选育和新品种培育并重,完善以国家羊核心育种场为主体的良种繁育体系,开展主导品种联合育种,建立完善的性能测定体系,逐步推进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
5.蛋鸡主要聚焦高产蛋鸡和地方特色蛋鸡。一是继续培育高产蛋鸡新品种,不断提高蛋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结合资源优势和区域消费需求,培育地方特色蛋鸡新品种,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6.肉鸡主要聚焦黄羽肉鸡、白羽肉鸡和小型白羽肉鸡。黄羽肉鸡主要是培育适合屠宰加工的新品种;白羽肉鸡主要是尽快实现种鸡零的突破;小型白羽肉鸡主要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友情提示: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通知》原文,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入口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