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看见一哥们儿发了一条动态,“本该生二胎的年纪,却选择漂泊”,配一张高铁站的照片。最近在朋友圈发“返程”感慨的人不在少数。哦,年过完了,又要开始启程了。
接近30岁,在亲戚眼里,你老大不小了,早就该成家了。单身的你们,过年期间想必已经被多次围攻了吧?面对亲戚的超级三连问,大多数人还没想好标准答案,但每次都是相似的敷衍和反抗。父母会“无意间”感叹一句:那谁家的孩子今年都生二胎了……。是啊,很多同学都二胎了。
归乡永远是个湿哒哒的话题。在外漂泊的人,大多数都想回来吧,可还是那句老话:远方容不下肉体,家乡容不下灵魂。或者: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国内目前的现状就是这样,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只有在一线城市挣得更多,机会更多,成长更快。我是眼睁睁的看着几位同学回来之后又走了。
一位哥们儿,已经有二胎了,也还在漂泊,而且是在国外。2013年毕业,2014年结婚,2018年二胎,如今外派菲律宾当项目总监,偶尔把老婆孩子接过去住几个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位和收入都相当满意,简直就是人生赢家啊。
一位学长,比我高一届,北漂三年后,2016年回到西安,两个月后有接着北漂。如今如今结了婚生了小孩,一家三口还在北京。
一位同班同学,和我同时去的北京,88年生人,现在依然单身在北京拼搏着。想回来,但迟迟做不了决定。看着存款刷刷的增长,估计也是放不下北京的高收入。
一位舍友,依然坚挺在深圳。孩子一岁多,一家三口都在深圳,母亲过去帮忙照看孩子,但老人就是对深圳一直不能适应。一和我聊天,就是很想回来,但是不敢回啊,房贷压力,养孩子的压力。在外的人总是很拼,有一次因为长期加班进了医院。在群里告诫我们几个不要太拼了,身体重要。
还有一位宝鸡朋友,2017年从深圳毫不犹豫地回到西安。原因很简单,得找个媳妇结婚了。再加上父母身体原因,想着离家近点方便。2018年年底结婚了。
我曾经也是一名北漂。由于种种原因,2018年中旬从北京回到西安。西安的整体情况当然不能和北京相比,但也还算凑合。当初想的是回来准备拥抱生活,但回来之后多多少少有点后悔,但主要体现在工作上,生活上还是惬意了很多。现在有朋友想从外面回来,我的建议都是“别急着回来”。
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这代人,压力其实挺大的。谁不想在家乡工作,谁不想有个对象,然后结婚生子过上幸福生活?漂泊基本都是被迫的。想我这家在西安,还算有个“退路”。很多家乡在偏远一点地方的人,出去之后基本就再回不去了。当然,能在发达地区定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得不承认,现在人们的婚姻观变了,两代人本来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以前都说“先成家再立业”,但现在时代已经变了,这条定律已经不是那么精确了,那个“搭伙过日子”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搁在以前,成年之后家里人先把婚事给操办了,然后小两口再开始“立业”。而这个“立业”基本是代表有了自己的田地或者买卖,然后安安稳稳地休养生息。而现在和之前不一样了,我们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追求更多了。不仅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经济上也得奋力拼搏,职业发展上也是丝毫不敢懈怠。我们这一代人,好像更趋向于“先得把自己活明白了,才知道想要找什么样的人”,可以说是先立业后成家。
但这也不是一定的,我只是说了一个我察觉到的现象。各有各的选择嘛,没有对或错。
但这些还在坚持漂泊的人、还在奋力拼搏的人、还在努力追梦的人,又有什么错呢?建议长辈们就别用你们上一辈的观念束缚孩子们了,提醒一下可以理解,过度催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给本来亚历山大的年轻人造成很大困扰。年轻人需要理解。
人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特别是当你回头看看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走了一段自己都没想到的路。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灵魂必须有所归依。只要你勇敢地说出再见,生活一定会赐予你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