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最“水”新年:生态的脑壳都有“包”

清流君 河流研究会 2021-04-19


唯有接作用于味蕾的年货
才能代表一年大地不屈之丰饶的收获
和劳动者的热情与希望
——
上天将佑吃饱了饭的人们


昨天,王大爷说这一批腊肉才qiu了两场火
颜色还没有上来,还要继续晾继续qiu

这两头猪,会在20天的“风霜火焰洗礼”之后
被打包进本次新年礼包

2020年,可能是我们最关注环境的健康、食物的来源、人际的温度、身体的觉知的一年。

这可能是我们最切身感受在所有消费中,饮食安全、呼吸自由无比重要的一年。

在年终时,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再次引用CSA方式,在以往孵化和合作的生态农友中优先邀请河研会的老朋友们都熟悉的四户:王大爷、王成、胡雪梅、孙文祥,他们将来自岷江上游紫坪铺水库旁的生态黑毛猪腊肉,来自都江堰水系之下的郫县豆瓣酱和古法盐菜,来自青衣江畔以鱼稻鸭混种方式种植的火米、薏仁,岷江上中下游各种出产攒成暖暖一个新年礼包。

这些在清澈的水、在清洁的空气中、在健康的土壤中生长、被有温度的双手制作出来的食物,是曾在各种报导和《成都河流故事》里被多次讲述的生态农友们,组合出来的岷江全流域的礼物,分享给大家。


1 。 岷江上游

『汶川生态腊肉 』

养于汶川岷江紫坪埔库区的生态黑毛猪,岷江河风吹出来的腊肉。

王大爷是谁?他曾因保护岷江水环境,被称为“汶川好人”

王大爷家自养生态黑毛猪自制的腊肉

王大爷住在汶川紫坪铺水库旁,2010年,在汶川地震后他重建房子时,村上的人都选择了搬到稍高处的集中建房处居住,只有王大爷坚持留在更靠近岷江的山坡下——他希望每天都能去看看岷江,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在岷江下游,我在岷江上游给你们把水守好!”

010203

01,王大爷每天都要去看看的岷江江边
02、生态菜地已经10年没有用过化肥农药,土地完全换养回来了。
03、王大爷在院子旁边另做了一个小院子来养家禽。
04、2010年建房时,河研会还为王大爷新家对面的墙上砌了一幅岷江水流示意图。

王大爷邀请河研会来帮助他修了一个环保的房子,用三级湿地过滤生活排污,在菜地尝试生态农业。

10年过去,王大爷的鸡舍、猪圈、湿地、菜地形成完美的生态闭环。每到年终,河研会都会组织一次王大爷家的杀猪宴。

对,我们前天刚吃过杀猪宴。


产品1:汶川生态腊肉  500g
精选自养生态黑毛猪肉+汶川花椒+手工制作
产地:汶川县岷江紫坪铺库区

王大爷家院子里有两间猪栏,每年最多养20头黑毛猪,普通饲料猪6个月出栏,他的猪要养够11个月,不催肥不喂抗生素,猪吃的是玉米、麦麸、油枯、红薯及菜藤藤和猪草,都是自家生态菜地里所产。
都江堰自流灌溉区的优良水质,岷江冲击潮土在平原地带形成的最早的可种植土壤种植出来的二荆条与蚕豆,从山地过渡到平原的循环湿空气促进菌丝生长、发酵、翻、晒、露……如此循环半年至一年的郫县豆瓣,有多名不虚传,尝过就知道。


王大爷说:




新鲜腊肉最好吃,腊肉要吃今年刚qiu出来die,新腊肉已经腌上了,要等半个月才得吹好……


2 。 走马河边

『郫县豆瓣酱 』

王成生态农场种出来的胡豆和二荆条,
全手工制作的郫县豆瓣酱,
胡豆瓣都是一粒粒手工挤出来die。

王成是谁?他是有15年生态农业种植经验的“老农户”。

自种二荆条和胡豆做成的豆瓣酱

酱缸也直接埋在菜地里“扯地气”


王成是那种非常不“成都”的成都人,菜地里的草,别人家一瓶除草剂一小时喷完可以管一个月,其余时间开开心心打麻将,王成家要手工拔六七天,草还边拔边长,生生不息。

每周两次上成都送菜,凌晨两点出发到下午三四点才能回家,一样下地劳动到天黑也没说先歇口气,他可能是成都平原最勤劳的农民了(可能不用加之一)。

王成一家居住在成都市郫都区安龙村全家河坝,2005河研会年以安龙村为长期驻点做可持续生态乡村建设,王成是河研会鼓励下首批率先尝试回归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的5户农户之一。在他实践生态农业种植的十多年内,最高峰时成都市内每年有200多户城市家庭常年订购王成农场种植的生态蔬菜。

▲《天时·戊戌志》第2集成都篇《一切都很好》预告片

王成还是腾讯视频正在播出的“人类学+社会学”纪录片《天时·戊戌志》第二集《一切都挺好》的主角。

对,这一集已于12月28日播出,可以腾讯视频上收看。


产品2:古法郫县豆瓣 500g
自种生态胡豆+自种生态二荆条海椒
古法手工制作+腌晒晾半年以上
产地:郫都区安龙村王成生态农场

都江堰自流灌溉区的优良水质,岷江冲击潮土在平原地带形成的最早的可种植土壤种植出来的二荆条与蚕豆,从山地过渡到平原的循环湿空气促进菌丝生长、发酵、翻、晒、露……如此循环半年至一年的郫县豆瓣,有多名不虚传,尝过就知道。


王成说:



说心里话,从一开始做豆瓣儿到现在二十多年了,我还没有厌倦过。
我习惯了缸里弥散出来的浓厚香味儿,那是豆瓣儿自然发酵的味道,越陈越香……醇厚的豆瓣儿离不开天地精华的滋养,扯地气、扯露泼、适时翻晒,最好不要错过秋天的霜,冬天的冻,春天的百花粉,到夏天还时不时扛上盖子闷两天,那个味儿就更安逸喽!所以我总是舍不得早早的卖掉整缸的豆瓣儿,总是希望海椒爱好者们耐心等一等,再等等,等到豆瓣儿的味儿都出来喽,等到水份再晾干一点儿,时间越久醇香越厚,那才能真的吃到豆瓣儿的魂!



3 。柏条河边 

『川西古法盐菜 』

用柏条河边的生态青菜制作
封坛三个月才掏出来的川西古法盐菜

胡雪梅是谁?她是“巾帼护水者”,也是堆肥小能手。


胡雪梅制作盐菜

在成都市水源地社区,有一支广受赞誉的巾帼护水队,2016年护水队成立以来,巾帼志愿者们坚持守护柏条河及其支渠,而柏条河,是成都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胡雪梅就是护水队骨干之一。

今冬第一场霜后的菜地和胡雪梅的堆肥日记

护水队队员们学习垃圾分类,学习有机堆肥、生态种植,胡雪梅家的生态蔬菜也越来越出名,就2020年来说,至少有数百近千人参观过胡雪梅的生态菜地,听过她的堆肥讲解。

产品3:川西古法盐菜 200g
生态种植青菜+古法腌制+封坛3个月以上
产地:郫都区唐昌镇临石村 胡雪梅家

在一级水源地柏条河边胡雪梅有两亩菜地,为这两亩地,她一年到头都在堆肥,堆肥的原材料要选用无公害无残留的农业回田原料。


菜地里种出来的大青菜,洗净晾干,断青去味,加盐搓揉去水,古法腌制,入坛乳酸发酵三个月以上,才能得到这种香和色的盐菜。


胡雪梅说:



盐菜要封坛一个月才得有点香气,封三个月才会更香。



4 。青衣江边 

『混合生态米:火米+薏仁 』

传统选种与留种,鱼稻鸭共生种出的大米

孙文祥是谁?他一个人拉动一个生态农场示范区,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种植面积已达180亩了。

第12届岷江论坛上,孙文祥、王成、王大爷、胡雪梅四位生态农业实践者与社会学家郭虹老师一起分享生态农业体验。


2013年,孙文祥大哥到河研会学习生态农耕,在安龙村参观全家坝的生态农场群后,回到玉屏山下、青衣江畔开始他的生态大米种植实践。
孙大哥是典型以一已之边改变地方农业生态的人,因为他的成功带头,他所在的洪雅县东岳镇骑龙村甚至形成了一个“生态农场示范区”。

孙大哥家的谷子,先紧家里鸡鸭吃够

(图片来自“天安生活”)


之后不停学习不停实践,孙家农场所产大米、糥米、火米、红豆、黄豆等,不仅得到权威机构“绿色食品”认证,孙大哥还邀请城市人也到农场去参与劳动,亲自种收自己要吃的大米,实现自己小家庭的“从农场到餐桌”。

产品4:混合生态米:火米500g+薏仁250g
传统选种+鸭稻同养+生态种植
产地:眉山市洪雅县东岳镇骑龙村

孙家农场,去化肥农药除草剂,鱼稻鸭共生形成生生不息自我完善的食物链,达成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农场所产大米、豆类,经过权威检测获得“绿色食品”称号。
图片来自“天安生活”


孙大哥说:



种植过程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从选种育苗到收割凉晒储存,增加了体力劳动的强度,也很繁琐,自然十分幸苦,但也十分值得。

产品5:《成都河流故事》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编辑出版

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编辑出版的《成都河流故事》,也在新春礼包里。
目前没有比它更详细介绍成都平原水系的书了,何止水系,人情风土,山川形胜,岷江、沱江、都江堰、大渡河、青衣江……从大禹治水到成都府南河综合治理,跨时4000年,河的命脉、平原的命运,一册览尽。



成都生活市集,西南地区唯一每月定期举行的生活市集,每逢“摆摊日”,可以见到很多成都本地生态种植小农,他们在现场交流,品尝各自做的食物,这是城市生态种植者们互相交换出产的重要时刻之一。

王成、胡雪梅、孙文祥、王大爷,都是市集的供货者,很多对有机生活感兴趣、光顾过市集的市民都买过他们酱菜肉米。所以产品和产品的供应者都是大家都熟悉的,也不愁销售,那他们为什么还要攒这个年货礼包呢?

2005年时,河研会在郫都区安龙村做可持续生态乡村建设,鼓励和指导全家河坝的农户们回归传统种植方式,期望用减少岸上污染的方式减少河流污染。

2012年河研会在安龙村所建水环境教育中心

安龙村水环境教育中心的传统农耕壁画(手机横屏)

在王成、全大爷等首批行动农户的生态种植尝试取得初步成果之后,谁来消费这些农产品呢?

当时河研会尝试用CSA方式(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社区支持农业)建立生态蔬菜直接供应城市居民供应链,组织生态农户们组成合作社,让城市居民预付全年购菜费用,生态农户定时送菜。

郫都区安龙村王成的生态菜地(图片来自“天安生活”)

让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交易,频繁沟通,消费者能了解食物是怎样种植出来的,能明确食物种植成本、生产成本在哪里。

生产者也对自己的生产价值更有认同,更为自豪。这样,生产者和消费者形成互相支撑生命的共同体,这是CSA的雏形。

洪雅县骑龙村孙文祥农场的水稻田(图片来自“天安生活”)

这种合作,首先对农友有利,能保障他们持续做对环境友好的生态种植实践。

对关注生活、关注食品安全的城市居民也是有利的,毕竟乡村可以没有城市,但城市不能没有乡村,而乡村提供给城市的产品,只在超市的货架上呈现时,就失去了与土地联接的亲切感。

对整个地球生态、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更是有利的:在种植和消费过程中,减少了能耗、过度包装、减少了对土壤、水流的伤害。

2005年以来,河研会的农村可持续生态乡村建设项目点越来越多,更多农友加入到生态农业实践群。现在,河研会想让这个群扩大一点,让消费端也加入进来,让更多生态农友直接连接消费者,让更多消费者回溯了解农村、了解种植、了解土地安全,从而更关注环境、更关注人的基础生活所需本身。

此外,我们也想能更公正评价农业价值,想认识更多重视农业价值的都市消费者。

所以2021年,我们还将推出更多生态农友与生态食材拥护者们的互动活动。让生态农友有机会讲述他们的生产故事,让消费者们有更多机会参与生产和聆听食物生长的声音。

很多河研会的老朋友们已经多次购买过《成都河流故事》,所以我们为新年礼包准备了两个版本:


以及不包含《成都河流故事》的礼包2

肉米酱菜书,来自岷江全流域的礼物,也是河研会的生态农友们把他们勤劳守恒,积善余庆的喜悦分享给所有人。

送货说明:
王大爷家12月29日杀猪,之后制作腊肉,大约有15天的制作周期,我们约定于2021年1月25日统一发货,将这一盒来自岷江全流域的新年礼物交付给大家。

注意事项:
两个礼包共售100份,售完即止。
两个礼包的定价中都不含运费,自取不收费,如需快递到户,需另付运费。

购买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码进入“一心一物”微店购买。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获取购买链接



声 明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多年耕耘水源地社区,支持、鼓励、培育生态农友,搭建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社区支持农业)生态食材直接供应城市居民供应链,做农户资源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桥梁。


2021年,河研会持续CSA计划,与生态农友、农产品销售平台“一心一物”达成协议,让双方达成供—售伙伴,让生态农友与消费者直接交流和购买。


“一心一物”在运营中所获利润,也将回赠予河研会作为成都市水源地社区可持续乡村建设费用。




— END —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关注“河流研究会”一起还清流于大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