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讲堂·林盘篇:成都生物多样性和林盘保护
2023年3月15日,一大早安宁村土城林盘共学基地便热闹了起来。清流讲堂科普讲座主讲人陈庆恒老师就以上问题和数十名在场听众以及上百名网络听众进行知识分享、互动讨论。
陈庆恒老师首先以生境为主题,从生物的生存环境开始讲起。“生境是生物出现的环境空间范围,一般指生物居住的地方,或是生物生活的生态地理环境。”
陈庆恒老师在讲课 摄影|陈度
以下内容摘录自陈庆恒老师讲座所讲的内容: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繁杂的生物系统 图源:陈庆恒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
正是因为生物多样性的特性才造就了如此之多的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例如食物和工业原料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仅如此,生物多样性还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之一。
关于四川生物多样性有几个有趣的事情
说起四川,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隆起、抬升、演变,气候变迁和冰期的反复作用,使得四川成为集聚世界主要生物种类成分的重要区域,并且拥有十分丰富的特有生物成分和类群,还成为许多极为重要的现代高山动植物类群的分布和分化中心,许多栽培植物的祖先也来自于这些地方。
图源:陈庆恒
2、高颜值物种避难场所
四川西部所在的青藏高原东缘,历史上未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冰盖,所以保存了大量的各类物种,尤其是一些古老的物种,比如说银杏、水杉、大熊猫、中华鲟等等。
图源:陈庆恒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夏秋两季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中华鲟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
陈庆恒老师讲解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3、世界园林之母的核心
中国花卉树木资源十分丰富,奇花异草数不胜数。我国的花卉资源经过多种渠道流入世界各地,为丰富世界的园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欧洲,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没有中国的花木,就称不上一个花园。
图片来源网络
生物多样性和林盘保护
1、优越的自然资源是丰厚的不可多得的生态资产
土壤、气候等自然资源条件为“天府之国”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古代时期的成都平原不亚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鱼米之乡。
2、都江堰自流排灌系统是实现优良耕作制度的关键工程
都江堰自流排灌系统水利工程,是集聚先蜀古人丰富理水知识与技术的智慧结晶,使得川西传统耕作制度得以稳定高效的持续运转。
图源:网络
3、多元族群融合睿智创新最佳的人文社会配置
根据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的考古以及后来的“湖广填四川”各类成果显示,不同的族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汇聚到成都平原,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技术和发展思维,经过集成、复合、融合,形成了符合成都平原的先进生产体系,从水稻、辣椒等的起源、传播、分布,都可以展示出这些渊源来。
这时陈老师又举了个例子:
“辣椒自南美洲历尽波折来到四川,值得注意的是四川气候条件好像是专门为辣椒而准备的。辣椒到四川以后便生根发芽。不仅如此,四川人民有勇气接受外来物并加之创新,让辣椒成为四川一个地方的特色产品,最后演绎成豆瓣文化。”
1、先进的工具
犁、耙、龙骨车、风簸箕等等,一整套生产工具,这些工具的原理、样貌、形式,一直到现在还在用。
摄影|陈度
2、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艺流程人们从精耕细作、水旱轮作、一年两熟的农耕技术和流程中总结出了成都平原最重要最典型耕作制度——成都平原自然农法。3、先进的农耕智慧
因地制宜、间作、轮作、混作等等,完全符合现代生态科学、现代农业科学的原理。
4、成都平原农业发展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富
成都平原农业发展历史十分悠久,而且一直没有中断,依附于农业演绎发展出来的传统和历史文化十分丰富,不仅呈现在农业生产体系本身,还以多样化民俗、农谚、节庆、戏剧等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当中。
图源:陈庆恒
林盘
摄影|孙吉
起源古老 历史悠久
生境多样 种类丰富
成分复杂 富含珍稀
生存资源 国家宝藏
现状脆弱 亟待保护
END
相关阅读
从大熊猫、中华鲟到康定木兰 | 清流讲堂第⑩讲 招募讲座|自然宝藏:四川是高颜值物种避难所—清流讲堂·成都生态环保大讲堂胡君:木秀于林 — 扬名中外的四川本土植物|成都生态环保大讲堂&清流讲堂
主讲老师
生物学家
感谢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四川音乐学院对本次科普讲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