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蟇水河 寻访家乡的故事②③|林盘共学基金·锦宁村
2023年4月20日一早,继第一次锦宁村村民寻访蟇水河活动后,我们再次来到蟇水河边,开展寻访活动。
上午九时许,河研会工作人员同锦宁村村民到达约定的地点,讨论本次寻访活动路线,经过短暂商讨后,大家一致决定继续寻访位于蟇水河附近的元觉寺、张家祠堂、寿林桥与佛昌寺等老地方。
第二次寻访活动开始前规划路线|摄影 刘斌
刚到达元觉寺,周嬢嬢便说道:“元觉寺已经看不到了,现在成了居住小区,以前这个地方是个学校的嘛。”在之后的寻访过程中,由于时间久远等缘故,和当地村民交流过程中并未得到有用信息。但幸运的是周嬢嬢对元觉寺还有印象,结合周嬢嬢对儿时记忆地复述,我们对元觉寺有了大致的印象。在后续的寻访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探访元觉寺的老故事。
第一站:元觉寺遗址|摄影 刘斌
周嬢嬢讲述元觉寺的老故事|摄影 刘斌
而张家祠堂的故事则由张大爷娓娓道来,湖广填四川后,张家人来到蟇水河附近,定居下来并修建了张家祠堂,每逢重要节日如清明节,张家人汇聚在张家祠堂摆桌弄宴。张家人至今生活在周边张家祠堂遗址附近。
第二站:张家祠堂遗址|摄影 刘斌
在离张家祠堂没多远的寿林桥边,村民们采访了一位路过的老人得知,寿林桥原先形状为拱形,建造时间很久了。桥体同样经过改造以后,与之前的样子大相径庭。
第三站:寿林桥|摄影 刘斌
在接下来对佛昌寺调查过程中,同样因为年代久远,关于佛昌寺的历史和外观许多周围的村民也不知晓,经过村民们的短暂讨论后,决定以此为契机,回去继续询问小区周边高寿的老人。午饭过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将第二期活动经历,继续绘制在河流图上。
经过前两次的寻访活动,我们已经收集到了关于蟇水河的许多老故事老地名,寻访期间由于大多数建筑或者是故事时间久远,加之寻访过程中并没有对素材进行系统整理分析与讨论,所以我们便决定再开展一次讨论会,主要讨论如何将之前收集到的素材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前两次活动经历与村民的反馈,筹备之后关于蟇水河附近的节日民俗和生物等内容。
6月1日上午,锦宁村的张大爷家中便热闹起来,经过前两次走访活动后首先是对绘制的河流图重新整理和补充,增加一些老地名、故事等。工作人员结合调查走访的实际情况,让村民们进行分工,分别负责不同地名和故事的收集与整理,并寻访周围的老人。
与村民们讨论下一阶段任务安排并整理前两期活动内容|摄影 刘斌
下一阶段我们将开展对蟇水河附近的节庆风俗和林盘动植物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在上午讨论过程中,张大爷提到了当碑堰,一个位于蟇水河中下游的新地名。根据张大爷的讲述,流经当碑堰的河流也起水于蟇水河,并在流经途中,汇入来自柏条河的支流,最终流入下游的古城遗址。
当碑堰附近|摄影 刘斌
石板堰|摄影 孙吉
而位于元觉寺附近的河流同样发源于蟇水河,之后河流在石板堰分流,流向不同的地方。沿河上行不久,就是万寿寺,它始建于唐宋时期,因“圆悟禅师”晚年回家乡在万寿寺大建法幢而得名。
万寿寺|摄影 孙吉
之后寻访过程中我们又遇到了一条从柏条河分出来的河流,在噜罗堰分流以后,一部分流入古城遗址,还有一部分重新汇入柏条河。
噜罗堰|摄影 孙吉
“阅读”了蟇水河的开篇之后,我们将继续探索蟇水河,寻访家乡的故事。在之后开展的寻访活动中,我们将会和锦宁村村民一起探访蟇水河周边的节日风俗与附近的动植物,让我们一起期待之后的探访故事吧!
唐元镇水系图|摄影 刘斌
川西林盘是河流边的生态人居,传统则凝聚着地域的集体记忆,虽然锦宁村村民已经全部搬入了集中居住式小区,但他们对林盘、河流的记忆和感情未曾磨灭,许多生活的细节仍然和老林盘息息相关,借助“蟇水河的故事”,我们重新以河流为线,将当下与记忆紧紧联系在一起,第一次活动从蟇水河的起点开始、经千夫庙、乡贤桥等地到古渡口结束,仅仅“阅读”了蟇水河的开篇,小小的河流,承载着厚重的村民故事,我们将继续探索。
end
《蟇水河的故事》是林盘村民共学计划·村民学习基金支持的计划之一。经过前期数次林盘茶话会和讨论,锦宁村村民希望以河流为媒介,寻找并记录家乡的故事。该计划活动主要以锦宁村村民为主体,在河研会和清流智库老师的协作下,沿着蟇水河走访调查沿途村域的地名、生物、习俗及乡土文化等故事,绘制河流地图,记录所见所闻所得,最后共创出属于蟇水河村民自己的林盘故事。
“蟇水河的故事”创作小组
指导老师:华桦
锦宁村参与村民:肖素林、席述华、
周明辉、胥文芳、
胡立华、姜德秀、张云清、王志兰等
河研会:孙吉 刘斌
支持方:社区伙伴
执行方: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川西传统农耕智慧:林盘村民共学计划”(简称“林盘村民共学计划”),尝试以村民为主体,以林盘为切入点,采用林盘茶话会(龙门阵)、村民学习基金、跨界对话会和快乐农耕行等方式,通过村民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交流等过程,共同挖掘、整理并呈现对林盘及传统农耕社会更多维和丰富的理解,唤起村民对于传统农耕智慧的认识与认同,打破对农村未来的单一想象和参与不足,激发村民建立以当地村落(社区)为本,传承和活化传统农耕智慧,探索村落未来发展更加坚实的认知、协作与应用基础。
执行方: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主要执行协作人:孙吉
支持方:社区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