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异地水表的对话:用兰溪水表校验杭州水表

高雅麟 水务经理人 2022-05-27

如果我来告诉你,我能够用兰溪的一只水表,可以签定出杭州的水表是不是准确,你信吗?



是不是把二只表串联起来,看哪只表走得快?两只相隔百里,完全由二个不同水务公司管理的水表,如何发生关系?它们如何对话?



你可千万别说,是不是把二只表串联起来,看哪只表走得快?虽然这是我们常做的办法,但这个低级问题,拿到这里来说,估计是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我们真正要讲的实际就是关于智慧水务中的”水务智慧“。


近期感觉,“智慧水务"的话题讲得有些滥,形式大于实质,把一些同行的思维带偏了。想通过这个小事例,来说明行业逻辑在“智慧水务”中显示出来的“水务智慧”是多么重要,没有“水务智慧”这个灵魂,智慧水务是一句空谈。


智慧本无大小,它首先是一种思维状态。但这种思维状态来自于哪里?专注力!只有专注力加上经验值,再加上技术手段,一个行业中才会有真正的所谓”智慧“状态,否则,多是纸上谈兵。(更多案例,我们期望共同探讨,关于我的个人网站(watereyes.com),加入”水极客“注册http://www.watereyes.com/Water,我们将从中选择合适人群,举行各种形式沙龙。相信在水务行业中的思维框架、管理领域中的理念前沿、智慧水务的数据驱动会有所提升,这也是我们的初衷所在。)


   
我 个人喜欢用自身专业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用行业中的专业眼光诠释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是一种思维习惯。



回到原来的话题:

我的前提是,足不出户,也绝对不会动水表的物理位置。只要看二只水表水量的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即可。


下面结合我的个人经历来说一说,异地水表之间的对话:


以我近两年的水费为例,来说明,我是如何用兰溪的水表,来校验杭州水务的水表准确度的。为表述方便,我把兰溪的水表称为A表,杭州的水表称为B表。


背景:2015年,我从兰溪来杭工作。来杭州工作后常住杭州,有时候我回兰溪,有时候家人来看望我。所以,两只异地水表的用水量就是我来杭州以后的一家人的总用水量。


假设前提:1、计量为家庭生活用水;2、用水人口不变,水量基本不变(或是波动较小)。3、用水人口减少,用水量自然减少,用水从口增加,用水量自然增加。4、出差等用水量忽略不计(当然从大数据的角度而言,也是分析要素之一)


推论:

以三年水量为计量周期,理论上应该有此公式:自从我来杭州工作后,我在A表(兰溪)减少的水量=我在B表(杭州)的用水量


设:1、没有漏损的情况,

2、到杭州工作前的用水量PW

3、到杭州工作后的用水量NW

4、到杭州工作后,兰溪用水量为WA,杭州用水量为WB

则:NW=WA+WB


说到这里,想必马上明白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关系,呈现在大家面前。

A水表——用水人——B水表

A与B之间的联系纽带是——”我及家人“,即同一用水团体,包括我的家人。

当然,在现实中,天下没有二只一样的水表,也没有二只计量精度一样的表。

所以,NW=PW,是一个完全理想的状态。

我们按水表计量正负误差5%计,取极限值:一个为正误差,一个为负误差,

则:

P=(NW-PW)/NW=[NW-(WA+WB)]/NW=5%+5%=10%,P的值在10%为上限值 。如果超过10%,而不正常。


实际数据结果

(为了剔除月度用水量的偶然因素波动性影响,取三年的数据),可以更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水量如下:(不是说数据是隐私吗?此处略)

按上公式计算:得出,P=25%.


结论

来杭州工作以后,用水量增加了,25%超过了10%的上限,属异常现象。可以描述为事件如下:

用水人口未变,没有漏损的前提下,存在四种可能:

一是兰溪的表水走慢了,即兰溪的水表是负误差。

二是杭州的水表走快了,即杭州的水表是正误差。

三是以上两咱情况同时存在。

四是两都都是正误差与负误差,且杭州的正误差超过兰溪的正误差或是杭州的负误差低于兰溪的负误差。

当然也可以在扩展一下的另三种可能,就是前提条件:

一是可能用水人口变化,人来客往增加了。

二是表后有漏损

当然还有第六种可能,就是:以上五种情况可能都存在,

不管情况多少复杂,我们可以确定一个结论:

在用水人口不变,没有漏损的情况下:

两只水表肯定至少有一只计量是有问题的,确切地讲是:有一只水表的误差是 超过正常范围的。

我把三年数据分析后(分析方法,不在此文述,通过此事,我也发现原来数学的魅力也是无穷的)。思维导图如下:




体会:

事后,我提出了疑问,要求物业管理,对水表进行校验,果然误差近15%。

物业的态度很好,退回了60多元水费。我买了只西瓜,犒劳一下自己。


闲余时光的数据分析,也算是一种另类消遣,这大概也算是”大数据思维”,或者也是知识的价值吧。

不过,我的假设,缘自二个前提:1、用水量人口不变?是不是这三年,来访的客人多了?2、没有表后漏损?

质疑一番后,发现兰溪家中的抽水马桶漏了近三年,只是以前没有发现!!!至于三年中,来访客人有多大变化,没有数据支撑,不得而知了。


当然如果你真有精确的计数习惯,结合出差天数据,家客来访次数,或许你也会惊奇地发现,水表背后的数据原来还与此相关。

列位,这算是不是一种“智慧”?我想说明的,这就是“水务智慧“中的一种。在讲智慧水务的时候,多考虑一下”水务智慧“,无论是在水务企业管理者,还是智慧水务软件开发商,都是一种启示。智慧之大,可见一斑。

所以:

智慧水务=行业逻辑+数据分析+工具应用+理念应用

不知你怎么看?


对大数据是不是有了另一个看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