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字典、读辞典?读《管锥编》?著名辞赋家何开四老师在青羊文艺讲堂分享读书及写作辞赋心得

杨娟 四川文学网 2021-03-16

 

11月30日下午3点,青羊文艺讲堂系列讲座第四期在青羊区图书馆一楼多功能演播厅举行。本期请来了著名辞赋家何开四,就“辞赋创作中读书与致用”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人生经历、畅谈了读书与学习的心得,告诫观众要勤于思考、多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应用所学到的知识。何开四为爱好读书的观众送上 “读字典、词典”、“取法乎上、读好书”、“一本书主义”、以及“辞赋创作中的读书与致用”四大“锦囊”,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引人深思、促人奋进。在场观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如何看待读书与如何将有效知识整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何开四

读字典、词典

“一个人要成才,在我看来要有读字典和词书的的兴趣和功力。如果说读书要提高效率,这是不二法门。读字典还不单是一个词汇的积累的问题。词汇和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一个水库,它储存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你读一部编纂注释完备的成语词典,那里面大量的历史知识、文化掌故,远非语文课本所能比拟。你接受的是一次全面的文化熏陶,你的知识积累的速度也不是一般的教学所能企及。字典和词书还有一个优势,它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结晶,而且也是以规范和严谨的方式出现的,可靠性高。像陆伯鸿先生编的老《辞海》,前后花费的时间达二十多年,至今为人所重。不像有的书,等而下之,牛溲马勃拉杂成篇。当然,现在的词书也出现了粗制滥造之势,所以读词书也有个选择的问题,不少大学者有读词书的嗜好。我所知道的钱钟书先生对此就极有兴趣,甚至《大英百科全书》都一页页地读。他所成就的学问和他的这一雅好不无关系。”

朗诵《成都赋》

取法乎上、读好书

现场直击

“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如果再延伸一下则是:“取法乎下,则下中又下矣!”实际上人的一生中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在选择自己效法和学习的对象。是取法乎上,还是取法乎中,取法乎下,对人能否成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吃透了这一准则,你一生受用无穷,你会避免做无用功的浪费,甚至,你的境界也会和别人不同。”

现场直击

一本书主义

在回答现场观众提出让何开四老师推荐一本书时他这样说“不少人读了一辈子的书始终不得其要,一个重要的因为就是他没有读通读透一本书。当然这本书不是一般的著作,它应该是经典。我把一本书作为治学的奠基石,称为“一本书主义”。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研读一本书,可以是对自己影响很大改变自己的书,我在写一些赋的时候我就会想到《管锥编》,所以你们也应该有一本改变自己的书‘一本书主义”’为德也大矣,值得推广和提倡,你们不信,反正我信。”

现场观众提问

辞赋创作中的读书与致用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变化之快,已经超越以往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与此相应,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所以知识折旧的提速也是不可避免的。知识不用就是 ‘死知识’。这好比钱,没有进入流通, “用”是知识更新和提升的过程,2004年春我接受了《中华钱币赋》的写作任务。钱当然是天天打交道,而要写一个关于钱币的赋,就不那么简单了。我虽然也有一点经济学的知识,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钱币文化,那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了。另一方面写作还需要相应的金融学知识,这也是我所欠缺的。为此我必须“恶补”,否则这件事只能另请高明了。我大约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看了数百万字的相关资料和金融理论书籍。然后写出了《中华钱币赋》的第一稿,没想到评审会上被否定了。人家的理由是,只是资料的堆砌和历史的铺陈,没有写出这个行业特有的精神。由此可见,知识的更新和提升不仅是一个读书的问题,还必须有亲身的感受乃至实践。于是经过批准我去了印钞厂,这种印钱的地方,一般人是不能去的。仓库里金锭银锭堆积如山,车间里一切井然有序,甚至有庄严的感觉,特别是钞票的点数尤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点钞工全是“红色娘子军”,十多条钞票流水线“奔流不息”,点钞工要一丝不苟地完成和电脑一样精确的点数。动作是单调的,红色的第五套版的百元人民币对眼睛还有刺激,女工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数着,从来不出差错。人民币是人见人爱的东西,但在女工们的眼里见的不是钱,只是产品;作为印钞工人,她们的职业道德是为产品负责。我想,这已不是一种简单的生产,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因为有所感,灵感顿生, “钱积如山,德立千仞;钱流如川,心如止水”自然就出来了。学用或者说知行是一个系统。系统就有“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如果一个系统只有输入而没有输出,这个系统就是封闭的,就会导致“热寂”而解构。输出就是保持与外界的的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使系统开放,保持新鲜和活力,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说书生百无一用,是因为书生缺乏“输出”的环节,这个系统不完备,所以常吃亏,惹人耻笑。一旦补上这个环节,书生就是智者,还不知道谁笑谁哩!”

同时他还分享了南充《三国源》和《巴中赋》的创作经历。

“要是早几年听到何老师的读书‘方法论’该有多好!”在听完讲座后,现场观众孟虎说,“从来只知道‘查’字典,今日才明白‘读’字典的大用。晚上回家就把我的字典给翻出来。”

讲座前的交流

据悉,“锦城西韵—青羊文艺讲堂”是青羊道德讲堂和青羊人文讲堂的创新载体和有效补充,旨在联系德高望重的文化艺术大家、有潜力的中青年文化艺术家、新的文艺组织、新的文艺群体、文艺聚落、广大的文艺爱好者并搭建交流学习平台。目的是让市民感受青羊城市发展温度,进一步普及天府文化知识,进一步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每月举办一次。

结束后与听众交流


“文迷”合影进行时



往期精彩回顾


《成都书》: 一本梳理三千年成都文脉的诗意力作 ——张中信历史文化散文集《成都书》出版发行

现场直击 || 曹纪祖做客青羊文艺讲堂,点燃文学爱好者们的诗歌激情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探望我省老作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