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松:历久弥新的卢浮宫美图(下)
田松简历
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教授。哲学博士、理学(科学史)博士,富布莱特学者(2013-2014),做过大学物理教师、报社采编、电视策划、专栏作家,曾先后在北京大学作博士后工作、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曾涉足科学思想史、物理学哲学、科学伦理学、科学社会学、环境哲学、(科学)人类学、科学传播、科学与艺术研究等领域;偏爱跨学科案例研究,如以牛奶、食品工业、垃圾为对象的综合研究;是国内最早关注垃圾问题的人文学者之一;由此转向环境问题研究,进而开展文明研究,如“工业文明批判”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内较早从文明高度讨论人类社会问题的学者之一。
著有《稻香园随笔》、《警惕科学》、《一触即崩》、《学妖与四姨太效应——科学文化对话录》(与刘华杰合著)、《神灵世界的余韵——纳西族:一个古老民族的变迁》和《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等著作。并有《宇宙逍遥》、《在理解与信赖之间》和《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等译著。
早晨起来,蓦然收到陈年老友老赵传来的待发微信,九爷眼中的卢浮宫,署名赫然是老九。不明所以 ,不明觉厉。忙问,这是哪位老九?答,就你这位老九,多年以前你给我刻盘的图片。再看,才意识到,这是我初次游览卢浮宫时,拍摄的照片。
往事依稀,回首也可。不断检索记忆,以及电脑硬盘,作断代学考据。卢浮宫我去过多次,但是第一次是什么时候?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
我在2005年前后的文件资料里,仔细检索,竟然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显然,照片另外存档了。
那一年出国,印象最深刻的是签证之难,要在意大利使馆签证处外面连夜排队,分分钟觉得是耻辱。
2005年秋天,汪永晨突然扔出一个大礼包,落在我的头上,于是我受邀去罗马参加了“绿色记录国际环境记者大会”,会后,前往法兰克福附近的阿沙芬博格,到曾经南大的另一位陈年老友、老赵也应该熟悉的李慧家中做客,李慧家三面森林,诗意地栖居。由于李慧,认识了海德堡大学的人类学博士萨宾娜。此后,访问了萨宾娜的老家Karlsruhe(应该读卡尔斯乌黑),又匆匆去了海德堡,这才前往巴黎。
不过,具体到达巴黎的时间,一时不容易找到。只记得那是秋天,2005年的秋天。
秋天的巴黎,街景处处,都是法国电影熟悉的味道。塞纳河畔,秋雨淅沥,男人米黄色的风衣,各色雨伞,梧桐叶子铺在街上,褪色照片的色调……
到卢浮宫,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与周围建筑格格不入,分外别致,在画册里、电影中,早已熟悉的场景。
这就是卢浮宫。
我当时用的电子设备,应该是suny828。
感谢老赵把这些照片精心选出,并且配上文字。让十几年的照片第一次展示出来。照片永远不会过时,因为时间会赋予它价值,历久弥新。
田松
2017年8月18日。
编者按:
一般而言,每人每次都无法在国际级大博物馆一次看完所有展品,每个人对展品的侧重都不相同,每人对同一件展品的理解与聚焦点也各自不同,此次我们选取田松先生眼中的卢浮宫展品,就是一个个人立场,个人审美,个人视角的博物馆巡礼。欢迎大家提供博物馆巡礼主题稿,与同道分享美物与历史。感谢田松先生提供资料与大家分享。
(卢浮宫简介:编者取自公共资讯)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 42 36162 42 15231 0 0 3518 0 0:00:10 0:00:04 0:00:06 3518的王宫。现是卢浮宫博物馆,拥有的艺术收藏达3.5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
古埃及馆
古埃及艺术馆建立于1826年,共有23个展厅,收藏珍贵文物达350件。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罗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饰、装饰物、玩具、乐器等。这里还有古埃及神庙的断墙、基门、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头塑像等。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的藏品以法国王室的收藏品为基础。雕塑在该馆内占有主导的地位,雕塑品包括大理石、铜、象牙等。
雕塑馆
雕像馆有展厅27个, 展品1000多件,多为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部分为表现人体和动物的作品。在这里可以看到着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难头像》、《十字架上的耶稣》、《圣母与天使》、意大利的雕塑《圣母与孩童》、17世纪的《童年时期的路易十四》,18世纪的名人像《伏尔泰》,19世纪的群塑《舞蹈》等。
本专题图片均为作者提供授权发布
文字编辑自展览资讯
图片版权属于田松先生,如欲借用,本号负责转达。欢迎完整转发本号,不鼓励化整为零,重新组装。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乐艺会延伸阅读
计晖:《天国的宝物---十九世纪法国纯银鎏金珐琅镶宝圣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