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虎魄造办处:论汉代连胜佩、工字佩、司南佩三者关系

虎魄造办处 乐艺会 2019-05-17

虎魄造办处——致力于学习研究探索中国古代琥珀艺术,特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琥珀制品。




论汉代连胜佩、工字佩、司南佩三者关系


虎魄造办处


图一:出土于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合葬墓女棺胸部


【名称】:串饰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从右往左依次

方胜形玉饰1.2*1.2厘米;壶形琥珀饰高1.5厘米;工字形琥珀饰高0.7厘米;煤精羊高0.8厘米;扁壶形玉饰高1.3厘米;煤精鸟形饰高1.0厘米;方胜形玉饰0.8*0.8厘米;玛瑙管形饰长1.5厘米;玛瑙管形饰长1.7厘米;

【出土地】:1985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晚期合葬墓女棺中发掘出土。 此组串饰由多种材料和造型组合而成,共计九件。

【收藏地】:扬州博物馆藏。

【特征】: 小巧精细,构思新颖。小饰品多有穿孔,可穿线佩戴,尤以煤精鸟和羊制作工整,形体准确,颇具写实风格。



从图一可见,左边那个琥珀“工字”的器形与常见的玉质“工字”一样,器形十分典型。玉质的“连胜”与琥珀的“工字”同时出土于西汉晚期墓葬中,说明“工字佩”比“司南佩”早。




第一节、“连胜佩”、“工字佩”、“司南佩”三种佩饰出现时间和形制探讨


“连胜佩”、“工字佩”、“司南佩”三者之间从外形上看确实有些相似,但仔细对比后它们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如从佩戴使用功能上来看,又基本是一样的,它们都是用于辟邪厌胜。故其三者都应该属于厌胜饰。

图二:摘自《中国古代珠子》



在没弄明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前,我第一次见到这张演变示意图时(图二),我也以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演变过来的,被这样误导了很久。但后来自己大量接触到汉代“胜”形饰后,我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一、“工字”


汉代 “工字”形串饰目前已知的材质有玉质、琥珀、绿松石、青铜等。

图三:白玉“工字”形饰的三维图



图三出土于江苏盱眙金马高速公路东阳段新莽时期的M30号墓。其器形特征是:

1、整体为扁的“长方体”;

2、正面几乎是正方形;

3、正方形中间位置两端向中心收腰形成两个缺口,两个缺口都呈“V”字形(图三-1箭头);

4、中间收腰后的部分(图三绿色)连接上下两个长方形,从整体看正面就成了“工”字形(图三-红色描边部分);

5、“工”字形上下两边的长方形,靠近中间收腰的位置隆起的两个长方形(图三紫色),与中间收腰接连处(图三绿色)又呈“工”字形,且有些“工”字形饰中间隆起的部分比较高(图三-2紫色),形成外面又大又扁的“工”字内包含着另一个又小又厚“工”字;

6、且“工”字上下之间的连接处(图三绿色),在两个“V”字形的底部,有一对孔(图三黄色)贯通用于穿戴。从两个“工”字相连的含义来看,是乎与“连胜”有异曲同工之意。


图四:出土于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晚期合葬墓女棺内胸部的串饰


【名称】:琥珀“工字”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高0.7厘米

【出土地】:1985年出土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晚期合葬墓女棺内胸部

【收藏地】:扬州博物馆藏


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晚期合葬墓女棺中出土的这一组佩饰,其中包括两件白玉“连胜”和一件琥珀“工字”(图四)。这足以说明,两者是同一时期不同形质的器物。


图五:出土于江苏盱眙金马高速公路东阳段M30号新莽时期合葬墓女棺内胸部的串饰 


【名称】:白玉“工字”

【年代】:新莽时期(公元9-23年) 

【尺寸】:长2.7、宽2.6、厚0.7厘米 

【出土地】:2011年出土于江苏盱眙金马高速公路东阳段M30号新莽时期合葬墓女棺内胸部 

【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特征】: 此件多宝串饰由1件白玉“工字”形饰、2件淡黄色琉璃兽形饰,3件缠丝玛瑙管形饰、2件白水晶六棱饰、1件紫色水晶龟形饰、1件紫色水晶蟾蜍形饰、1件蓝色琉璃葫芦形饰、1件蓝色琉璃兽形饰及1件红色琉璃管形饰,共计13件不同质地的串饰组成。

      

从上面(图四、五)这些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可以作为断代依据,“连胜”和“工字”最早出现在西汉晚期的大型墓葬中,它们并不是作为单独的一件器物出现,而是与其它大小类似的各种器物一起,组合成串饰的形式出现的。


目前官方考古出土的“工字”数量并不多,主要出现在西汉和新莽时期,随后很长一段时间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直到明清时期又开始盛行,但明清时期流行的“工字”在外形上保留了“工字”的形状,但在此形状的基础上又雕刻了各种纹饰。“工字”在明清重新盛行和“司南”于宋明时期重新盛行原因目前暂时无法考证,可能是为了追求复古的“厌胜”饰。


二、“连胜”

图六:戴胜演示图



 “胜”也称“华胜”,《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图六) 唐·颜师古注:“胜,妇人首饰也; 汉代谓之华胜。”《释首饰》说:“华胜,华象草木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着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古代“华”通“花”。华胜也可以说是花胜,即一种象花装饰起来的头饰。

新莽至东汉 西王母宴乐图 2003年陕西定边郝滩乡汉墓出土


新莽时期西王母壁画


这是一幅出土于偃师市新莽壁画墓中描绘西王母的壁画。壁画上的西王母丰腴端庄、拱手端坐在云柱顶端,她面前是一只正在捣药的玉兔,其下绘有蟾蜍和九尾飞狐。在上面两幅西汉新莽时期的西王母壁画上面,可以清晰的看到西王母头上所戴的首饰。


上面这幅石刻可以清晰的看到西王母头上所戴的“胜”,头像边上还刻有三个字“西王母”



1、“胜”的由来和形质结构


由来:“胜”是传说中西王母的头饰,左右各一,中间用连杆贯穿发髻装饰首髻(图七、图八)。西汉晚期开始盛行膜拜西王母,此时做为西王母头上的“胜”形饰受到人们的追捧。


祈求辟邪的玉质小型“连胜”似乎已经成为西王母及昆仑仙山的代言者,自西汉晚期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皇室贵族等上层社会臂项间风靡几百年。


图七:1975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双山1号汉墓


【名称】:“胜形”玉构件

【年代】:东汉中期 

【尺寸】:高6.8、宽5.1厘米 

【出土地】:1975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双山1号汉墓

【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图八:汉代乐浪郡(朝鲜)遗址出土“胜形”玉构件,守屋茅藏氏藏。



形质结构:上图(图九)这件“胜形”玉构件,是1975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双山1号东汉墓。由此可见,此件只是作为“胜”的单体。相似品还见于朝鲜半岛的汉代乐浪郡出土的刻纹玉胜(图十)。


这两件“胜形”玉构件上面都用极浅的阴刻线,刻画出上下的梯形与中间的圆形,圆形正中间的方形卯孔则透露其应该是拼接器的组合构件。完整的组合结构应该是由榫头为连接杆的一部分,在杆子的另一端是一件同等大小的单体玉胜。因此,将两件“胜”通过连接杆连在一起的组合结构称之为“连胜”或“双胜”。


图九:出土于河北省定县(定州市)北陵头村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



上图(图十一)这件出土于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中的玉“胜”组件,其结构为四“胜”组合。左右分别是由两个“胜”叠加形成,中间上下镂雕东王公、西王母图像的连杆作片状,两边带突出来的“栓”,分别插入左右两边两片叠“胜”中间的孔内,可见穿过孔后延伸出来的“栓”。且东王公、西王母头上又兼戴“胜”。这足以证明“胜”形饰与西王母有关。


图十: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双山2号墓(东汉广陵王刘荆墓)出土“胜”形金饰



图十一这种玉“叠胜”的出现也不是偶然,(图十二)这件是由三个“胜”相叠成“品”字形的金饰。纵观上面这些玉质、金质,单体、连体、三连体甚至四连体的“胜”形饰,器形都是很标准的:上下梯形的中间是个正圆,而圆的正中间又是一个方形或圆形的孔,此孔就是用于接连“胜”与“胜”之间连接杆的“栓”。

图十一:西汉青铜“连胜”,尺寸13.8*9.5*8毫米


2、西汉时期的“连胜”


西汉时期的“连胜”形串饰目前已知的材质有玉质、琥珀、青金石、玛瑙、金、青铜等


图十二:出土于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晚期合葬墓女棺内的玉质“连胜”

【名称】:玉质“连胜”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左长1.2厘米、高1.2厘米、右长0.8厘米、高0.8厘米

【出土地】:1985年出土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晚期合葬墓女棺内胸部

【收藏地】:扬州博物馆藏


西汉时期的“连胜”非常写实,整体呈“正方体”或“长方体”;由中间的一条杆连接着两边的“胜”;两边的两个“胜”相对称,左右两边的“胜”显得比较方正,从侧面看单体的“胜”都呈“亚”字形,上下均为外长内短的两个梯形连接着中间的一个圆形;圆形的正中间又有一凸起的部分,呈圆形纽状,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其实这个凸起的圆纽部分是中间的连杆贯穿两个“胜”的“栓”,通过连杆和“栓”将两个“胜”连接在一起,称为“连胜”。


“连胜”的打孔位置也是有规律的,一种是从两边的“栓”中间打孔贯穿整个连接杆形成穿孔(图十四左、图十五),这即是“栓”又是孔;另一种是由连接杆的中间打孔,而且选择打孔的位置是“亚”字形的上下位置,而不是选择从“亚”字形的左右位置(图十四右、图十九)。这样有规律的打孔方式肯定有它一定的含义,可能是要使“胜”始终保持“亚”字形的正位。

图十三:2004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理工大西汉壁画墓M1

图十四:2004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理工大西汉壁画墓M1

【名称】:玉质“连胜”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高1厘米、长1厘米、宽0.6厘米

【出土地】:2004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理工大西汉壁画墓M1



图十五: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西汉晚期墓出土的串饰共28件

图十六: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西汉晚期墓出土的串饰共28件

【名称】:玉质“连胜”

【年代】:西汉晚期

【出土地】:1996年9月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汉墓出土。

【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图十七:出土于广州市恒福路银行疗养院二期工地

【名称】:琥珀“连胜”

【年代】:西汉晚期

【出土地】:广州市恒福路银行疗养院二期工地西汉晚期墓出土

【收藏地】:广州市博物馆


图十八:出土于广西合浦风门岭M26号墓出土

【名称】:金“连胜”

【年代】:西汉后期较晚阶段

【尺寸】:高1.1厘米、宽1.1厘米

【出土地】:广西合浦风门岭M26号墓出土




3、东汉时期的“双胜”    


东汉时期的“双胜”形串饰目前已知的材质有玉质、琥珀、青金石、煤精等。


图二十: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双山2号墓(东汉广陵王刘荆墓)出土琥珀“双胜”


【名称】:琥珀“双胜” 

【年代】:东汉早期 

【尺寸】:上下高25毫米、左右宽30毫米、厚14毫米

【出土地】: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双山2号墓【东汉广陵王刘荆(?-公元67年)】墓出土 

【收藏地】:南京博物院藏第三组 

【特征】:质地为红色琥珀,由于受沁表面较为粗糙,器型较一般“连胜”稍大,此件是目前个人已知最大的琥珀“双胜”饰。

图二十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双山2号墓(东汉广陵王刘荆墓)出土琥珀“双胜”


此件(图二十、二十一)作为东汉时期“胜”形饰的代表,与西汉时期的“连胜”相比,显得颇为简化与抽象。从两边“胜”的形状来看,更像是瘦身后的“亚”字(图二十一右边“胜”的单体正面)。而西汉时期的“连胜”显的比较方正,呈“正方体”(图十四、十五);而这种简化抽象的琥珀“双胜”显的比较瘦长,呈“长方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