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一《​开篇的话:中国符号》

惠引 乐艺会 2021-02-27
前言
知识有价,原创不易,欢迎支持付费阅读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一

开篇的话:中国符号

惠引

 

玩收藏的朋友在一起交流,很容易就要讨论到器物上图形的意味。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老物件上的图案,大都有着特殊的含意。它们出于民族的观念和历史的积淀,自然表现为一种祈吉盼福的向往。一般认为“源于商周、始于秦汉,发育于唐宋,至明清已经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窥山楼主经过十多年的爬梳剔理,以相熟或未曾谋面的各地藏友自己藏品的照片为基础,归纳整理出数十种常见吉祥图案的说明。系列文章部分曾在公开媒体上发表。近日经过重编整理,又特邀苏州文化达人惠引女史诵读部分内容,通过“乐艺会”平台推出。期待列位热爱中国文化的朋友,在她的曼妙轻音引领下,对“吉祥”有新的领悟。

 

关于吉祥图案的资料和书籍,其实已经有不少了。但许多都是材料的堆砌,既少系统也乏理论,故弄玄虚。还有一种是陈陈相传,将以前的书本知识堆积起来,虽能普及知识,但与现实的收藏品脱节,无法让爱好者获得入门的途径。一些学院派的人士,论之必崇洋求古,能说大套理论,却看不懂身边的常见民俗。而一般收藏爱好者中,则多喜欢人云亦云,信口开河。最常见者,是将“谐音”无限扩大化。譬如有人甚至能把三只缸五个人聚在一起饮酒的图案胡说成是在鼓吹“三纲五常”,称得上是“图形象征无限化”了。

沈阳许冰藏 辽南刺绣《三娘教子》故事[见明《断机记》传奇。薛子岳有妻张氏、妾刘氏及王春娥,刘生子名鹦哥。薛赴镇江,托友带银百两安家。友昧其银,伪报薛死。张、刘先后再嫁。王春娥织布与老仆含辛茹苦抚养鹦哥。鹦哥被同学讥为无母之儿,负气归家,不听春娥教训,并反唇相讥。春娥伤心已极,以刀断布,以示决绝。经老仆薛保再三劝解,鹦哥赔礼认错,母子始和好如初。后鹦哥得中状元,薛子岳亦还家,一家团聚。
 
“吉祥”始见于《庄子》“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唐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将其绘成图画,则俗称“瑞应图”、“吉祥画”。通常认为有确切意义的吉祥画是汉代出现的,但学者们往往把以前的狩猎图、舞蹈图,蛙纹、鸟纹、鹿纹、羊纹、鱼纹等等也算做吉祥图案的早期原型。

一些理论书上,把完成于东汉的石刻《五瑞图》称为第一幅以吉祥为主题的完整作品,图上有黄龙、白鹿、连理木、嘉禾、仙人等形象,并标明了名称。最早的吉祥符样集成《瑞应图》屏雕,是三国时完成的,荟萃了120种吉祥瑞庆符样。南北朝时孙柔之编撰了《瑞应图赞》《瑞应记》各三卷,可惜上述的这3件作品都没有传下来,具体的情况现在已无从稽核了。

沈阳许冰藏 辽南刺绣《朱买臣负薪》故事[汉武帝时,有吴人朱买臣,家贫好学,不治产业,入山采樵,卖薪以自给,且行且读。妻引以为羞,下堂求去,朱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妻乞离异,欣然改嫁一泥水匠。朱买臣后得举荐,武帝召见,拜会稽太守。妻后悔自缢。]
 
隋、唐、五代以来,吉祥图纹世俗化,成为各阶层寄托理想、心愿和情感的重要形式。唐朝刘赓撰《稽瑞》,辑录了185个吉祥瑞征条目,并加以点校阐释。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又对各种祥瑞图进行了整理,后来的一些画谱亦对吉祥涵意的主题画进行了归纳,如“吹箫引凤”“龙凤呈祥”“蟠桃献寿”这时都已有了定型。

哈尔滨庄唯收藏“琴棋书画”商铺印
 
两宋程朱理学、儒学“三纲五常”、“仁义礼智”对吉祥图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印刷业的发展,对吉瑞概念的民间普及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刺激了文学插图、民间年画的发展。
   
明清以来,吉祥图案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步向高潮,式样更为丰富多彩。各种工艺品上的吉祥图纹俯拾皆是。在《天水冰山录》中记载的吉祥题材名画画目中,有72种之多。并出现了绝大多数图案以谐音寓意,以指事和会意的方式进行构成。进入“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时代。

无锡毛芸藏“琴棋书画”扁方发簪
 
现代社会第一本全面总结中国吉祥图案的著作,是1927年野畸城近的《中国吉祥图解》(日本平凡社),今天市面上流传的许多小册子,仍在翻印着上面的插图。
 
正因为有传统,吉祥图案及其文化的发展,肯定会有其内在规律可以把握。可以说封建社会愈发达,文化积淀愈浓厚,吉祥图案愈发达。进入清代则进入鼎盛时期。进入工业化后,随着整个视觉识别系统的日益西化,这一套传统的吉祥图案也正步入衰落期。但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是深远的,我们学习和探讨这些图案,也正是对传统表示敬仰的一种姿态。

无锡辛寅收藏青花瓷片 “仙人乘槎”

无锡辛寅收藏青花瓷片 “东方朔偷桃”

 

【音频】

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的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相对固定的人物、景观纹饰图谱,即以相对程式化的画面,通过约定俗成的组合,表现一些内容复杂的文化涵义。比如:琴棋书画、渔耕樵读、曲水流觞、竹林七贤等等,这些较为典雅,有着知识分子的情趣。

还有一种,大量以小说、戏曲中的“故事”题材出现的装饰图案,戏曲表演更是直接提供了人物造型。据年画专家王树村的研究,当年杨柳青画坊的老板,为了出新,常常以重金聘请名画师到北京观剧,当场临摹、速记,以便绘制最时尚的年画。

明清两代,宣传儒教思想是一个很重要的倾向。孝悌便是儒教的伦理道德核心,《二十四孝图》这样一种通俗化的标榜孝行的故事,通过门板、窗棂上的砖雕、木刻,枕头、被套上的刺绣,深入民间,即使目不识丁的村妇幼童,也人人皆知。

这些广义的吉祥图案大量存在于民间工艺品上,反映的是中国社会数千年来历史、生活、教育和伦理、文化的长期积淀。而相关的调查也表明,许多传统民居从砖雕、木饰到内部装饰的构成,其实和今天的家庭装修一样,大都出自主人自己的安排,体现了主人本人的观念和意趣。



无锡丁瑞泉藏瓷砚 “太白醉酒””
 
从原意到泛化到装饰物,由实用到符号化。作为民间艺术,各种吉祥符号随着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祇信仰,逐渐发展成为驱邪纳祥、祈福攘灾、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等活动的商业信息传达方式,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吉祥文化愈普及、愈商业化,其中的宗教、迷信成分愈淡化。图案设计充分利用各种自然物象的寓意,结合双关、借代、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有的附上定型的文字符号,通过建筑、雕刻、绘画、工艺美术等塑造出各式各样直观可感的形象,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数千年来的发展,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至高境界。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Preview the first 78% of the content for free.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