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清华大牛,刚刚融资30亿

刘博 投资界 2024年12月17日 08:39

国产AI爆发。


作者 I 刘博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这可能是2024年最后一笔超级融资。


投资界独家获悉,智谱AI近期完成新一轮30亿元人民币融资。据多位知情人透露,此次新进投资方包括多家战投及国资机构,而君联资本等老股东继续跟投。


过去一年,国产AI融资历历在目。成立于2019年的智谱AI,背后站着一群清华大牛——CEO张鹏本硕博均毕业于清华,董事长刘德兵、总裁王绍兰同为清华校友。短短五年时间,智谱AI已成为国产AI标志性企业之一,身后也集结了一支长长的投资人队伍。


尽管今年国内一级市场格外冷清,但AI融资却依旧轰轰烈烈,动辄数亿元的融资比比皆是,诞生了一批AI超级独角兽: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零一万物……这无疑是中国AI时代最生动的一抹写照。


清华校友联手

要打造中国版OpenAI


这是一家从清华实验室走出的独角兽。


时间回到2006年,彼时清华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KEG实验室)发布AMiner平台,即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去挖掘自然科学或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中,张鹏在2002年从清华本科毕业后,便作为硕士研究生进入KEG实验室深造,此后他攻读清华2018创新领军工程博士。


智谱AI CEO 张鹏


直到2019年,为了将科研成果发挥出最大价值,张鹏与团队决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正式创立智谱AI,目前由他担任CEO,清华校友刘德兵、王绍兰则分别出任董事长和总裁一职。


智谱AI起步很快。正如张鹏此前表示,公司是带着技术、带着团队、带着客户和市场直接启动的,“我们一边做核心的技术,一边拓展市场。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有收入。”


2020年,OpenAI发布GPT-3大语言模型,AI浪潮席卷全球。这也激发了智谱AI斗志——于是在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团队决定全力进行大模型的开发。2022年8月,由智谱联合清华大学打造的GLM-130B正式诞生。


进入到2024年,大模型战火依旧,智谱AI也加快步伐,分别在今年1月和8月,推出新一代基座大模型GLM-4和GLM-4-Plus,还先后发布对标Sora的视频生成模型CogVideoX,以及对标GPT-4o的GLM-4-VideoCall和端到端语音模型GLM-4-Voice。


眼下,商业化成为摆在大模型公司面前共同的难题,智谱AI也不例外。据接近智谱AI的知情人透露,“今年智谱商业化收入相比2023年取得了100%以上的增长。”对方提供了一组直观数据——


智谱推出的MaaS平台,已吸引70 万企业和开发者用户。即使在 API 价格大幅普惠的情况下,开放平台API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30 倍,日均Tokens消耗量增长 150 倍。而C端产品智谱清言则拥有超过2500万用户,年化收入(ARR)超千万级。


行至今日,智谱AI业务已覆盖智能汽车、制造、大消费、金融、政务服务、医疗健康、游戏娱乐、文化旅游等行业。近期智谱的AutoGLM 火爆出圈,更是带动 Agent 成为行业新焦点。


回望过去短短5年,国产大模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属于智谱AI的征程仍在继续。正如张鹏曾说过,“我们的目标永远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并且让机器服务人类。”


VC/PE云集

不久前估值已超200亿


一路走来,智谱AI留给创投圈深刻印象。


早在成立伊始,智谱AI就获得中科创星的天使轮投资。谈及这笔投资,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曾对投资界回忆,当时投资团队根据行业研究判断,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将会成为深度学习之后下一个重要技术方向。由此,智谱AI进入中科创星团队的视野,并最终出手。


此后,不断有头部投资机构进入。2021年9月,智谱AI完成A轮过亿元融资,由达晨财智、华控基金、将门创投、图灵创投、北京达凡、通智投资、枣庄通智、荣品投资、财智创赢、凌云光等联合投资。


时隔一年,智谱AI又获得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君联资本、启明创投联合领投。当时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表示,“‘大模型+大算力’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行路径,未来基于大模型形成变革性AI产业基础设施将改变当前单一模型对应单一任务的人工智能研发范式,多模态大模型将成为不同领域的共性平台技术。”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则认为,下一个十年,人工智能将走向认知智能,预训练大模型是其核心技术推动力和关键基础设施,让AI吸收更多的知识去理解和思考,最终实现接近人类水平的认知。


震撼一幕出现在去年10月,智谱AI宣布2023年累计获得超25亿人民币融资,由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君联资本为基金管理人)、美团、蚂蚁、阿里、腾讯、小米、金山、顺为、Boss直聘、好未来、红杉中国、高瓴等多家机构及包括君联资本在内的部分老股东跟投。


今年初,智谱AI被爆完成新一轮融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参与投资。而在稍早前的9月,中关村科学城公司宣布以投前200亿估值领投智谱AI,用于支持国产基座大模型的技术创新和生态发展。


至此,智谱AI崛起为国产大模型最大独角兽之一,这场创投圈火爆的融资竞赛仍在继续。


全球掀起史上最大竞赛

国产AI军团崛起


目之所及,AI成为今年最火爆的融资赛道。不久前,OpenAI宣布最新一轮融资66亿美元,投后估值达到1570亿美元(超11000亿元人民币),缔造了年度最疯狂的融资纪录。


我们将目光拉回至国内,大模型融资历历在目。今年9月,潞晨科技获得数亿元A++轮融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石溪资本、Capstone Capital、领沨资本参与投资。背后掌舵者是一位90后教授尤洋,他毕业于清华,后在UC Berkeley攻读博士,并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系首位获得“校长青年教授”殊荣的华人。


同一时间,无问芯穹宣布完成近5亿元融资,投资方同样惊人——联合领投方为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担任管理人)、启明创投和洪泰基金,跟投方包括联想创投、小米、软通高科等战略投资方,国开科创、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临港科创投担任管理人)、徐汇科创投等国资基金,以及顺为资本、达晨财智、德同资本、尚势资本、森若玉坤、申万宏源、正景资本等财务机构。这是一支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推动集结的队伍,发起人是汪玉教授,公司CEO夏立雪、首席科学家戴国浩均是汪玉的学生。


此外,“大模型五虎”中的另外4家企业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零一万物,也在去年至今密集宣布融资,纷纷跻身独角兽行列。


不同以往,我们看到这一波AI创业者均是名校出身——正所谓“北清华,南交大”,清华系和上海交大系成为AI江湖中响当当的力量;同时,坐落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毫不逊色。


同时,AI战火也在城市中蔓延开来。去年8月,《成都市加快大模型创新应用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就已印发;上海快速跟进,已发布《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


北京、深圳同样势头强劲。今年7月,《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出台,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力争形成3-5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100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和1000个行业成功案例。


为何会如此火爆?“AI 2.0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科技革命。”李开复一年前的判断言犹在耳。孙正义更是描绘了一个极为激进的AI普及时间表——拥有与人类同等能力的AI将在2~3年后到来,而超过人类1万倍的超人工智能(AS)将在10年以内实现。


历史的河流浩浩荡荡。此时此刻,我们正身处于AI新时代的起点,在这条新征途上,一批批来自不同背景的国产AI军团,正从四面八方赶来集结,共同奔赴远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投资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