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步入寒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动脉网 Author 赵泓维
设备销量放缓。
作者 | 赵泓维
来源 | 动脉网
(ID:vcbeat)
医疗设备厂商的日子近来不太好过。
国信证券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医疗设备中标总金额仅为520亿元,同比降幅高达35%。
其中,磁共振、CT、超声、内窥镜、监护设备的形势尤为严峻,以上品类中标金额分别为65亿、65亿、60亿、45亿和10亿;对应降幅-40%、-40%、-40%、-50%和-50%,每一类设备的销量都几近腰斩。
2023Q1-2024Q2医疗设备重要品类中标金额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信证券)
宏观下的萧条给予了每一家企业同等体验。无论国产龙头迈瑞联影,还是跨国巨擘GPS,这半年间交出的答卷都不尽如人意。
如今凛冬已至,医学设备的转机还有多远?
设备销量放缓,企业到底承了多少压?
医疗设备市场急速缩紧背后,一个最为明显的原因是2023年年中开启的医药反腐风暴。
作为此次行动的重灾区,医疗器械相关的违法操作层出不穷。很多医院管理者通过虚报费用、收受贿赂的方式牟利。譬如,有院长搁置医院其他领导人员的反对意见,将进口价约1500万元的直线加速器以3520万元买入,吃掉了约1600万元的回扣。
“定制式”招投标亦是医院贪腐的常见形式。部分医院通过巧设“技术参数”等特定条件,打着“科技”“智能”的幌子,加码“定制”招投标筛选规则。通过这种方式,四川一院长为企业量身定制招标标准,将医院的药品及耗材供应商从200余家压缩到与其有直接利益关系的7家,规避监管机构的监管。
“最强医疗反腐”开启后,各类贪腐行为均被查处,大量财政资金被追回,许多医疗设备的价格也随之降了下来。
但也正是在此时期,许多未曾参与贪腐的管理人员为了规避风险,中止了对于各类医疗设备的采购。2023年Q3至今,全国各类医疗机构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采购犹豫”,成为医疗设备采购暴跌的主要原因。
不过,导致市场萧条的原因不止于此。
蛋壳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的影像设备的整体销售金额虽维持增势,而最终的总销量还是下降了近10%。即便是数十年来一直维持销量上升趋势的磁共振,也在这一年间出现销量首跌。
追其究竟,新冠疫情期间发生过量采购后,64排以下CT、移动DR等中低端影像设备一直处于存量消化阶段。此外,当前医院追求神经、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科研与精准诊断,普遍偏好采购高端超高端医学的装备,这类设备审批时间较长,叠加反腐带来的资金审批延迟,导致了周期性的需求真空。
多重因素合力之下,医疗设备厂商可谓全面承压。
对国内六家不同规模的医疗器械公司进行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数据仅迈瑞医疗、澳华内镜营业收入有所增长,其余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即便是GPS也难以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营收规模达到了近10%的降幅。
净利润方面,迈瑞医疗医疗设备业务利润跌幅较大,好在非医疗设备业务略有增长,因而同期净利润百分比仅减少了个位数,其余公司下降比例超过两位数,甚至有企业的跌幅超过了50%。
2024年各医疗器械上市公司Q3经营数据
(国内企业单位:亿元;跨国企业单位:亿欧元;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
上市企业的压力亦可推导至初创企业之中。重投入的医学装备本来就对此类企业现金流提出了极大考验,如今一二级市场募资难度居高不下,经营收入也承压,他们的2024年实在是难熬。
以旧换新,医学装备的关键转折
尽管压力骤增,我国的医学设备市场并未真正“伤筋动骨”。
从市场维度进行拆解可分为三大原因。其一,“采购犹豫”并没有消除医院的需求,只是延迟了需求,因而总会找到释放的时机。截至2024年,我国2062家县医院设备配置率偏低,29项医疗设备配置率低于30%,缺口明显。
其二,疫情期间的设备过量采购效应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失;国内中高端设备的配置量又远低于发达国家,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两个要素重叠下,医疗设备仍将在中期内围绕低中高端三类设备全面释放需求。
其三,现阶段医院很多CT、MR、DSA、PET已经超期服役,需要淘汰过期、失效和落后的设备,购置新的、更高质量的设备。
换句话说,反腐带来的采购压力终究只是临时压力,市场总规模并未因此遭遇过多负面。且在长期之中,医院仍然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设备需求,尤其是高端设备采购需求。
再谈政策维度,国家近两年为医疗设备市场提供支持以高频、多维、全方位著称。
去年三月,国家卫健委罕见地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进行了更新:2023年医疗器械配置证的放宽,任何医疗机构都可直接购置目录外的医用设备,无须再向省市申请报备,使得部分碍于配置证原因未能满足中高端医学装备配置需求的二三级医院,有能力在政策发布后进行新的采购,本质上极大提高了医疗设备市场的基本盘。
今年五月,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关于做好医疗卫生领域2024年设备更新工作的预通知》《推动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将县域中心、三级医院医学设备的被动更新转变为主动更新,既能提高医疗质量,又能回暖医疗设备市场。
七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更是向医院直接“发钱”。国信证券预计:政策提及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分配给医疗领域的比例约7%~9%(根据我国每年发行专项债中医疗卫生专项债规模占比估算),即210亿-270亿元,假设国债资金占总投资额的50%,预计医疗设备更新总规模有望达到420亿-540亿元。
近年来医疗设备相关政策(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
截至7月24日,各省已公布的设备更新项目涉及投资额超过200亿元,预计总投资金额前五的设备依次为CT、超声、MRI、DR、内窥镜,占比分别为22.1%、15.8%、11.0%、8.6%、7.3%,合计占比超60%。
各类设备预计总投资额(数据来源:国信证券)
此外,县域医疗机构大概率是第一波需求释放的重心所在。据医装数胜统计,截至9月底,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进入采购意向阶段的金额约占22%,进入招标阶段的金额约占5.10%;城市医院采购意向约17.32%,招标进度约4.59%。
就目前而言,3000亿国债刺激下的设备“以旧换新”最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打破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采购犹豫”,而配置许可管理目录、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则能进一步抬升医疗设备市场的整体容量。
继续积压不释放,行业恐临大洗牌
对于“以旧换新”释放的时间,不同机构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整体区间类似。
根据国信证券计算,首批设备更新项目的招投标需求有望在Q3起落地,并在Q4陆续释放;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也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末将有较大规模落地。
不过Q3后,许多地区的监管机构不定期地延长医疗反腐时间,可能一定程度影响需求释放的具体时间。
那么,如果需求没有在预定时间内释放到位呢?
对于大企业而言,解答这一问题较为容易。“采购犹豫”堆积的需求总会释放,没有太多现金流的顾虑,他们可以继续维持研发力度,为接下来的中高端市场争夺战做好准备。
2024年前三季度,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的研发投入均未受环境影响,数值与往期持平。联影医疗为例,2024年继续在高端、超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上维持高投入,还试图补全超声这一唯一缺失的拼图。
此外,他们还需要为争抢即将到来的市场做足准备。目前,GPS已明确推出各自的“焕新”计划,对医疗机构全系设备更新给出相应优惠方案。国内方面,迈瑞医疗、东软医疗等企业也透露了各自在县域方面准备计划,但尚未公布具体方案。
相较之下,创业企业,尤其是那些尚未盈利的企业而言,需求释放带来的延迟将造成更为消极的影响,可能导致行业洗牌。
重投入的医学装备本来就对这类企业的现金流提出极大考验,如今一二级市场募资难度居高不下,骤降的营收必然进一步考验初创公司的生存能力。
因此,过去数年,医学装备厂商全力突击高尖端产品,借助头部产品树立品牌推动销量,但在这个时候,创业企业或许需要暂缓脚步,在研发与销售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坚持到需求释放的那一天。
这个过程中,初创公司尤其需要注重县域这一市场。一方面,县域医疗机构追求设备能力与价格之间的均衡,大部分企业的产品均能满足这类机构的需求;另一方面,县域医疗机构设备配置率本就不足,还需对过往购置的设备进行更新,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总的来说,我国医疗设备整体技术能力距离海外龙头仍有一段距离。但愿我们能够看到更多企业留存下来,攻克更为精简的核心零部件,创造更多更有效的高端医学装备,惠及海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