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负时代,逐梦远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届毕业生风采

北大环院 2022-10-07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伴随着《燕园情》的歌声唱响,7月13日、14日,北京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在邱德拔体育馆举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也将有一批优秀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从这里出发,奔赴前程、逐梦远方。


在典礼上,郝平校长为毕业生送上寄语,他强调:“同学们,你们中的很多人将去往广袤的基层边陲,建设你们情系着的城镇乡野;很多人将走向海角天涯,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也有很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或将投身科研一线,为祖国的创新自立、科技自强默默燃烧自己的青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每个人都会找到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但无论将来你们选择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始终勤勉耕耘,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生根发芽。”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届毕业学子正在身体力行实践脚踏实地、行稳致远的理想信念,不负时代,砥砺前行。


1

   心系祖国边疆,躬身力行使命

2016至2020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余名毕业生前往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基层工作,尽管条件艰苦,仍恪尽职守,辛勤耕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其中,2016届毕业生郑明凤选择逆行4000公里,到南疆乡镇工作,2018届毕业生石宛梓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人民政府党政综合办工作,并担任林原村党委副书记深入农村开展服务。

在今年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上,郝平校长在寄语中更是特别提到了学院2017级博士毕业生麦麦提·斯马义,他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麦麦提·斯马义马上就要返回新疆工作了。刚来到学校时,生活习惯的差异、语言交流的困难、学习科研任务的繁重,一道道关卡摆在他面前。但他没有退缩,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成果。”


麦麦提来自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图木舒克夏河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下长大。刚入学时由于一直就读于维族学校的语言障碍、基础知识薄弱等原因,然而他面对重重困难,在坚持不懈的奋斗和努力下,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在大气污染物防治方面撰写12篇SCI文章(第一作者文章6篇)。此外,他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口头报告,并荣获2020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唐孝炎一等奖学金、未来科学家奖、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优秀科研奖、雪铁龙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在读期间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他将回新疆进入高校从事科研工作,为边疆地区的繁荣、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一份力量。

寄语

他也对师弟师妹送上寄语:“我是幸运的,能够在北大度过我的四年博士生活,虽然挫折、压力重重,但在燕园里度过的每一个时光充实无悔,学业和生活上收获满满;离别的日子将近,这个时候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告诉所有老师,朋友,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们,谢谢你们把最美好的四年时光与我分享,在我生命中留下了那么重要的位置,我为过去互帮互助,一起努力的日子和情感举杯,为将来的分别祝福万千。


2

   扎根基层建设,激扬青春力量

2016至2020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60余名同学肩负使命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基层工作中坚守初心与梦想,将家国情怀融入平凡奋斗中。其中,冯秋园前往新丰县生态环境局,王艺淋前往宁德市东侨开发区社区服务中心,朱毅前往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人民政府工作,切实履行扎根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与承诺。

今年的毕业生2017级本科生蓝天翔毕业后选择前往广西河池的基层工作。他说,选择选调回到家乡基层,是因为这份工作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建设家乡、为人民服务。他表示,这一切都让自己对肩头的责任使命有了新的理解。2021年的毕业生正逢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节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我国正在稳步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何充分实现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新时代新青年去承担的,而他选择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寄语

他也对未来的学弟学妹寄语:“希望大家无论选择怎样的工作,都能够为建设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像韩茂莉老师在毕业典礼上说的,当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都能够说,那里面有我们的一份贡献。”


3

   深入重点行业,勇立时代潮头

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在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下,经济减速提质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我们需要深化绿色低碳发展,新能源前景广阔,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非石化能源比重的大幅提升,关注环保经济,新能源将是增量主体,美丽中国和绿色发展是主线。

学院毕业生投身重点行业领域,传承北大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选择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2016级博士生赵云鹏毕业后选择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工作。


在校期间,他曾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二等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


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零开始自学编程语言、生物信息学技术等,建立了构建细菌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和计算基因表达量的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厌氧氨氧化菌群的代谢互养关系的机制及对于细菌生长、菌群团聚和处理性能的作用,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行业顶刊发表论文7篇,累计影响因子53.20。


这场五年的读博修行,对赵云鹏而言,是一个储存内存超过300G的文件夹,其中包括7套实验形成的数据、图片与文档,32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编程语言与代码脚本,109个组会汇报PPT,2100余篇英文文献,以及最终形成的9万余字的博士论文。


未来他也将带着对北大环境前辈的感激之情,怀着北大学子的家国情怀,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环保工作中继续绽放自己的力量。

寄语

他也对未来的学弟学妹寄语:“包括我在内,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选择了继续从事环保事业,我相信在前人的指引下,我们能不断揭开各种环保问题内在机理的神秘面纱!我相信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不断推动各种环保技术应用落地的研产转化!我相信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能够接好这跟接力棒,贡献出青年人的力量!


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新征程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子从燕园出发,向山海奔赴;心系边疆、扎根基层、深入重点行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祝愿所有2021届毕业生前程似锦!


文字:陈安娜

图片:受访者提供

排版:聂辰颐

推荐阅读

01

刘建国课题组揭示国际高关注化学品短链和中链氯化石蜡在中国产品中的分布、排放与环境归趋

02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高校野外科考安全管理建设研讨沙龙

03

减少空气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北京大学参与全球跨学科可持续发展对话

04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评“北京大学先进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