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文/包小姐(微信公众号:水煮语)


春节前2天,鲁炜被双开,算是一道别致的春节礼物。


野心膨胀,欺骗中央;

以权谋色、毫无廉耻;

“四个意识”个个皆无,“六大纪律”项项违反……


在这则不到500字的通报中,中纪委可谓咬牙切齿,字字戳血,就连当年在重庆“另立山头”的不厚,被冠以“阴谋家”的康师傅也望尘莫及,成为“史上用词最狠”的官方通报。


鲁炜究竟犯了哪些罪,目前官方并无说明。但纵观鲁炜的成长轨迹,可以发现,在他58年的人生历程中,有过3次关键的重大转折。


1

生于1960年的鲁炜,是安徽巢湖人。


现在的巢湖市划归合肥,是合肥代管的县级市。但鲁炜小时候,巢湖还叫巢湖县,鲁炜就长在巢湖县庙岗乡鲁集大队,是个地道的农家孩子。


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是没有能力一直供鲁炜上学的,但凡可以下地干活,就要帮家里挣工分


1968年,也就是鲁炜8岁时,全国已经掀起了上山下乡运动,那一年,鲁炜刚上小学一年级。


与此同时,文革也开始波及,等到磕磕绊绊念完初中,鲁炜已经快16岁了。虽然就生长在农村,但在知青上山下乡的那股洪流之下,耐不住的鲁炜也下放到了别的村子。


2年后,才又回到了老家鲁集大队。那一年,鲁炜18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鲁炜回乡时,文革刚结束2年。经过10年浩劫,全国都急缺文化人,鲁集也不例外,只有初中水平的鲁炜,被乡里安排在大队里做了记分员。


记分员不用下地干活,就是动动笔杆子,将队员们干活的工分记下来,不仅轻松,还有一定的权利,这在当时是个不错的差事


鲁炜作为知青回乡是1978年,就在他回乡的前一年,全国开始恢复高考,各地重新尊师重教。刚干了3个月记分员的鲁炜,由于当地老师奇缺,又被安排做了鲁集小学的代课老师,之后又成为中学的民办老师。


虽然没有正式编制,但在1980年代,民办老师在农村里还是很吃香的,有着不错的地位。


可没想到,才刚刚2年,鲁炜就突然扔下老师的“金饭碗”,跑到了广西桂林的一家工厂做了一名工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安徽巢湖距离广西桂林1000多公里,鲁炜跑到那里,是因为有亲戚在桂林。


那是1980年,鲁炜20岁,改革开放已经开始。脑子活泛的鲁炜决定出去闯闯。联系了桂林的亲戚,对方答应可以帮他进工厂后,毅然离开了家乡。


这一次从北向南的大迁徙,是鲁炜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转折,也由此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从此以后,鲁炜步入了高速发展期


鲁炜奔赴的那家工厂叫桂林市风动工具厂,专门生产凿岩机械等机器设备,是当地的国企。


进入工厂后,鲁炜的身份从农民变成了工人。


鲁炜从最底层的机械工做起,又脏又累。但鲁炜在老家做过2年的民办语文老师,能说也能写,还会特别来事,在进入工厂后,他的特长得到了尽情发挥,很快就成了厂里的宣传干事。


鲁炜在桂林风动工具厂一共工作了4年,从一名底层员工,成为工厂里中层干部,从体力劳动变成了脑力劳动。


但鲁炜只有初中文凭,严重影响升迁,所以在进入工厂2年后,鲁炜又到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再学习。


广播电视大学就是电大,与夜大、函大等统称为五大,是在职人员获取文凭的一个途径。


鲁炜是在广西电大桂林分校学习,采取的是在职学习方式,学的是语文专业。


3年后,鲁炜拿着广西电大的文凭,进入了桂林中院,2年后,又进入《广西法制报》,从记者一路做到了总编助理。


2

鲁炜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转折,发生在1991年。


那一年4月,鲁炜进入了新华社,任桂林记者站站长。


进入新华社之前,鲁炜在广西法制报工作了5年。广西法制报是广西司法厅主办的报纸,鲁炜进入报社时,该报刚创刊3年多。


广西法制报只是一地方报纸,新华社是国家级喉舌,但在进入传媒界5年后,鲁炜就成了新华社桂林记者站的站长。大家都好奇,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刚才已经说了,鲁炜的性格外向,口才好,善于与人交往。在鲁炜进入报社的那几年,是广西法制报最好的时期,发行量达到最高值14万多份。


这个时候,媒体市场化已经拉开,除了内容,媒体还要考虑自身的生存。


这一大势,让鲁炜如鱼得水,鲁炜的八面玲珑,让他协助领导将广西法制报的经营状况搞的风生水起,广告额不断攀升。鉴于此,鲁炜从底层小记者一路爬到了总编助理的位置。


在经营上,鲁炜是一把好手,这在当时媒体市场化的大势下,是极为稀缺的,这一点,官媒也不例外,都希望在市场化道路上走好。


经过考察后,1991年4月,将桂林站的大权交给了鲁炜。


事实证明,鲁炜确实是个人才,从一个地级市的记者站站长,一路爬到了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


现在来说鲁炜,好像更多的是落井下石。但其实,除了见风使舵,当年的鲁炜也确实有些招数。


1992年11月24日早上7点多,南航一架客机在桂林阳朔失事,机上141人全部遇难。


这无疑是一件轰动的大事件。


那个时候,鲁炜刚掌管新华社桂林站一年半。得知此事后,鲁炜没顾上吃早饭,急忙赶到了事发现场,成为第一个抵达现场的媒体。


那个时候,媒体还不懂得如何抢新闻,鲁炜的这个无意之举,抢得了大量重磅独家新闻,让鲁炜本人和他的东家,都在此次重大事件中出尽风头。


更重要的是,失事的飞机上有多名外宾,这让事故的定性变得复杂起来,官方是左右为难。最后,是鲁炜给解了围。


鲁炜在报道中,用了“飞机空中粉碎性裂解”这样的词语,来说明飞机失事。鲁炜的这神来一笔,让有关部门眼前一亮,最终出现在官方通告中,成为解释飞机失事的关键。


鲁炜的精明,不仅让他的东家欣赏,通过这件事,也获得了官方的认可,这为他日后的升迁,埋下了伏笔。


那一年,鲁炜年仅32岁。


3

鲁炜在新华社一待就是整整20年,直到2011年,终于进入官场,任北京市委宣传部长。


由媒体进入官场,对鲁炜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鲁炜就职时说自己,第一个角色是学生,第一项任务是学习。


鲁炜的为人,在担任北京市委宣传部长期间,表现的淋漓尽致。


由于工作的关系,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李龙吟对鲁炜了解较多,他对鲁炜的评价是:大忽悠,满嘴跑火车。


下面是李龙吟的文字摘抄:


当鲁炜开始在北京市各个单位视察时,被他视察的单位的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个大忽悠!”“太能吹牛逼了!”


他来到北京演艺集团说:“你们的办公条件不行。我要给你们盖个北京演艺大厦。马上开始筹备,三年内一定建成。”


在场的所有人没有激动,只有发愣:这个人太不靠谱了。一个城市新建大厦不是一个宣传部长随口就可以承诺的。那牵扯到城市详规、土地使用性质、城市财政安排、还有交评、绿评。一个新华社来的副社长,他懂这些吗?怎么能张口就来。


过了几天,鲁炜再次对北京演艺集团的人说:“我要给你们建的是心中的演艺大厦。“这个时候,北京演艺集团已经没有人再信任这个新来的宣传部长了。


鲁炜视察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提出要马上花几十万在全国征集儿童剧本,在场的人发言说:“目前中国专门从事儿童剧创作的人不过五个,儿童剧创作不是花钱就能征集来的。”


鲁炜当场大怒:“我看全国写儿童剧的五十个也不止。我就是要花大钱卖儿童剧,你们办不了我来办。”当然这事儿是不可能办成的。他也没办。


就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人,逼着有关部门排演了一台上千人的晚会,花了八千多万人民币,演了三场。他乐的手舞足蹈,一定要把这台晚会搞到香港去演出。承担演出的单位多次努力也做不到,他不止一次发火:“这点儿事儿你们都干不成,干什么吃的?”


在他忽悠下,北京市提出要在天桥地区三年内建成100个剧场。当时有人提出这是不可能的。他又发火大骂:“谁破坏老子的好事,我就让他没有好果子吃。”


五年过去了,鲁炜都倒了,天桥只建成了一个剧场,还在艰难地经营。


鲁炜出席在北京798园区要建一个模仿澳门“水舞间”演出剧场的项目活动,并表示大力支持。有人提醒他:“以北京的地下水现状,建这样一个剧场是不合适的。”他竟然大怒,斥责提醒的人:“你懂什么,你看我能不能建成。”


就这么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竟然动不动就斥责别人:“嘴上没个把门的。”其实那时,鲁炜就已经成为北京市宣传系统的笑料。


4

1980年,20岁;


1991年,31岁;


2011年,51岁。


正是这3次重大转折,成就了鲁炜的人生传奇。


如今,中纪委史上最狠用词的通报,正成为鲁炜人生中的第4次重大转折。


长按二维码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