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慕尼黑地铁站:一座城市的地下展场

彭瑾 城市设计 2021-07-26

慕尼黑作为德国南部的艺术和文化中心一直以艺术之城 (Kunststadt)著称,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尽可能都会体现其艺术性。


其中,充满了艺术感的地铁站形成了慕尼黑地下空间网络,同时也是慕尼黑文化艺术展示的一部分。这些地铁站有着建筑师,设计师和灯光艺术师的参与,在延续场地历史的同时以理性赋予其属于慕尼黑的文化艺术气质,让人们感受到城市并不是机器,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并不是冰冷的机器零件,作为人们公共生活的场所,地铁站的设计也可以让人们享受其中。


地铁站Westfriedhof via 视觉中国


慕尼黑是德国第三大城市,有140万人口,有着相对其人口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其中,地铁站的设计极具特色。从1971年慕尼黑开通其第一条地铁线路开始,这座城市至今已发展到100个地铁站,运营里程约103公里。


目前穿过慕尼黑内城的有三条主线铁路,每条主线铁路由两条线路错开时间行驶,老城范围内3号线和6号线共享一条主线铁路,1号线和2号线共享一条,4号线和5号线共享另一条 (图1)。


慕尼黑地铁线路图 © Maximilian Dörrbecker


除少量配置平地层和高架设置的站点之外,慕尼黑的地铁站基本为单一深层的地下车站,大多数地铁站均设有检票层,一些检票层还和百货商场地下层相连通,由检票层再下到月台。地铁站地面层的设计很简洁低调,为开敞式无雨棚设计,自动扶梯和楼梯直接由人行道地面高度进入地下,由于没有上方遮挡物,雨水的排除则依靠每个楼梯尽端处的排水管道。


设计简洁低调的地铁站入口 ©彭瑾


地铁站楼梯尽头的排水设施 ©彭瑾

 

由于统一的公共交通标识设计,地铁入口的识别度统一,而各个地铁站月台候车空间则各有特色,由扶梯下月台,人们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地铁发展史于建筑



慕尼黑地铁站的发展一直都伴随着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参与,虽然60年代中期的时候当慕尼黑地铁站刚开始建的时候,很少有建筑师对这个邀请感兴趣。但从80年代开始,这种情况开始慢慢改变,很多地铁站都是建筑师和建设部合力规划完成的。因此地铁站的设计也跟随着建筑潮流的改变。


慕尼黑最初的地铁站遵顼简洁性和功能性,以直线为主,设计和美观性是后来才出现的,后来,纯直线的设计开始慢慢消失,并且融入了相应的地面站点的元素。所用的材料也随着建筑的发展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人造石,石膏板和混凝土作为最受欢迎的材料,到后期钢,铝金属材料和玻璃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阶段一:初生时代 


建筑师Paolo Nestler与 慕尼黑初始地铁站的 “色彩积木”


60年代中期地铁开建的时候,慕尼黑地铁站委员会希望各个地铁站建筑能够统一。在这样的指导原则下,建筑师 Paolo Nestler 为在位于Alte Heide 和 Harras站之间的 这些地铁站制定了基本的设计原则,即所谓的Baukasten 原则。(Baukasten 是一种儿童积木玩具,通常由木头或者石头组成基本建筑元素,儿童可自由组合搭建。)


17世纪的Baukasten积木 ©Miao Yang


直线和功能主义的空间设计使这些地铁站体现了几乎是理想的包豪斯主义。基本的地铁站建筑元素包含彩色瓷砖贴面的结构支撑柱, 白色天花板和粉彩色墙壁, 地铁站都遵循着同样的范式,但是不同的站点被赋予了不同的颜色,而且瓷砖拼贴表皮的支撑柱也具有不同纹理和形状。如今在地铁站Josephsplatz 和Goetheplatz 还可以看见最初的这种按照Baukasten原则的设计 。


遵循Baukasten 设计原则设计的 Josephspltz 地铁站 ©彭瑾


遵顼Baukasten 设计原则设计的 Goetheplatz 地铁站 © 彭瑾



阶段二:大改造时期


建筑师Alexsander Freiherr von Branca 与 地铁站 Marienplatz


Marienplatz 是 70 年代中唯一一个不是有Baukasten 原则建设而成的地铁站。虽然地铁站都遵循统一的原则建造,但是一些重要的站点设计仍然被突出强调,比如地铁站 Marienplatz, Marienplatz 是慕尼黑的中心, 60年代慕尼黑制定交通计划的时候将Marienplatz作为与各路城际铁路相接的站点,突出其历史老城中心的地位。


相比常规的地铁站设计,由建筑师 Alexander Freiherr von Branca 设计的Marienplatz 地铁转乘站由于其大胆的橙黄色,深蓝色和深绿色设计在众多竞赛方案中脱颖而出


1973年的Marienplantz 地铁站 © Yoichi R. (Yoichi Robert) Okamoto, 1915-, Photographer  (NARA record: 2987665) - U.S.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自2000年以来,很多70年代和80年代的地铁站陆续被开始翻新。在2004-2006年的改建期间, Von Branca 为Marienplatz重新设计了站台,增加了一条通道,贴着橙黄色瓷砖的通道结合镜面和灯光营造出宽阔感,曲线通道的衔接则为地铁站带来了现代的气息。


Marienplatz地铁站改造后增加的通道 © Florian Schütz


灯光设计师 Ingo Maurer 与 地铁站 Münchener Freiheit 和 Westfriedhof


在慕尼黑所有的地铁站中,以好看最富盛名的便是Westfriedhof这一站。同Munchener Freiheit 站一样,这个站是由著名的德国灯光设计师 Ingo Maurer (1932-2019) 设计的。Ingo Maurer 的灯光和灯具作品具有很强艺术性,被众多博物馆和美术馆所收藏和展览。


Ingo Maurer 灯具作品 Zettel'z 5 (1997)  ©  Ingo Maurer GmbH, München


除此之外,他还设计了慕尼黑其他地铁站的一些灯光,最新的便是Marienplatz 检票层的橘红色天花板。在 Westfriedhof (西边墓地)这一站,设计师用了5个直径为3.3米的大灯结合暗色灯光打在粗糙墙壁的斑驳感营造了除了一种精致的工业风设计,将地下空间变成了一个温馨的客厅。静谧而祥和的氛围使得初到这个地铁站的人们为之赞叹。


图10: 地铁站Westfriedhof © 彭瑾


在Munchener Freiheit 这一站,Ingo Maurer 并没有改变这个地铁站的整体结构,而是保留和强调了其原有的配色,用不同的打光方式使得这一站变得更加宽大明亮。他将原有的蓝色柱子用灯光点亮,同时将两侧的墙壁变成明亮的黄色以和柱子形成强烈对比,天花板则采用方片型的点光和铝制反光板的结合,使得整个空间充满光感以及现代未来感。


“我建议使用互补色,即强烈的对比,特别能振奋人。于是我们选择了明亮的黄色,为这个地铁站带来力量和新鲜感。我希望人们被其具有的力量感和新鲜感所吸引,能够体会在这个地铁站的一瞬间,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他们的精神和情绪已经有所提高了。”


Münchener Freiheit 地铁站 ©彭瑾



艺术家们、新材料、新技术与地铁站



90年代开始,慕尼黑城市地铁公司就认为每个地铁站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个时候也涌现了很多由艺术家主导的地铁站设计,主要体现在地铁站的月台和墙面设计上。这些墙面艺术作品通常都与地面上的景观相呼应,有着当地的特点。比如国王广场站的月台就是一个微型展览空间,这里展示着这一站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中一些馆藏的复制品。


国王广场地铁站 ©彭瑾


在Oberwiesenfeld 这一站,由于站点离地面较近,因此设计中日光由灰色的混凝土方形结构空间从上投射下来,一边墙面设置成红色,另一面墙则是由雕刻家Rudolf Herz 设计的名为“Ornament” (装饰)的黑白迷宫图案。两面墙形成强烈的对比,结合天光创造出这个地铁站特有的张力。


地铁站Oberwiesenfeld © 彭瑾


在U3地铁终点站Moosach, 墙面呈现的是来自艺术家 Martin Fengel 在 Moosach 摄影的植物和花朵的照片。通过超常放大这些照片以及用白色遮盖不必要的部分,结合工业复古风的小吊灯,车站营造了一股怀旧的浪漫情调。


地铁站 Moosach © 彭瑾


Candidplatz一站是慕尼黑最色彩斑斓的地铁站,它是根据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 Peter Candid名字命名的,在这里人们仿佛置身于彩虹之中。


这个地铁站的墙面粉刷由教堂粉刷师 Alfons Wagner 在1997年花了4个月的时间完成,地铁站本身呈现出弯曲的形态,彩虹色的墙面和柱子装饰很好地结合了这个空间空间形态特点,并且很好地将位于顶部的管道到融入了整个喷绘的过程中,使整个地铁站一气呵成。


地铁站 Candidplatz via 视觉中国


自80年代初开始人们越来越重视地铁站的设计。U1线路上的至 Rotkreuzplatz 最初的灰调而内敛的地铁站设计令专业人士和地铁使用者都很信服。随后紧接着的U4 和U5线路上的地铁站有了更加细节的设计,并且都开始将地面站点的特色像国王广场一样融入设计中。


Theresienwiese 站在设计上借鉴了酿酒厂地窖的设计,因为慕尼黑啤酒节便是在这一站的草坪上举行。Stachus - 由 Volker Sander 设计的展示过去的电车的图片,作为公共交通转乘节点的传统。


在几年之后规划和建设的到奥林匹亚中心的U3线路则选用了清水混凝土和墙面浮雕的组合,由Christine Stadler 和 Waki Zoeller 实施。在后来出现的年轻的地铁站中有很多出色的运用新材料为月台和铁轨后面的墙面设计,比如Olympia Einkaufszentrum。


地铁站Theresienwiese via 视觉中国


Olympiazentrum 地铁站的清水混泥土与墙面浮雕 ©彭瑾


Olympia Einkaufszentrum 地铁站金属墙面立体浮雕 ©彭瑾


光在地铁站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由于设计不再遵循以前的Baukasten 原则,地铁站有了更高的空间高度和从柱子中解放出来的空间,这使得地下空间印象更为明亮和友好。在距离地面较近的地铁站中,人们尝试将日光引入空间设计,这样的站点出现在U3线上的Machtfinger Strasse, Messestadt West (U2), St- Quiriin-Platz (U1) 和 Oberwiesenfeld(U3)。


在 St- Quirin-Platz 这一站,站内悬挂的墙面边缘和屋顶结构产生了极大张力,乘客可以在地铁上一瞥站外的地面景观。对光的重视同时也体现在地铁站智能化的直接灯光和反光板的的运用,原来地铁站内长长的灯管或被移除,或结合天花板产生间接照明,精确计算灯光方案使得其与墙面和天花板 产生很多柔性且重复纹理的光,使得空间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St- Quirin-Platz 地铁站的大窗可以瞥见地面景观 ©彭瑾


Poccistraße 地铁站天花板的灯光效果 ©彭瑾



细节与公共交通标识导向设计



虽然很多地铁站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概念设计,但是慕尼黑的地铁站并不杂乱,反而具有很强的识别性,这一点,得益于其公共交通标识和导向设计。慕尼黑的地铁线路都有自己的颜色标识,这些颜色标识体现在站名的提示上,在月台范围内的墙上,站名反复出现在地铁线路相对应的条形颜色面板内。


比如U2 线路上的红色条形面板,U5 和U4 线路上的黄色条形面板,U3 和U6线上的蓝色条形面板,和一些换乘车站的橘色面板。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站名提示都是位于在乘客坐在车厢中透过车窗可以直接看到的高度。位于月台内的标识导向系统则由视觉设计公司 Designgruppe 设计,在符合慕尼黑交通公司的标识设计上着重功能和信息性,以简洁为主体现强烈的引导性。


不同线路不同颜色的站点标识 ©彭瑾


2号线上的红色标识牌 via 图虫创意


3号线上的蓝色标识牌 via 图虫创意


U4线路上的黄色标志牌 via 视觉中国


视觉设计公司 Designgruppe设计的慕尼黑公共导向标识系统 ©Designgruppe


正是这样将建筑,设计和艺术引入公共空间设计使得慕尼黑的城市地下空间丰富多彩,视觉宜人,从这些地铁站中可以窥见这座城市的公共生活质量。


资料来源:

https://www.u-bahn-muenchen.de/netz/bahnhoefe/architektu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nich_U-Bahn

https://www.muenchen.de/freizeit/besondere-u-bahn-stationen-in-muenchen.html

https://www.sueddeutsche.de/muenchen/design-im-untergrund-u-bahn-stationen-wie-kunstwerke-1.3318812

https://de.wikipedia.org/wiki/Baukasten

https://www.mvg.de/ueber/presse-print/pressemeldungen/2015/2015-10-26-marienplatz-eroeffnung.html

https://www.architonic.com/de/project/ingo-maurer-u-bahnstation-muenchner-freiheit/5101568

https://www.gscheid-mobil.de/freizeit-und-vergnuegen/kunst-im-untergrund/

https://www.dear-magazin.de/projekte/Muenchner-Freiheit_10308125.html

http://www.designgruppe.de/mvg.html

视觉中国

图虫创意




作者:彭瑾

城市设计特约编辑

在德国工作的景观设计师


点击图片,阅读城市设计近期热门文章 ▼



本文是城市设计原创编辑的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了解转载规则请在后台回复“转载”。城市设计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特约编辑招募计划,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 “特约编辑” 了解更多。

[城市设计]是由一批资深专家团队运营,可开展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旅游规划、公共艺术的投资咨询与综合发展。旨在以新型城镇化带动社会与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媒体合作 城管先生  / 1992152618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