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手,一枚中国人才懂的果子

抱蒲堂 2020-12-15


佛手,是一枚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果子。

 

佛手,谐音福寿,顺天垂象(示),腹满之义(畐),此之谓福,佑也;寿者,长久也。心宽福来,仁者寿长,其寓意吉祥。


 

明人朱多炡咏佛手:疑将洒甘露,似欲揽伽梨。色现黄金界,香分肉麝脐。

 

佛手,以佛为名,其色金黄,其香清雅,其形若佛陀拈指,似可指证菩提,所以自带仙佛气息的佛手,成为清供佳品,也就自然而然了。


 

清供

 

所谓清供,清,即清雅不俗之物,也可表示清心寡欲的心态。供,则表示恭敬供奉,代表高洁无染的文人性格。

 

以仙花、瑞草、嘉果、奇石、文玩、美器供于案上,表达的是主人的一份心情,一种雅好。


 

《后汉书•马融传》说: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

 

中国人对于精神的颐养,一向是重视的。清供,其实就是中国人寄情雅物,长养身心的一种方式,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精神追求。


在传统清供所摆设的蔬果,常见的有佛手、香橼、文旦、石榴、莲房、百合、枇杷、柿子等物。这些蔬果,在中国文人的眼里,都是养心的“雅物”。



为什么是这些呢?因为,清供的“供”,其实也是一种审美体验。柳宗元就说过: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就是说,美的东西不是它自己就美,而是有人去发现它,欣赏它,它才能从一个自然物品,变成一个美的意象。

 

我们说雅人玩什么都是雅,俗人玩什么都是俗,也是这个意思,不同的不是东西,是人。



中国人讲究色香形,这些蔬果,或是颜色,或是气味,或是形态,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因此,在他们看来,都不是俗物,可作案头清供。


我们知道,佛手,是香橼经人工培育的变种之一。有了香橼,为什么还要这么费心费力的,去培育佛手呢?


关键在于外形。香橼的外形,类似柠檬,平淡无奇。而佛手在成熟的时候会开裂,从果实的中上部直到尾端,分裂如掌,玲珑可爱。



其次在于香气。佛手的香气,比香橼更甚。李时珍说:佛手,虽味短而香芬大胜,置笥中,则数日香不歇。

 

这些蔬果中,只有佛手色香形三样俱全。宋人培育出佛手之后,佛手自然便成了案头清供的当家之物了。



闻香

 

中国人好像是一个特别爱闻香的民族。除了历史悠久的焚香系统,以及花香之外,宋代以来,尤其是明清,摆果闻香的风气,也特别兴盛。

 

宋人便有用橙子,充当薰帐闻果的做法:“清香夜满芙蓉帐,笑买新橙置枕函。”爱雅的大宋文人,更是将香橼,选作案头清供的必选蔬果。



中国人对于闻香,是十分讲究的。譬如这寻常的花果之香,也被中国人分为热香与冷香。佛手的香,是冷香,一股一股的。

 

《浮生六记》中,芸娘对沈三白说: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

 

佛手之香清冷,犹如寒梅、幽兰,似有似乎,暗香浮动。是要你用鼻子去细细寻找,要特别留意,才能嗅到。

 

佛手的这种冷香,虽不浓烈,但清香持久,沁人衣裾。清代诗人李琴夫的《咏佛手》写道:


白业堂前几树黄,摘来犹似带新霜。

自从散得天花后,空手归来总是香。

 


桂花、女贞、丁香、玫瑰、玉兰、茉莉的香,是热香。感觉是一大片一大片,热烈高扬,那香是扑着你过来的。热香从天而降,一下笼罩着你。


佛手的香有清冷之气,所以芸娘说,佛手是香中君子。而茉莉为热香,且因其「形色如珠」常常装饰于女子云鬓,沾染「油头粉面之气」。


芸娘不喜欢,说: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



观色

 

佛手色泽金黄,配豆青瓷,青花瓷,或德化白瓷,更显得娇黄好看。

 

一枚小小的娇黄的佛手,端端供在一个豆青的小瓷盘子里,那小盘子就放在窗台上,可真是一幅绝好的山窗清供图。


 

作为清供、赏玩的佛手,以少、小为美。

 

文震亨《长物志》:佛手……以大盆置二三十,尤俗。不如觅旧朱雕茶橐,架一头以供清玩,或得旧瓷盆长样者,置二头于几案间亦可。



这个道理其实也不难明白,佛手就如女人的手,总是纤细小巧的才好,那是深闺小姐的玉手。大如蒲扇的,那是烧火丫头的手。

 

所以如果是买来作为赏玩清供的,就要挑选小果。以二三佛手,置于瓷盘或木盘中,陈设在香几、书案之间,不仅香气馨逸,也耐人静观。

 


“清供”二字,里面包含着离欲和恭敬,是一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精神追求。


旧时的中国文人,以馨香花果置于书房茶寮,使之成为了一种有寓意的生活元素。

 

两粒佛手柑,一个素瓷盘,对他们而言,不仅是美的装饰,也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这背后,是一份比我们当今更为闲美的生活方式,一份雅致的心境。



佛手清供可以说是古人雅致生活的一种缩影。


而当下的我们呢,还存留多少古人那般离欲和恭敬的心境,是否还懂得这份闲美与雅致?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堂主微信号:bptzr2015

长按右侧二维码,加堂主个人微信号,

进入抱蒲堂微信群,交流菖蒲莳养之道。



| 往期推荐 |

► 徐渭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 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

► 教养,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

 生活,需要仪式感

 山中清居一日,胜却人间十年

► 宋徽宗,天下一人

►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养生

► 修一个好脾气,就是修一世好福气

►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 真正的成熟,是天真


抱蒲堂

莫道幽人无一事  汲泉承露养菖蒲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抱蒲堂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