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庄子《秋水》
人生如饮茶,无非是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人生的加法;放得下,是人生的减法。
放下是一种拥有,放下是一种修行。懂得放下,才能更好地前行。
放下名利
苏轼在《满庭芳》中写道: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扪心自问,那些虚名浮利,当真值得我们穷尽毕生精力去追求吗?
俗语有云: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事不过三餐。
名是丝、利是线,一圈一圈,把人缠绕成一个透不过气的茧。贪恋的越多,负担也就越重;放下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当你握紧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学会放下,世界就在你手中。
放下恩怨
北宋“新旧党争”中,王安石为新党领袖,苏轼则被认为是旧党中坚。由于政见不同,两人恩怨纠缠数十载,期间大小争斗无数。
然而,苏轼被贬黄州时,却特地绕道江宁,探望早已退隐田园的王安石。
两人在江宁府谈天说地、畅聊诗文,相逢一笑泯恩仇。
苏轼写道:“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王安石也忍不住赞叹:“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至此,宦海恩怨尽,文坛佳话传。
人活在世上,难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不投契的人。与其斤斤计较,不如一笑置之。
心灵是一个有限的容器,塞满了仇恨,就容不下美好。放下恩怨,宽容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放下悲伤
苏轼人生中最艰难的十年,先后经历了丧母、丧妻、丧父的打击。
至亲之人相继离去,留给苏轼的无疑是巨大的悲伤。被迫体会着生命的无常,苏轼却没有放任自己沉沦。
他于丙辰年中秋,挥毫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
这首词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彼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已有四年未曾相见。
失意的词人不写凄凉之语,只愿远方的亲人能够平安、健康。
《宋史》评价兄弟二人: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放下潜藏在心底的忧伤,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亲人。
凡事朝前看,才能遇见更好的明天。
放下执念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
人一旦抱着执念不放手,就好像钻进一条死胡同。进,无路可走;退,心有不甘。于是非要撞得头破血流。
世上没有钻不出来的死胡同,只有不会拐弯的死脑筋。
苏轼《沁园春》: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当年苏轼苏辙两兄弟一起赴京赶考,双双进士及第,名动京师,意气风发,被人类比为西晋的陆机、陆云两兄弟。
苏轼本以为有妙笔在手,万卷在胸,辅佐君王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主,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随后,苏轼仕途屡遭波折,多次被贬,足迹甚至遍布半个中国。
命运给了苏轼最深的恶意,可他却把这一切轻轻放下。
他说:是否受到重用是时势决定的,但出世入世可以自己决定,只要身体健康,袖手无言,闲看风云,又有何不可呢?
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放下心中固守的执着。放下了,看开了,心就没那么累了。心无所累,才能过好这一生。
《华严经》:心如莲花不着水,又如日月不住空。
人生路上,放下是为了更好前行。当你放下挂碍,心就宽了,心宽了,人生的路也变宽了,前路浩浩荡荡,万事皆有可为。
图片 | 隐山茶斋授权发布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堂主微信号:jybxl685
长按右侧二维码,加堂主个人微信号,
进入抱蒲堂微信群,交流菖蒲莳养之道。
| 往期推荐 |
► 笨一点,是福气
抱蒲堂
莫道幽人无一事 汲泉承露养菖蒲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抱蒲堂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