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太少、哄睡难、易哭闹……家有睡渣宝宝,这些问题都该解决了
点击上方 ▲ 关注「欧茜医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欧医生说
人类和“国宝”的距离,只差生一个娃。
尤其是家里如果养了一个喜欢晚睡的夜店小天使,到了晚上,那真是“月亮不睡他不睡,全家秃头哄宝贝”。
哄得累死人也就不说了,关键还要担心晚睡会不会拖累了整个睡眠习惯的建立?会不会影响生长发育?
面对习惯晚睡的宝宝,你可能在很多地方看到过“静待花开”这四个字。
但“静待”可不代表什么也不做。借由晚睡这个突破口,你可以了解很多和宝宝睡眠生理有关的知识,没准就找到了改善现状的关键点呢。
来看看肖彦医生的这篇文章,一起科学认识宝宝睡眠。
正文
很多家长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生娃住院前的最后一晚,可能是你近几年来最后一个好觉。
之后,你的睡眠可能会开启“薛定谔”模式——不知道几点才能睡,也不知道一觉能睡多久,一切全凭怀里这个磨人的小“妖精”决定。
白天TA可能是怎么都叫不醒的“特困生”;入夜后,就变成了精神百倍的“夜店之王”。
全家人每天都要“斗争”到凌晨,小时候常常是哼歌哄、萝卜蹲、喂奶哄,长大了变成讲故事哄、威胁哄、利诱哄……
孩子能不能哄睡不一定,能确定的是自己很可能会先睡着。
动图来自SOOGIF
唉,心累。
睡太少、睡太晚、哄睡难,几乎是所有家庭都碰到过的宝宝睡眠问题。
如何帮助宝宝和自己好好睡觉,我们先来捋一捋几个关键问题。
缺觉对宝宝的身体有影响吗?
有影响。
睡眠对宝宝的体格发育和认知发育与营养和体育锻炼同样重要。我们拥有的睡眠量和质量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力、情绪、行为和学习能力。
在孩子小的时候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会给抚养人带来好处,还将在很多年后帮助他们。
孩子的睡眠时间少,会直接影响大脑发育和生长曲线。经常性的睡眠不足通常会导致一些非常困难的行为和健康问题,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高血压、肥胖、头痛和抑郁等。
动图来自SOOGIF
而睡眠充足的孩子的免疫系统更健康,行为、记忆和心理健康更好,在学校的表现也会更好一些。
所以,在头疼孩子的教育问题之前,关注一下睡眠问题也是可以的。
宝宝的睡眠是越多越好吗?
当然不是。
并且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睡眠时长需求也会有变化,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睡眠学会给出了相关建议:
你会发现,随着孩子长大,睡眠时间逐渐减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不同年龄的宝宝的认知、活动能力、运动消耗的不同,导致睡眠时间的需求也不同。
从婴儿期到青春期,随着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睡眠-觉醒”模式会逐渐变得更具昼夜节律,睡眠模式和行为也逐渐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总睡眠时间和快动眼睡眠时间比例逐渐下降、快动眼-非快动眼周期越来越长,以及向成人的入睡模式转变,即通过非快动眼睡眠入睡。
动图来自SOOGIF
也就是说,宝宝的睡眠模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趋近成人。所以,对于抚养小睡渣的宝爸宝妈来说,希望是一定要有的!
几点钟睡觉比较好?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睡眠对于我们的意义。
目前对睡眠的真正目的存在多种理论。
“恢复理论”提出,在睡眠状态中身体会自我修复和恢复活力。从一整夜的睡眠中醒过来,个体通常觉得精力充沛。
相反,睡眠不足会导致日间表现不佳,感觉疲劳或瞌睡,以及对免疫系统功能有可测量的影响。
这一点我们大人就会有深刻的体会——“一日不睡,十天不醒”,这句老话是有道理的。
动图来自SOOGIF
此外,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达到峰值;这可能促使夜间肌肉生长和细胞再生。
经验性和实验性数据也提示,睡眠可通过促进学习依赖性突触形成和维持而在脑可塑性方面发挥作用。睡眠不足时,人类的学习状况明显不太好。所以,睡眠一定对认知功能和记忆有影响。
这些理论都只说明: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人来说至关重要。
但是,充足的睡眠更重要的是要睡足时间,而不是硬性规定几点必须入睡。
因为就目前的研究来说,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晚睡对身体有影响,也没有明确地定义何为晚睡。
那是不是放任宝宝几点睡都可以呢?
这个问题应该从儿童生长、抚养人作息时间两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夜间睡眠能促进肌肉生长和细胞再生,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宝宝习惯晚睡,到了上学要早起时可能会睡眠不足,长此以往极有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的速度。
动图来自SOOGIF
其次,宝宝睡得晚或者黑白颠倒,对于抚养人来说,是很难保证充足休息的,毕竟宝宝只有“吃喝拉撒睡”的需求,而大人的世界可不是如此单纯。
孩子睡得晚,是因为不困吗?
NO!睡得过晚可能有三个原因:
1、过于兴奋
很多宝宝都是“人来疯”,有人逗、有人陪就不睡。所以,要想让宝宝睡得早,那就得让她趁早恢复平静,入夜之后就不要再陪她疯陪她闹。
2、身体不舒服
比如湿疹、肠绞痛。这时就得采取一定措施,如湿疹就得做好保湿,肠绞痛可通过日间的俯趴锻炼、排气操、飞机抱来安抚。
3、家长本身睡得晚
其实,婴幼儿并没有树立何为“晚睡”的概念,很多时候,宝宝的作息和家庭成员的作息有一定的相关性。想让宝宝早睡,你也别顶着熊猫眼继续熬!
是不是有些孩子天生睡眠少?
的确如此。
孩子精神状态良好,表明暂时没有睡眠需求,可以继续让宝宝自主活动,同龄孩子之间,他们的睡眠时长也是会有区别。
千万不要因为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就去轻易干涉孩子的睡眠。毕竟,人与人的差异还是蛮大的。
只要孩子能保持一个不错的状态,给他点自由又有何不可呢?
动图来自SOOGIF
反之,也有孩子天生睡眠多。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其实,只要宝宝体格发育良好,醒着的时候有活力,那就不用过于担心。
让静好的岁月多一点,难道不香吗?
白天睡太多,晚上会睡不着?
这个是可能的。
到1岁左右时,宝宝的睡眠模式逐渐向成人靠拢,转变为“日间活动,晚上睡觉,且开始夜晚连续睡觉”,如果白天睡的过多,势必会影响夜晚入睡时间。
所以,可以尽量在宝宝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分清白天和黑夜,逐渐培养白天活动、晚上睡觉的习惯。
天使睡眠养成法,请收藏留存
养成天使睡眠,第一步是按照上面提到的排除晚睡原因。
然后是来帮助孩子改善睡眠习惯,可以从身体因素、心理因素、睡眠时机、睡眠环境方面着手。
首先,把充足的睡眠作为家庭优先事项。
请记住,您就是孩子的榜样!当您熬夜加班、通宵玩乐、整夜玩手机的时候,并不能向孩子传达正确的睡觉很重要的信息。
我们将睡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也是向孩子表明,这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就如同正确饮食和定期运动一样。
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并开始将充足睡眠作为自己的优先事项。
第二,保持有规律的日常作息时间。
相同的起床时间、进餐时间、小睡时间和游戏时间将帮助您的孩子感到安全和舒适,并有助于就寝。
有一个可预测的夜间日程将帮助孩子们理解和学习预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可以从睡前的例行活动开始,如刷牙、看书、讲故事等。
但请确保您使用的睡眠程序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以便您可以在任何地方帮助孩子入睡。
动图来自SOOGIF
尽早开始培养有规律的睡眠时间,不要等到孩子开始揉眼睛或打呵欠的时候——那可能就太晚了。
记住,让孩子早睡15到20分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它能确保每个人都能睡个好觉。
第三,日间保持一定的活动量。
确保孩子白天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包括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
只有白天消耗较多的能量,才能让“小神兽”们能在夜间快速入睡、睡得安稳。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6岁以上的孩子每天进行6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对于学龄前儿童,攀爬,跳舞,跑步都是比较好的活动游戏项目。
第四,监控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将所有电子设备(电视,电脑,平板电脑)不要放在孩子的卧室内,尤其是在晚上。在睡前至少60分钟关闭这些可能打扰宝宝睡觉的物品。
第五,创建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和氛围。
在就寝前调暗灯光并控制房屋的温度,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轻松、昏暗的睡觉环境。
夜间睡觉,不要给孩子穿太多、盖太厚,建议分季节使用不同厚度的睡袋或睡衣。
不要用玩具填满孩子的床。将孩子的床放在睡觉的地方,而不是在玩的地方。为孩子准备一件或两件可以帮助入睡的玩具,如喜欢的洋娃娃或熊、安全毯都可以,这些可以帮助缓解分离焦虑。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自出生应该睡自己的小床,在12月龄内分床不分房,分床主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
对于何时分房,需要孩子和父母共同协商尝试,是非常个性化的选择,同时分房后也要有较充分的睡前陪伴。
第六,树立“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而不是更少”的意识。
因为进入青春期,睡眠/觉醒周期延长到至少两小时以上,对青少年的要求“晚睡晚起”更为合理一些。
第七,注意喂养习惯。
不要给宝宝睡前用奶瓶在床上喂食果汁、配方奶,因为有龋齿风险。
对于大约6个月龄之前的宝宝,不要提前添加辅食,过早添加辅食并不利于宝宝夜晚睡得更好。
第八,不要将孩子的时间安排的太满。
除家庭作业外,许多孩子还被安排有课外补习,这可能会影响睡眠,需要给孩子们所需的休息时间放松身心。
动图来自SOOGIF
第九,学会认识睡眠问题。
儿童中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夜间觉醒,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以及睡眠时大声或沉重的呼吸。
需警惕疾病因素对睡眠的影响,学习一些有关的睡眠知识,同时关注孩子的睡眠情况,才能有的放矢。
第十,与孩子的老师了解孩子白天的精神状态。
他在白天是否也会出现睡眠问题,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较差的孩子可能难以在学校集中注意力。
第十一,积极的与医生进行沟通。
当您发现孩子出现睡眠问题时,您可以保留孩子的睡眠记录,告知医生孩子的睡眠习惯问题,同时请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疾病因素对睡眠造成影响,以便及时干预。
睡眠对孩子的健康和幸福非常重要,良好的睡眠习惯从出生就要开始培养了。然而,让年幼的孩子入睡(并且保持睡眠状态)通常是为人父母最艰巨的任务之一。
天使般的睡眠从来不是别人家孩子的专利,只要愿意付出心血去培养,“小睡渣”一定能够逆袭。
所以,请谨记,不管你的孩子多大,关键是要让他能够按照一系列可预测的步骤进行,这样就能帮助他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放松下来,并能快速、踏实的入睡。
end
作者:肖彦 知贝医疗儿内科医生
参考资料:
[1]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sleep/Pages/Healthy-Sleep-Habits-How-Many-Hours-Does-Your-Child-Need.aspx
[2]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oral-health/Pages/Brush-Book-Bed.aspx
[3]Uptodate: 睡眠生理
[4]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指南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2020年9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更多专题
1 | |
2 |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