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很多人总觉得要忌口?

欧茜 欧茜医生 2021-05-26

点击上方 ▲ 关注「欧茜医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关于忌口的科普,其实已经写过很多了。我的很多读者都知道,打完疫苗不需要忌口,湿疹不需要忌口。常见的感冒发烧拉肚子,也没有“忌口”一说。


为什么医学上没那么多讲究,却有很多人总觉得要忌口呢?




面对困境

谁都想做点什么


我在“循证自习室”的专栏里讲过,这种心理叫做“行动偏误”。


所谓行动偏误,就是当人们面临矛盾、复杂、情况不明的时候,总是容易产生各种担心和焦虑,进而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不管有没有用,至少感觉会好受些。


同样,当自己或者家人生病的时候,人的内心免不了会产生焦虑。为了解决焦虑,人们总觉得要做点什么。



长久以来,我们不断接受“食疗”这个概念的熏陶,饮食又是每个家庭很容易着手的点,于是,就有不少人把对疾病的焦虑,转嫁到了饮食上。


明明是感冒引起的咳嗽,但听见孩子咳嗽就是难受,要用川贝蒸个梨来吃一吃;明明发烧难受吃了退烧药就好,但就觉得是积食惹的祸,要饿孩子几天;


明明湿疹最重要的是清洁和保湿,但就要拿着“易过敏食物”清单,照单全收给孩子忌口……


我理解,家长们内心都有一个愿望:“只要孩子能快点好起来,让我做什么都行。”但在行动之前,至少应该研究一下这么做有没有依据。


盲目的忌口,很可能对病情没有帮助,反而让孩子少了很多可选择的食物,甚至失去吃饭的兴趣。如果食物品种过于单一,甚至可能导致新的健康问题。


国外有过报道,一个11岁的男孩因为患湿疹,饮食清单里只有土豆、猪肉、羊肉、苹果、黄瓜等几种,后来孩子因为维生素A缺乏,被送进了医院。



还有的家庭更迷惑,一面担心孩子挑食,一面盲目限制食物种类。要我说,如果家长真的想为孩子做点什么,最好的办法是“学习”。




宁可信其有


“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也是很多人跟风忌口的原因。


随便听人说“得了某某病要对某某忌口”,心里就暗自揣测——既然有这种说法,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反正少吃一两种食物又不是什么坏事,不吃就不吃了。


要我说呀,少吃一两种食物,事小。放弃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事大。


今天,宁可信其有,只不过不吃海鲜、牛肉等“发物”;明天,宁可信其有,就会去买几百块一瓶的保健品;后天,宁可信其有,还有包治百病的皮鞋、排毒养颜的汗蒸、几万块钱的磁疗床垫在排队等候。


“忌口”就好像鸡蛋上的一条缝,往往会引得各种智商税蜂拥而至。

这其实也是一种逻辑谬误,叫做“诉诸无知”


所谓诉诸无知,是指人们断定一件事是正确的,只是因为它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或者人们断定一件事是错误的,只因为它没有被证明是正确的。


这也是很多人理解世界的方式——非黑即白。


一直以来,只要我发文支持母乳,就会有人指责我在绑架人工喂养的妈妈;


只要我说“孩子生病不用吃感冒药”,就会有人理解为“孩子感冒什么药也不用吃”;


只要我说“循证医学倡导不做没必要的治疗”,就会有人理解为“循证医学倡导什么病都自己好”。


今天我说“没有证据证实忌口会对某种疾病有帮助”,就会有人在后台留言“可是,难道食物过敏也不需要忌口吗?”


每当我看着电梯里的幼儿培训广告,总是在心里默默地想:逻辑,才是真的应该普及的教育。




来自医生的原因


很多人之所以忌口,还因为有些医生要求忌口。


为什么医生要求忌口呢?


除了过敏、食物不耐受等确实应该忌口的医疗因素以外,还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前面的那些逻辑谬误,医生也会犯。


谬误面前,人人平等,医生也不例外。面对痛苦的患者,医生也很可能想做点什么,从而出现“行动偏误”;面对道听途说,医生也可能会“宁可信其有”,从而犯下“诉诸无知”的错误。


2、虽有医生的资质,但缺乏科学的思维


很多医生虽然拥有专业知识,但未必具备科学思维。更别说,有的医生本身就相信一些民间传统做法。于是,有些医生会主动交代“忌食生冷”、“别吃上火的东西”、“做完手术不要吃海鲜”等等错误信息。


3、为了节省时间,掉入了“怪圈”


医生经常会被追着问要不要忌口。医生本来时间就很紧张,被问得多了,为了节省时间成本,就干脆点头了。


一来二去,就形成了一个怪圈——病人之所以认为要忌口,是因为医生说了要忌口;医生之所以说要忌口,是因为病人认为要忌口。


A证明了B,B又证明了A,这就是传说中的循环论证怪圈。让“忌口”像滚雪球一样,在人们心中越来越根深蒂固。


怎么破?


要么花点时间和精力好好学习循证和逻辑,要么直接找具备循证的医疗机构看诊,然后遵医嘱。




写在最后


当然,这世界上还是有要忌口的时候。


例如食物过敏,就需要对特定的食物忌口;某些慢性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需要少吃高盐、高糖的食物,能忌口自然是好;某些药物时,服用期间需要避免饮酒。这些忌口的建议证据确凿,需要好好遵从。


至于其它那些忌口的建议,则完全不需要理会。例如所有和寒、热、阴、阳、表、里、虚、实相关的忌口,还有所谓的“发物”,都没有科学依据。


如果还是觉得要忌口,否则身体就各种不舒服。可以读一读这篇《为什么我们吃完炸薯条、油炸食品,老感觉“上火”、喉咙痛?》,了解一下什么叫“相关错觉”,然后再做决定。


end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 2021年3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图片来源于包图网,正文部分图片来源于soogif、包图网。

往期推荐

开团 | 防晒涂得好,防黑又防老,一文搞定防晒霜常见问题

宝宝肚子很大,需要担心吗?

“纯天然的更好”这句话错在哪?


👇点击阅读原文咨询医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