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换牙期问题大盘点!补牙、涂氟、正畸...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点击上方 ▲ 关注「欧茜医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每次讲儿童乳牙护理,总会有家长在底下问:那换牙呢?求科普!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换牙?换牙期乳牙蛀了要去补吗?有没有必要给乳牙涂氟、窝沟封闭?什么时候矫正牙齿合适?....今天一并和大家说说。
孩子几岁开始换牙
换牙顺序是怎么样
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会在6岁左右开始长恒牙并换牙,下排牙齿略早于上排牙齿,女孩略早于男孩。
第一颗萌出的恒牙通常是第一恒磨牙,因此第一恒磨牙常被称为“六龄牙”。之后再按如图所示顺序依次换牙,在此期间乳牙逐渐脱落,直至完全被恒牙替代。
恒牙萌出表 翻译自:美国牙科协会(ADA)
到13岁左右的时候,孩子的28颗恒牙基本都长出来了,还剩4颗第三恒磨牙(即智齿)在21岁前长出。有少部分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萌出智齿,但这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智齿位置最靠边,基本不承担咀嚼功能,反而容易藏污纳垢,成为蛀牙的温床,严重甚至祸及邻近牙齿。
一般来说乳牙脱落之后,相应位置的恒牙也会紧跟着长出来,如果乳牙脱落之后恒牙迟迟好几个月未萌出,建议及时咨询牙医,排查是否有什么因素(如牙齿异位)阻碍了恒牙的生长。
临近换牙期
这些事情要做吗
换牙期是一个尴尬的阶段,很多事情都不知道要不要做,该不该等一等。比如蛀牙,都快换了,还要费钱费力去补吗?还要做涂氟、窝沟封闭吗?要是刚做完就立马换了,岂不是很浪费?
这里统一回答一下:不浪费,都是有意义的。
乳牙龋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不止局限于当前的睡眠、饮食还有颜值,还有长期的影响。
首先就是对恒牙的影响,乳牙龋坏到一定程度,可能引发牙根尖周严重感染,导致恒牙萌出时牙釉质发育不全,变成不平整的“特纳牙”。有的乳牙因为龋坏而早早脱落,但恒牙还没到时间长出来,两边的牙齿趁着这个空档向缺牙的地方移动,挤占恒牙的生长空间,导致长出来的恒牙错位、不齐。
好好处理乳牙龋,是在为之后的恒牙萌出打好“地基”。
其次是对咀嚼习惯的影响。如果蛀牙拖着不治,孩子咀嚼食物的时候可能会疼,一疼TA就不愿意用痛的这边牙齿吃饭,而总是习惯用另一边牙齿吃饭。一般我们正常人咀嚼食物是两边牙齿轮换咀嚼,如果总是用其中一边,一方面降低咀嚼效率、减少进食,另一方面容易养成长期偏侧咀嚼的习惯,导致一侧牙齿磨损较为严重,左右脸不对称的情况更明显。
虽然未必所有孩子都会养成这样的习惯,但一旦养成很多会延续至成年,且很难纠正,就像用惯了左手的人很难换回右手一样,基本很少成功扭转。为了孩子日后有一口漂亮、结实的牙齿,蛀牙该治还是得治。
把这个道理说通了,涂氟、窝沟封闭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两项其实都是预防龋齿的重要手段,即便是用在乳牙上面,也是毫不浪费的。
● 孩子什么时候涂氟、窝沟封闭?
涂氟:孩子从萌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就要涂氟,每隔3-6个月涂一次。涂氟通常不会带来痛感,更不用担心孩子氟中毒。
窝沟封闭:3~4 岁进行乳磨牙封闭,7~9 岁进行六龄齿(第一恒磨牙)封闭,11~13 岁进行前磨牙、第二恒磨牙封闭。
说白了,孩子乳牙患龋的概率越低,恒牙健康、整齐的概率就更高。若是不做,想仅靠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来预防蛀牙,也不是绝对不行,但相应的孩子面临的患龋风险就高一些,并且父母本人给孩子刷牙时的压力也会格外大。
孩子牙齿不整齐怎么办?
几岁去矫正吗?
有的家长说,孩子的牙齿不太整齐,怎么办?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
如果是单个牙齿,要看具体是怎么不好看。比如像这种锯齿状恒牙,会随着咀嚼逐渐磨平,不需要太担心。
还有这种门牙有“八字形”缝隙,大多也是正常的生理缝隙,随着临近侧切牙的完全萌出,这个缝隙会逐渐关闭。
如果是这种“双排牙”,乳牙迟迟未掉而恒牙却长出很多,建议咨询牙医的建议,必要时拔除乳牙,新牙会慢慢自行调整到正常位置。
如果是整口牙都不整齐,也不要急。换牙期又叫“混合牙列期”,乳牙和恒牙同时存在,难免会有不整齐的情况,这种凌乱的场面通常是暂时的,会随着恒牙全部萌出而有所改善,最后乖乖回到正常的位置上“排队”。
如果在换牙之前乳牙就已经不整齐,担心恒牙受到影响,建议在孩子 7 岁前带他去做一次全面的咬合发育评估。如果有地包天或口呼吸,咬唇等不良习惯,应尽早就诊。
根据美国牙科协会的建议,由于儿童牙列不齐导致的异常咬伤通常发生在6至12岁之间,正畸治疗通常安排在8至14岁之间开始,具体还要根据个人情况决定。如果还没到时间或者错过了时间,家长也不要着急,每年定期带孩子看牙医,动态监测孩子的牙列情况,一般不会出太大的纰漏。
如果你有更多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力帮忙解答。
end
参考资料:
1、https://www.mouthhealthy.org/~/media/ada/publications/files/patient_58.ashx
2、https://www.mouthhealthy.org/en/az-topics/b/braces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2021年12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图片来源公众号后台,正文图片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