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个阳性里15名学生,奥密克戎更容易感染儿童吗?

欧茜 欧茜医生 2022-04-05
点击上方 ▲ 关注「欧茜医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天津疫情中有一个数据格外引人关注,在1月7日发现的20名新冠阳性病例中,有15名是中小学生,大多在10岁以下。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病毒学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这是真的吗?事关孩子的健康,我们有必要做个深入分析。




首先看数据质量


一直关注我公众号的读者都知道,要得出一个可靠的医学结论不能靠孤立的个案,不能说我二大爷就是吃了那个药治好了,也不能说我嫂子怀孕期间吃了燕窝所以宝宝生下来皮肤很白。

那20个阳性病例中15名是儿童,显著高于儿童在人口中的比例,不算孤例了吧?能说明问题吗?

20个样本量,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问题,但就此得出结论说奥密克戎更容易感染儿童,还是
远远不够的。对这个数据,我们应该加以关注和探究,但不能以此为依据来下定论。

一方面,这是奥密克戎毒株首次在中国社会发生感染,其源头尚未明确,传播链条具有很强的偶然性。


另一方面,可能影响感染数据的除了年龄,还有疫苗接种情况,社交行为情况等因素。


最后,不同人群感染新冠后其重症率、病死率是有较大差别的,我们判断一种病毒对孩子的威胁程度,也不能单看感染率一个数字。



真正能帮助我们判断的数据,是奥密克戎已经流行了近2个月的欧美国家大规模统计数据。最新最大规模的研究来自英国UKHSA于2021年12月31日发布的报告,其统计分析了英国20万奥密克戎感染病例的情况。例如:


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住院率是同期德尔塔感染者的约1/3(全年龄段)
接种3针mRNA疫苗能使感染奥密克戎的住院率降低81%
因感染奥密克戎住院的患者年龄中位数是45.5岁,40岁以上患者占比60.9%


这类真实世界的大规模人群统计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了解病毒的特性,以及各种防疫措施的有效性。

然而,该分析报告并未指出儿童相对成年人有更高的感染奥密克戎风险。




再看病毒感染原理


目前已知的新冠病毒(包括德尔塔株和奥密克戎株)感染途径主要是人与人的密切接触,病毒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进入人体。

儿童相对成人来说有几个方面的区别:

一是儿童整体的新冠疫苗接种率比成人低,尤其是12岁以下的低龄儿童。

这主要与我国的新冠免疫接种规划有关,也与新冠疫苗研发的临床试验有关。最早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并不包括未成年人组,因此首次批准应急使用的范围是不包括18岁以下人群的。后来疫苗厂家逐步开展了未成年组的临床研究,在接种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积累了一些数据,国家就逐步放开了13到18岁人群的接种,再然后才扩大到12岁及以下人群。

还有小部分家长出于对疫苗质量的不信任,或因为与其它疫苗接种、生病等情况冲突而没有及时带孩子接种新冠疫苗。

以上情况综合的结果就是,12岁以下儿童是最后一批接种的,也是当前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最低的群体。

二是儿童群体有更长时间处在高密度聚集的环境中。

幼儿园以及中小学阶段的儿童,一天中有好几个小时处在数十人聚集的密闭空间里,相对更容易出现流行病的聚集性传播,不止是新冠病毒这样。

很多家长都有印象,孩子刚上幼儿园那段时间往往是生病最频繁的。从相对人少的家庭环境切换到数十名孩子聚集的幼儿园环境,病原体的交叉感染不可避免会增多,感冒、腹泻、手足口等流行病也就多了起来。



三是儿童群体相对卫生习惯更差,对戴口罩的依从性也更低。

当家长的都知道,要教会12岁以下的孩子时刻注意手卫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经常是玩得脏兮兮的手抠鼻子、摸眼睛,甚至吸手指。要让他们在玩乐时与其它小朋友保持一定距离,减少肢体接触更是难上加难。

孩子们对口罩的作用没有理性的认知,更多是在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下才接受戴口罩,在交谈、玩乐过程中想让他们时刻谨记口罩覆盖口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些都是不利于新冠防疫的因素,但却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去苛责孩子,也不可能因噎废食不让孩子上学。



防范孩子感染新冠
家长能做的是这些


要想避免孩子感染新冠,最紧要第一条是家长自己要避免感染。

这是因为孩子们虽然有更高的聚集风险,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和社会接触面相比成人要小得多,在当前我国没有新冠大流行的情况下,跨省市流动的家长首先接触病毒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儿童。

家长自身积极接种疫苗,做好防护,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不止针对新冠病毒,其它呼吸道、消化道流行病也是如此。

第二点是尽量引导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前面所说,孩子爱玩爱打滚是天性,这没办法,但勤洗手、正确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等卫生习惯还是有机会培养起来的,哪怕不能做到100%,也尽量让孩子做得越来越好。打折扣的卫生习惯总还是比没有卫生习惯要好一些。

第三点是不要给孩子吃乱七八糟的提高免疫力的产品。

孩子的免疫系统有其自身的发育规律,不是靠外力就能提高的。与免疫力相关的因素第一是疫苗,第二是整体的营养水平,第三是整体的健康水平。

家长可以做的是保障孩子日常饮食营养均衡、热量适当,保障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条件允许时尽早带孩子接种疫苗。

其它的声称能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民间偏方、传统医学疗法等,统统都不要信,不要卖,不仅没用,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


end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2022年1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及正文图片来源公众号后台


推荐阅读

10个月女婴被外婆刮痧致额头溃烂,怎么还有人相信这个?


凡士林再“万能”,也经不起这么乱用啊


老人的育儿土办法不一定错,年轻家长的高科技不一定灵




点击   阅读原文   咨询医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