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育儿土办法不一定错,年轻家长的高科技不一定灵
点击上方 ▲ 关注「欧茜医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前几天发了一篇《10个月女婴被外婆刮痧致额头溃烂》的文章,评论区有一位家长的留言吸引了我的注意。
来做个小调查吧:
两代人的育儿观念冲突
从留言的语气可以看出来,这位家长也面临着育儿观念和家里老人冲突的问题。老人习惯用“土办法”和“民间偏方”来解决问题,她则习惯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来养育孩子。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我们管它叫“代际观念差异”。
老人认为自己有丰富的经验,年轻人认为自己在网上学了很多科普知识,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互相不理解,甚至发展到互相埋怨、争吵、离婚……这种场景,我在儿科诊室里都见过很多次。
那育儿这件事情,到底应该听谁的呢?我的建议是:
听证据和逻辑的。
吃喝拉撒睡、咳嗽发烧肚痛腹泻,育儿的事情千头万绪,目标都只有一个,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一项育儿操作,都应该基于可靠的证据和逻辑去评估风险、判断收益。
舌苔厚的正确处理方法
以今天讨论的这个舌苔厚的话题为例:
婆婆基于经验相信用棉线可以刮掉舌苔,这是对的,但她可能忽略了用棉线这样锋利工具的风险。
年轻的家长可能是在哪里看过“科普”说益生菌可以解决舌苔厚的问题,的确有一些医生这么说过,但她忽略了去探究这些观点背后有没有证据支撑。
实际上,舌苔形成的原因是食物残渣和口腔上皮细胞碎屑在舌面的堆积,平时注意口腔卫生可以减少发生,已经发生的可以用物理方式擦掉、刷掉、刮掉。
从结果上来看,棉线的确是能发挥这一功能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要避免制造新的问题,刮除舌苔,不能给舌面造成新的伤害。
从这个角度来说,棉线就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一方面,纤细的棉线绷直后非常锋利,遇到小朋友不能很好配合,刮除舌苔时突然咳嗽、挺舌,可能会割伤舌头。(被打印纸割破过手指的举手)。另一方面,舌头表面并不光滑,会分布有数量不一的菌状乳头,用细棉线刮除舌苔的过程可能会刮破这些小突起,造成舌面破损,增加感染风险。
推荐的操作方法是用牙刷或专门的舌苔刷、舌苔刮来轻轻地清除舌苔,小月龄的宝宝舌头上可能会有奶渍或分布不均匀的舌苔,可以用干净的棉布或纯水湿巾擦除。
目前权威机构普遍推荐的巴氏刷牙法,其中便有一个清洁舌面的重要步骤,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刷牙的时候都不能忽略这一步哦。
图片来源:http://urlort.cn/qKVh67
至于这位年轻家长采用的益生菌疗法,是近些年很热门的方法,科学界也有一些研究,但是很可惜,目前并没有高质量的证据表明益生菌对改善儿童消化道症状有用,用来去除舌苔就差得更远了。
而且,益生菌是一大类微生物的统称,涵盖数百种微生物,严谨的科学研究一定会限定研究的菌种,应用的剂量,并说明存在的风险,而不是笼统地说益生菌有很多神奇的效果。
截至目前,全球已报道至少 8 例鼠李糖乳杆菌相关性新生儿脓毒血症,多例酵母菌(包括布拉氏酵母菌)引起的菌血症。国内使用较多的蜡状芽胞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某些菌株被发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具有一定的毒力和侵袭性。
小结一下就是,看起来传统的办法不一定全错,看起来很现代很高科技的办法也不一定都对,重要的是证据与逻辑,重要的是养成凡事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思考习惯。
医生妈妈写在最后
两代人的育儿观念差异真实存在,实际生活中也很难从根本上去扭转已经形成几十年的观念。我给年轻家长的建议是,处理这些冲突时,尽量对事不对人。
年轻家长自己在学习科普知识的时候要加以思辨,搞清楚科普知识背后的证据与逻辑,这样能够更好地在具体的事情上说服老人家。
还有一个办法是请医生来帮忙做宣教。知贝的儿保手册有特别提醒,带孩子来做儿保时,一定要带上实际参与养育的老人,让老人也接受医生的宣教,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科学育儿落实到家庭养育中,也有利于缓和家庭矛盾。
end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2022年1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及正文图片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
孩子换牙期问题大盘点!补牙、涂氟、正畸...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